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宁夏黄花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疯草内生真菌合成苦马豆素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菌种和奠定基础。分离并纯化黄花棘豆植物组织中的真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各菌株菌丝中的苦马豆素进行分析,筛选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紫外线照射和黑暗交替培养诱导内生真菌产孢;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和线粒体核糖体小亚基(mitochondrial small subunit,mt SSU)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对其进行种属分类和命名。本研究从宁夏黄花棘豆中共分离到5株真菌,其中菌株NX-FEL001菌丝中含有苦马豆素,经诱导培养,该菌株能产生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等结构;序列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Undifilum真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根据形态结构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将菌株NX-FEL001鉴定为Undifilum oxytropis。  相似文献   

2.
生物土壤结皮(生物结皮)是高寒草原重要的地表覆盖物,具有调控土壤养分循环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法分析典型高寒草原生物结皮的产生和发育演替对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土壤样品中共有22种PLFA,可表征7种微生物类群,其中常见细菌和真菌是主导微生物。各类群微生物生物量与生物结皮的产生和演替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冗余(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因子与微生物生物量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真菌生物量与全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放线菌生物量与全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刘晶  赵燕  张巧明  徐少君 《草地学报》2018,26(5):1097-1103
丛枝菌根多样性是土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之一。本研究对豫西黄土丘陵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苹果(Malus pumila Mill)园和撂荒地的地表植被、土壤养分及AM真菌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鉴出AM真菌6属31种,球囊霉属(Glomus)为各样地的优势属,地球囊霉(G.ge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为各样地的优势种。与苹果园地相比,柠条林地、刺槐林地和撂荒地土壤AM真菌的孢子密度分别提高49.49%,39.62%和91.42%(P<0.05);种丰度分别提高54.10%,68.85%和90.98%(P<0.05);多样性指数分别提高36.54%,30.77%和53.85%(P<0.05)。AM真菌物种多样性指数与pH和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养分因子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顺序为:速效磷 > pH > 速效氮 > 有机碳 > 全氮 > 全钾 > 全磷。土壤AM真菌多样性受宿主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贝贝  张英  道日娜 《草地学报》2021,29(12):2670-2677
为探究4种豆科牧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相互关系。利用Illumina HiSeq PE25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4种豆科植物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u、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蚕豆Vicia fabaL.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真菌优势类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高通量测序共得到267 532条有效序列和966个OTUs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4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Chao1指数为蚕豆>紫花苜蓿>红豆草>扁蓿豆;Shannon指数为蚕豆>扁蓿豆>红豆草>紫花苜蓿。在门分类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球囊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4种豆科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肃棘豆内生真菌种群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采集于青海省祁连县甘肃棘豆的茎和叶部表面消毒后分别置于黑暗和光照条件以及PDA和BDA 2种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鉴定种属,并计算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629块植物样品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433株,分属9个科15个属28种,不同的培养条件下优势菌属不同;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香农-维纳指数(H)为1.99,均匀度指数(E)为0.60,辛普森指数(D)为0.257。结果表明,采集于青海省祁连县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多样性比较丰富,可为今后深入探讨甘肃棘豆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并为产苦马豆素目标菌株的筛选,提供丰富的内生真菌后备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变化,本研究以补播建植6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地(AF)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草地(SB)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土壤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在不同草地群落中的特征,结合地上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要显著高于自然演替地(P<0.01);2种人工草地(AF,SB)中土壤真菌和细菌的OTU数量显著地高于自然演替地(CK)(P<0.01);不同植被恢复群落间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β多样性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进行植被恢复均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7.
禾草内生真菌通过影响植物地上部分分解和根系分泌物来影响宿主植物生境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然而,很少有详细的数据表明Epichlo?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生境土壤的影响主要是由内生真菌介导的植物地上部分分解还是根系代谢引起的。本研究通过不同田间管理措施(植物刈割返田、刈割移除和自然生长),在刈割和返田3次后测定内生真菌侵染(E+)和未侵染(E-)样地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1)内生真菌增加了植物刈割返田后E+样地土壤中有机碳、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显著增加了宿主植物自然生长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2)内生真菌显著增加了植物刈割返田后和植物自然生长土壤中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而Beta多样性在3种处理下都有显著差异;3)内生真菌和管理措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也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化学性质(有机碳、碳氮比和硝态氮)间接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综上所述,Epichlo?内生真菌介导的植物地上部分分解和根系代谢均会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多样性产生影响,其中内生真菌介导的地上部分分解的作用强于根系代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环青海湖地区引进的两种禾本科牧草'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huancao No.2’)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Aba’)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采用ITS rDNA 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网络的方法,分析施用有机肥后两种牧草生长及根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肥显著增加两种牧草的地上及地下生物量,降低牧草茎叶比(P<0.05);有机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全氮(TN)和有机碳(SOC)含量(P<0.05),降低土壤pH。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表明:有机肥降低老芒麦根际主要优势菌和次要优势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披碱草根际赤霉菌(Gibberella)、内生真菌属(Preussia)相对丰度。RDA结构显示pH和SOC是驱动微生物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1),有机肥添加重新构建了土壤真菌群落间的网络关系。高寒地区短期施加有机肥明显促进牧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海拔变化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试验在青海省南部三江源区选取了5个海拔梯度(2 512,3 005,3 490,3 977和4 493 m)的高寒草原样地,对各样地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特征及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研究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植物Shannon指数增加,土壤容重先上升后下降;土壤中碳、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11.33~71.66 g·kg-1,0.71~4.47 g·kg-1,0.30~1.05 g·kg-1;土壤的碳、氮含量先增后降,磷呈上升趋势;土壤中C/N,C/P,N/P范围分别为13.65~21.35,39.37~90.58,2.88~4.24,均随海拔的增加先升后降,在海拔3 490 m处达到最高。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海拔与土壤中氮和磷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N/P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区高寒草原植物生产力主要受氮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寒区不同地域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燕麦(Avena sativa L.)在不同高寒地域栽培时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地域栽培的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地域燕麦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P<0.05),同仁县样地土壤的pH值(8.38)最大(P<0.05),同德县样地土壤的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4个样地燕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物群落多样性丰度较高并存在差异,细菌群落多样性同德县样地最高,真菌群落多样性河南县样地最高;在门分类水平上,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最为丰富,在贵南县、河南县、同德县和同仁县样地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78.76%,69.45%,66.86%,50.82%;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最为丰富,在各样地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8.38%,57.12%,41.22%,51.94%;燕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的理化性质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主要的驱动因素是土壤pH、全磷、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宁夏荒漠草原区不同群落植物与土壤的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含量及其比值特征,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区8种群落的植被及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优势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研究区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的C,N,P含量均较低;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不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群落、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与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的限制植物生长的元素主要是P,甘草(Glycrrhiza uralensis)群落、中亚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群落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植物的生长限制元素主要是N,N与P元素共同限制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群落的植物生长;土壤总C含量与植物总C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全N和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物总C含量与土壤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若尔盖高原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管花忍冬(Lonicera tubuliflora)、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三类典型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下灌丛斑块与邻近草地斑块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各自草地斑块,高山柳灌丛斑块内植被总盖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13.
常凤  刘彬  刘若坤  马燕宁  雷维 《草地学报》2018,26(5):1084-1090
采用相关分析和RDA排序法分析了天山南坡中段库车山区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新疆假龙胆适生地植物群落的24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物种87种,隶属于20科54属;共有10种植物群落类型,其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组成是不同的,分布较广的物种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蔷薇科。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中,Simpson指数最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测值变幅较大。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种群数量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受土壤全N、全P的影响;群落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受海拔、土壤总盐的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的重要值及其种群数量受pH的显著影响;群落中新疆假龙胆种群高度显著受有效K、海拔和土壤总盐的影响。RDA分析表明,全N、全P、有效K、pH、海拔是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旱化对碳通量的影响,探讨高寒湿地旱化碳通量变化规律,本研究于7-8月生长高峰期以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AS-1静态箱法,比较高寒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碳交换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与高寒湿地相比,沼泽化草甸与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光合速率、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显著提高(P<0.05);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温湿度及植被群落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电导率差异不显著;相比于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对CO2交换的影响更大,其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寒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要大于高寒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在植物生长高峰期,高寒湿地旱化过程土壤温度显著上升,土壤湿度和植物群落生物量显著下降,导致其碳汇功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