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燕麦品种在坝上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河北坝上地区,对11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籽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对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累积贡献率达到92.091%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分析表明,坝优5号燕麦综合得分最高,其产草量和种子产量高,单株分蘖数多,千粒重达28.4g,籽实的粗蛋白和亚油酸含量较高,为供试品种中最适合在坝上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不同燕麦品种(系)在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3个不同燕麦(Avena sative)品种(系)在江苏扬州地区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与适应性相关的物候期、生长速度、叶茎比、草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生育期为199~210 d.对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积贡献率为84.706%的5个主成分因子;对各个品种(系)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杂叶307的综合得分最高,其干草产量和干鲜比最高,单株分蘖数和株高方面也表现较好,为供试品种(系)中最适合在扬州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宜甘肃陇中地区种植的饲用燕麦品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16个燕麦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性状、倒伏情况以及病害发生情况进行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显著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陇中地区,16个燕麦品种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猛士1号,可达70000.00 kg/hm2,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牧王,为23333.33 kg/hm2,种子产量范围为828.57~2428.57 kg/hm2。主成分分析得出牧王在该地区生产适应性最好,魁北克、猛士1号的表现也很突出,锋利则不适合在本地种植;本地自育品种定燕2号综合得分排名12。综合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蓝鸟1号的抗逆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河南省秋播燕麦的越冬情况和生产性能,本试验秋播21个燕麦品种,对其越冬率、分蘖情况等农艺性状及干草产量、抗倒伏性、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秋播燕麦品种越冬率为33%~86%,其中有13个品种越冬率在60%以上。秋播的燕麦分蘖能力较强,越冬前和越冬后为2次分蘖高峰期,且越冬前分蘖为有效分蘖。各品种株高为1.04~1.42 m,‘太阳神’的株高最高;干草产量为9.95~18.69 t·hm-2,‘贝勒’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干草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草产量与分蘖等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关系。对各品种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营养品质进行量化评分。综合抗倒伏性、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表明,‘贝勒’‘牧王’和‘贝勒2’得分较高,适宜在河南省及黄淮海平原进行秋播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改造利用好萨迦县高海拔区域的中低产田,本研究以6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为材料,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18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生产性能较好的燕麦品种,为该地发展营养体农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除‘青海444’能进入蜡熟期外,其余品种均处于乳熟期,且仅‘青海444’和‘青引1号’株高达130 cm以上,与其余品种差异显著(P<0.05);‘青引1号’第一茎节、第二茎节长度,叶长均最大,其第一茎节长度与除‘甜燕麦’外的其它品种差异显著(P<0.05),第二茎节长度与‘加燕2号’和‘甜燕麦’差异显著(P<0.05),叶长与其余5个品种差异显著(P<0.05);‘青海444’的茎最粗,‘甜燕麦’的叶茎比最高,二者根系较为发达;‘青引2号’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49 850.21,13 928.25 kg·hm-2,但6个品种间干草产量无显著差异。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序,萨迦县高海拔区域中低产田上最适宜种植的燕麦品种是‘青引1号’和‘青引2号’。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Ⅱ、Bambull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宜半干旱区种植的饲用燕麦(Avena sative)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于2020年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赤峰试验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乳熟期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燕麦品种的株高为61.10~121.76 cm,鲜草产量为15 757.87~37 685.50 kg·hm-2,干草产量为3 443.67~6 425.91 kg·hm-2,在内蒙古赤峰地区,10个燕麦品种中鲜草产量最高的是‘甜燕1号’,干草产量最高的是‘白燕3号’。2)不同燕麦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分别为11.75%~15.45%、50.69%~53.42%和26.82%~32.65%,‘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达到特级干草标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和‘甜燕1号’是表现最好的两个品种,且适合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天祝高寒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试验研究了4个播期(2020年5月14日、5月21日、5月28日、6月4日)7个燕麦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播期相比,5月28日种植的‘青海甜燕麦’干草产量最高,为19 488 kg·hm-2,6月4日种植的‘青海444’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63%;随着供试播期推迟,燕麦分蘖数和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在天祝高寒地区,5月28日种植的‘莫妮卡’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8日和6月4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这28个处理分为高产高蛋白类,低产高蛋白类,低产低蛋白类,高产低蛋白类4大类。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种植的高丹草和甜高粱品种,探索优质牧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干草产量关系,本试验以4个高丹草和2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观测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等指标,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差异(P <0.05)。品种FS3501的产量、粗蛋白质、非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黑贝的粗脂肪和钙含量最高。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知,叶片数和叶宽对干草产量有密切关系。综合分析可知,在6个品种中,FS3501和黑贝的综合评价较优,适宜在呼伦贝尔岭西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甘肃通渭县华家岭二阴区对7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生产性能和种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在华家岭种植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品种的平均生育期为107 d,在当地均能成熟.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β-葡聚糖含量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籽粒β<葡聚糖含量和...  相似文献   

12.
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20份,于2004~2006年在农七师进行品种比较筛选试验。试验进行了生育期和抗逆性的观察、产量性状的测定、茎叶比的测定和耐寒性的调查。综合性状分析表明,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新疆大叶,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是三得利和赛特,耐寒性强的苜宿是阿尔冈金和德宝。干草产量排在前4名的品种为宁苜1号、亮苜2号、德宝、WL324HQ。经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相关性状,确定适合奎屯垦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亮苜2号、WL324HQ、宁苜1号、德宝。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甘农2号’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试验材料,以‘冬牧70’和‘黑饲麦’为对照,来评价‘甘农2号’在2018-2019年在青海省不同区域(海晏县、湟中县、平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个黑麦品种中,‘甘农2号’在3个试验点的平均干草产量(13.04 t·hm-2)显著高于‘冬牧70’和‘黑饲麦’,平均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冬牧70’和‘黑饲麦’;3个试验点中,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2.06 t·hm-2)显著高于湟中和平安点;品种×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甘农2号’黑麦的平均干草产量(14.38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试验点×年份交互作用中,2018年海晏点3个黑麦品种的平均干草产量(14.47 t·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甘农2号’黑麦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高且较稳定,适应青海省海晏县、湟中县和平安区以及其他气候相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宁夏雨养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于2021年在宁夏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10个燕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其中‘禾王’的株高、叶茎比、分蘖数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6.98 cm,0.47,2.74个·株-1和8 100.25 kg·hm-2;‘禾王’、‘喜韵’和‘摄政王’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中‘禾王’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1.29%;‘禾王’相对饲喂价值为117.21,与‘克劳沃’和‘挑战者’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通过对供试燕麦进行抗蚜评价,发现中抗品种为‘摄政王’和‘进口甜燕’,低抗品种是‘甜燕70’、‘喜韵’、‘甜燕1号’和‘固原当地燕麦’,低感品种是‘莫妮卡’、‘克劳沃’和‘挑战者’,中感品种是‘禾王’。经主成分(PCA)综合分析得出,‘禾王’、‘喜韵’和‘摄政王’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饲用、兼用型玉米品种(系)16个,用已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粮饲兼用品种(陇单4)做对照,进行引种试验,通过观察其生育期,测定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筛选适合甘肃定西旱区的饲用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从拔节期到收获期,株高的日均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陇单4号),而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也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和陇引8号(瑞德2号)的鲜草产量分别为64.54、65.12和68.19 t/hm^2,与对照组(陇单4号)相比,每公顷增产15.41~28.88 t,增幅达18.65%~34.94%。综合分析认为,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可作为在甘肃定西旱区的初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黄凯  陈富  杨洁  张明  刘彦明 《草地学报》2022,30(11):3082-3089
本研究对9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产利用的燕麦品种。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均属于中熟型,在当地均能成熟;9个燕麦农艺性状、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迪燕1号’的株高和穗长最高,分别为150.00cm和30.50cm,但种子产量最低,为1734.20kg·hm-2,穗粒数和穗粒重均以‘魏都莜5号’最高,分别为128.4粒和2.84g,‘晋燕17号’的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500.00kg·hm-2和53.68%,但粗蛋白含量最低,仅为15.95%,‘张莜8号’的千粒重最高,为28.20g,粗蛋白含量以‘张莜9号’最高,达18.75%,‘坝莜18号’的β-葡聚糖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4.37%和6.35%。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方法对9个燕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产量与籽粒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晋燕17号’‘魏都莜5号’‘迪燕1号’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6个燕麦品种(系)在甘肃夏河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宜在甘肃高寒牧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燕麦新品种,对6个燕麦属品种(系)在甘南州夏河桑科草原不同生育时期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陇燕2号与陇燕3号生产性能表现相对较好,QO245-7表现最差。各供试品种干草产量在灌浆期最高,其中,陇燕2号高达11917.82kg/hm2,QO245-7最低,为7174.96kg/hm2,差异显著(P<0.05);灌浆期白燕2号营养品质表现最好。为了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整体表现,采用基于熵权赋权法的灰色系统理论对灌浆期各品种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是陇燕2号、陇燕3号和白燕2号,可在高寒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