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含硼钢铁材料在农机、矿的广阔应用前景与正确认识和确定硼在Fe3(C1-x,Bx)中的固浓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Fe-C-B合金在1050℃加热后,其中Fe(C1-x,Bx)的X最大范围为0.05~0.90。当Fe3(C1-x,Bx)与r-Fe共存时,随合金含B量的增加和(或)含C量的减少,X=0.05~0.90,Fe3(C1-x,Bx)的晶格常数a和c碱小1.5%,b增大6.5%,它的显微硬度从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不同WC添加量的NiCrBSi-WC合金粉末,通过烧结熔覆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出镍基复合材料涂层,研究了复合材料涂层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和界面结构特征,并测试了涂层剖面的微观硬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镍基复合材料涂层中除了γ-Ni基固溶体以外,还包含WC、W2C、B_6Fe_(23)等硬质相;随着WC添加量增加,涂层中WC和W2C相显著增加;当WC添加量为15 %和25 %时,涂层致密度较高,涂层与45钢基体在界面处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涂层剖面微观硬度由表及里呈梯度分布,涂层硬度随着W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WC添加量为35 %时,硬度最高可达921 HV。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水射流空化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水射流空化发生装置在自来水介质中对NiT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不同时间的射流空化试验,并借助SEM,XRD,TEM、显微维氏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的显微组织、物相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射流空化20 min内,NiTi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显微硬度和超弹性均随射流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射流时间为15 min时,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出现大量位错,表面显微硬度HV达到最大值340.35(载荷约为0.245 N),与原样相比提高约34%;水射流空化对NiTi合金的影响层深度约为300μm;以纳米压痕能量恢复率来衡量合金的超弹性,在水射流空化15 min内,合金的弹性能量恢复率从38.25%提升至45.70%,表明水射流空化处理可有效提升试样的超弹性;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显微硬度和超弹性的提升可归因于合金中的位错增殖.  相似文献   

4.
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镀液pH值、镀液温度、镀液中纳米SiC添加量为试验参数,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并采用超声波工艺分散纳米微粒,研究了试验参数对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镀液pH=6±0.5,施镀温度为(86±1)℃,镀液中纳米SiC浓度为3g/L时,所获得的复合镀层经480℃热处理后显微硬度可达1700HV。  相似文献   

5.
陈刚  王宁  孙琴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6):144-147
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向亚共晶AlSi合金熔体中加入固体Al20%Si(质量分数)合金,研究了初生硅颗粒对Al7%Si合金显微组织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显微组织从树枝状α相加含针状硅的共晶相,转变成球形α相加含短针状硅的共晶相,最后变成硅颗粒加粗化的球形α相和更少的共晶相。当选择合适的Al20%Si合金组织和处理温度时,采用该工艺可有效地制备半固态成形用坯料。结合初生硅颗粒在亚共晶AlSi合金熔体中的变化过程,对Al7%Si显微组织的演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Zn含量对Mg-2Gd-Y镁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Zn含量的Mg-2Gd-Y镁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OM)、维氏硬度和拉伸-压缩试验机等设备,研究合金的结构特征、表面微观形貌、试样的硬度以及压缩等性能。结果:Zn含量能够显著影响Mg-2Gd-Y镁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当合金中没有添加Zn元素时,Mg-2Gd-Y镁合金的晶粒粗大,晶界处有少量的Mg3Y相分布,力学性能最差;当合金中添加0.5%的Zn元素时,Mg-2Gd-Y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晶内却有少量(Mg,Gd)3Zn相分布,合金的力学性能提高;当合金中的Zn含量增加到1%时,晶粒进一步细化,晶体内析出了Mg3Y相与(Mg,Gd)3Zn相组成的共晶组织,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当合金的Zn含量增加到1.5%时,晶粒并没有进一步细化,并且大量的脆性相却在晶界处析出,合金的力学性能下降。结论为了提高Mg-2Gd-Y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应该向Mg-2Gd-Y镁合金中添加1%的Zn元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均匀设计极大值回归分析的方法,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肥等栽培因子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影响顺序为:底钾(x5)>追氮(x6)>补水(x7)>密度(x2)>底氮(x3)>播期(x1)>追肥/补水生育期(x8)>底磷(x4)。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且在正效应中,底钾(x5)与追氮(x6)的耦合效应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80959.6株/hm2,底施氮量为3.7 kg/hm2,底施磷量为1.2 kg/hm2,底施钾量为0.0056 kg/hm2,追施氮量为3.5 kg/hm2,补灌量为0.024 m3/hm2,在玉米6片展叶时追肥-补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达到理论最高值42.66 kg/(mm.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善和提高银川平原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方法】以银川淡灰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定水头法,选取5种生物炭添加比例0%(CK)、2%(B1)、3%(B2)、5%(B3)和6%(B4),研究了湿润锋进程、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比较了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Horton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对含生物炭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适用性。【结果】B1、B2、B3和B4处理的初始入渗速率比CK分别减小5%、12%、32%和38%,稳定入渗速率减小30%、39%、44%和48%,即随生物炭量增加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入渗历时120 min时,B1、B2、B3和B4处理的湿润锋进程比CK分别减少14%、31%、39%和40%,累积入渗量分别减少13%、24%、36%和42%,即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其对土壤湿润锋进程、累积入渗量抑制作用越强;4种入渗模型中Horton模型最适宜模拟研究区不同生物炭量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结论】生物炭添加可以改善淡灰钙土水分损失快、持水性能差的情况,显著提高淡灰钙土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9.
膜下小管出流压砂地西瓜水肥耦合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西瓜小管出流条件下,不同灌水量、施油渣量和施复合肥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灌水定额(x1)>施油渣量(x2)>施复合肥量(x3),通过交互作用分析可知,施油渣量与灌水量较高的组合产量较高.经模型寻优,求出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油渣、复合肥最佳组合方案,可以为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压砂地西瓜补灌和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光温室秋冬茬番茄生育时期干物质生产动态规律,探索高产高效的科学施肥模式,以标准冲施肥(含N量16%,含P_2O_5量5%,含K_2O量19%)为施肥种类,施肥量以N素为基准分为4个肥料处理水平,即F1(高肥)、F2(中肥)、F3(低肥)、F4(不追肥),分析了不同施肥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累积、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施肥量呈"抛物线"关系,当N施量为290.6 kg/hm2(F2)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67 776.93 kg/hm2和49.27 kg/m3,说明适量施肥可提高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但肥料生产效率(PFP)在施肥量为(N)41.4~539.9 kg/hm2范围内呈现负指数降低趋势。植株干物质累积量表现出F2处理F1处理F3处理F4处理。果实干物质累积进程符合logistic函数轨迹,中肥处理比高肥、低肥处理提前进入快速累积期,使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比其他处理长1~8 d。全株总干物质转移量对果实贡献率为1.97%~6.96%,说明果实干物质高达90%以上依靠株体自身光合作用填充。因此,番茄结果期加强水肥的供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甘蔗收割机所用的不同结构切割器以及工作参数(刀盘倾角、行走速度)对进入输送通道泥土量的影响效果,采用离散元分析法建立甘蔗切割器入土切割蔗垄仿真模型,以收集装置收集土壤颗粒质量为试验指标,切割器种类、刀盘倾角、行走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完全交叉分组仿真试验。在入土切割深度为70mm、刀盘转速为650r/min条件下工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进入输送通道泥土量影响因素由主到次关系依次为刀盘倾角(B)、行走速度(C)、切割器种类(A),且三因素对其影响均极其显著。其中,切割器种类A1与A2之间差异不显著,A3与A1、A2之间差异显著,且切割器A3入土切割时泥土带入量最少,切割器A1泥土带入量最多;刀盘倾角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且当刀盘倾角为B1时,泥土带入量最多,刀盘倾角为B3时,泥土带入量最少;行走速度C2与C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C1与C2、C3之间差异显著,且当行走速度为C1时,其泥土带入量最少,行走速度为C3时,其泥土带入量最多。分析切割器入土切割过程可知:土壤颗粒经过切割器作用后,大部分土壤颗粒呈向后抛送状态且不同颗粒向后抛送速度不同,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的甘蔗切割器结构设计及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  相似文献   

13.
以LL480QB型柴油机为实验研究对象,选定17种摩擦副零件,分类制定了光整加工工艺。重点分析了光整加工前后零件棱边,毛刺,表面的粗糙度、硬度、微观形状及应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去除零件毛刺,棱边倒圆整齐,表面粗糙度值明显降低一个等级,表面显微硬度提高60HV以上,表面应力由拉应力转换为压应力。通过整机性能测试对比,摩擦副零件全面光整加工后的整机性能提高,按磨合指标要求,整机出厂磨合时间减少近50%,试车燃油消耗量减少30%左右,燃油消耗率减少3~4g/(kW·h),噪声降低1dB。综合表明,对摩擦副零件进行光整加工是改善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激光熔覆Ni-Cr3C2涂层的微观组织及磨损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Crl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激光熔覆Ni-Cr8C2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随Cr3C2粒子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激光熔池中Cr3C2粒子的部分溶解使得Cr、C元素向Ni基体中富集,导致激光熔覆层凝固组织中形成了较多的Cr7C3,M28(C,B)6和CrB化合物,比激光熔覆Ni单一涂层具有较高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抗力。Cr3C2粒子的部分溶解使凝固组织中产生了较多的碳一铬和硼一铬硬质化合物所导致的熔覆层成分变化被认为是改善激光熔覆层干滑动磨损抗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制种玉米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在石羊河流域中游地区开展田间试验,设置了灌水定额(A)、灌水次数(B)、次追肥量(C)和追肥次数(D)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灌水定额大于400 m3/hm2时,对制种玉米大喇叭口期的深层(60~100 cm)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同时能明显延长制种玉米的营养生长周期,促进物株高增长;不同试验因素相比,灌水定额效应最大,依次为灌水次数、追肥次数和次追肥量,次追肥量的效应最小.垄膜沟灌条件下,制种玉米全生育期灌水6次(播种、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灌水定额为500 m3/hm2,灌溉定额为3 000 m3/hm2,拔节期追施N肥1次(追肥量200 kg/hm2)为最优水肥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机器学习方法逐渐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研究将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方法,建立阶梯式溢洪道各种流态下复氧率的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了LSSVM算法的参数(惩罚函数γ和核函数常数σ~2),新的PSO-LSSVM模型预测精度相对于常用的BP模型明显提高。误差分析表明,在测试集上PSO-LSSVM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差RMSE和平方相关系数R~2分别为1.100 0×10~(-3), 4.899 6×10~(-4)和9.998 6×10~(-1)。最后,采用平均影响值法评价了输入参数对复氧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秸秆预处理产沼气对比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进行了不加菌剂预处理秸秆(A组)、用复合菌剂B1预处理秸秆(B1组)、用复合菌剂B2预处理秸秆(B2组)、不加菌剂预处理秸秆与猪粪混合(C组)4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产沼气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菌剂预处理过的秸秆试验组(B1组和B2组)和秸秆与猪粪混合发酵组(C组)的平均产气量均高于不加菌剂预处理的纯秸秆对照组(A组),分别提高了33.65%,38.32%,39.31%;用复合菌剂预处理过的秸秆产沼气启动时间比不加菌剂预处理的纯秸秆快4天;两组加菌剂预处理过的秸秆的沼气产气量和产甲烷量相差极小.  相似文献   

18.
太阳总辐射(Rs)模型是估算地表能源最简单的方法,对区域ET0管理、水资源及太阳能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中国北方47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94-2016年)逐日数据,采用鱼群算法优化温度模型(T1、T2和T3)、日照时数模型(N1、N2和N3)和混合模型(M1),在日和月尺度评价太阳总辐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基于日照时数的模型(N1-N3)精度最高,其次为基于温度的模型(T1-T3),混合模型相对较差(M1),R2分别为0.90~0.93、0.64~0.78和0.80~0.90,MAE分别为1.47~1.95、2.51~4.33和4.88~6.28 MJ/(m2·d);在月尺度上,基于日照时数的模型(N1-N3)精度最高,其次为混合模型(M1)和基于温度的模型(T1-T3),R2分别为0.94~0.97、0.92~0.95和0.86~0.95,MAE分别为25.45~44.29、36.21~102.73和101.25~144.56 MJ/(m2·d)。因此,推荐基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叶面喷施外源硒与土壤水分互作对温室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温室番茄(京番404)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外源硒(硒源:Na2SeO3)喷施质量浓度(S0:清水对照,S2.5:2.5mg/L,S5:5 mg/L和S10:10 mg/L)和3种灌溉控制水平(灌水下限分别控制为田间持水率的50%(W1:重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65%(W2:轻度干旱)、田间持水率的80%(W3:充分供水))的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和叶面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对温室番茄植株与果实生长、含硒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株高、茎粗及果实平均生长速率均显著增大,且显著影响了叶片含硒量。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株高及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极显著地影响了叶片和果实含硒量(p<0.001),且随外源硒喷施质量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大,与S0处理相比,叶面喷施外源硒处理的平均果实含硒量增加了3.5~14.3倍。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灌溉控制水平的增大而增大,随叶面外源硒喷施质...  相似文献   

20.
多维并联振动筛筛分过程解析与筛面运动形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料在多维并联振动筛筛面上的运动过程及其规律不明确,以及采用何种筛面运动形式最佳的问题,研究了物料颗粒在多维振动筛筛面上的运动过程,并提出最佳的筛面运动形式。引入分散度与分层速率2个指标,基于颗粒离散单元法(DEM)研究各单自由度振动对筛面上物料分散和分层过程的影响,优选出分散度和分层速率较优的4个单自由度振动,即:分别沿筛面长度、宽度和高度方向的移动x、y和z,以及绕筛面法线方向的转动γ,其中,x和y单自由度振动效果尤为明显。在优选振动自由度组成的各种振动形式下,基于筛分效率和含杂率,对多维振动筛面的物料透筛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表明:3平移1转动(3T-1R)四维振动形式透筛性最好,为理想的筛面运动。据此设计了一种3T-1R并联机构,并在样机上进行了筛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