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品种来源:BPM27/京411。2008年12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6。  相似文献   

2.
"扬麦11号"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室与南京农大遗传所合作,采用滚动回交与分子标记抗性鉴定相结合育成的带有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扬麦11号",并列入国家863计划中试推广项目.该品种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综合性状突出,是替代"扬麦158"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3.
选育和应用抗旱小麦品种,是解决旱地小麦单产低而不稳,实现旱作麦区持续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豫麦48号是洛阳农科所育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1997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荣获国家"九五"新品种后补助贰等奖.  相似文献   

4.
中麦41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10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16。该品种为天津市冬小麦良种补贴推介品种。特征特性中麦415冬性,中熟。幼苗半匍  相似文献   

5.
“中麦415”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培育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10年12月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正>由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育成的红皮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最近顺利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籽粒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  相似文献   

7.
国审小麦新品种绵麦367和绵麦51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67和绵麦51是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最新育成、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大穗型高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10年和2012年分别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成为国家级推广品种;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绵麦367被农业部推荐为2013-2014年度全国小麦主导品种。重点阐述了绵麦367和绵麦51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扬麦12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大合作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属春性.2001年6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所示范种植中表现为耐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且穗大粒多,产量结构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宜作"扬麦158"替代品种推广,尤其适宜白粉病重发及肥水条件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以登峰168、中麦895、中麦175、九麦2号、西农509等5个小麦新品种与大荔县常规品种小偃22作对照,在大荔县高产创建示范田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合大荔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中麦895,以及可作为大荔县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种植的产量高、抗逆性好的小麦新品种中麦175。  相似文献   

10.
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春性、中早熟、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育成,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和国审麦2007004),并已申请新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1.
选择近年来国家或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参加展示试验,通过观察记载这些品种在我区表现情况,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区种植推广的小麦品种有淮麦25、开麦18、淮麦22、许农5号、煤~_0308、豫农035、富麦2008等。  相似文献   

12.
豫农35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2004--2006年度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7827.15 kg/hm2,比对照品种豫麦49增产4.05%,达显著水平,在2006---2007年度国家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07006号.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GS豫麦34号小麦新品种是我所小麦育种家雷体文选用<矮丰3号∥(孟201/牛株特)///豫麦2号>杂交组合,经过10多年的精心研究,成功地选育出的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系.该品系的育成突出地解决了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矛盾,这是我国常规育种的新突破.1994年8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34号".1995年3月被农业部鉴评为面包用优质小麦新品种.1998年1月被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GS豫麦34号.  相似文献   

14.
中麦17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组合为BPM27/京411,分别通过北部冬麦区(国审麦2008016号)和黄淮旱肥地(国审麦2011018号)两次国家审定及北京(京审麦2007001号)、山西(晋审麦2007007号)、河北(冀审麦2009017号)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3月,经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主任会议审定,由陕西省铜川市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2009年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唯一一个旱地小麦品种,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通过国家审定的第5个旱地小麦品种。铜麦6号由铜川市种子管理站和铜川市印台区农技中心通过品种间有性杂  相似文献   

16.
建麦1号(品系名RF-1)是江苏省建湖县农科所于1989年从赤霉病大发生、几乎绝收的泗阳936小麦百亩丰产方中发现的抗赤霉病天然变异单株,经过连续6年系统选育而成.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测试证明:具有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的优点,是优质饼干专用小麦.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在苏北沿海地区推广种植.该品种被国家列为<二○○○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饼干小麦宁麦9号、RF-1生产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及开发"的核心品种,进行重点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7.
豫麦2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麦21号(原名周麦9号)是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2年和1993年先后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潜力大,且抗逆性较强,半冬性,在河南省小麦区试和黄淮小麦区试中表现优异。现将该品种在我市  相似文献   

18.
邯麦系列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11年邯郸市农科院连续育成邯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1个,均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国审小麦品种7个。综合分析认为本院的小麦育种工作进展较快,主要表现为育成的品种数量多,类型丰富,适应范围广,推广面积大,获奖层次高。邯麦系列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为河北省和国家黄淮麦区小麦育种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董昀 《现代种业》2010,(6):31-32
品种来源: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麦9408作母本,济南17作父本,2001年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超过国家一级强筋小麦标准。新麦26的育成,解决了生产上强筋小麦品质性状质量不高,产量偏低,抗寒、抗逆性差的毛病。该品种2010年将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淮麦18"是由江苏省淮阴市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199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场1997年引进.为探讨"淮麦18"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的结合点,笔者于1999~2000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