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测算了中国进口中亚国家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中的土地资源,分析了中国对中亚国家实施虚拟土地进口战略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从中亚国家进口的虚拟土地呈波动上升趋势,2014年进口量达217.58khm2,较1992年增加了193.93khm2。中国主要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进口虚拟土地且以进口棉花虚拟土地为主,但近几年小麦和甘草虚拟土地的进口占比上升的趋势明显。2中国对中亚国家实施农产品虚拟土地进口战略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各国存在一定差异,整体上应该对中亚国家采取以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基础,以农业投资和农业技术输出为支撑的虚拟土地进口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2.
见闻 《北京农业》2006,(4):43-43
2005年6月,日本正式向WTO各成员方通报了"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计划从2006年6月1日起,将所有进口农产品、食品中使用的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量纳入到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监控之下.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国,这一新标准一旦实施,将严重影响中国对日本农产品、食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农产品与食品概念的分析,以及从食物生产环节的角度探讨农产品与食品范围的界定,以满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分段管理"的需要.同时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安全的内涵,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干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选择公共政策时应侧重于农产品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二阶分解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亚国家的增长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对中亚国家出口增长可以看成是结构效应推动型,水产品出口增长属于竞争力效应推动型,大宗农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饮料及烟草的出口增长均属于增长效应推动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199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主要粮食和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及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借助带有随机波动性的TVP-VAR模型,系统考察了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并测度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冲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时变影响,不同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作用不同;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不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粮食贸易所受影响比畜产品更大,大豆进口所受冲击最大,畜产品中猪肉进口所受影响更大。中国农产品贸易具有明显的"特朗普效应",特朗普政府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冲击的负面作用明显,稻谷、小麦、大豆负面作用最大,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积极影响;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特朗普执政并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特朗普政府开始实施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事件对中国农产品进口冲击基本呈明显负影响,且冲击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2—2016年俄罗斯农产品进口数据,运用CMS模型对俄罗斯农产品进口贸易波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增长效应和市场结构效应,即国际经济因素与俄罗斯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合理是主要原因;而在进口额快速下降的第二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产品引力效应和增长效应,俄罗斯"进口禁令"和世界需求萎缩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也是日本农产品进口的第二大来源国,该制度的实施会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出口带来深远影响。笔者在对制度本身的成因、特点及影响进行全面描述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1999—2019年高细分度农产品贸易数据研究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对进口来源地水资源可获性的影响效应,从演变轨迹、产品结构和进口来源地结构三个维度对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展开特征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因进口农产品获得的节水效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因进口替代缓解的水资源压力小于带给进口农产品产地的水资源压力,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在水资源要素上存在着类似于"列昂惕夫悖论"的现象;2014—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农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棉花,碾磨谷物及谷物加工品,水果及坚果,畜禽肉、油脂及食用杂碎,植物油及其制品,豆类,油料,糖,加工糖及制糖副产品,半成品革,麻纺织品和谷物;水稀缺足迹排名靠前的进口来源地主要包括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美国、苏丹、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埃及、西班牙、伊朗、哈萨克斯坦、泰国和越南。本文进而提出提升农产品自给率、拓展海外水资源利用广度和拓宽农业国际合作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闫国庆  高聪  闫晗  温淯淋 《农业展望》2023,(12):108-114
为探索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扩大中国自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进口,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正的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3个方面对中国进口中东欧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CMS模型为评估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化、揭示中东欧国家在中国进口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变化提供了一个研究框架。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进口中东欧国家商品和服务结构的调整,审视了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产品和服务类型的演变。结果显示:增长效应是影响中东欧国家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首要因素,表明中国农产品需求扩张是中国进口中东欧农产品增长的重要推力;中国进口中东国家农产品结构效应在逐步降低,综合竞争力效应则在稳步上升;中东欧的出口结构稳定性较强,但交叉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克服交叉效应的阻碍作用是应对中东欧对中国出口份额减少的有效方法。最后,从拓展市场增长点、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多边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视     
《世界农业》2004,(7):55-56
欧盟愿协商增加中国农产品进口欧盟农业委员弗朗茨·菲施勒于2004年3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愿与中国就蘑菇、大蒜等农产品的进口配额问题同中方进行讨论。欧盟希望中方提供这些产品的具体贸易数字,进而与中方协商增加进口配额。菲施勒此次率团访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增进彼此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共识。他坦言,欧洲和中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并拥有鲜明的共同利益,这就为欧盟和中国进一步深入达成共识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欧盟和中国的伙伴关系大大加强。中欧之间有着巨大的食品贸易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视     
《世界农业》2004,(8):56-57
国外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近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欧盟等国家及地区通过食品立法、对食品标准进行修改等,对进口食品相继作出了新规定。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国内相关企业,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日本《食品卫生法》及其修正案新的《食品卫生法》对不合格的进口食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增加了农残、药残的限制项目,修正案则进一步强化进口农产品检查制度,规定农产品只能使用108种农药。对多次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的地区将全面禁止进口。最近,日本农林水产省决定在2005年前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目前已开始对牛肉进行认证。韩国韩国最近对…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国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但需求低迷。农产品价格整体稳中偏弱,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由于国内外价格差距较大,201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1124.8亿美元,同比增18.6%,进口大幅增加对国内部分产业造成一定影响。展望未来,受宏观经济及农产品供求形势影响,2013年农产品需求低迷态势将有所缓解,但具体产品价格走势受各自供求因素决定。  相似文献   

13.
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2005年度农产品出口信息发布会上说,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严峻形势。日本、欧盟食品安全卫生新法规将于2006年正式实施,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对茶叶、蔬菜等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影响巨大。据于广洲介绍,2005年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呈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前几年有所回落,但是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农产品贸易总额近1 900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进、出口额分别约为1 200亿美元和700亿美元。就具体产品来看,谷物净进口量在2012年大幅增加的水平上继续增长,大豆、植物油进口高位稳中有涨,棉花、食糖在库存积压的同时继续大量进口,牛羊肉及奶粉等畜产品进口增势强劲。预计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将继续增长,农业产业发展将面临较大进口压力。  相似文献   

15.
从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厚生省将正式实施一项专门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项制度涉及到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范围之广、标准之严前所未有。这项制度的实施,为日本今后实行技术壁垒措施限制农产品进口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也必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光霞 《农业展望》2006,2(8):17-20
概述了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和其促进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分析了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农产品的基本特点。2000-2005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一直不多,但却保持着稳定增长:对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其它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的基本特点。2000-2005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农产品的数量、金额远大于对澳大利亚相应的出口.且进口额在波动中上升。但在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有下降趋势;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畜产品和粮食上。分析了澳大利亚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就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越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重要的目的市场.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却一枝独秀,保持连续高增长.然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占越南市场的份额却呈下降趋势.本研究分别采用修正和拓展的恒定市场份额模型测度分析了中国对越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及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越南不断扩张的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竞争力和出口产品结构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并成为制约我国在越南农产品进口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因此,未来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改变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推动对越南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年初举行的"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总结会上,有关部门宣布,5年来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三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显著改善.主要农产品合格率已经稳定在92%以上.  相似文献   

19.
罗万纯  刘锐 《农业展望》2010,6(4):41-44
利用2000~2009年农产品贸易数据,从洲别、国别和省别情况,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的现状和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产品贸易区域格局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比较集中,主要出口到亚洲,但进口比较分散;中国主要向中国香港出口小麦,向韩国出口玉米,向日本出口大豆和棉花;中国主要从泰国进口大米,从加拿大进口小麦,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和棉花,从古巴进口食糖;中国主要从广东、山东等地区进出口农产品。展望未来,运输成本、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协定、贸易对象国农产品生产状况、中国和贸易对象国贸易关系以及贸易省或地区区位优势等因素将影响着中国农产品区域贸易格局。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经验来自群众,典型出自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基和源头在基层.自2001年农业部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得以有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得以显著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