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祥胜 《现代农业科技》2011,(4):197-198,204
结合安徽省2009年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实践,按照新时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需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进行了探讨。在传统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技术的基础上完善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技术路线,完善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森林资源评价体系,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体系,完善了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体系,创建了先进实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成果体系,并对该技术应用的前景和效益进行了分析,以为其他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指导思想、经营方针与目标等方面论述了樟木头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思路,划分了9种森林经营类型,对每一类型确定了具体的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制定了林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规划,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保障措施,实施以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稳定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重点的森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3.
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分析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森林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我国的森林种苗建设,推动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种苗培育工作。对森林培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以供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参考。一、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1.1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战略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目前已经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可分为4大经营模式。其中包括森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以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指导森林经营.该国的森林经营由过去以木材生产为主已转变为以森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多目标为主.综述了加拿大森林资源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加拿大森林经营理论的研究、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对目前该国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进展及经营技术、经营制度和经营措施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加强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启示.表1参8  相似文献   

5.
正森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其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与工作。森林培育的过程的功能是为人类创造生存所需的物质原料和优化环境。本文重点对森林培育技术进行简要分析,并以国外先进的森林培育技术为借鉴,提出几点对森林培育工作的管理措施。1森林培育技术发展的趋势1.1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战略我国的森林资源经营目前已经进入了可持续经营阶段。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可分为4大经营模式。其中包括森林的生态  相似文献   

6.
刘江林 《甘肃农业》2007,(10):20-22
在对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理论,论述了龙门林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和优势,并针对该场传统森林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营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秦岭林区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当今世界林业建设的主题.通过分析秦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特点,指出了传统的森林经营是不可持续的.结合当今先进的可持续经营理论,总结出适合秦岭林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1)森林分类经营;(2)"近自然林业"经营;(3)森林资产化经营;(4)森林生态系统经营;(5)森林综合经营;(6)高新技术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黄山市博村林场森林资源和可持续经营现状,围绕培育保护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功能,提高经营成效等目标,从林地功能区划分、森林经营分类管理、森林经营类型组织和经营措施设计、科学制定森林培育和采伐利用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黄山市博村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现途径,为博村林场及其他具有类似条件的森林经营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及实现途径;并从国际水平、国家水平及亚国家水平3个层次分析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发展现状;森林认证已在多国展开,中国也形成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体系主要有政策和制度、法律、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简略论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最后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重要措施,也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培育周期、发挥和提高森林多功能效益、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大作用和现实意义.该文简述了蒙城县森林抚育现状和主要做法,分析了该县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加强抚育技术支撑、创新抚育机制和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为蒙城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选择森林经营技术较为成熟、林分类型较多的百花林场大干子沟,采用结构化经营技术建设了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示范林,展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前沿课题.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核心——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研究与总结归纳,结合森林经营单位的经营状况,采用目标法结合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一套由4个层次30个指标组成的林场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并提出了30个指标的测算方法.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广西高峰林场可持续经营现状进行了评价,其可持续经营综合指数为0834,总体趋势是可持续的.评价结果与该场实际相符,表明该指标体系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森林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保持和维护森林的外部性具有很强的作用.分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义及世界主要国家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方面的立法,研究人工林和天然林在自给自足和自由贸易情况下实施可持续经营的社会福利效应,并对我国森林实施可持续经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基础的森林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经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森林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就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作为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标准 ,研建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实践的前沿课题 .为了给我国东北天然过伐林区林业局级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该文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下 ,采用目标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方法 ,研建了一套东北过伐林区林业局级森林生物多样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经在汪清林业局试用 ,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对汪清林业局测试表明 ,森林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标值为 6 6 .8,评价结果为中等 .经分析主要是近百年来长期破坏森林造成的结果 ,形成森林自然度降低、破碎化加剧、原始老龄林减少等现状 ,从而造成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根据该指标体系 ,可结合森林经理调查定期监测评价森林经营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从而调整经营措施以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 ,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  相似文献   

16.
从自然、社会经济、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森林风景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南靖半山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开发条件,指出森林人家建设、森林旅游产品上已开展的相关工作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加强森林经营,挖掘森林文化内涵,通过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来实现其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贵州省金沙县水稻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从该县水稻种植的区域分布、产量、主推品种、种植模式等方面阐述金沙县水稻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优质稻产业的对策思路,以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加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森林抚育技术措施可促使森林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效益,这是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森林抚育技术,如生长伐、疏伐、补植等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森林经营单位级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当前森林经营亟待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广东韶关华溪国有林场为例,结合广东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生态状况调查,探讨森林生态功能上的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指出没有生态上的森林可持续,整个林业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公益林资源现状,遵循统一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原则,参考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建立了北京市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及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力、水土资源的保持、对碳循环的贡献、社会效益的保持和加强、法律及政策保障体系等7个标准和37个指标。该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北京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