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于明洋  袁世一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229-233+250
环境规制、政府投入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客观环境,分析二者对农业减排的影响效果,对改善我国农业现状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命令型、费用型2类环境规制与政府投入,以2006—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对我国农业减排效率的直接影响与耦合影响。研究发现,在我国农业减排过程中,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减排的发展;环境规制和政府投入对农业减排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科研投入高、专利产出高的地区,科研投入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影响显著,低碳补助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影响显著;在科研投入和专利产出欠发达地区,科研投入和费用型规制对农业减排术影响显著,但是低碳补助政策的效果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日本环境保全型水稻的生产状况,分析了从事水稻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农户中的各种栽培形态有机物投入、节约农药实施对策和土壤诊断实施的选择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2000~2004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值为环境、资源、人类劳务、信息和发展决策的分析评价提供了新尺度.为了更好地评价大连市农业种植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大连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在简单阐述能值分析理论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计算分析大连市2000年到2004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净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荷力角度来量化分析大连市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大连市农业生态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分别为9.48、9.24、8.52、8.00和7.59,环境负荷力分别为10.21、11.49、6.26、10.41和9.03.大连市农业生态系统发展整体处于较好态势,但对环境的压力较大,应进一步加大其高科技含量的能值投入,以促进农业系统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对区域发展生态农业、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熵值法,以陕西省清涧县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环境敏感性、生产投入稳定性和社会经济适应性3个方面探讨分析了2001-2014年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结果表明:陕西省清涧县农业环境敏感性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生产投入稳定性呈现钟摆震荡并逐渐下降的趋势;社会经济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使其不断适应区域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过程;陕西省清涧县农业对生态脆弱性的适应性行为主要表现在农业环境敏感性、生产投入稳定性和社会经济适应性3个子系统变化而引发适应性行为发生相应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能值分析法为如何分析和评价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和产出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其指标体系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测算提供了定量方法.根据2013年数据,计算出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环境资源、辅助能值等投入和能值产出,以及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等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资源环境能值对宁夏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较高,能值自给率高,能值投资率和能值产出率较低,农业发展还处于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环境负载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处于比较合适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石家庄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总量、投入和产出结构以及各能值指标的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石家庄农业生态系统总能量投入呈下降趋势,总能值产出基本保持平稳,投入产出效率提高了8.1%.能值投入结构基本未变,农业生产主要依附于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总能值产出中牧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发生了一定的此消彼长,种植业能值消费向谷物和水果转移,牧产品消费由猪、牛、羊肉向家禽、奶类和蜂蜜转移;石家庄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功能较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低,粮食生产安全性较高,但总辅助能投入增长空间不大;石家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与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压力.石家庄市应调整其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和产出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引导市县优化涉农资金支出结构,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动各地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广东省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的基础上,通过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分析2019年广东省各地级市涉农资金支出结构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影响,研究总结出环境整治型、林业建设型以及均衡型3种有效的涉农资金支出结构,并强调低产出、低基建投入和高环境整治投入等结构对目前广东省各地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新形势下广东省各地必须突破农业发展的旧模式,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领探索新型生态化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日本现代农业环境政策实施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国家,虽然该理念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至今仅20余年,但日本政府通过完善农业环境法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加大生态农业研究项目投入、健全环境保护农业认证制度、落实环境保全型农业扶持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环境政策实施体系。日本现代农业环境政策的实施路径对中国探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福建省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流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了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指数、系统生产优势度及系统稳定性指数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中净能值产出率为11.40、能值投资率为1.91、环境承栽力为2.21、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9.10、系统生产优势度为0.53以及系统稳定性指数为0.90.结果表明:该县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系统能值投入水平和转化效率较低.为了促进长汀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逐步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增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部崛起步伐的不断推进,安徽省农业环境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环境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环境及强化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和加强安徽省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外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霜  李光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183-184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农业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对国外5种典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介绍,分别为瑞典"轮作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低投入可持续农业模式"、德国"绿色能源农业模式"、日本"环保型可持续农业模式"、以色列"无土农业模式",并比较每种模式的经验,进而提出对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明  赵瑞萍  赵亮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75-1077,1087
从工业和生活"三废"、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保护农业环境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措施,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永静  程广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49-4949,4952
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是在保证安全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农业自身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多方面机能与价值,不断深化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确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经验及做法对我国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雁  杨妍  陈蕊  武卫  钱敏  陈良正  李学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71-6975,6978
介绍了低纬高原地区气候特点,分析了国外低纬高原地区主要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教训,如印度农业的"三大革命"和农业信息化发展;巴西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墨西哥"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去农业化"使其农业丧失比较优势;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南非等国家十分重视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合云南高原农业自然和社会资源条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建议:应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努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发展山区有机生态农业和秋季农业;强化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业清洁生产补偿已成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通过农业补贴政策手段,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形成有代表性的补偿政策模式,包括"美国以环保计划项目为带动的市场机制与政策调控结合型模式"、"欧盟以共同农业政策为引导的生态补偿与环境保护挂钩型模式"、"日本以环境保全型农业为特色的政府主导与公众配合互补型模式"等三种。我国重视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近十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补偿政策措施,但针对广大农民及新型经营主体从事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的补偿政策仍不完善,补偿标准依然不高,难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本文梳理国外成熟的补偿政策模式,剖析我国农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障碍因素,提出未来制定清洁生产补偿政策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利益,确定科学计量补偿标准的方法及健全补偿政策基础性支撑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理论和实践证明,发展低碳农业需要系统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机制,形成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文章研究提出宁夏沿黄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策机制:政府层面对低碳农业的扶持和引导;农业碳汇开发交易的支持机制;重视产业链农户利益的联结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8.
邹丹  李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79-3780,3783
探讨了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及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老工业基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选择的6个模式,即绿色农业模式、生态环保模式、农村工业向城镇集中模式、盘山模式、循环型畜牧业模式、"大农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由于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发展,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和畜禽养殖排泄物以及垃圾泛滥,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制约和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以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实用且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效果,并基于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农业和生态标记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指出了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补偿金额、补偿期限和补偿方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清单等政策建议,对于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