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造型植物的定义及其研究进展,并以珠海长隆园林景观中造型植物为例,浅谈了造型植物在国内应用情况,对造型植物的应用提出了建议,认为应该在植物引种、开拓应用范围、丰富植物种类,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造型植物的概念及其研究进展,并以珠海长隆景观建设工程园林景观中造型植物为例,浅谈了造型植物的应用情况,建议在开拓应用范围、丰富植物种类、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园林植物造型类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层次对几种植物造型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表述,对于每类造型的含义、创造方法、对植物的要求、在北方地区可以应用的植物、艺术效果等几方面作了阐述。从而对园林植物的造型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归纳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园林植物的造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造型树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经常出现,应用形式多样,可独成一景,也可与其他植物搭配使用。该文通过对石家庄市街道绿地中的造型树进行调查,列举了造型树的种类及分布,分析了造型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合理布置、丰富种类、改进技法、加强维护4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绿色雕塑是一种特殊的整形植物和植物的园林艺术组合,具有绿色化、节约化、资源化、优美化的特点。本文概述了绿色雕塑的概念、分类、机器在园林中的应用,并对绿色雕塑所选植物、造型模式、养护管理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兰州城市园林建设质量中存在园林绿地地形造景少,绿地应用的植物种类单调,植物配置结构简单,园林绿地植物整形修剪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必须结合地形造景,园林植物要多样性,按生态景观复层配置植物,园林绿篱、孤植灌木修剪造型应成多种几何图形,增加园林景观效果等提高兰州城市园林建设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柃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燚  包志毅 《林业科学》2007,43(8):118-122
我国是柃属植物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介绍我国柃属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分布,阐述常见种类的优良性状及其园林应用状况和应用前景,对其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进行分析.认为:柃属植物种类繁多,适合作为绿篱、植物造型、盆景、植物群落中的中下层树木、地被植物,有些还可以用作岩石园植物,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园林植物材料,但目前研究和开发利用很少,急需组织力量开展研究,以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绿色唱响了当今的主旋律。园林植物造型树。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也是利用植物进行造园的一种独特手法。优美的园林植物造型树给人们提供了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中得以调整、舒缓。由于桧柏易于造型、四季常绿、适应能力强,因此造型桧柏受到人们的青睐。桧柏的造型属园林艺术范畴,修剪造型可根据个人喜好或环境需要而定。现将桧柏造型的技术要领浅说一二。  相似文献   

9.
选择雄性蓝孔雀Pavo cristatus作为动物原型,以金叶榆Ulmus pumila ‘Jinye’为植物造型材料,将孔雀开屏作为形态仿生目标,在保持金叶榆自然风貌和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艺术设计、造型制作和养护管理3个核心步骤对植物茎干进行艺术造型加工,把金叶榆外形塑造成酷似孔雀开屏形态的植物形象。造型5a成型,可应用于园林造景工程。  相似文献   

10.
五色草是制作立体花坛常用的植物材料之一,五色草立体花坛主要有独立式花坛和组合式花坛两种形式。独立式花坛优点在于造型精致独特、色彩醒目。组合式花坛具有视觉宽阔、景观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乌鲁木齐市立体花坛主要采用盛花花坛、模纹花坛、立体花坛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植物配置上,选择植株低矮、生长整齐、花色艳丽、便于更换及易于养护管理的五色草作为立体花坛植物。全国各地在五色草立体造型制作上方法多种多样,参差不齐。经过5年对五色草立体花坛制作的研究,发明了专利技术“五色草网片技术”,运用此技术制作五色草立体花坛大大减少了立体造型制作时间及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园林景观设计共性较强,特色、文化不足的现状,通过一道路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强调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生态"的重要性,呼吁景观设计上的标示性,使得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应该具备的内涵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两广为研究对象,对岭南地区(重点是广西)三十年来公园绿地建设态势与走向作了分析,认为岭南新园林的建设与发展须借鉴传统"岭南园林"的人文风格和艺术特点,使之适应新时期大众化的需求,又不失文化艺术品位,要质量并重,走精品园林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景观生态学与园林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提供的概念、原理等可以直接应用于园林规划设计。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及其主要原理,并对引入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景观生态学将促使今后的园林规划设计更具整体性、科学性。同时,也对人们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可食地景是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文章介绍了可食地景的概念和起源、分析了相关实例,并归类说明了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布局以及常用植物种类等,对可食地景的运用前景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园林景观行业的崛起与发展,集农业文化、景观元素与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新型园林模式--农业文化主题园林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该园林蕴含的浓郁农村乡土气息给现代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农村乡土文化与现代城市时尚文化的完美融合,受到人们广泛青睐,让其得到快速发展。基于此,对园林设计中农业景观元素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原则及应用形式,以期更好地呈现出农业文化主题园林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尽人皆知。
  我的家乡万源。万源,万水之源,提起她,人们立刻就会憧憬龙潭河风光的神秘,向往大竹河漂流的浪漫,殊不知那些风光却远离城区百公里之外,至于流经城区的母亲河--后河,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据太平县志记载,后河发源于庙坡乡白龙洞。万水之源指的就是这里。  相似文献   

17.
《广东园林》2009,31(1)
2009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将于5月开幕2009年5月18日至22日,汉诺威国际林业木工展览会(以下简称LIGNA展览会)将再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名观众。届时除了全面  相似文献   

18.
《广东园林》2009,31(3)
深圳将建特区纪念公园深圳特区的建立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深圳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圳市规划局在特区成立30年之际提出在安托山建设特区纪念公园的概念规划。安托山曾为特区建设贡献了大量土石,又位于广深高速进入深圳特区的显要位置,处于华侨城上山下海轴线,也是园博园组团绿化带连接塘朗山的重要节点,将纪念公园选址于此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安托山纪念公园的建成将作为深圳城市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大型纪念场所,成为深圳又一标志性公园。(深圳特区报)  相似文献   

19.
《广东园林》2009,31(2)
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由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广州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生活?花园第十五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于1月24日至2月13日在广州举行。本届博  相似文献   

20.
A landscape characterization procedure is described as a first step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Five attribut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patterns at different scales of ecological organization from the plot to the region: climatic regions, ecoregions,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floristics, and vegetation. Example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elected attributes are presented for three western U.S. study areas. Other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process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from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Forest Service and from forested locations in the southwestern U.S. Location of a study area within a climatic region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broad-scale climatic constraints operating on the biota. Assessment at the ecoregion level was used to examine finer scal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due to landform effects. The ecoregion also provided a context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biotic and environment variability in a study area.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combin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in landscapes.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in a landscape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a larger region to determine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s in a landscape. Biotic variability was characterized at a relatively coarse spatial scale by examining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s among floristic types. Such an analysis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ressures exerted on species in an area.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characterized at a varietv of scales by exam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ypes within the levels of a hierarchical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for the western U.S. In addition, biotic distributions along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described us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o determine within-type variability.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vegetation was assessed within a hierarchical ecosystem-based framework. Characterization of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biotic responses to historical and current landscape conditions. We constructed statistical models to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using a powerful class of regression models,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Models developed for a plant community in the Southwest, the ponderosa pine series, revealed complex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biotic-abiotic relationships warrant carefu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at some commonly used simple models may not accurately predict biotic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