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Bt基因抗虫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中抗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转Bt基因抗虫棉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中抗A是通过杂交、回交和株对株侧交等技术,将从美国引进的原始双隐性核雄性不育基因(ms5ms6)转育到丰产、优质、抗病品种中棉所12中去,经过定向选择,培育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双隐性核雄性不育系;在此基础上,又将...  相似文献   

2.
酒棉13号是酒泉市棉花试验站采用多亲本杂交回交转育的方法,后代在枯萎病圃内连续强化选择、定向培育而成,具有早熟、抗病、优质、丰产等特点。2011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泗棉3号柱头外露系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而成的花蕾突变体——棉花柱头外露种质尚存在成铃率低,铃小和经济性状欠佳等生产问题,影响杂种优势的强度,因此,只有通过杂交、自交和定向选育,将柱头外露性状转育到丰产品种上,才能为棉花柱头外露杂交棉的利用提供具有较大杂种优势基础的亲本.它是新两系杂交棉成败的关键性工作.通常是采用一次杂交选育法来进行柱头外露系的转育.本文就新转育的泗棉3号柱头外露株(系)与双亲在农艺和经济性状的改进效果进行探讨,为今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庆瑢 《杂交水稻》2005,20(4):9-10
以保持龙特浦A的综合优良性状,改造其不育性稳定性和稻米品质为定向选育目标,用龙特浦B作母本,Ⅱ-32B作父本杂交,在F4代的优良株系中选株与龙特浦A测交并回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育成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M98A表现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抗病性好,配合力强,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表现早熟、高产、抗病,其中明优98和农华优808已分别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优质香软早熟显性不育系乐香202A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香202A是用RAS,黄板所,台九B复合杂交,将优良软米性状,香味和早熟显性性状结合在一起,再与珍汕97A杂交并通过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香软不育系,该不育系表现不育性稳定,异交习性好,其保持系及所配组合稻米品质优,早熟呈不完全显性。可恢性好,配合力强,繁殖制种易获高产,2001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6.
棉花三系杂交种豫棉杂一号是由内黄县棉花办公室与河南省经作站合作选育的。2 0 0 4年 3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河南省第一个棉花三系杂交种。1选育经过。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株 ,经与陆地棉测交发现该不育株为细胞质雄性不育 ,选择综合性状好的陆地棉材料对不育株回交多代育成不育系 ,同时 ,对父本封花自交育成保持系。利用哈克尼西棉不育系的恢复系 ,经过杂交、回交、测交选育成恢复系 ,在培育三系的基础上 ,1 996年利用 1 5个不育系与 8个恢复系杂交 ,配制 1 2 0个杂交组合 ,其中 ,1 9A× 85 R组合 ,综合性…  相似文献   

7.
湘 CH紫色棉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将产量低、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差、生产上难以利用的原始的紫色表现型性状 ,通过杂交育种、回交转育将目标性状转育到抗病、早熟、丰产、优质亲本材料中去 ,成为紫色遗传稳定的新异种质。杂交组合为 [(原始紫色棉× 8891 )F2 ×选 5 3- 6] 选 5 3- 6。获得CH2 2、CH38等中间类型 ,再以[CH38×湘 CH2 0 31 4 湘 CH2 0 31 4]F4,经连续南繁加代 ,自然枯、黄萎病筛选 ,田间耐渍性苗病调查 ,丰产性测定 ,纤维品质检测等综合措施 ,育成 CH系列优质紫色棉新种质。1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构成CH系列紫色棉生育…  相似文献   

8.
湘棉不育系1号(原名海洞核A5)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采用海岛棉米努非与洞庭一号杂交,后代不育株与洞庭一号连续回交5代,再与中棉所12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后代不育株再与石远321的优良株系杂交回交,用多个陆地棉做父本,采用优良性状分子聚合育成.该不育系2005年7月通过专家现场鉴定,2006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9.
棉花新品种邯4849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邯 48 4 9是邯郸市农科院棉花所抗病虫育种室 ,通过种间杂交、回交转育、南繁加代、异地鉴定、定向选择、单系比较、多系混合而培育出的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2 0 0 2— 2 0 0 3年参加河北省区试 ,2 0 0 3年同时参加河北省生产试验 ,2 0 0 4年2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 :冀审棉 2 0 0 4 0 0 6号 ) ,适宜在冀中南及黄河流域春播棉区种植。1选育经过1 995年配置杂交组合 ,组合为邯 93- 2×冀资1 2 3。邯 93- 2为本院自育的抗病、丰产优良品系 ,冀资 1 2 3是由河北省棉花所培育的早熟、丰产、纤维品质优良的品种。 1…  相似文献   

10.
早熟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早熟中棉所16为母本,转Bt基因棉种质为父本杂交、回交选育成的短季抗虫棉。1998年1月7日通过国家审定。中棉所30的繁殖基地河间市国欣棉花研究会,从1995年开始引进,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2.
回交转育是选育雄性不育系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本试验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纤维用亚麻品种做轮回亲本,对油用雄性核不育系材料进行回交转育,经过三次回交和两次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成功培育出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纤雏用亚麻雄性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超早熟大豆北疆1号的选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民 《大豆科学》2004,23(4):315-317
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种"北疆1号"的选育,作者认为:在大豆超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单株.F4世代以丰产性状选择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的优良株系中大量选拔丰产性状优异的单株,混合成品系,下年进行品系鉴定.由于大豆生态适应区域明显,为此,充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选育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麦后直播特早熟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7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74(原代号中60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因的抗虫棉中501为母本,以特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中间材料92—047为父本,经生化辅助育种和系统选育而成的麦后直播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B组),  相似文献   

15.
陆地棉的遗传基础狭窄及其它缺陷,使人们对野生棉的利用日趋重视。当前,国内外转育野生棉有益性状的主要途径是其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杂种染色体加倍后用陆地棉回交和连续选择。1986年11月,法国棉花及纺织纤维研究所赠给我所11份陆地棉与野生棉杂交并加倍的6倍体杂种(法国遗传学家做过细胞学鉴定),共计26粒种子。为了进行种质转育和  相似文献   

16.
中棉所73(原代号中夏杂0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采用棉花研究所选育的综合性状优良的MC1351系为母本,以转Bt+CpTI基因的抗虫棉中501选系MK42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短季棉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7.
绿色棉新品种--陇绿棉2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选育经过陇绿棉2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课题组选育出的绿色棉新品种。1996年以绿色棉新品系UG-05-1为母本,以高产、抗病、优质、早熟的白色棉优良品系88-01为父本,经杂交、回交,其后代通过南繁加代和连续选择,1999年选出性状稳定的株系,2000-2002年进行新品系鉴定、品比、区试及生产试验。2003年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陇绿棉2号。2特征特性2.1生育特性及抗病性。生育期126天,株高60 cm左右,株型紧凑,I式果枝,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其叶片中等大小,叶色呈深绿色。该品种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2002年经甘肃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8.
泰邦A是湖南泰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岳4B为母本与丰源B杂交,从其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与金23A测交和回交选育的早熟籼型不育系,具有生育期较短,不育性稳定,米质好,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等特点,2008年2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其所配杂交稻组合具有增产、早熟、矮秆抗倒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花苞叶基因型遗传性状转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夫安 《中国棉花》2001,28(3):29-30
当前在棉花育种上运用最多和最普遍的方法仍然是杂交育种 ,回交法是从杂交育种方法中派生出来的 ,对改良某单一性状有明显的效果。花苞棉Frego( fg)性状育种研究 ,始于 1 967年 ,引自临沂地区农科所张志东的种质资源 ,超鸡脚叶花苞棉 ,即超鸡脚叶窄卷苞叶棉 ( Okara Frego) ,经过 30多年选择优良亲本 ,进行杂交和回交连续转育 ,培育出目前的 W系列花苞棉基因型性状的新品系 ,不仅改良成为正常株叶片的花苞叶型、生育特性、产量构成、还增加了新的病虫害抗性、显著提高了纤维内在品质 ,从而获得诸多性状的同步改良和提高 ,为棉花育种开拓新…  相似文献   

20.
泗抗1号棉花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抗1号是泗阳棉花原种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育成的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种。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抗棉铃虫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估,200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选育经过1995年开始利用本场选育的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棉花新品种(系)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系)进行多次杂交、复交,并从杂交低代材料开始结合冬季海南繁殖加代,多年、多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连续选择,在多种逆境条件下对丰产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