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沙埋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本论文通过温室控制实验,对梭梭和驼绒藜出苗与沙埋的关系进行研究.实验进行了0cm、0.5cm、1cm、1.5cm和2cm共5个沙埋深度处理,每个处理做3个重复.结果表明,梭梭和驼绒藜0cm埋深与其它埋深的萌发率差异显著;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梭梭和驼绒藜种子出苗率逐渐降低,没有沙覆盖(0cm埋深)时,梭梭和驼绒藜种子的出苗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0%、90%,沙埋深度为2cm时,梭梭和驼绒藜幼苗不能出土;梭梭和驼绒藜种子在0cm沙埋深度下的出苗速率最大,分别为60%、69.8%.  相似文献   

2.
研究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深度的沙埋和种子大小对沙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对沙蒿的种子萌发率、休眠率、幼苗出土率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没有沙土覆盖时沙蒿种子即可萌发;0.5~5 cm的浅层沙埋下,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最高,休眠率最低;沙埋深度>5 cm 时,沙蒿的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生物量随沙埋深度增加显著降低,而休眠率却显著升高;沙埋深度为12 cm时,种子不出苗,幼苗也不能存活。种子大小对沙蒿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幼苗存活率及休眠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苗生物量大小具有显著影响,在0~12 cm的沙埋深度中,除5 cm和7 cm深度下中粒种子和小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的生物量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深度处理时,大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同一沙埋深度下中粒种子萌发的幼苗生物量,后者又显著高于小粒种子萌发幼苗的生物量,因此研究认为,沙蒿种子最适宜沙埋深度为 1~ 3 cm的浅层沙埋。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西藏地区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0、1、2、3、4和6 cm)对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4种青藏高原草种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埋深度对4种草种幼苗出苗率、根长、株高、根冠比以及生物量的分配都有显著影响(P0.05),千粒重大的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随着沙埋深度增加,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种子出苗率、根长、株高和地上与地下部分生长量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沙埋深度超过3 cm,青海冷地早熟禾种子不能出苗.对于幼苗出土和生长来说,中华羊茅、短芒披碱草、巴青垂穗披碱草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的最佳沙埋深度分别为1~3 cm、2~3 cm、1~3 cm和1~3 cm.因此,在植被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应选用质量好且千粒重大的种子,进行1~3 cm的中度沙埋以提高种子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黑果枸杞、沙冬青、沙蒿、霸王4种荒漠植物的种子生理特征以及沙埋深度(0、1、2、3、4、5 cm)对4种荒漠植物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较大的沙冬青和霸王种子萌发率与其重量、含水量、形状及活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体积较小的黑果枸杞、沙蒿萌发率与种子重量、含水量、形状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活性负相关。随着沙埋深度增加,4种植物种子出苗率下降、首次出苗时间延迟,茎高、绝对株高和根长及根冠比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苗生长方面,黑果枸杞和沙蒿分别适宜于1~2、0~1 cm的浅层沙埋,均在沙埋深度5 cm时种子几乎不萌发;沙冬青、霸王则适宜于3~4 cm较深层沙埋,在沙埋0 cm时均不萌发。此外,在荒漠区采用这4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时,除考虑种子自身性状外,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沙埋、降雨等条件,以提高出苗率、增大幼苗定植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沙芥属蔬菜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h.)和斧翅沙芥(P.dolabratum Maxim.)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人工控制6个沙埋深度,研究沙芥与斧翅沙芥种子萌发和出苗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种子的萌发和出苗.沙子表面的种子不能萌发.沙芥与斧翅沙芥在2cm和4cm的浅层沙埋时,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最高,休眠率和死亡率最低,且沙芥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和出苗速率高于斧翅沙芥种子,而休眠率和死亡率低于斧翅沙芥种子;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8cm、斧翅沙芥种子在沙埋深度超过4cm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出苗率显著降低,休眠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总体上,种子平均萌发率、平均出苗率和平均出苗速率与沙埋深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平均休眠率和平均死亡率与沙埋深度呈显著正相关,沙芥的耐沙埋能力大于斧翅沙芥,这种差异也与沙芥种子千粒重大于斧翅沙芥有关.  相似文献   

6.
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是藜科沙蓬属1年生沙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主要沙漠和沙地中。为了解沙埋对沙米生长、存活和光合蒸腾特性影响,2010-2011年在科尔沁沙地研究了不同沙埋深度下沙米幼苗高度、存活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米具有极强的耐沙埋能力。埋深为株高25%时,沙米幼苗存活率和株高显著增加,埋深为株高50%-100%时,其株高和存活率虽有下降,但与非沙埋对照差异不显著。当沙埋深度超过株高后,其株高和存活率急剧下降,但沙埋达到株高266%时仍然有部分幼苗存活。沙埋第5天,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缓慢下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波动式变化。随着沙埋时间的延长,和对照相比,沙米幼苗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随沙埋深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仍呈波动式变化。沙埋第15天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非沙埋对照下降了86.7%、89.0%、90.0%和4.2%。相关分析表明,沙米幼苗的存活率和高生长与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而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沙埋胁迫下沙米幼苗存活率下降和生长抑制不仅源于沙埋造成幼苗顶土困难和光合面积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杠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对贝壳沙埋深度的响应,探讨杠柳幼苗对贝壳沙埋深度的耐受极限,为贝壳堤海岸带植被的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定不同埋深的贝壳沙埋深度分别为0%、33.3%、66.7%、100%、120%,每隔15 d统计杠柳植株的成活率,60 d后采用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埋深处理下的杠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进行测定,同时对其株高、根长以及根、茎、叶干质量等生物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Amos Graphics软件对相关参数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除埋深120%杠柳幼苗死亡外,其他各处理下杠柳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随着贝壳沙埋深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杠柳幼苗株高、根长、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和叶干质量在埋深33.3%时最高,在埋深100%时最低。杠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羧化效率(CE)随着贝壳沙埋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埋深33.3%时,杠柳Pn、Tr、LUE、CE达到最大值,但与埋深66.7%时差异不显著;埋深66.7%时,杠柳WUE最大,显著高于对照34.0%,但与埋深33.3%差异不显著。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在一定埋深范围内,杠柳株高、根长、茎干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杠柳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强引起的。【结论】适当的贝壳沙埋深度(33.3%),可引发杠柳启动自我补偿策略,促进杠柳的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超过一定的埋深阈值,会导致杠柳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适应机制,通过砂培法研究菊科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比较分析不同埋藏深度下(0、0.5、1.0、2.0、3.0 cm)3种入侵植物种子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和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的出苗率、出苗速率和出土时间等参数的差异,探究菊科入侵植物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埋藏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3种入侵植物种子出苗率和出苗速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出土时间则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埋藏深度0~1.0 cm、0~0.5 cm和0分别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和胜红蓟种子较适出苗环境;在幼苗生长实验中,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的根长、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长呈下降趋势,较适宜白花鬼针草和假臭草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1.0 cm;胜红蓟幼苗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其幼苗的根长、茎长、鲜重均呈下降趋势,较适宜胜红蓟幼苗生长的埋藏深度为0~0.5 cm。3种入侵植物对埋藏深度的耐受能力依次为:白花鬼针草假臭草胜红蓟。结果表明,农耕深度分别为:白花鬼针草2.0 cm,假臭草1.0 cm,胜红蓟0.5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光照和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沙埋深度、渗透势及盐碱环境等因子对杨柴种子萌发的影响特征,为提高其飞播种子萌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设置2个光照和5个变温复合处理、5个土壤含水量和6个沙埋深度复合处理以及各11个干旱胁迫、NaCl和NaHCO_3处理,研究杨柴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沙埋深度以及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黑暗环境对杨柴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0~30℃下,杨柴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光照条件下30/25℃为杨柴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黑暗条件下25/20℃为杨柴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5%和1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杨柴种子沙埋深度为1 cm时萌发情况最好,土壤含水量与沙埋深度呈现显著负互作效应。渗透势为-0.30~0 MPa时种子发芽率均高于80%,渗透势为-0.50 MPa时发芽率低于20%;NaCl水平在0~0.6%时种子发芽率超过70%,当其水平为2.0%时发芽率显著下降,仅为20%;NaHCO_3水平在0~0.08%时种子发芽率超过70%,0.24%水平下发芽率低于20%。【结论】杨柴种子萌发阶段对温度较为敏感,黑暗环境对杨柴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0~30℃下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适宜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沙埋深度为1 cm时萌发情况较好;杨柴种子萌发对碱性盐胁迫的敏感程度高于干旱胁迫和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玉米德美亚1号、郑单958及龙单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5个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情况、幼苗活力、胚芽鞘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玉米品种,播种深度为4 cm时,出苗最好,玉米幼苗活力最高。伴随播种深度的增加,胚芽鞘特性改良效果更加显著。生产实践中,在最佳播深情况下,胚芽鞘特性未能得到完全发挥,需要通过使用其他化学或物理方法来改善胚芽鞘建成,增强其保护幼苗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海南岛滨海原生植物马鞍藤(Ipomoea pescaprae)的人工繁育,选取马鞍藤截取长度一致、茎节数分别为1~3个的匍匐茎为研究对象,采取浅埋(2cm)、半埋(5cm)、全埋(10cm)、深埋(20cm)4种不同的沙埋深度处理30d,分析其存活率、根长及叶长变化。结果表明:半埋(5cm)的匍匐茎存活率最高,2cm的浅埋存活率其次,当沙埋深度达到20cm的深埋时匍匐茎全部死亡。比较不同茎节数发现,3个茎节数的匍匐茎在2~10cm的沙埋深度下存活率和生长势均高于1茎节和2茎节的匍匐茎。  相似文献   

12.
土层深度对稻田杂草种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中常见杂草稗草、异型莎草、千金子和鳢肠种子进行不同土层深度的出苗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环境的重要因子———土层深度对杂草种子的出苗率有明显影响。上述4种杂草,种子埋深0~2.0cm土层的出苗数均占所有土层出苗总数的90%以上,埋深6.0cm及6.0cm以下土层的种子则基本不能出苗;杂草种子在土壤中能出苗的深度与杂草种类有关,双子叶杂草鳢肠种子埋深超过2.0cm就不能出苗,而稗草种子在8.0cm深处仍有少数出苗。文章还探明了不同土层深度的杂草种子出苗后,其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等生物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黄芩出苗的影响,为大面积栽培黄芩保证苗齐苗全提供依据。[方法]共设7个处理,播深分别为0、0.5、1、15、2.0,2.5、3.0c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播深为0cm(不覆土)和播深0.5cm(覆土厚度O.5cm)的处理25d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其他播深的出苗率,分别高达69%和60%。播深在1cm时,黄芩出苗率居第3位,为46%,播深在1.5cm时,黄芩出苗率为16%,其余播深不足5%。[结论]黄芩出苗率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降低。即播深越浅,出苗率越高,出苗速度越快,因此在大田黄芩种植以浅播为宜(0~0.5cm)。  相似文献   

14.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试改进的开沟机开沟质量是否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开沟埋草、覆土要求,研究了秸秆机械沟埋还田对埋草沟的排水降渍效果及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1),设置沟埋深度为20,30 cm,常规还田(CK)3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梯形沟上、下口宽分别约为35.00和19.20 cm,D2,D3处理间平均开沟深度分别为19.50,29.90 cm,集中抛土距离分别为38.00,41.00 cm,集中覆土厚度分别为11.45,17.17 cm,土壤破碎率均达90%以上;埋草沟具有与排水沟相近的土壤降渍效果,各处理下埋草沟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CK,不同深度埋草沟的降渍效果优劣排序为30.00 cm深优于20.00 cm;埋草沟上小麦出苗及生长情况均好于CK。该机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性能测试良好、满足埋草覆土要求;埋草沟具有排水功能、对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种苗建成的影响一直是种子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分为大、中、小3种粒级,播种深度为5 cm、10 cm、15 cm。调查出苗速度、出苗率和幼苗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5 cm、10 cm和15 cm深度的种子出土时间分别需要6~13天、9~17天和13~23天;最终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相比,3种深度依次减少7%、34%和80%;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根长度与幼苗长度的表现相反,根干重在10 cm深度时最高,显著(P<0.05)高于5 cm和15 cm的干重;种子大小对种苗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中粒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小粒种子(P<0.01);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甚至大粒种子与小粒种子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研究播种深度对西兰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西兰花的出苗率逐步降低,出苗速度逐步变慢,株高也逐步降低;茎粗与壮苗指数以播种深度为1.0、1.5 cm的2个处理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子午岭林区内油松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出土对土壤水分和覆土深度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是20%~30%,最适含水量为25%;在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种子发芽率低于61.33%;当土壤含水量超过40%时,发芽率下降到59.33%.种子出苗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25%~35%,在土壤含水量达到30%时,出苗效果最好;土壤含水量高于40%或低于10%时,幼苗出苗率均降低到20%以下.油松幼苗出土与覆土厚度有密切关系,当土层厚度为0.5 cm时,出苗率最高,可达到94.67%.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出苗率逐渐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 cm后,几乎不能出苗.在油松人工林中,油松种子的萌发在林分中优于林窗中,出苗在林窗中优于林分中.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在覆土条件下优于覆盖枯落物.种子经过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后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效果优于未处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插入式地下滴灌对盐碱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试验,以阿拉尔灌区春季返盐的盐碱土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滴头流量与滴头埋深,对土壤湿润峰运移和湿润体内部水分及盐分的影响规律。【结果】相同入渗时间和滴头流量条件下,地下滴灌比地表滴灌湿润峰深度、湿润面积、湿润体内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脱盐深度增加。与CK处理相比较,T1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20.89%和18.01%;T2处理土壤湿润峰深度和土壤湿润面积分别增加45.78%和19.06%。T1和T2处理土壤湿润体内含水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48%和1.37%。土壤脱盐深度由10 cm增加至25 cm。增加滴头埋深和流量,能够增加土壤持水效率,T1~T4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持水效率分别为2.56%、3.82%、9.81%和13.35%。滴头流量较小,随滴头埋深增加,土壤盐分表聚。T2处理0~5 cm土层深度土壤积盐率为67.98%。若增加...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赖草种群的自然更新率低、实生苗少的状况,研究了水分、盐分和埋深处理对大赖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赖草种子具有快速吸水的特性;较低浓度(5%~10%)的PEG处理对层积8周后大赖草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明显,随着PEG浓度的升高,萌发抑制作用增强;盐分对其层积8周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2mol/LNaCl溶液中仅有17%的种子萌发,而将盐溶液中处理15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种子恢复萌发率随盐浓度升高而升高;沙埋深度的增加使其种子的萌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沙埋深度为4cm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30%。经综合分析,干旱少雨、盐碱及风蚀沙埋的自然环境是大赖草种子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困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色素万寿菊田间播种育苗效率,以连作基质为对照,设置连作基质不同消毒处理、有机基质不同厚度处理以及有机基质和河沙不同配比处理,比较色素万寿菊播种出苗、幼苗生长以及移栽成活状况,探究不同基质对色素万寿菊播种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基质相比,连作基质显著降低了色素万寿菊种子出苗率,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提高出苗势、出苗率、出苗指数,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多菌灵处理改良连作基质效果次之;随种子下方有机基质厚度递增,出苗势、出苗率、出苗指数依次显著递减,5 cm有机基质处理则未见种子出苗,但3和4 cm有机基质处理下幼苗生长较好;随基质中含河沙比例的增加,色素万寿菊播种出苗率整体上升,其中有机基质∶河沙=1∶2处理出苗势、出苗率、出苗指数整体较高,幼苗生长状况则以有机基质∶河沙=2∶1处理最佳,纯河沙处理移栽成活率最低,仅为65.48%。综上,连作基质不利于色素万寿菊播种育苗,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改良连作基质,种子下方有机基质薄、河沙含量高,利于播种出苗,3~4 cm厚度的有机基质以及适宜含量的河沙利于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