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病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由于水产养殖的密度逐渐增大、水体环境恶化以及饲料营养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养殖鱼类营养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即营养代谢病,是新陈代谢障碍和营养缺乏病的总称。其中以肝胆疾病为主要特征的鱼类肝胆综合症较为常见,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渔业生产带来较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水产营养与饲料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我国的水产动物营养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家才把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研究列入国家饲料开发项目,比发达国家足足晚了40年。自“六五”至今,国家和地方通过立项攻关,相继开展了主要养殖鱼类、虾(蟹)营养学和饲料配方、水产动物饲料质量检测、饲料配制等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主要成果:①探讨了我国主要养殖水产动物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以及部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和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参数,为实用饲料的配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商品饲料和配合饲料在我市鱼类养殖中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市水产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同时也使养殖鱼类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逐渐增多,而且随着配合饲料养鱼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有加速蔓延的趋势。2004年以来,在笔者接诊的草鱼、团头鲂的病例中,就有12例营养性疾病。因此,为了更好地诊治此类疾病,笔者把诊治12例草鱼、团头鲂患营养性疾病的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基本情况一般山塘水库、池塘、库区网箱养殖草鱼、团头鲂只要是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的都患过营养性疾病。最初时,草鱼、团头鲂等外表无症状,仅眼睛…  相似文献   

4.
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始于70年前并借鉴陆生动物营养研究经验形成了研究范式。在过去70年中,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水产配合饲料技术的进步,为水产饲料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出了贡献。然而,随着全球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对水产饲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表明,根据一些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成果所配方的饲料在养殖生产实践中往往不能取得预期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在已有范式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有时难以很好地满足现代鱼类养殖产业的需要。本文叙述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两种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和大黄鱼配合饲料研发与应用的历程,指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是限制配合饲料长期未能在大口黑鲈和大黄鱼养殖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原因。早期研究报道大口黑鲈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00-440 g/kg,大黄鱼的饲料蛋白需求为450-470 g/kg。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的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分别提高到480-510 g/kg和490-520 g/kg。在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下,投喂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和大黄鱼生长与投喂冰鲜鱼时相当。作者认为对饲料蛋白需求的低估与已有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范式存在的不足有关,其表现为:(1)强调食物对鱼类生长的作用,但忽视了实验鱼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强调鱼类个体生长对评价营养需求和饲料质量的重要性,但忽视了鱼类个体生长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事实;(3)强调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作为鱼类营养和饲料研究评价指标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养殖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是限制水产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4)没有足够重视基础饲料配方在评价营养需求或饲料质量方面的影响,一些研究因基础饲料组成不当而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作者建议从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对已有的范式做如下修改:(1)重视鱼类遗传背景和食物以外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明确鱼类营养需求取决于其生长需求;(2)重视食物中各种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不同饲料原料在实现配方的营养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3)重视对实验鱼种质和种群结构的选择,重视对照组和处理组个体生长差异的幅度对判断饲料处理效应的指示作用,重视饲料配方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等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的影响。经过修改后的研究范式更符合养殖生产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能够更好地指导配合饲料生产,为鱼类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鱼类生长在水中,其生长与饲料、水质、日常管理有关,其中饲料的营养水平与鱼类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因而合理配制鱼类的颗粒饲料,是养殖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而配制鱼类的颗粒料,应根据各种养殖鱼类的营养标准以及饲料原料的价格,合理搭配。鉴于目前饲料原料价格大幅度升高,特别是豆粕、花生麸、鱼粉等蛋白质原料,比  相似文献   

6.
鱼类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鱼类营养学的深入研究,以鱼类营养与生物学为基础的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正日益广泛的普及,这突破了传统养殖的旧格局,使池塘渔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饲料是营养素的载体,含有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它关系鱼的长势、生产成本和对水质的影响。如何获得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最大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使养鱼生产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养鱼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鱼用饲料营养原理及营养性疾病、饲料配方及其设计、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饲料的加工、投饲的科学技术管理等内容,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一些探讨,以更好地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鱼类营养与配合饲料第四讲饲料配方计算有了前面介绍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计算,即可以选择出供生产鱼类食用的颗粒饲料配方。一、选购饲料原料的最佳方法在选购饲料原料时是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可以满足某种营养需要的原料有多种,如我们要配合某种鱼饲料时,可以...  相似文献   

8.
世界水产养殖产量以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类为主,包括各种鲤科鱼类及鲶鱼类.大豆粕系为这些鱼类配制饲料中的一种主要成分,通常占50%-60%.由于大豆粕适宜的适口性以及对这些鱼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包括高含量的粗蛋白、互补性氨基酸种类及相对高的营养物消化率,饲料配方中应用这样的配比水平是可行的.在保持最佳鱼产量的同时,在世界各国养殖的许多杂食性淡水鱼类的饲料配方中,大豆粕已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较为昂贵的蛋白质原料(如鱼粉).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营养需求与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大宗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在近10年不断扩大。团头鲂的营养物质需求主要以生长和营养缺乏症为评价指标。而营养物质对鱼类健康,如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等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认为,饲料中营养物质搭配合理、品质优良有利于维持鱼类生理健康,并能保护养殖水环境。此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在鱼类的免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水产饲料应具有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和维持健康的双重作用,通过营养调控预防鱼类疾病是保证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团头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以及饲料营养元素对团头鲂免疫力及抗病力影响的最新报道,以期为团头鲂高效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文革 《内陆水产》2008,33(2):45-46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现将鱼类肝胆病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陶青燕 《内陆水产》2013,(12):70-71
2.3油脂氧化与高能配方的结合 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区分油脂氧化和高能配方所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具体案例,因为高能配方往往是通过易于氧化变质的高脂原料进行配制的,氧化油脂本身就可导致体内自由基的增加,所以通常是高能配方产生的体内自由基堆积同氧化脂肪中的有害物质共同作用,使情况变得更为难于控制。而氧化油脂和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对鱼体的损伤反应也是相近的。  相似文献   

12.
鱼类饲料营养源开发研究,近十几年来成为国际上水产养殖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着重研究了鱼类饲料营养配方的基本术语、营养源开发途径、选择水产养殖饲料标准、饲料加工工艺过程、饲料物理特性以及选择养殖种类的饲料和摄食习性等。现将国际上鱼类饲料营养源开发研究方法的途径作一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频发,如何防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导致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海量的基因信息,如何有效的挖掘、分析和存储数据并用于疾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研究初期。为了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组学数据信息,本研究系统地调研了鱼类代谢性疾病相关数据库,明晰了NCBI数据库中265种鱼类的基因组大小和64种鱼类的染色体数目,获取了Ensembl数据库中17个目58种鱼类的基因组数据,收集了KEGG数据库中41种鱼类的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代谢相关基因。本文可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基因数据库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撑,并为鱼类营养代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快速发展,配合饲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一些配合饲料因原料问题或者配制技术问题不能满足鱼类营养的需求。尤其是小型饲料厂及养殖户自行设计配方加工生产的饲料,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使鱼类体质下降,严重时会引起鱼类死亡。本文将从营养方面探讨引发鱼病的原因,以期指导养殖者在养殖生产中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鱼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鱼病的发生也日益严重,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滥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等,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导致当前养殖鱼虾等水产动物肝病发生极其普遍.  相似文献   

16.
王东 《淡水渔业》1987,(4):12-15,4
本文旨在介绍线性规划在养殖鱼类饲料配方中的应用。该方法对于寻求既能满足某种养殖鱼类营养和生长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当地饲料原料,使成本最低的饲料配方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水产动物疾病中,往往伴有程度不同的肝组织病变。除养殖动物遭受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侵袭导致肝组织病变外,一些外源性因素也是引发水产动物肝病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有:①营养因素。饲料中营养因子失衡,特别是脂肪、糖类物质过多及缺少维生素,会引发明显的鱼类肝病  相似文献   

18.
鱼类食物来源有两大类 :一类是天然饵料 ,一类是人工按鱼类营养需要生产的配合饲料。在目前大规模养殖条件下 ,人工配合饲料已成为饲养鱼类生长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然而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人工配合饲料 ,如何选择饲料和采取科学喂养方法 ,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是每个养殖者所关心的问题 ,现就我们在水产养殖中饲料使用方面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供大家参考。一、养殖成本与价格的关系饲料成本与养殖所占比例平均达40 %~50 % ,高的竟达65 %左右。因此 ,养殖户要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降低饲料成本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些人偏面认为饲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与规模化的发展,水产品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食物蛋白质,为国家粮食安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研究实践证明,营养与饲料科技贡献在水产养殖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饲料组成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营养,而且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免疫与抗病能力,营养状况是决定水产养殖动物抵抗疾病的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水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中,水产养殖动物面临着大量的应激,如:营养、环境因子等激烈变化,易诱发疾病,甚至死亡。反之,水产养殖动物的生理与健康状况也影响饲料的利用与代谢。营养和免疫的关系显著地影响着水产养殖生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在过去的5年中,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维生素、矿物元素等多种必需营养素及其免疫、抗病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营养与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极磷虾粉的营养与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磷虾作为水产养殖饲料的原料日益受到水产养殖饲料界的广泛关注和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磷虾粉的营养成分及其独特的功能,供水产养殖者和饲料配方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