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的功效。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近几年来,野生黄芩资源日渐枯竭,自然更新繁育能力下降,人工栽培成为必然。河北省隆化县是热河黄芩的主产地,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黄芩种子繁育技术,栽培技术要点如下。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远离厂矿的耕地进行栽培。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环境空  相似文献   

2.
防风野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湖南等地. 防风为多年生草木植物,以根入药,具有解表,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由于多年盲日采挖,野生资源已显严重不足,因此,发展人工栽培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各省区,四川、云南也有分布。河北、陕西、山东等地栽培较多。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等功能,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春天播种,第1年6月开花,7月果实逐渐开始成熟。花期持续至10月。冬天地上部枯萎,第2年春天根茎芽抽出继续生长。生长至第3年,部分根开始枯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采收期内黄芩根产量及品质的动态变化,为黄芩优良种源的选择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6个种源(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吉林)黄芩的光合特性;通过五点法取样,测定采收期内(8-10月)黄芩根的产量;并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和单株黄芩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间黄芩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陕西种源黄芩的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黄芩根产量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陕西、吉林种源的产量较其他种源高,这与陕西、吉林种源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采收期内,河北、陕西、山西和山东种源的黄芩苷含量在09-21达到高峰后下降,而甘肃、吉林种源的黄芩苷含量从09-14就开始下降。单株黄芩苷产量以陕西种源最高,甘肃和河北种源最低,陕西种源单株黄芩苷产量在09-21是甘肃种源的3倍,是河北种源的2.4倍。【结论】在吉林省内,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药材,建议引种陕西、山西种源的黄芩,并在采收期内适时采收,陕西和山西种源黄芩最佳采收时间为09-21左右,吉林当地种源黄芩的最佳采收时间为09-14左右。  相似文献   

5.
黄芩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等功能.用于治疗发烧、感冒、咳嗽、高血压等症.无公害种植技术如下. 生长习性 黄芩为多年生草本,喜温暖,耐高温、耐干旱、怕水涝.在高燥、向阳、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长良好.低洼积水的地块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6.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新  方芳 《新农业》2012,(5):58-59
黄芩又称山茶根、黄芩茶、大黄芩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也具有广阔前景。黄芩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西、  相似文献   

7.
黄芩又叫黄金条根、滇黄芩、山茶根。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分布较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栽培较多。黄芩味苦、性寒,以根入药,含黄芩素、黄芩甙等成分。药理实验证明:黄苓有消炎、解热、清热、解毒、止血、凉血、安胎、降压、利尿及抑菌作用。用于治疗肺热咳嗽、目赤肿痛、吐血衄血、湿执黄胆、肝炎、痢疾、积热吐衄、胎动不安等症。1、植物特性株高30 ̄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茎方形,基部木质化。叶交互对生,具短柄,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唇形,蓝紫色;雄…  相似文献   

8.
吴玉林 《新农业》2001,(3):15-15
黄芩主产于我国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是国内外销售较好的药材,其药用部位为根。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作用。  相似文献   

9.
田淑平 《河北农业》2013,(10):13-14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之功效。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河北青龙一带的黄芩在安国市场上享有“金丝黄芩”之称。青龙紧抓国家振兴中医药事业这一机遇,结合自身山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及加工。2013年,黄芩种植面积达2.5万亩。拥有中药材生产专业合作社13个、中药材深加工企业5家。其中,秦皇岛大和中药材有限公司建有黄芩基地3500亩,年可加工黄芩饮片800吨。并与神威药业签署了供货协议。中药材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青龙山区崛起。  相似文献   

10.
陈孝峰 《农技服务》2006,(12):15-16
中药材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等作用,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黄芩喜温暖,耐严寒,地下部可忍受-30℃的低温;耐旱怕涝,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区种植,生长不良,容易引起烂根。现将其栽  相似文献   

11.
怎样种远志     
远志的药用部位为根,为常用中药,多以野生为主,家种者极为少见。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单靠采挖野生远志,难以填补市场缺口,更使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现将家种远志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选地整地选择肥沃、向阳的地块,犁耕耙细、平整、待播。2.播种每667平方米需种子50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2.
<正> 黄芩,多年生草本,以根入药,主产河北省承德地区。有“热河黄芩”之称。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是医疗上应用较广的中药材。我国的黄芩商品主要靠野生资源。由于盲目采挖,野生资源频临绝迹。为缩短黄芩生产年限,提高黄芩的产量及质量。我们自1989年开始历经6年,探索出黄芩在水浇地条件下,当年播种、当年收获,即能药用的高产、优质栽培及初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山西省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3个产地野生黄芩根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明显,黄芩苷的含量为8.19%~14.43%,黄芩素的含量为0.62%~1.63%,汉黄芩素的含量为0.17%~0.58%。在23个产地中,产自吕梁市中阳县武家庄镇刘家圪垛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为14.43%;产自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刘寨村的野生黄芩根中黄芩素的含量最高,为1.63%;产自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罕山村的野生黄芩根中汉黄芩素含量最高,为0.58%;除了忻州市忻府区阳坡乡高灌村外,其余22个产地的野生黄芩根中的黄芩苷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干燥品中不低于9.0%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黄连木(PistaciachinesisBunge)又名楷木、楷树、药树、鸡冠木等,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树冠近球形,树皮呈薄片状剥落。原产我国,分布很广,北自黄河流域,南至两广及西南各省均有野生和栽培,其中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为最多。黄连木喜光,幼时耐阳;喜温暖,畏严寒;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黄芩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条芩、黄芩茶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其以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性能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也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临床上应用的“银黄口服液”主要成分就是黄芩的提取物。主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相似文献   

16.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人工栽培。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芩生态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黄芩是原产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野生中药材,也是河北省的主要道地药材之一,尤其是产于承德市的“热河黄芩”,由于其根粗体长,色泽金黄,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逐年升高,造成黄芩野生资源过量采挖,破坏十分严重。野生黄芩资源已近于枯竭的边缘,为保护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承德市开始进行黄芩人工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扩大,经过几年的栽培实践,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别名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并头草、四方马兰等,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半枝莲以全草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和抗癌的功能.主治肿瘤、阑尾炎、肝炎、肝硬化腹水、肺脓疡等症,尤其对肺癌、直肠癌、胃癌、食道癌、宫颈癌等有较好的疗效.外用治乳腺炎、痈疖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症.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东、福建、陕西等省,多系野生.近年来由于用量增大,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半枝莲濒临绝迹,亟待人工栽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以根入药,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消炎抗癌等作用。近十几年来,由于连年采挖,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蕴藏量锐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始人工栽培。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渐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黄芩生态环境的改变,黄芩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已严重影响黄芩的品质,成为黄芩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现将黄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又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条芩、枯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安胎等功效。黄芩是常用的大宗药材,药用量逐年上升。其药源主要来自于野生,但近年来野生黄芩被大量采挖,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在我国,黄芩主产于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尤以山西省产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