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福建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的短期预报方法。[方法]通过对1969~2008年闽北地区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的分析,找出在冬季影响低温天气的相关气象因子,并结合闽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相关气象要素对冬季最低气温的影响和最低气温的预报方法。[结果]闽北北部的光泽和浦城冬季最低气温最低,邵武、武夷山、建阳、松溪、政和次之,建瓯、顺昌、延平又更高,以延平为最高。最低气温出现主要取决于下午到夜间的降温程度,降温程度又因天空状况、冷空气强度而异。气温的下降类型有平流降温型、辐射降温型、平流—辐射降温型、既无平流也无辐射降温型,不同天空状况下气温有不同降幅特征。在做最低气温预报时应在天气分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把握好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和速度将是成功预报最低气温的关键。[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冬季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16年5月2、15、23日甘肃中部金昌地区出现3次霜冻天气,其中以15日的霜冻强度最大,从天气实况、环流形势、前期气候背景、数值产品预报效果检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提前,抵抗低温冻害的能力减弱;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发展为冷空气的南下及低槽冷空气的增强提供了有利条件;霜冻多发生在天空晴朗少云、风力较弱、温度显著下降的寒冷夜晚;强霜冻往往是由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共同影响所致;欧洲中心和T639形势场及其细网格温度场预报对霜冻天气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MICAPS系统获取霜冻日前后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4年5月上旬同仁地区隆务河谷发生的晚霜冻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晚霜冻是在强冷温槽后部继续有补充干冷空气下传,由高空冷平流和夜间晴空辐射降温造成的混合型霜冻;前期500 h Pa暖脊发展明显,地面升温迅速,后期大槽冷锋东移南下,冷空气暴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暖倒槽,为降温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并且针对晚霜冻害天气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
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文伟  鲁建立  张玉娟  张春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32-1533,1536
[目的]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冬小麦冻害多发的气候和生理生化原因。[方法]以2007年春季北方冬麦区相继发生的2次大范围严重冻害为例,应用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农业气象观测站资料,结合河南省农业厅统计资料和广大气象、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田间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冻害发生前的气候条件、发生时的灾害天气过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生理生化过程与气候适应性。[结果]从冬小麦播种至冻害发生期间温度持续偏高,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加快,植株抗寒能力降低,是造成冬小麦大面积冻害的基本原因;2次强降温天气过程气温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是造成冬小麦冻害的直接气候因子;农业生产技术变化等因素对冬小麦冻害起到一定作用。[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冻害等自然灾害多发,生产上应选用产量、品质、抗逆性综合性状优良的冬小麦品种,并适当调种播期,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5.
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飞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85-186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气象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本文分析了2004年以来丽水市台风、干旱、低温冻害等主要气象灾害特征,从而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气候资料、NCEP(2.5°×2.5°)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2014年5月11日定西市霜冻天气过程的气候背景特征、影响系统配置、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等进行诊断分析,分析了霜冻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2014年5月上旬定西市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2.1℃,气候背景有利于强霜冻形成;形势分析显示:冷空气沿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向东南移动入侵持续降温,为寒潮天气的爆发准备了冷空气条件;冷高压自西伯利亚经蒙古国侵入我国,经西北地区东南下,继而定西市,定西天气转好,地面辐射降温加剧,形成平流辐射霜冻。  相似文献   

7.
2018年4月3~7日出现了极端寒潮降温天气,河北省中南部正值果树开花期,罕见的低温冻害给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气象资料和果树生长发育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中南部春季极端天气对林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低温冻害由气温波动大、降温剧烈和持续低温、降水湿冷、风速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地温偏低等要素的交互叠加造成; 2018年3月气温异常偏高,果树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冻害的风险。采用线性气候倾向分析,历年4月上旬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3℃/10 a,气候变暖,春季低温出现易发生冻害。结合实地灾情调查,提出了果树花期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及物理量场资料,应用天气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4月4~6日商洛市一次晓霜冻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晚霜冻是在前期降水及气候偏暖的背景下发生的,由高空冷平流和夜间晴空辐射降温形成的混合型霜冻;前期500 hPa暖脊发展明显,地面升温迅速,后期大槽冷锋东移南下,冷空气暴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暖倒槽,为降温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8年4月3~7日出现了极端寒潮降温天气,河北省中南部正值果树开花期,罕见的低温冻害给林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气象资料和果树生长发育信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2018年河北省中南部春季极端天气对林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果树低温冻害由气温波动大、降温剧烈和持续低温、降水湿冷、风速较大且持续时间长、地温偏低等要素的交互叠加造成; 2018年3月气温异常偏高,果树花期提前,增加了果树冻害的风险。采用线性气候倾向分析,历年4月上旬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3℃/10 a,气候变暖,春季低温出现易发生冻害。结合实地灾情调查,提出了果树花期防御低温冻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农业低温灾害的特点,从气象分析与农业灾情调查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13年12月中旬昆明地区的严重低温灾害事件。结果表明,此次低温天气过程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广,是伴随降水、雪灾、强辐射降温、霜冻和冰冻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湿冷型"低温灾害,它和1999年12月发生的"干冷型"严重低温霜冻是最近39 a来危害昆明市农业最大的2次冬春季极端低温事件;这意味着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低纬高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和危害加大。分析显示了不同发育期的蚕豆遭受的3个冷冻害等级与低温强度的对应关系,低温霜冻对花期蚕豆危害大(主要造成空秕荚率大增和株籽粒数大减)并导致减产,对分蘖后期至拔节初期小麦危害相对较小;作物遭受的冷冻害程度与降温程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高湿度、积雪、和较长时间的冰冻可加重低温天气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3—14日青海省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局地温度方程,定量分析了过程中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和各自的贡献,结论如下:(1)此次过程是青海省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并且自西向东爆发。过程前期形成典型的寒潮中期倒大“Ω”流型。上游有强冷平流输送,500 hPa冷中心-44℃,700 hPa冷中心-28℃。青海上空西北风风速26 m/s,3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横向非地转正次级环流也利于地面降温。(2)地面蒙古冷高压中心1060 hPa,影响青海的冷高压达1050 hPa。过程中青海西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负变温最大为-18℃,最低气温平均下降10~13℃,格尔木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东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时负变温最大-11℃,最低气温平均下降6~8℃,河南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同时东部和西部的地面风速在13日、14日白天都增大,并以偏西风为主。(3)此次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主要由温度平流项和对流变化项决定,且这2项对青海西部的降温贡献大于青海东部。冷气团的个别变化项对降温也有一定贡献,对东部和西部的贡献基本相等。非绝热项对西部起增温作用,对东部的温度变化没有作用。(4)由强冷空气引起的寒潮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对降温起主导作用,过程前期应关注温度平流变化的影响,过程结束时应关注对流变化。个别变化项的影响程度依赖于冷空气强度和冷气团变性程度。非绝热项的影响决定于大气中发生相态变化的水汽含量,对温度变化有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王秋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32-4935,4952
利用WRF模式对2009年1月23~25日出现的覆盖沪宁高速公路的一次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江苏处于西北气流的风场中,北方冷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使江苏大幅度降温;苏南大部分地区存在较强的冷平流,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均被冷平流控制,温度平流为低温的形成、发展及维持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热力背景;对流层低层几乎没有垂直运动,绝热冷却项不是造成此次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模拟区域内高低层水汽含量较低,且近地层风速较小,上下层空气热量交换不显著,此形势有利于夜间辐射降温;研究地段内的向下长波辐射较弱,地面吸收的热量少,使江苏维持低温天气。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重庆地区冬季强降温发生机制,文章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重庆地区2018年1月22日-29日强降温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动力结构特征及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22日-29日冷空气由东北路径侵入重庆地区,72h内日平均温度普遍下降6℃及以上,东北部地区由于先受冷空气影响且海拔普遍偏高,较西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温且最低温度普遍低于西部地区,出现雨雪天气;西部地区在高、低空急流及川东低涡切变线的动力作用下,配合充足的水汽条件较东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雨,东北路冷空气回流至西部地区,并持续低温阴雨天气。(2)贝加尔湖以西的低压系统、冷中心及东北冷涡、高低空急流、中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预报重庆地区此次强降温伴随雨(雪)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影响区域的重要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天福  刘鹏  袁辉  康安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73-9876
[目的]探讨2008年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方法]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MICAPS提供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冻雨、冰冻、道路结冰、地表0℃线范围的变化情况,对2008年1月13日~2月15日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简称凝冻)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贵州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事件的成因,并对其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是在大气环流异常的背景下,各种尺度天气系统在贵州上空交汇造成了持续性降水发生的。北半球东亚倒Ω流型使大气环流长时间稳定,使北支锋区偏南,极地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影响江南、华南,南支西风波动活跃,静止锋锋区强度大,并长时间维持;低空850 hPa切变线在广西与贵州、湖南交界处维持摆动,西南暖湿气流持续向我国南方输送,冷暖空气在华南上空交汇,导致贵州出现长时间的降水;逆温层深厚,长时间的降水普遍以小雨为主,容易形成过冷水滴,雨淞范围从贵州、湖南南扩至广西北部,冻雨、冰冻天气造成长时间的道路封冻和电线结冰,灾情严重;地表温度0℃线长时间覆盖全省高寒山区,地面结冰难以融化,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长时间影响贵州。[结论]该研究为该类灾害天气的防灾减灾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气象因子对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3月20—31日(冬小麦拔节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与生态试验站的小麦田中进行。其中3月27日天空中云量〈10%,3月30日天空中云量〉80%,选择它们作为典型晴天和阴天的代表,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土壤呼吸速率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测定,从7:00—18:00每小时测定1次,每次测定重复3次。  相似文献   

17.
气象因子对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天气条件下气象因子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方法]对拔节期麦田不同天气条件下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气象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在晴天,5cm地温、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温度和空气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太阳辐射和5cm地温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在阴天,太阳辐射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论]晴天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剩余通径系数均高于阴天,说明土壤呼吸速率除了受地温、气温、太阳辐射和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尤其是生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FY-2D卫星云图,分析了2015年4月20日延安富县出现的一次局地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综合高空850、700和500 h Pa的主要特征,850 h Pa自南向北侵入河套的湿舌,配合西侧风切变对应500 h Pa干冷空气,这种配合有利于河套上空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而700 h Pa西北侧与东侧方向冷空气的不断侵入,有利于河套地区低层暖湿空气的抬升。陕北地区低层的湿区和大气不稳定层结状态的维持,地面低压发展以及辐合线的存在有利于低层暖湿空气的抬升。边界层辐合线、干线等中尺度抬升系统提供了对流风暴发生所需的能量和触发机制,为对流发生的中尺度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口市致灾晚霜冻的气候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龙口市1988-2007年间春季出现霜冻日的背景资料分析,总结了龙口市晚霜冻出现的概率以及天气形势背景。结果表明:龙口市的终霜日有20%出现在4月下旬,由较强冷平流影响加辐射降温产生,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后微风、晴空的后半夜;造成龙口市重灾的晚霜冻均出现在4月下旬,气候背景是4月上旬、中旬气温和地温异常偏高,4月上旬、中旬日平均气温高于14℃和日平均地面温度高于18℃,导致农作物发芽早、果树开花早,承受低温能力减弱而造成重灾害。针对晚霜冻产生的天气背景以及致灾原因,提出了预防晚霜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