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筛选适合关中东部灌区种植的不同玉米品种的最适宜密度,选取早熟品种陕单636、陕单650,中熟品种郑单958、陕单609,晚熟品种陕单680、东单60,共3个不同类型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试验,每个品种密度分别为45 000、60 000、75 000、90 000株/hm2,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3次重复,探究6个玉米品种的最佳密度配置。结果表明,在关中东部灌区陕单650和陕单680适宜种植密度为75 000~90 000株/hm2,陕单636、东单60适宜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株/hm2,郑单958和陕单609适宜种植密度均为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
2015~2016年在洋县对2014~2015年筛选出的7个直播机收油菜品种进行集中示范,目的是进一步验证已筛选出直播机收油菜品种的大田综合表现,继续探索总结配套的栽培技术和机械收获技术,为油菜全程机械化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示范结果表明以丰产、抗病的沣油737、秦荣4号两个品种作为直播机收油菜早熟的主推品种,以抗病、高产的陕油15、陕油28、秦优28作为直播机收油菜的晚熟主推品种,搭配早熟品种宁杂11和中熟品种油研52号,播期9月25日~9月30日为宜,播量亩用种以旱地250g,稻茬水田300g为宜。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不断更新品种,石泉县农民以卖“煮包谷”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在好的年份,还会有很多煮玉米滞销,这是因为市场饱和的原因造成的,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新、奇、特的心理,更换新品种是一种趋势,2015年,黑色糯玉米品种又掀起一个新潮,更加证明了新品种的价值。鲜食玉米不用销售者蒸煮就可以直接上市,节约了成本,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试验目的:引种早熟,中熟和晚熟鲜食玉米,以满足不同种植条件和市场需求。通过三个品种的田间试验对比,得出结论:BM800亩产最高,鲜重达到了1273.9公斤,居第一位,绿色超人亩产达到1175.1公斤,居第二位,摩甜520亩产522.3公斤,位居第三。三个品种均适合在我县推广,摩甜520是早熟品种,可以采用地膜栽培,全年可以种两季,BM800产量高于绿色超人,更适合推广,绿色超人可以通过电商购买种子,推广种源更多。其次,摩甜玉米棒子较小,且授粉不均,建议降低密度,将密度降低到3000株为宜。陕审白糯能耐密植,密度可以种植在3200到3500株/亩之间,其他品种均建议种植密度为3000株/亩,3700株/ 亩时遇风则会倒伏。水果玉米需要有冷藏车来运送销售,否则收获后会逐渐老化,无法鲜食,因此需要对接公司来开展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发挥玉米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进一步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岐山县种子工作站于2021年夏播在岐山县凤鸣镇五里铺村种子站国家级农作物试验站设置了正大1473、陕科10号、陕单650、郑单958玉米品种密度配置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室内考种、产量分析,寻求关中地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留苗密度下对株高影响不大,穗粒数、穗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病株率、秃顶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同一品种、同一管理措施,正大1473适宜种植密度为4 500株/亩,陕科10号、陕单650、郑单958适宜种植密度为5 000株/亩。  相似文献   

5.
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才能增强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力。在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开展玉米新品种和密度试验,为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筛选优良品种和适宜密度提供科学依据。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的为陕单609和陕单618,适宜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增加密度到5 000株/667m2进一步推广种植。先玉335产量表现较好,但密度增加后产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品种和种植密度是玉米产量因素中的两个关键内容,为了进一步挖掘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增产潜力,结合我县具体情况,我们进行了春玉米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以此为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试验设计1.1品种。郑单958、陕单609、先玉335、榆单9号、陕单618。1.2密度。4500株/亩、5500株/亩。1.3施肥。亩施纯氮17公斤、纯磷8公斤,磷肥全部和氮肥  相似文献   

7.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东南部,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近3年平均降雨量510毫米,降雨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7-9月。蓝田县是粮食种植大县,玉米是我县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玉米面积38万亩,推广应用耐旱耐密型玉米,对提高全县玉米产量意义重大,我们对几个耐密性品种在中高密度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县夏玉米种植密度在4500株/ 亩产量较高,继续增加密度增产作用不明显,种植先玉335和榆单9号产量较高,可在我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一、试验目的应用优良品种和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玉米高产的两个重要措施。根据高产创建工作要求,为全省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撑,特在玉米高产创建和旱作农业项目县区开展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二、试验设计1.试验品种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提供的和本地选用品种陕单609、陕单618、郑单958、先玉335、榆单9号、大丰30、强盛101、武科2号等8个品种进行密  相似文献   

9.
柳河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半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 21.1万人,常用耕地面积133万亩,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1%,总产58.7万吨左右,产值93920万元,在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玉米品种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为了提高玉米单产水平,2015年根据吉林省 “玉米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要求,柳河县进行两个主推新品种吉单631与吉单441密度处理试验,根据不同密度处理,找出适宜密度下最高产量,为今后的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品种、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8个玉米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明显,种植密度由6.75万株/hm~2增加到8.25万株/hm~2时,华丹336、郑单958、陕单609、华宇16、华丹405均表现为增产,增幅为1.01%~21.85%,其中陕单609增产幅度最大,华丹405增幅最小;陕单618、先玉335、华丹8000产量下降,降幅为0.01%~15.23%;密植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对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百粒重、籽粒含水量等影响效应不同,对品种生育期无影响,但倒伏率明显增加,增幅达23.98%。因此,在生产中不能盲目密植,要根据品种特性适度密植。  相似文献   

11.
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围绕户县表现好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和郑单958开展中高水肥条件下的创高产合理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品种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陕单609和郑单958均适合在户县种植,在中高水肥条件下合理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2个品种适宜在户县玉米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密植栽培的增产优势,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兴平市农技、种子等部门于2021年开展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可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株高、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含水量等影响不明显,在45000株/ hm2处理下,参试品种产量在p<0.01、p<0.05水平上差异表现显著或极显著,在6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09与陕单636在p<0.05水平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在75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与陕单609、郑单958在p<0.05水平上产量有显著差异,在90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陕单8806与陕单609在p<0.05水平上产量间存在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中熟品种陕单609、郑单958可在兴平地区>60000株/hm2以上密度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36与晚熟陕单8806产量水平低,没有推广价值,晚熟品种东单60贪青晚熟成熟度差,不宜推广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50综合表现好,籽粒脱水快,耐密性强,可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优良品种与增加种植密度及高产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密度之间的增产优势。(以登海8883为对照)、榆单9号、陕单609、郑单958、先玉335、陕单618六个品种、两种密度模式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密度达到4 500株的条件下,只有榆单9号生产能力高于对照登海8883;而先玉335、陕单609、郑单958的产量虽然高于登海8883,但没有达到5%的差异显著标准,所以还不能肯定它们的生产能力确定高于对照登海883。在密度为5 500株·667m~(-2)的条件下,对照登海8883产量最高,先玉335产量略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先玉335与登海8883的产量在同一水平上,而其他品种产量则显著低于对照,适合用于密植。  相似文献   

14.
郭安文 《河南农业》2016,(19):46-47
正一、2015年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密度试验2015年,卧龙区种子技术服务站承担了河南省农技总站安排的不同玉米品种密度试验,目的是研究卧龙区玉米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品种和种植密度,为大田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概况试验安排在卧龙区安皋镇杨庄村,面积467m~2。参试品种有郑单958、先玉335、滑玉11、陕单609、中科11等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玉米品种(系),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依据,我们对15个参试品(系)在其种性密度要求的条件下,进行了产量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系)有:中单9409、陕单9506、金稷8号、美国215F1、高油202、博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在同一田块、同一土壤肥力、同一密度、同一台直播机、同一气候的条 件下,不同水稻品种机直播产量不同,展示结果,Y两优585单产最高,每667m2单产567.42kg,比对照增加69.45kg,产量居第一位;江优919每667m2单产527.74kg,比对照增加29.77kg,产量居第二位;隆两优1025每667m2单产526.79kg,比对照增加28.82kg,产量居第三位;C两优华占每667m2单产517.81kg,比对照增加,19.84kg,产量居第四位。这四个品种产量表现较好,均比对照增加,适宜我区机直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火龙果近年来作为新兴果树品种,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尤其在广东地区。广东省清远市砂糖橘产业在遭受柑橘黄龙病重创后也在寻找优质新品种果树分担产业压力,火龙果便是其中一种。而由于清远市南部夏季高温高湿的独特气候,导致火龙果在本地区春夏之际溃疡病害爆发严重。因此,笔者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围绕防治火龙果溃疡病为重点,总结了清远市南部地区火龙果夏季栽培管理要点,供本地区广大火龙果种植户及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增密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氮分布、衰老特征、及其对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为陕西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支撑。【方法】于2017—2018年以陕单609(紧凑型)和陕单8806(平展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测定了冠层光氮分布、叶片衰老、物质生产、光能利用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陕单609和陕单8806分别在90 000株/hm~2(13 824 kg·hm~(-2))和60 000株/hm~2(9 566 kg·hm~(-2))达到了最高产量,与45 000株/hm~2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和陕单8806的穗粒数(17.8%和30.1%)和百粒重(15.2%和19.6%)均降低。同一密度下,2个品种的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冠层上部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增加,中层和下层的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下降,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8806冠层中部和下部的光能截获率分别较陕单609低8.8%和70.6%,且陕单609中层和下层的叶片氮素浓度较陕单8806高16.0%和40.5%。当密度从45 000株/hm~2增至90 000株/hm~2,陕单609和陕单8806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分别降低36.4%和63.3%,叶片平均衰老速率分别增加40.2%和34.6%,冠层不同层次叶片衰老启动的时间顺序为下层上层中层,与陕单8806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生育后期冠层中上部的绿叶面积较高,且下层维持较高的绿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和氮收获指数显著增加,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氮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3.5%、43.9%、12.7%。增密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冠层光能截获量和光能利用率显著增加,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的生物产量、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光能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6.1%、10.2%、9.1%和14.8%。【结论】与陕单8806比,紧凑玉米陕单609密植下较好协同优化冠层光氮空间分布,增加了群体花后中下部光能截获量,延缓群体冠层花后中下层叶片衰老,促进群体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获得更高的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增密对不同株型玉米冠层光氮分布、衰老特征、及其对光能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为陕西春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支撑。【方法】于2017—2018年以陕单609(紧凑型)和陕单8806(平展型)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 000、60 000、75 000和90 000株/hm2),测定了冠层光氮分布、叶片衰老、物质生产、光能利用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陕单609和陕单8806分别在90 000株/hm2(13 824 kg·hm-2)和60 000株/hm2(9 566 kg·hm-2)达到了最高产量,与45 000株/hm2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和陕单8806的穗粒数(17.8%和30.1%)和百粒重(15.2%和19.6%)均降低。同一密度下,2个品种的冠层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种冠层上部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增加,中层和下层的光能截获率和叶片氮素浓度不断下降,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8806冠层中部和下部的光能截获率分别较陕单609低8.8%和70.6%,且陕单609中层和下层的叶片氮素浓度较陕单8806高16.0%和40.5%。当密度从45 000株/hm2增至90 000株/hm2,陕单609和陕单8806成熟期相对绿叶面积分别降低36.4%和63.3%,叶片平均衰老速率分别增加40.2%和34.6%,冠层不同层次叶片衰老启动的时间顺序为下层>上层>中层,与陕单8806相比,90 000株/hm2下陕单609生育后期冠层中上部的绿叶面积较高,且下层维持较高的绿叶面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和氮收获指数显著增加,当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吐丝前后的氮素吸收量、氮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3.5%、43.9%、12.7%。增密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冠层光能截获量和光能利用率显著增加,密度增至90 000株/hm2时,陕单609的生物产量、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光能利用率和收获指数分别较陕单8806高26.1%、10.2%、9.1%和14.8%。【结论】与陕单8806比,紧凑玉米陕单609密植下较好协同优化冠层光氮空间分布,增加了群体花后中下部光能截获量,延缓群体冠层花后中下层叶片衰老,促进群体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获得更高的籽粒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在开县生态环境下套作玉米增产潜力,本文通过对17个玉米品种进行不同海拔区域开展试验,分析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差异,以期选择出适合本地套作模式种植的优质高产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低坝区域渝单8号、先玉508、正红311,中山区域三峡玉3号、华凯2号、奥农玉1号等品种表现较优,其实际产量都达到560.0 kg/667m2以上,适宜本地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