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 g的野生大鳞鲃(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4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鲃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2.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3.
短须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和训养的4龄性成熟的裂腹鱼,首次开展该鱼的人工繁殖试验,人工催产3组,一组全产,一组产80%,一组未产,获得人工受精鱼卵7 000粒,人工受精率83%.在水温改变12~16℃时,平均水温14℃的条下,经过140 h的人工孵化,孵化率80%,出苗2 800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光唇鱼人工催产与孵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RH-A_2)、注射用绒促性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3种催产药物,采取不同剂量、多次注射的组合方式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仔一代云南光唇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16.2~17.5℃时,第1针剂量2μg/kg LRHA2+1.5 mg/kg DOM+175 IU/kg HCG,间隔20~21 h后注射175 IU/kg HCG,能够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云南光唇鱼催产率达90%以上,雌鱼受精卵排空率80%以上。受精卵采用孵化框孵化,受精率和出膜率均超过70%。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育苗存活率,并获得较为稳定的育苗效果。[方法]选择1龄以上性成熟雄鱼、3龄以上性成熟雌鱼作为亲本,采用淡水催产孵化、3‰~4‰低盐度海水育苗的方式,开展澳洲银鲈室外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3批次受精卵孵化中,孵化率分别达92%、87%、90%,平均孵化率为90%;3批次人工育苗共获160万尾鱼苗,培育4~5 cm鱼苗成活率分别为58%、31%、28%,平均育苗成活率为37%。[结论]试验表明澳洲银鲈对盐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低盐度海水培育澳洲银鲈苗种是切实可行的,且生长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7.
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体质量20~40g的野生大鳞鱼巴(Barbus capito)鱼种,经5年人工培育性腺已发育成熟,2008年5月筛选8尾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催产药物LHRH-A2、HCG和DOM可促使亲鱼产卵和排精,催产的尾雌鱼中有3尾成功产卵,获得受精卵4.8万粒,孵出鱼苗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75%,72.3%67.1%。水温20~23℃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鱼苗需要约70 h,到仔鱼上浮开口需要约6 d。在哈尔滨地区池塘人工培育大鳞鱼巴鱼苗,1龄鱼体质量可达(40.06±1.19)g,体长(14.34±0.15)cm。  相似文献   

8.
大宁河齐口裂腹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宁河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资源,从2005年开始,在大宁河中上游收集齐口裂腹鱼进行人工驯养,并于2009-2016年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人工驯养条件下,亲鱼性腺可发育成熟,共催产雌鱼953尾,采卵731万粒,培育出规格鱼苗(17~26 mm)324万尾,规模化人工繁育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鱼苗成活率分别为79.7%、83.3%、79.7%和67.2%。试验发现,齐口裂腹鱼性腺发育对低温期的适温范围较广,在11.1~13.5℃较高水温环境下,性腺发育不受影响;提高培育最低水温,可使亲鱼繁殖期提前;越冬期间是否需要处于停食状态,也不是影响亲鱼性腺发育的因素;齐口裂腹鱼通过长期驯养后能够适应人工环境条件而自然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9.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邵伯湖水域的泥鳅为研究对象,探究泥鳅自然繁殖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雌鳅性成熟系数在3~5月之间逐渐增加,6月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泥鳅主要繁殖期为4~9月,最佳繁殖期为5~6月;雌鳅规格越大其怀卵量越高,雌鳅体重大于30g时,其绝对怀卵量大于1万粒·尾~(-1),相对怀卵量大于400粒·尾~(-1);在水温21.5~25.5℃时,雌雄比例为1∶(1.2~1.5),雌鳅每尾注射催产剂用量为125 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3μg促黄体素释放性腺激素(LRH-A2)+0.2mg马来酸地欧酮(DOM),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催产剂后12~15h,亲鳅达到效应时间开始产卵,产卵后平均受精率为85.54%,孵化率为64.86%,催产122尾雌鳅共收获约32万尾仔鳅;初孵仔鳅全长约2mm,苗种培育30~45d后,鳅苗体长可达3~5cm,此时可进行分塘饲养或苗种销售。通过研究泥鳅的自然繁殖特性,突破其人工繁殖技术,为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体重200~300 g的三倍体全雌性滇池高背鲫进行人工催产试验,雄鱼选择体重180 g左右的云南光唇鱼和100 g左右的短须裂腹鱼,利用雄鱼精液刺激滇池高背鲫卵子,观察受精卵雌核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雌鱼注射500 IU/kg鱼体重的HCG(水温14℃左右),15~18 h后可进行人工催产,平均催产率93%。受精卵胚体呈青绿色,比重大于水,黏性强,平均卵径1.8 mm;受精卵经历胚盘隆起期、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肌节出现期、眼囊期、尾牙期、尾泡期等16个阶段、23个时序。水温12.5~14.2℃条件下历时10 493 min出膜,初孵仔鱼全长6.1 mm。滇池高背鲫受精率81%,孵化率77%。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及其体色变化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催产亲鱼50组,雌雄比为1∶1,雌鱼重7.5kg,平均尾重150.0g,产卵21.00万粒,平均每1kg雌鱼产卵2.80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4 200粒;孵化鱼苗17.00万尾,孵化率为80.95%。此外,鱼苗入池后经过20d培育,平均尾重0.61g,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3.52%。培育154d后规格达10.10g/尾,显现彩红色的比例占85.80%。总之,采用注射催产药物的方法进行长尾彩鲫人工繁殖,比自然产卵繁殖率提高30.23%;在鱼苗孵化后20d是对鱼类进行体色增色转化的最佳时机;彩鲫规格达10.0g/尾前为淘汰低品位鱼类的理想时间。  相似文献   

13.
翘嘴鳜反季节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来源于鄱阳湖和高邮湖的两个野生翘嘴鳜群体,分别在水泥方池降低温度和减低光照培育以及在池塘网箱按常规培育。结果显示,水泥方池培育的雌鱼,成熟度正常、过熟和流产的比例,鄱阳湖群体为36.7%、40.0%和23.3%,高邮湖群体为40.0%、43.3%和16.7%,而雄鱼精子活力均正常;在池塘网箱培育的雌鱼均已过熟或流产,46.7%的雄鱼精巢完全退化。对成熟度正常和过熟的雌鱼各挑选6尾进行催产试验,正常组的催产率、单位体重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均显著高于过熟组。试验共孵化出苗118.7万尾,育成1.3 cm的鱼苗96.3万尾和3~5 cm的鱼种68.1万尾。试验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温度和光照,能将翘嘴鳜在江苏地区的人工繁殖期推迟至7月底,从而实现高温期的批量育苗,为鳜鱼的反季节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角鲤是西江水系宝贵的渔业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价值。根据水产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讨论了三角鲤亲鱼不同年龄、不同催产密度及雄鱼不同催产剂量方法对催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角鲤适宜的人工繁殖年龄为3+~5+龄;适宜的催产密度为0.5~1.5组/m2(1~3尾亲鱼/m2),最佳催产密度为0.5组/m2;在雌鱼注射剂量相同条件下,雄鱼以采取雌鱼剂量的1/2、一次注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半刺厚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南平、龙岩地区相关水域采集的野生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开展亲本培育、人工繁育及苗种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半刺厚唇鱼在土池和水泥池人工饲养条件下均能培育至性腺发育成熟,土池培育效果更佳;2015~2016年对培育的亲鱼采用人工催产、挤卵和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雌鱼平均催产率78.9%,平均受精率74.8%,平均孵化率73.7%;受精卵适宜孵化方式为流水孵化和充气孵化,或流水结合充气孵化;仔鱼经过39~51d的培育,平均全长可达3cm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为70.9%;对6~30日龄的仔、稚、幼鱼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全长(Y_L)与日龄(X)、体重(Y_H)与日龄(X)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全长(Y_L)与体重(Y_H)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分别为Y_L=1.4605e~(0.0271x)(R~2=0.9982)、Y_H=0.0217e~(0.0967x)(R~2=0.9876)和Y_L=0.0059Y_H~(3.4886)(R~2=0.9868)。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优化南方马口鱼人工繁育技术,以雌鱼重30±3 g、雄鱼重50±3 g规格的南方马口鱼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催产激素组合对亲鱼催产及孵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产后护理对降低人工繁殖操作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马口鱼的最佳催产激素配伍为5μg/kg LRH-A2+1 000 IU/kg HCG,催产率达到100%,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47%和91.17%;与2020年采用DOM+LRH-A2的催产药物组合进行人工繁育的记录相比,2021年采用最佳催产激素配伍的雌鱼生产效率提升了53.2%,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提升了10、7.0和4.3个百分点;与传统的产后护理相比,优化的产后护理有效降低了亲鱼的损耗,存活率提高了15.4个百分点,说明科学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将有助于促进亲鱼快速恢复体质,降低繁殖生产带来的应激损失。  相似文献   

19.
淡水白鲳在池塘中一般3龄成熟、产卵,属分批非同步类型。1千克体重雌鱼约产卵8~10万粒。人工催产水温为25~30℃,最适水温是26~28℃。在长江流域繁殖期为5~9月份,产过卵的亲鱼经30~40天强化培育后可再次人工催产。淡水白鲳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到12℃时大部分成鱼失去平衡,如持续2天便会出现冻伤及死亡,降至8℃则致死。所以用于繁殖的亲鱼需保温越冬。要是通过加温越冬,强化培育,淡水白鲳甚至在3月初便能繁殖。  相似文献   

20.
水温变化对黑龙江野鲤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抚过江段的黑龙江野鲤产卵时间为5月下旬水温上升到16-17℃后的2-3d,水温迅速上升是产卵的刺激信号。在低温(11-15℃)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保持水温稳定或上升,催产率与18-20℃水温时相近。在16-20℃环境中进行人工催产,水温下降超过3℃,催产率接近0。捕获的亲鱼分别在10-11℃、14-15℃、17-18℃水温环境中雌雄分离蓄养7-30d后进行人工催产,蓄养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雌鱼的催产率越低,雄鱼则无明显影响。黑龙江野鲤襄胚原肠期胚胎在10℃、孵出期胚胎在14℃时发育停滞。神经胚期胚胎在12℃死亡率超60%;仔鱼期幼鱼的9℃死亡率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