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定西县进行的油葵地膜栽培适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种方式下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地膜油葵以3月底播种的产量最高,达3144.15kg/hm^2;早播地膜油葵比裸地种植产量高22.8%,地膜油葵晚播与裸地种植产量差异不明显;从试验产量结果看,定西油葵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底至5月初,适宜播期的选择除考虑产量因素外,还应考虑虫害、鼠害、鸟害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时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早中熟品种(110~120d),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120~125d)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产量看,早熟品种随播种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6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6月18日~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要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越早播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4.
进行不同菜豆品种、播期及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是影响菜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种植密度对菜豆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象牙菜豆比泰国8号、双丰3号分别增产24.00%、20.02%,且综合农艺性状、品质较优,可作为南宁市菜豆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 L18(3~7)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油葵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期>密度>施肥量,随着播期延后、密度和施肥量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随着播期延后,生育期逐渐延长,播期对茎粗、结实率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花盘直径影响显著;茎粗随着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在 7 月 2 日播种,密度为 52 893~56 742 株/hm~2,施肥量为 219.67~256.55 kg/hm~2时,油葵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相似文献   

7.
桂南地区秋冬油葵播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J07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对油葵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油葵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变异系数最高,达14.49,其中8月25日、9月5日、10月5日、10月25日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分别为2775、3015、2910、2640kg/hm^2;9月15日和9月25日两个播期的油葵平均产量为3420、3210kg/hm^2,并且含油率较高、盘粒数多、籽实饱满、出苗整齐。因此,桂南地区秋冬种植油葵的适宜播期为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地区露地条播栽培条件下,对2个苏子品种进行了播期试验。结果表明,特早熟品种永昌苏,3月下旬到6月下旬播种,在兰州均能成熟。早播营养生长较旺,产量较高,晚播植株矮小、低产。晚熟材料94系选A,5月下旬以前播种时枯霜前基本成熟,但播期对成熟期影响较小。在霜前能成熟的前提下,晚播较高产,品质也好。早熟品种低产,晚熟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冬小麦品种豫麦49在河南省豫北地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发挥其高产潜力,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豫麦49的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分蘖动态、成穗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麦单株及群体成穗数取决于播期和种植密度的共同作用,播期越早,种植密度越小,小麦的单株成穗数越多;密度较大时,无论播期早晚,单株成穗数均保持较低水平;群体成穗数以10月9日播种和195万株/hm2密度的组合最高。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以10月9日播种的产量最高(7 991.53kg/hm2),与10月16日播种的产量(6 631.33kg/hm2)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以19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7 904.25kg/hm2),120万株/hm2最低(6 925.32kg/hm2),且两者差异显著。因此,豫麦49在豫北地区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为10月9日~16日和195万~27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早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4个不同播期对油葵农艺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越晚,植株长的越高,秸秆越细;从葵盘大小变化上可看出,6月中旬之前播种越晚葵盘越大,6月下旬播种则变小。产量也表现出与葵盘相似的变化规律。因此,冀东滨海盐碱地区适宜的播期应为6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广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不同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农艺性状的影响,确定最佳播期并选择合适的品种基因型,为提高广西春玉米产量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玉米早熟品种青青700及晚熟品种华优168为试验材料,设8个不同播期(2月7日、2月14日、2月21日、2月28日、3月7日、3月14日、3月21日和3月28日)处理,观测收集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记载玉米各生育时期,并测量玉米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月低温少雨,玉米出苗较慢,平均需17.3 d;3月适温多雨,玉米出苗较快,平均需13.5 d.随播期延迟,玉米生育期缩短,播期每延迟7.0 d,生育期平均缩短3.9 d,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在出苗至抽雄阶段.早熟品种青青700的籽粒产量随播期延迟先升后降,最高值出现在2月28日播期处理;晚熟品种华优168在3月21日前的不同播期籽粒产量变化不明显,但晚于3月21日播种其籽粒产量显著下降(P<0.05).播期对玉米株高、出籽率、百粒重、穗粒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气温、光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春玉米出苗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随播期延迟,生育期内日平均气温升高,光照时数减少,导致玉米生育期缩短,且早熟品种产量受播期影响程度大于晚熟品种.广西春玉米最适宜播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上旬,晚熟品种适宜播期可延长至3月中旬.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通过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三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渑池县小麦播种最佳的播期和播量,进行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播期内,基本苗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形态指标没有随着播量的增加而提高;播期越早、播量越大,产量越低;豫农4023最适播期是10月10日左右,播量112.5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会宁县半干旱区晚熟马铃薯垄上覆膜栽培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9号为指示材料,2013—2014年在会宁县半干旱地区进行了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县半干旱地区,晚熟马铃薯品种地膜覆盖种植播期宜早,宜于4月22—28日播种,以4月26日播种的鲜薯产量最高,达49 599.8 kg/hm~2;产值最大,为54 245.2元/hm~2。  相似文献   

15.
针对邢台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现实,转变种植理念,调整种植结构,探索油葵-夏玉米复播节水高效栽培模式,创建资源节约型高产技术体系。根据黑龙港地区的生产及气候特点,在复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油葵品种的播期、密度,结果表明,油葵、夏玉米复播模式下油葵品种S998于3月中下旬覆膜播种时经济效益最高,为最适宜品种和播期。  相似文献   

16.
选定4个播种时期,研究了12个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品种在陕西神木县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播期对向日葵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重要影响。各品种出仁率、百粒重、产量等主要生产指标在播期为5月20日达到最大,之后随播期推迟呈降低趋势。同等生产条件下,油葵生育期短,株高、百粒重明显低于食用葵,但出仁率、产量与食用葵无明显差异。因此,该地区宜选取5月20日左右作为向日葵品种的最适播期。  相似文献   

17.
以驻豆6号为材料,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27日至6月21日期间,播种越早,单株有效荚数越高;在一定播期范围内播种过早或过晚,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河南夏大豆品种一般6月6日左右播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索江汉平原地区玉米连作种植的适宜品种和播期,进行了春玉米—秋玉米连作模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秋玉连作模式中,春玉米最早要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表层5~10 cm温度达到10~12℃时播种,参考潜江市历年3月和11月气温资料,地膜覆盖的可提前到3月10—15日播种,露地播籽的可提前到3月20日左右;春玉米播期不宜迟于3月30日,秋玉米播期不宜迟于7月30日。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夏玉米播种越早产量越高,高产栽培应于6月20日以前播种,一般生产栽培晚熟品种下限播期为6月25日,中熟品种为6月底以前,早熟品种为7月10日,特殊灾年最晚可推迟至7月15日。  相似文献   

20.
造纸用红麻品种比较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品种、播期及播种方式、收获期、化学除草等因子对造纸用红麻干茎产量、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淮河流域造纸用红麻大面积种植,宜选用高产且皮骨比在0.5以上的中、晚熟品种;提倡早播,一般春播4月底前、夏播6月初以前完成播种,宜采用撒播方法播种;收获期可比纤维用红麻延迟20d左右;茎秆安全贮存的含水量应控制在15%以下;进一步证明了化学除草剂防除红麻田间杂草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