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银川滨河新区是沿黄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合理确定滨河新区发展用水需求,提出适宜的用水方向是保障滨河新区发展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滨河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结合当地水资源禀赋,提出滨河新区重点开发利用过境黄河水及矿井疏干水的水资源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紧张,粮食自给率低,开展福建冷浸田改良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当前冷浸田改造利用应树立大粮食、大农业、大生态的观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现代农业工程措施与农技措施,有效挖掘冷浸田生产潜力。应统筹协调排水挖潜与蓄水防旱矛盾,提高丘陵山垅冷浸田水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冷浸田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收集可实现水资源涵养、降低排水管道的压力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西方国家在此方面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我国一些大城市近些年也开始实施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应用于城市公园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城市公园设计和管理中雨水收集技术的经验,结合迁安三里河公园设计和建设,探求适合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城市公园的雨水收集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已建和在建项目在"7·20"暴雨中的积水和排水情况、雨洪利用措施发挥的作用、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发挥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雨洪利用措施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均发挥了保持水土的效益。布设雨洪利用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区基本无积水,仅部分项目积水在下凹式绿地区域,积水深度2~3 cm;布设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项目无积水或积水较浅。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呼吁设计、施工、管理等各单位共同努力,将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落实到位,使雨洪利用措施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一季中稻为试验材料,在大棚内开展了轻度水分胁迫(QX)和重度水分胁迫(ZX)对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2种水分胁迫处理均明显抑制了水稻不同时期的干物质量。分蘖期,CK组根、茎、叶干物质相对QX和ZX处理有不同程度(121.1%~211.2%)的增加。CK组穗重最大,为53.21 g/盆,其相对QX和ZX处理分别增加44.9%和43.3%,差异显著。相对CK而言,水分胁迫显著提高了ZX处理水稻茎秆和叶片的氮含量,但是由于水稻干物质量受到显著抑制,所以ZX处理的氮积累量显著低于CK组。[结论]前期的水分胁迫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田间管理措施要适时排水或灌溉,避免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雨水资源匮乏,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采取雨水综合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减少地表径流,减轻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压力,而且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城市水体污染.对山东省开发建设项目雨水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不同类型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山东省城市建筑小区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公园与景观绿地建设雨水综合利用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对青海省香日德河谷灌区典型地块进行引退水监测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引排差和VSMB模型2种方法开展耗水系数计算。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灌区典型地块2014年耗水系数分别为0.908和0.938,差值仅为0.03。研究区内计算耗水系数时,VSMB模型的方法可以对引排差法进行较好的验证。研究可为灌区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收集利用雨水既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又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景观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城市公园具有雨水管理、净化和再利用等多重功能,是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流砥柱。以城市公园内的基本要素作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阐述,从雨水利用技术结合铺装、绿地、水景和建筑4 个方面进行逐个分析。总结得出各项技术的可行条件及优缺点,并针对目前城市公园关于雨水利用技术的建设的不合理、管理的不完善和后期维护不全面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展望未来城市公园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趋势必将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并且雨水利用技术不再单一使用,而是多种技术综合运用来达到城市公园雨水收集最大化。研究以期为今后城市公园雨水利用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疆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新疆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利用状况,分析了新疆水资源短缺的5种基本类型(资源性,工程性,设施性,管理性和污染性),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认为新疆水资源短缺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出路是大规模和大跨度的调水工程。疆内跨流域调水,流域内控制性调蓄工程与灌区改造和配套工程的建设是解决工程性与设施性缺水的重点,管理性缺水要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科学管理着手,并注重治理污染性缺水的加重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地区是饮用水水源河流和湖泊主要的集水区,长期以来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而忽视农村环保建设,近年来更有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农村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对饮用水水源安全的威胁不断加剧.从法律法规、农村排水处理技术等方面简述了我国农村排水管理模式的现状,指出现有农村排水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从管理层面提高和研究饮用水源集水区农村排水新标准、加强农村排水监管能力建设;从技术层面要集成和筛选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排水成套技术,从而探索构建饮用水源集水区农村排水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