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州动物园于2009-2013年共救护野生动物70种1 033只(羽、头、尾),其中福建省有分布的动物种类占70%。在救护种类上鸟类最多有32种,其次为爬行类、兽类、两栖类;而在救护数量上爬行类最多,有633尾,其次为鸟类、两栖类、兽类。救护动物的主要来源为林业执法部门罚没。通过对福州动物园5年来救护动物的种类、数量、保护级别、动物分布情况、救护病因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今后开展野生动物救护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陆生野生动物救护,是人类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对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便于更好的开展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一、掌握科学饲喂如今全球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繁育单位具有成熟的动物繁育技术。我们大可以参考这类经验成果,为需要救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制定科学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10~2012年救护野生动物98种491只,其中杭州市有分布的动物种类占84.7%,在救护动物种类和数量上鸟类最多,其次为爬行类、哺乳类,最少为两栖类。救护动物的成活率两栖类(93.8%)和爬行类(92%)均比较高,而兽类(54.5%)最低。3a期间救护动物月分布频次亦为鸟类最高,依次为爬行类、兽类、两栖类:救护动物高峰为4~6月、8月、10—11月。本文通过对这些救护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保护级别、成活率、救护病因、救护主体和救护频次等进行分析,讨论出了今后救护野生动物更有效的方法,旨在促进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福州动物园2018-2020年收容救护鸟类的种类、数量、来源以及常见救护伤病进行统计分析.三年间共收容救护鸟类48种560羽;收容救护鸟类的主要来源包括林业部门执法罚没、野外救助、市民偶然救助等途径;收容救护鸟类的常见伤病包括外伤、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症等.通过探讨对野生鸟类收容救护存在的问题及...  相似文献   

5.
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救护结果,可概括为“放归野外”“康复饲养”“调配”“救护失败死亡”4种。对云南省2014—2017年期间收容救护野生动物4种救护结果的动物种类、数量和数量占比调查,结果发现:(1)全省共87科超过274种22110只收容救护野生动物归属不同的救护结果。其中:救护成功的动物放归野外超过167种,14552只,占66%;康复饲养超过145种2610只,占12%;调配超过30种339只,占1%;救护失败死亡的动物超过211种,4609只,占21%。(2)放归的动物类群集中,部分动物放归错误或不合理,某类群动物康复饲养数量多,被救护动物死亡率高。(3)放归技术不完善,没有操作规范,调配的合理性未得到重视,落后的救护机构现状与动物救护需求巨大矛盾等因素是形成此现象主要原因。相关部门应建设完整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组织架构,增加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编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设在救护某一类群动物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专科医院”式收容救护机构。根据动物生活习性选择地点,建设适合不同类群动物的场地笼舍,提供设备设施。制定收容救护工作关键节点规范。加强救护技术交流、培训,提高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济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2017—2019年日常救护的86只野生动物,分属16目26科40种,本地动物种类占92.5%。在野生动物救护种类和数量上以鸟类最多(79.1%),其次为兽类、两栖类、爬行类;救助成活率爬行类(100%)和鸟类成(86.7%)较高,两栖类(75%)及兽类成活率(76%)较低。本文对野生动物救护的种类、数量、伤病原因、级别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鸟类救护方法,提出了野生动物救护合理化建议,对野生动物救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杭州市区救护野生鸟类禽流感病毒(AIV)的携带感染情况,2013年-2015年期间,本研究对35种75只救护鸟类采集的口咽拭子样品,采用RT-PCR方法并用AIV通用引物M-229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省植物园野生救护保护中心珍稀雉类的球虫感染情况,于2014年7—10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其进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在采集的232份样品中,发现其球虫感染率为22.41%,其中孔雀的球虫感染率较高,为50%,感染强度为13。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本救护中心今后改良饲养管理及防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网络和发函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998-2012年间非正常来源的海南鳽的收容救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个省份的21个市(县)在这期间共救护海南鳽36次42只,平均每年救护2.4次2.8只个体,年救护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海南鳽80%以上的救护数量集中在4-10月,以幼年和亚成体为主,约占71.4%(30/42)。经过救护之后,73.8%(31/42)的个体能恢复健康并被直接放归野外或用于科普和科研工作。非法捕猎、疾病和身体虚弱是导致海南鳽受困的主要原因。在救护过程中,严重外伤、营养衰竭和寄生虫病是导致海南鳽死亡的主要原因。食物短缺是引起其濒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成立以来.共收容、救护、医治野生动物鸟类45种,兽类18种,两柄爬行类10种.这些野生动物经过救护、饲养、治疗后多数已放归大自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