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伊金霍洛旗在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基础上合理利用草原植被恢复费进行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包括退化盐碱地补播、裸露地补播、退化羊草地切根复壮、芨芨草地火烧复壮和盐碱覆沙地建设人工草地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新疆草原蝗害严重、蝗灾连年暴发,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生态安全和农牧民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控制蝗害、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环境为目标,把生态保护与草原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草地畜牧业生产动态平衡系统,优化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在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夏悦  王国会  沈禹颖  马景永 《草业科学》2022,38(9):1869-1881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控制我县天然草原沙化和退化的趋势,逐渐恢复草地植被,更好地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利用草地,经过多方运作、论证,我县于2004年实施了"国家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5.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草原植被是草原畜牧业第一性生产力,草原植被的好坏,决定着草原环境的好坏和草原畜牧业的兴衰。从内蒙古草原开发和利用的历史来看,什么时候草原植被保护的好,建设的好,草原环境就稳定,草原畜牧业欣欣向荣;什么时候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草原环境破坏,草原畜牧业就遭受严重的灾害。所以在开发利用草原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积极地保护草原植被,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植被,建设草原植被,草原才能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7.
胡文清 《草业科学》2005,22(1):55-58
针对鄂托克旗草原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对策,全面贯彻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工作,实行依法治草,积极开展人工草地建设,以治理退化草地为重点,大力加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力度,全面发展舍饲养殖、禁牧、休牧、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措施,实行以草定畜,解决畜草矛盾,保护草原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促进鄂托克旗基本草牧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草地资源分布及植被特征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河北省2005-2007年草地地面调查,结合1979-1984年河北省草地调查资料,确定了河北省草地类型、面积、分布及物种组成特征,并对河北省草地盖度、高度和产草量年际变化动态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类型、面积及分布:河北省有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暖性灌草丛、暖性草丛、山地草甸草原、低地草甸、沼泽草地等7个草地类型;草地分布分为坝上高原区、山地丘陵区草地及滨海平原区;2)草地产量(干草):暖性灌草丛(5 133.35 kg/hm2)>暖性草丛(4 182.22 kg/hm2)>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3 268.35 kg/hm2)>温性草甸草原(2 665.94 kg/hm2)>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 111.55 kg/hm2)>低地草甸(1 872.44 kg/hm2)>温性草原(1 103.29 kg/hm2),暖性灌草丛产量最高,温性草原产量最低。3)草地植被盖度: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93.97%)>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82.60%)>低地草甸(82.26%)>暖性灌草丛(79.70%)>暖性草丛(76.91%)>温性草甸草原(71.59%)>温性草原(57.63%),山地草甸的植被盖度最大,温性草原的植被盖度最小。4)草地植被高度:暖性草丛(49.25 cm)>暖性灌草丛(34.18 cm)>山地草甸(坝上高原区)(28.88 cm)>温性草甸(26.22 cm)>山地草甸(山地丘陵区)(21.98 cm)>温性草原(19.77 cm)>低地草甸(18.77 cm),暖性草丛草地植被高度最高,低地草甸草地植被高度最低。5)草地植被动态:2006年草地植被基本以正向波动为主,2005和2007年基本以负向波动为主,其中2007年植被负向波动率大于2005年植被负向波动率。按草地类型,暖性草丛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最大,温性草原草地次之,温性草甸草地的年际波动幅度最小,其他类草地年际波动幅度介于暖性草丛类草地、温性草原类草地与低地草甸类草地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退化速度、退化范围等三大特点,阐述呼伦贝尔草原正在急剧退化,草地生态环境日渐恶劣现象。同时论述了近年在国家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工程的带动下,呼伦贝尔市采取了依法严格监管草原,推行草畜平衡及禁、休、轮牧制度,围栏、补播、改良草地,开展饲草料地建设及鼠虫害防治,使草原生态持续变化的势头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0.
“以畜控草”与新疆草畜平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及业内都把"以草定畜"视为对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以草定畜"似乎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在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依然任重道远。在新疆天山北坡,同地带、同一类型的山地草甸草地,在夏季与冬季两种不同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差异显著,在冬季放牧利用制度下,山地草甸草地植被成分中,阔叶杂类草及小灌木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减弱;而在夏季放牧利用制度下,植被成分中小杂类草与禾本科牧草明显增多,牧草再生性增强;在降水量较丰富的中山带,禁牧封育2~3年后,植被成分中饲用价值低、家畜不宜采食的粗大杂类草明显增多。"以畜控草"应该成为更加积极的草地管理态度和方式。在目前天然草地放牧量难以较大幅度减控的情况下,通过"以畜控草",可以既保持草地植被健康状况又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这对于实施牧民定居与冷季舍饲的新疆草原牧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黄河源区重要的水涵养区和草牧业生产基地,甘肃省玛曲县天然草原对涵养水源、保护黄河源区生态安全、确保当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植被盖度不仅是草原生态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草地生产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解牧草生长期草原植被盖度及动态变化,将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像元二分模型对牧草生长期玛曲县草地植被盖度及变化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6—8月植被平均盖度7月最高(75.63%),较6月高4.27个百分点,8月较7月低8.54个百分点;植被平均盖度依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顺序升高,均以7月最高(分别为75.63%、75.30%、79.57%和82.09%),8月最低(分别为65.92%、67.16%、67.00%和71.78%);6、7月植被平均盖度以Ⅰ级草地为主,分别占全县草地面积的61.03%和66.95%,其次为Ⅱ级草地,分别占25.21%和29.97%,8月平均盖度以Ⅱ级草地为主,占64.67%,其次为Ⅰ级,占26.96%,相比7月盖度级别较高;6、7月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盖度均以Ⅰ级盖度草地为主,6月低地、高寒、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Ⅰ级盖度草地分别占45.67%、62.88%、62.95%和77.16%,7月分别占58.72%、66.53%、85.67%和96.03%;8月低地、高寒和山地草甸均以Ⅱ级草地占比最大,分别为78.93%、63.07%和70.89%,而高寒草原Ⅰ级占比达60.34%。分乡镇草地植被盖度变化趋势与全县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草原(Rangeland/Grassland)是通过干旱、火灾、放牧和冰冻温度所维持下来的植被覆盖地区。草原包括温带无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寒带冻原、林地和灌木地等类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2002)。我国《草原法》第二条指出,该法所称草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第七十四条对第二条中所称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的范畴作了界定: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甘肃农业大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表明,2014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草原保护建设投入力度,落实草原保护建设资金200.2亿元。《公报》表明,通过继续组织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试点和游牧民定居等草原保护建设重大工程,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与非工程区相比,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平均提高个百分点,高度平均增加63%。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  相似文献   

14.
草原管理与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但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难以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遇到了草原退化、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畜产品数量少以及畜牧业抗灾能力弱四个问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走生态牧业、增草增畜的发展道路,并采取草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放牧、增加植被数量以及执行草原法等草原管理措施。只要加强草原管理,草原的生产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草原大面积退化、科技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内蒙古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明晰草地资源产权,规范草地流转,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保护力度,实行草原重大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广先进的畜牧业科技成果,发展经济生态草原畜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草原牧区群众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什么是草原? 答: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植被覆盖的土地,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是指通过人工种植牧草而形成的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  相似文献   

18.
植被修复对退化草地固碳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对区域乃至于全球的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草原作为我国第二大陆生态系统,对我国陆地生态系统CO2吸收与减排至关重要。然而,我国草原退化问题依然严峻,造成系统的固碳在较低水平上徘徊,通过植被修复提高其固碳能力的潜力巨大。为此,本文对草地固碳作用的重要性、我国草原退化状况、草地退化对草地碳库的影响、退化草地植被修复对碳库的重要作用以及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修复技术、修复效果和修复政策等方面的退化草地植被修复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加大草原植被建设力度促进鄂托克旗草牧场良性循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内蒙古鄂托克旗草原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对策。以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和治理退化草地为重点,大力加强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力度,全面发展舍饲养殖、禁牧、休牧、饲草料加工调制等技术措施,实行以草定畜,解决畜草矛盾,保护草原生态,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从而促进鄂托克旗基本草牧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地贯彻锡林郭勒盟的“种植一点,改良一块,合理开发利用一大片”的草地建设方针,加强宣传,依法管草,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是西乌珠穆沁旗植被建设的关键所在,只有认清植被建设的紧迫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西乌珠穆沁旗的草地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