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的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及年生产力.【方法】以大白猪为对照,测定了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 2.5~6.5月龄肥育性能及活体质量60,70,80,90kg时的胴体性能和肉质,分析其经济效益及年生产力水平.【结果】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全期平均日增质量为614.00g/d,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3.5~4.5月龄时生长速度最快,日增质量达774.19g/d,全期料肉比为3.19,高于大白猪;各个体质量阶段屠宰率均在68%左右,胴体瘦肉率在51%~56%;90kg屠宰时胴体质量、眼肌面积最大,分别是61.48kg和40.73cm2,80kg屠宰时后腿比例、净肉率最大,分别是29.34%和73.12%,肉质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新品系-HN每头母猪年提供育肥仔猪比大白猪多10.16头,60,70,80,90kg屠宰时,母猪年生产力(产肉量)分别为1 107.25,1 282.98,1 461.98,1 644.24kg.根据当前市场价格,各体质量阶段育肥猪出售时,母猪年纯盈利分别为3 681.34,5 415.34,6 335.50,6 497.25元,综合经济效益高于100kg大白猪.【结论】高繁殖力猪新品系-HN肥育性能好,胴体品质优良,综合考虑肥育性能和经济效益,80kg出售或屠宰,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活体评估种公猪胴体与肉质性状中的准确性,实现对表型组进行智能测定,为种猪的选育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选择体重相近((42.02±1.05)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公猪40头,饥饿处理24 h后,采取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实行全身性麻醉。将猪只按照头前尾后俯卧姿势置于CT扫描床上,通过16排螺旋CT平扫获取原始图像序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薄层重建与去噪、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图像分割,进而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B超活体测定和屠宰测定评估了种公猪的胴体组成、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等胴体性状;以屠宰测定瘦肉率为因变量,CT活体测定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种猪胴体瘦肉率的预测模型;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臀中肌和半膜肌样品中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并与CT活体评估对应部位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对CT活体评估与屠宰测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超测量技术在猪活体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IGLOG 105A超测量仪,对106头PIC猪5个测量点的背膘厚、眼肌厚进行活体测量,通过与对应的胴体测量值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探讨A超在活猪生产性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个测量点活体A超测量的背膘厚和眼肌厚与胴体测量值间的相关性较高(P0.01),均呈直线线性回归关系;活体背膘厚与胴体质量间的相关关系为中等相关(P0.01),活体眼肌厚与胴体质量间的相关性较高(P0.01),二者呈直线线性回归关系。【结论】用A超测量活体猪的背膘厚与眼肌厚,利用对应的回归模型即可得出胴体背膘厚、眼肌厚与胴体质量,从而可以实现猪活体的生产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个不同基因型猪胴体糖酵解潜能(GP)、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差异,分析胴体GP与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7头汉普夏纯种阉公猪(体质量为(19.48±1.136)kg)和6头长撒公猪(体质量为(20.5±1.500)kg)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单圈饲养,待体质量达100 kg左右时屠宰,测定胴体GP、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长撒猪的背膘厚、熟肉率和b值极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1),pH2和剪切力显著高于汉普夏猪(P<0.05);长撒猪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极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1),胴体GP、屠宰率、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汉普夏猪(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考虑2个猪品种的综合效应,胴体GP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与背膘厚、pH2和b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眼肌面积、屠宰率、平均日增质量和失水率呈正相关,与pH1、剪切力、L值和a值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而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大。【结论】猪胴体糖酵解潜能是影响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德国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生长及产肉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德国美利奴羊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进行杂交,对杂交一代的生长状况、产肉性能及肉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德×寒F1羔羊平均初生质量4.10 kg,9月龄、12月龄日增质量分别为122.67 g和110.80 g,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体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比小尾寒羊均显著提高(P<0.05).1岁德×寒F1的GR值平均为1.42 cm,高出小尾寒羊0.61 cm;眼肌面积为18.79 cm2,比小尾寒羊高2.35 cm2,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5.40%6、.40%和5.67%,差异均显著(P<0.05).肉质评定结果:杂交F1代肉呈鲜红色(3.80),大理石纹明显;熟肉率为46.48%,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剪切力为3.34 kg,显著低于小尾寒羊(P<0.05).结果表明杂种羊产肉性能和肉用品质显著提高,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对猪胴体和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代猪为研究材料,用PCR-SSCP方法检测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片段,并分析了猪HGD基因型间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差异。【结果】发现了3种基因型(CC、CT和TT)。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猪HGD基因第14外显子序列EF011080 143 bp处存在C→T的单核苷酸变异,这一变异导致相应的蛋白质序列中脯氨酸(Pro)到丝氨酸(Ser)的替换。在试验猪群中,等位基因C的频率比等位基因T高,为78.3%;CC基因型个体占多数,达67.3%;适合性χ2检验表明,该座位在金华×皮特兰资源家系F2代猪群体中处于非遗传平衡状态。CT基因型猪腿臀重分别较CC和TT基因型猪高0.33和0.45 kg(P<0.05);CT基因型猪臀背膘厚、眼肌面积、肌肉粗蛋白含量和眼肌电导率分别较CC基因型猪高0.31 cm,3.29 cm2,0.73%和1.38(P<0.05);CT基因型猪的眼肌pH45、腿臀肌肉pH45和腿臀肌温度分别较CC基因型猪低0.26,0.23和1.21℃(P<0.05)。【结论】HGD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胴体、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各生产阶段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18只6月龄、体质量为(22.79±3.42)kg的羔羊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饲喂至13月龄时进行屠宰,测定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质量及发育情况.【结果】不同的饲喂水平对杂交羊净增质量、平均日增质量、料质量比及干物质采食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照组宰前活质量、空体质量、胴体质量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对照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屠宰率不显著(P>0.05);对照组各器官质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试验组肝脏、脾脏及肺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和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饲喂水平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主要生理器官的质量及指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尾型绵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选择相同饲养管理水平下8月龄兰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的羯羊各6只,测定生产性能后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尾部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并将生产性能与屠宰性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大尾羊的体长、体高和尾型相关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胸围、胸深、胸宽、尻宽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质量和胴体质量显著高于藏羊,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兰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比小尾寒羊分别极显著高出15.50%和15.62%,净肉质量和骨质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肉的剪切力为(0.30±0.12)kg·f,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3种羊尾部脂肪中共检测到36种脂肪酸,小尾寒羊的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兰州大尾羊和藏羊。兰州大尾羊的体高与宰前活质量、眼肌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胸深与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和眼肌面积呈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羊宰前活质量与胴体质量、净肉质量等产肉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相同舍饲营养水平下,3个品种羊生产和屠宰性能综合表现为:兰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的肉质表现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点,兰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湖南省衡南县各立地条件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的立地质量进行评价,以确定油茶的最适生长环境。【方法】以2017年湖南省衡南县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365个油茶林小班的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层厚度6个立地因子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主要立地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以冠幅为自变量,选择6个基础模型间接预估油茶果的单株产量,并将其作为油茶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指标,对衡南县油茶林各立地类型进行质量评价及立地质量等级划分。【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油茶林生长影响最大的立地因子为海拔、坡向和土层厚度,将其分别作为油茶林三级立地分类因子,可将衡南县油茶林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15个立地类型组和36个立地类型。6个间接预估油茶果单株产量的基础模型中,Logistic模型拟合的确定系数(R~2=0.868)和预估精度(P=98.57%)最高,均方根误差(RMSE=0.219)和残差平方和(SSE=1.974)最小,故将其作为油茶果产量预估的最佳模型,以其预估结果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立地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立地质量等级Ⅰ为油茶种植最适宜区,其面积占比0.83%,平均单株产量为3.50 kg;立地质量等级Ⅱ为油茶种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57.46%,平均单株产量为3.07 kg;立地质量等级Ⅲ为油茶种植较适宜区,其面积占比39.75%,平均单株产量为2.95 kg;立地质量等级Ⅳ为油茶种植不适宜区,其面积占比1.96%,平均单株产量为2.64 kg。【结论】衡南县大部分地区适宜油茶生长,油菜种植适宜区及以上的面积占比高达58.29%,应作为衡南县油茶种植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垄距对温室番茄生理生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筛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最佳的垄距提供参考。【方法】以"普罗旺斯"番茄为材料,设置4个垄距处理,分别为1.1 (对照CK),1.3,1.5和2.0 m,对应垄宽+沟宽分别为80 cm+30 cm,80 cm+50 cm,80 cm+70 cm,80 cm+120 cm。测定并比较不同栽培垄距处理番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产量、品质及温室主要生态因子指标,筛选温室番茄的最佳栽培垄距。【结果】随栽培垄距的增大,番茄地上部生长指标、根系生长指标、光合效率、产量和品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番茄冠层气温、温室地温和CO_2浓度呈上升趋势,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垄距1.5 m(即垄宽+沟宽为80 cm+70 cm)处理番茄生长势和产量、品质均最佳,产量为90 119.92 kg/hm~2,较对照(CK)提高16.87%;糖酸比为7.2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6.47 g/kg,维生素C、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5.97和3.39 mg/kg,较对照(CK)分别提高54.91%,25.18%,28.12%和7.10%。【结论】适当加宽栽培垄距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1.5 m(垄宽+沟宽80 cm+70 cm)为温室番茄最适宜的栽培垄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讨年龄因素对槐山羊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月龄槐山羊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对其胴体性状、胴体分割质量指标、胴体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4月龄、8~10月龄、16~18月龄槐山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4.03%、48.09%、48.15%,净肉率分别为29.24%、32.21%、31.22%,以8~10月龄槐山羊三级肉所占的比例最小;粗脂肪含量随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不同月龄之间,熟肉率(%)、失水率(%)、pH值均变化不大,而眼肌面积、肌纤维直径、剪切力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综合以上测定结果,3个年龄组中以8~10月龄槐山羊屠宰性能及肉用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取广东省4家典型集约化养猪场40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提出的饲养标准初稿配制饲粮,分3~8、8~20、20~50、50~90kg4体重阶段饲养,测定各阶段生产性能,同时分别于20及90kg体重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宰前活重、热胴体重、瘦肉重、骨重、皮重、脂肪重、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瘦肉组织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按如下三种方法求得试验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①实测法,通过测定胴体瘦肉重及瘦肉脂肪含量求得;②估测法Ⅰ,通过热胴体重、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利用公式求得;③估测法Ⅱ,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膘厚利用公式求得.将求得的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输入NRC(1998)营养需要模型进行运算.试验结果表明:20kg猪瘦肉率为65.10%,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0.69cm与11.37cm2,胴体瘦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07%、17.01%,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18.11%;90kg猪瘦肉率为65.95%,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2.00cm、2.36cm与42.38cm2,胴体瘦肉脂肪、粗蛋白质含量、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02%、19.81%、22.52%.通过实测法、估测法Ⅰ、估测法Ⅱ求得试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分别为291.0、270.3、252.5g/d.  相似文献   

13.
为给野猪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选用太行野猪为父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太湖猪等为母本的4个杂交一代太行野猪(野猪血缘均为50%)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为478.6~706.9g,料重比为3.35~4.18,胴体重为50.0~85.2kg,屠宰率为64.3%~73.7%,后腿率为33.1%~42.4%,眼肌面积为30.17~39.50 cm2,膘厚2.78~3.49 cm,瘦肉率为49.6%~55.4%.表明,太行野猪与家猪进行杂交,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同时能获得较好的胴体性状.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广东省4家典型集约化养猪场40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早期断奶仔猪,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提出的饲养标准初稿配制饲粮,分3~8、8~20、20~50、50~90kg 4体重阶段饲养,测定各阶段生产性能,同时分别于20及90kg体重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宰前活重、热胴体重、瘦肉重、骨重、皮重、脂肪重、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瘦肉组织粗脂肪与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按如下三种方法求得试验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①实测法,通过测定胴体瘦肉重及瘦肉脂肪含量求得;②估测法I,通过热胴体重、第十肋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利用公式求得;③估测法Ⅱ,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膘厚利用公式求得。将求得的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输入NRC(1998)营养需要模型进行运算。 试验结果表明:20kg猪瘦肉率为65.10%,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0.69cm与11.37cm2,胴体瘦肉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07%、17.01%,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18.11%;90kg猪瘦肉率为65.95%,最后肋背膘厚、第十肋背膘厚与眼肌面积分别为2.00cm、2.36cm与42.38cm2,胴体瘦肉脂肪、粗蛋白质含量、胴体无脂瘦肉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02%、19.81%、22.52%。通过实测法、估测法I、估测法Ⅱ求得试猪标准化胴体无脂瘦肉增重分别为291.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烟草生产中农家肥合理的施用方式,为烟草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根据不同施肥方式设条施(施肥沟宽5~8 cm,深18~20 cm)、穴施(施肥穴直径为15 cm,深18~20 cm)、双条施(施肥单沟宽5~8 cm,两沟相隔15~18 cm,深15~18 cm)和撒施(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入)4个处理,测定烟株农艺性状及烟叶化学成分,并对原烟进行品质鉴定和评吸分级。【结果】双条施处理团棵期前大田烟株生长发育较好,株高相对较高,打顶及打顶后中部和上部叶片的单叶叶面积最大,烟叶的开片总体效果最好;双条施处理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质量较好,中、上等烟比例最高,为91.8%;条施处理产量与产值均为最高,分别为2383.05 kg/ha和28834.91元/ha,双条施处理次之,产量与产值分别为2292.45 kg/ha和27967.89元/ha。【结论】双条施方式处理最有利于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及提高烤后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室辣椒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温室辣椒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椒1号"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穴距、行距、定植方式对温室辣椒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时,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物质质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定植方式对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影响较大,且单株定植时植株的光合作用较强。在穴距35cm、窄行50cm/宽行70cm条件下,双株定植时辣椒折合总产量最高,为102 583.5kg/hm2;单株定植时折合总产量为94 735.5kg/hm2,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穴距对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单株定植时果实的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穴距35cm、行距为窄行50cm/宽行70cm、单株定植时综合效益最好,是钢管骨架塑料大棚内"秦椒1号"辣椒品种适宜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准确评估,并分析不同杂交组合、性别对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方法】共选取同一批次杜洛克三元杂交猪203头,其中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118头,包含50头阉公猪和68头母猪;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85头,包含57头阉公猪和28头母猪。统一饲养至(110±5)kg,在同一屠宰场屠宰,并测其宰前活体质量、胴体净质量、眼肌面积、背膘厚、眼肌厚度等胴体性状指标和肉色、大理石纹、PSE(Pale,soft,exudative)值、电导率等肉质性状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除瘦肉率以外的胴体性状均极显著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1),且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肉色主观评分、电导率、a*值也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PSE值、剪切力均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P0.05)。就性别而言,阉公猪较母猪具有更高的背膘(P0.01)和更低的瘦肉率(P0.05);此外,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母猪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和L*值(P0.05),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阉公猪的大理石纹则显著高于母猪、且眼肌面积更小(P0.05)。【结论】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整体上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而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的肉品质部分优于台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就性别而言,上述2种群体母猪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阉公猪。  相似文献   

18.
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育肥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道寒羔羊30只、萨寒羔羊30只和小尾寒羊羔羊20只,施予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对供试羔羊的生长和产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90日龄断奶时,道寒和萨寒羔羊平均体重分别为24.14和24.88 kg,分别比同龄小尾寒羊高23.47%和27.52%(P<0.01);180日龄时,道寒和萨寒羔羊平均体重分别为44.8和46.14 kg,分别比小尾寒羊高20.79%和24.26%(P<0.01);在产肉性能方面,道寒和萨寒羔羊的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大于同龄小尾寒羊(P<0.01),骨重、肉骨比、GR值、眼肌面积、肩部、背部、腰臀部、股部、胸部和腹部的胴体切割块重质量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颈部、腰部、前小腿和后小腿质量略大于小尾寒羊(P>0.05);萨寒羔羊产肉性能稍优于道寒羔羊。萨寒和道寒羔羊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在宁夏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定白及组培苗质量分级标准。【方法】以云南省不同产地收集到的白及组培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组培苗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筛选确定白及组培苗的质量分级指标,并制定组培瓶苗和组培驯化苗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组培瓶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9.0 mm,株高≥12.0 c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6.0 mm,株高≥9.0 c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3.0 mm,株高≥6.0 cm。组培驯化苗的分级标准为Ⅰ级苗假鳞茎直径≥23.0 mm;Ⅱ级苗假鳞茎直径≥12.0 mm;Ⅲ级苗假鳞茎直径≥6.0 mm,3个不同等级组培驯化苗株高均应≥6.0 cm。【结论】该质量分级标准可为白及组培种苗繁育以及生产和销售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顶坛花椒优质高产的适宜树形,为贵州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顶坛花椒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3种树体结构(开心形、圆头形和丛状形)对花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开心形的冠幅(4.34 m×3.79 m)、中枝数(39条)、总枝数(66条)、产量(9.32 kg/株)及鲜椒果穗性状(果穗长8.35 cm,宽4.13 cm,重18.71 g,果穗粒数93粒)均最大;圆头形的主干高(63.58 cm)、长枝数(37条)及树冠投影面积平均产量(1.45 kg/m2)均最大;丛状形的树高(3.00 m)和基径(8.13 cm)最大。3种树形花椒的色泽为-7.45~5.57,挥发油含量为8.1~8.9 mL/100g,麻味物质为6.12%~6.62%,3个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开心形树形利于花椒产量和花椒果穗增加,各树形的综合排名为开心形(2.962)>丛状形(-0.295)>圆头形(-1.212)。【结论】栽培顶坛花椒的适宜树形为开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