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保元汤对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大鼠连续给予保元汤及单味药的提取物14 d,探针底物茶碱(CYP1A2)、奥美拉唑(CYP2C19)、右美沙芬(CYP2D6)、氯唑沙宗(CYP2E1)、双氯芬酸钠(CYP2C9)与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种探针底物在肝微粒...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茶多酚对苯并[a]芘致日本青鳉鱼后代畸形的拮抗及其可能机理,本研究采用正在产卵的青鳉鱼为模式生物,采用腹腔注射法研究了茶多酚对苯并[a]芘致其后代发育畸形的影响,并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组织内的CYP酶(CYP1A1、CYP1B、CYP2A、CYP2C、CYP2D、CYP3A)和GST基因(mGST、GST-a)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注射苯并[a]芘组日本青鳉鱼后代畸形率达到15.13%,显著高于对照;茶多酚拮抗组后代畸形率有所下降,除茶多酚最低剂量组(20μg/g BaP+2μg/g TP)外,其他组与BaP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苯并芘试验组对CYP1A1、CYP1B、CYP2A、CYP2C、CYP2D有轻微诱导,并显著抑制雌鱼mGSTGST-a的表达,同时茶多酚可明显抑制CYP1A1基因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mGSTGST-a的表达。表明茶多酚的抗畸变机理可能与抑制CYP1A1基因表达以及加速苯并芘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对水稻叶片组织的致病作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了SDS 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叶片浸解后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水稻纹枯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电泳结果显示,提取的细胞壁降解酶混合物中至少含有10种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3, 5 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7种常见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结果显示,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诱导底物,内切 β 1,4 葡聚糖酶(Cx)活性最高,其次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聚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 (polymethylgalacturonase, PMG);以果胶为诱导底物,PG活性最强,PMG次之。通过比较不同底物对PG、Cx和PMG这三种主要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效果,发现Cx用1.0%CMC的诱导效果最好,PG和PMG用1.0%果胶的诱导效果最好。Cx的最佳反应温度是30℃,PG和PMG的最佳反应温度是50℃;Cx和PMG的反应时间定为40 min较为合适,PG反应时间定为60 min较为合适;当pH值达到5.0时PG酶活性最强,当pH值达到9.0时Cx酶活性最强,pH值为4.0~6.0时,PMG的酶活性达到最强。通过对酶处理后叶片的渗透性还原单糖和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发现细胞壁降解酶的确对水稻叶片组织造成了损伤,并且随着酶浓度的增加,损伤程度也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抗病性机理,开发有效的生防制剂,采用比色法测定了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诱导甘蔗叶片后对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TWC2处理后的甘蔗叶片CAT、POD、SOD、PAL、PPO比未处理的显著提高;MDA含量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且经10倍稀释液处理的甘蔗叶片中防御酶活性最高,诱导植株抗病性效果最佳。喷施TWC2稀释液可促使甘蔗抗病相关酶活性升高,诱导甘蔗植株产生系统抗性。诱导抗性可能是TWC2防治甘蔗病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果胶酶开展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及茶皂素工艺研究,单因素实验探索酶量、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料液比等对油得率及副产物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R=-61.384+0.719A+2.994B+4.829C+3.475D+0.015AB+0.075AD+0.045BC+0.065BD-0.122A2-0.040B2-0.913C2-0.663D2;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8 h、料液比1∶5.3(g∶mL)、果胶酶添加量7.3 mL(0.2%),验证试验茶叶籽油得率为27.0%,为茶叶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玉米中克隆ZmCYP92A1,GenBank登录号为KY270496.1。该基因全长1 713 bp,开放阅读框为1 551 bp,编码517个氨基酸。预测ZmCYP92A1蛋白分子量为58.58 kD,理论等电点为6.44,存在2个跨膜结构域,1个信号肽,有1个P450保守结构域。多序列比对表明,ZmCYP92A1蛋白与其他物种的CYP92A1蛋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系统发生分析揭示,CYP92A1蛋白与属于CYP75亚家族的类黄酮3-单加氧酶的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非生物胁迫(干旱、高盐、低温和脱落酸)均诱导ZmCYP92A1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水稻籽粒形成过程中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水稻成熟时期,其籽粒形成明显地受温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稻米产量和质量。这方面已有不少人作过研究,但多数是关于温度对水稻结实率、灌浆速度、千粒重影响等方面,同工酶谱与酶活性方面的内容很少涉及。1986年,我们在不同温度下,以早、晚稻六个品种(组合)为材料,进行籽粒形成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现将初步结果概述于下。 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早稻为湘早籼1号、V20A ×P9-113(湘优101,下同)、V20A ×TF115(湘优102),晚稻为V20A×P9-113、威优64、(代号V。)76一27A X培C。;(代号C。;)。 一温度处理:全部在人工…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的3个大豆品种的真叶和第1片复叶被大豆疫霉菌侵染后β-1,3-匍聚精酶的活性,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侵染大豆真叶和第1片复叶后备品种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接种大豆真叶后抗病品种48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105.9%;中感晶种和感病品种72 h出现酶活性高峰,酶活性增加量分别为66.3%和65.7%.接种大豆复叶后酶活性的变化与真叶反应一致.说明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与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呈正相关,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酶活性峰值出现早,酶活性增加量高.对酶的部分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为5.0,在55℃以下,pH 4.5~7.5范匍内酶活性较稳定.Ca2+、Mn2+、K+、Al3+对酶均有激活作用,Mg2+、Cu2+、Zn2+、Fe3+、Fe2+、Hg2+、Ba2+对酶有抑制作用.抑菌试验表明,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咖啡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对根外追肥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体内法测定小粒种咖啡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分析其对根外追肥反应的结果表明:①漂浮于低浓度NO_8~-诱导液中的咖啡叶片,NO_8~-积累量少,硝酸还原酶体内测定的活性是保温介质中NO_8~-浓度的函数,硝酸还原酶米氏方程模拟良好,双倒数作图在高底物浓度下近乎直线(r=0.9396)。②直接从田间采样的咖啡叶片,不需经硝态氮诱导就有可测定的酶活性。沙培的咖啡籽苗通过根部进行硝态氮诱导,其硝酸还原酶活性以根中为最强,叶和茎中次之,移栽了3个月的小苗,其根、茎、叶中酶活性的强弱相差不大;2—3年生成龄植株的酶活性以叶中的为最强,而且植株外围成熟阳叶的要比内层阴叶的强,枝梢幼叶的最弱。③施用钼酸铵和螯合稀土钼能增强田间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但对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没有增益效应;施用硝酸稀土也能增强田间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且对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仍有增益效应;施用尿素对咖啡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硝态氮诱导的最大酶活性都不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脱水素是一类在逆境胁迫过程中诱导表达的重要功能蛋白。为了探讨脱水素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洛旱2号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小麦脱水素基因TaDHN-2,qRT-PCR分析了其在ABA诱导、PEG、NaCl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检测了TaDHN-2体外活性。结果表明,TaDHN-2可编码152个氨基酸,N端包含Y片段(VDEYGNP)及S片段(SSSSSEDDGMGGRRKK),C端包含两个保守的K片段(KIKEKLPG),属于脱水素的YnSKn亚类;表达特性分析显示,TaDHN-2受植物激素ABA诱导,属于ABA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通路。渗透胁迫过程中,该基因在中国春和洛旱2号两个品种中具有不同的诱导表达模式,在中国春根系中的诱导表达幅度显著高于洛旱2号,而在洛旱2号叶片中的诱导表达量更高;体外活性鉴定发现,60℃高温条件下,浓度为100μg·mL~(-1)的TaDHN-2可使α-淀粉酶活性提高2倍;在4℃低温条件下,TaDHN-2在浓度大于20μg·mL~(-1)时可以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当浓度增加到100μg·mL~(-1)时,可将α-淀粉酶活性提高为对照的1.6倍。以上结果说明,TaDHN-2蛋白具有显著的酶活性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处理对花生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处理花生植株,然后测定不同时间花生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等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花生叶片可明显诱导花生防御酶活性提高,且以7.5 mmol/L浓度水杨酸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各种防御酶在24~48h内逐渐被诱导达到活性高峰。外源水杨酸诱导花生防御酶活性提高,使花生获得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Cd处理对柱花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重金属和土培盆栽法,研究了浓度为0~5.0 mg/kg的镉(Cd)对4个柱花草(热研2号、热研13号、TPRC2001-1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对镉胁迫响应存在显著差异,镉促进4个柱花草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浓度分别为0.5、1.0~5.0、0.5~5.0、2.0~5.0 mg/kg。与对照(CK)相比,低浓度Cd(0.5 mg/kg)胁迫,对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但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而在1.0~5.0 mg/kg处理条件下,脲酶活性无显著变化。0.5~5.0 mg/kg Cd胁迫时,显著抑制了热研2号、热研13号和西卡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2.0~5.0 mg/kg Cd胁迫时,TPRC2001-1柱花草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说明,种植TPRC2001-1柱花草能缓解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胁迫,土壤镉对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脲酶可作为土壤中镉污染的指示酶。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B37和C103)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培养滤液,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对CB37的处理,以1∶5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对CC103的处理,以1∶60处理效果较好,PAL酶活性最高。在不同基因型、不同细胞质中所需激发子最有效地激活浓度及激活时间不同,确定了低浓度C毒素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14.
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DNS法,对影响CXJZ95-198菌株果胶酶活力测定的酶解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反应条件对酶活力测定值的影响明显,其中,温度、缓冲液种类、底物种类及其浓度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缓冲液pH及DTT浓度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测定该菌株果胶酶活力适宜的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50℃,底物桔子果胶(Sigma),底物浓度0.2%,缓冲液1/15mol·L-1KH2PO4-Na2HPO4(pH5.2),DTT浓度为1.0mmol·L-1.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导致黑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生物转化和总茶多酚含量的下降,这一转化过程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通过添加冠突曲霉(Aspergillus cristatum)菌株PE-1和黑曲霉(A. niger)菌株PE-4混合发酵绿茶,采用鉴别培养基平板检测、酶活性测定和酶蛋白分离纯化,研究脂肪酶活性及其对酯型儿茶素的水解作用。两个菌株单菌发酵和混合菌种发酵绿茶条件下均可以检测到脂肪酶活性,混菌发酵酶活力高于两个菌株单菌发酵的酶活力。混菌发酵条件下获得一个分子量约为37 kDa的脂肪酶,对EGCG和ECG有不同的生物转化作用。UPLC检测结果表明,该脂肪酶对EGCG有较好的底物选择性,EGCG的水解率为94.46%,EGC的产率为63.33%;ECG的水解率为15.45%,EC的产率为4.15%。脂肪酶对EGCG和ECG的生物转化将为儿茶素代谢途径的研究和单体儿茶素的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野生大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大豆(龙野01-177)为材料,根据PAL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选取48 h为一个周期,每3h进行取样,研究低温(-4℃)诱导、机械损伤诱导、紫外线照射诱导、激素BAP诱导和正常对照组条件下的酶活性、蛋白含量、酶比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诱导条件下野生大豆PAL的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均相同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  相似文献   

17.
19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和8个稻瘟菌生理小种,或它们菌丝代谢产物(RBHM)组成的亲和与非亲和组合, 及一些品种和稻瘟菌生理小种间交叉组合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非亲和组合中的水稻品种都有超氧(O2-)产率的诱导升高。 毛地黄皂苷诱导O2-产率增高同时,也使稻苗对原亲和病原表现出抗性。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DTC)对超氧歧化酶(SOD)活性近乎完全抑制时,能使O2-产率猛增;N- 乙烯马来酰亚胺(NEM)近乎完全清除O2-时,也可增加SOD活性。 放线菌素D和环己亚胺处理后能抑制SOD活性,而使O2-产率明显增高。除了抗病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诱导比感病时增长较强或较早外,无论用RBHM也好,毛地黄皂苷、DDTC、NEM也好,PAL活性都会增加。但它们都不能诱导几丁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这样,PAL活性的诱导似乎并不是水稻对病原攻击一种特异的反应。几丁酶、β-1,3- 葡聚糖酶活性诱导升高未必与O2-产率相关,而且诱导它们表达的信号传导与PAL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方法从苏云金芽孢杆菌010菌株克隆出几丁质酶基因chi36,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的长度为1 083bp,编码36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t 010的Chi36与Bt15A3、Bc28-9、Bc6E1的Chi36相似性分别为99%、99%和96%,其N-端具有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该蛋白归类为18家族几丁质酶,属于一种胞外酶。将chi36基因插入到PGEX-KG原核表达载体的表达框中,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进行蛋白表达,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对几丁质有降解作用,在pH值为5.0、温度为55℃时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花生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花生几丁质酶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网斑病菌和黄曲霉菌对17个花生品种室内接种结果表明,J11和金花1012为高抗黄曲霉品种,而莒南2号和抗青9号为高感黄曲霉品种.鲁花8号和花选9号对网斑病抗性较好,群育101和金花1012抗性最差.对多个花生品种的几丁质内切酶和外切酶活性进行测定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既有内切酶活性也有外切酶活性,且均可通过病菌诱导活性增加.通过比较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网斑病、黄曲霉发病程度表明,花生几丁质酶活性与花生抗网斑病和黄曲霉的程度成正比.说明花生几丁质酶是与花生抗网斑病、黄曲霉病密切相关的一种抗性相关(PR)蛋白.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是细胞膜脂的重要组成成分,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在植物响应盐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脂肪酸组成的效应,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外施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和H2S生成抑制剂羟胺(HA)对50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植株生长、叶片细胞膜脂氧化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喷施50 μmol·L-1 NaHS可显著缓解盐碱混合胁迫下定莜9号植株干重的下降和叶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的提高;增添HA后逆转了喷施NaHS缓解盐碱混合胁迫抑制定莜9号植株生长和叶片膜脂氧化损伤的作用。(2)盐碱混合胁迫导致定莜9号叶片50种脂肪酸中的部分组分含量发生显著改变,使总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显著降低。喷施50 μmol·L-1 NaHS使盐碱混合胁迫下定莜9号叶片5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C16∶0)、岩芹酸 (C18∶1N12)、异油酸(C18∶1N7)、亚油酸(C18∶2N6)和α-亚麻酸(C18∶3N3)含量显著降低,其余45种脂肪酸组分含量变化不大;增添HA后5种脂肪酸月桂酸(C12∶0)、反-10-十五烯酸(C15∶1T)、亚油酸 (C18∶2N6)、α-亚麻酸(C18∶3N3)和二十三烷酸(C23∶0)含量提高,8种脂肪酸硬脂酸(C18∶0)、反异油酸(C18∶1N7T)、岩芹酸(C18∶1N12)、异油酸(C18∶1N7)、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C20∶2)、HOMO-γ-亚麻酸(C20∶3N6)、神经酸(C24∶1)和顺-7,10,13,16-二十二碳四烯酸(C22∶4)含量下降,其余37种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变化。(3)喷施50 μmol·L-1 NaHS显著降低了盐碱混合胁迫下定莜9号叶片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和双键指数,添加HA后显著逆转了NaHS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不饱和度和双键指数的作用。综上所述,H2S通过降低活性氧积累导致的细胞膜脂氧化损伤和参与脂肪酸组分调控及降低脂肪酸含量和脂肪酸不饱和程度提高裸燕麦适应盐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