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2015年对38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优树子代球果性状和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优树子代家系之间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苗高为7.22~16.35 cm,地径为0.11~0.19 cm,苗木成活率为24.44%~85.87%,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其苗期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木的成活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果长和果径均与种子千粒重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的相关性。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了6个苗期表现较好的家系,入选率为15.8%,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96 cm、0.18 cm和59.50%,苗高遗传增益和地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6.54%和14.76%。  相似文献   

2.
以47个楸树半同胞家系为材料,通过苗期测定,初步选择出楸树优良基因资源。结果表明:参试的楸树半同胞家系1 a生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苗高单株遗传力为0.528 6,家系遗传力为0.816 2,地径单株遗传力为0.210 5,家系遗传力0.662 2。苗高生长量的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遗传增益及遗传变异系数均超于地径生长量的。利用指数选择法,苗期选择了2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对来自广东省内7 个种源的30 个猴耳环Archidendron clypearia 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及其半年 生实生苗的成活率、苗高和地径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0 个猴耳环家系的种子总平均千粒重为 754.2 g,半年生实生苗的成活率均在93.30% 以上;家系间苗高性状差异达到极显著水(P<0.001),平 均苗高最大为19.96 cm,最低的只有11.50 cm。家系内个体间苗高也具有较大差异,变异系数最高的可 达38.25%;家系间地径性状的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平均地径最大为0.57 cm,最小的只有 0.39 cm 。家系内地径的变异系数最高的达37.74%;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极显著 正相关(r2=0.70, P<0.001),地径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对90余个秃杉家系种子品质及1年生苗木生长的观测分析表明:秃杉家系种子千粒重平均为1.342 g,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家系的场圃发芽率平均为10.56%,变异呈连续的数量性状,近似于泊松分布曲线;千粒重、场圃发芽率和苗高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千粒重、场圃发芽率与地径相关不密切;1年生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而在种源间则苗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对照的有19个家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研究梓叶槭苗期的生长表现,筛选苗期生长性状表现好的家系,为梓叶槭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以梓叶槭平武种群的15个半同胞家系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苗高和地径性状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梓叶槭半同胞家系苗高和地径性状均达到了显著差异;苗高和地径家系遗传力较大,均在0.9以上;苗高和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遗传系数分别达到30.59%和29.06%,遗传改良潜力较大;筛选了2个优良半同胞家系。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洪雅林场对来自福建省邵武市杉木第3代种子园的20个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苗进行苗期生长测定,结果表明:2 a生杉木的平均苗高为14.72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0.30%,平均地径为3.11 mm,平均变异系数为20.91%,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苗高、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886和0.874,表明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4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16.81 cm,平均遗传增益为11.00%;平均地径为3.47 mm,平均遗传增益为9.05%,可对入选的优良家系做进一步测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2011年从福建武平10棵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母株采集种子,测定种子性状,次年在浙江省淳安县繁殖实生苗,2013年定植,进行不同家系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个家系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和发芽率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小于5%,发芽势的变异系数极大;1年生红锥苗造林存活率达100%,2015年时的保存率为89.33%,有3个家系的保存率达96.67%;10个家系在地径、苗高、分枝数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在家系层面开展选择;家系选择中尤其要选择发芽势比较高的,同时要考虑造林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福建柏优树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和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遗传力和相关性等方面分析了福建、湖南61个优树家系苗期14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除侧枝数和干鲜重2个性状遗传力较低外,其余12个性状均达较高遗传水平,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间的极显著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制约,苗木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遗传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综合苗高、地径、侧根数、总鲜重、总干重5个苗期最重要的生物量指标和遗传力参数,以遗传增益超过家系平均值15%以上为标准,选出3个最优家系和5个优良家系,其苗高和地径遗传增益前者平均为30.82%和19.0l%,后者平均为26.37%和15.48%。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11.
对9个紫薇家系种子的主要播种品质、一年生播种苗的苗期生长性状变异和年生长规律,及其自然越冬存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薇家系间的种子播种品质检验指标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生活力的变异最大.紫薇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活力显著相关.不同家系内个体间的苗高和地径变异幅度差异较大,家系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Logistic方程能良好地拟合紫薇一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紫薇家系间苗木越冬存活率差异极显著,与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四川桤木半同胞授粉子代苗期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桤木半同胞授粉子代间苗高、地径、侧枝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尤其苗高遗传力高达0.9061,其遗传变异较丰富,遗传特性表现突出,这说明开展以苗高为主的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和遗传改良潜力较大,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澳大利亚引种的47个大花序桉半同胞家系的苗期生长表现为研究对象,通过苗期测定筛选苗期生长性状表现好的家系。结果表明,大花序桉家系苗高和地径性状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筛选了4个优良半同胞家系;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97和0.95;苗高和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苗高和地径的遗传系数分别为28.61%和28.18%;引种家系间变异丰富,具有较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4.
台湾桤木半同胞授粉子代间苗高、地径、侧枝长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尤其苗高遗传力高达0.8611,其遗传变异较丰富,遗传特性表现突出,这说明开展以苗高为主的家系多性状综合选择和遗传改良潜力巨大,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30个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在张掖市肃南县塔尔沟苗圃开展苗期试验,测定5a生苗期苗高、地径、新梢长、侧枝数等生长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半同胞子代苗家系间苗高、地径、新梢长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均在19.76%以上,苗高、地径、新梢长、侧枝数指标的家系遗传力均较大,均在0.830以上;苗高与地径、新梢长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新梢长、侧枝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2)以苗高为首要选择指标,按照1倍标准差选择出158#、106#、160#、154#、109#、119#6个优良家系,各性状值高于30个家系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6.
太白山油松球果和种子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太白山油松天然群体中的30个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家系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油松果重、果高、果宽和种长的家系遗传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0.5696~0.7103),呈现出中强度遗传,而种子高度和种子宽度的家系遗传力较低。油松球果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而种子性状彼此间相关关系也比较密切。球果性状中果宽与种子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向相关,而球果高度与种子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果重除与种子宽度间相关不显著外,与种长和种高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实性状对千粒重的回归分析表明,种长、种宽和种高对千粒重的贡献显著,而果宽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四川省富顺县国营林场马尾松初级种子园58个半同胞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四川富顺国营林场开展苗期试验,测定6月龄苗期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家系间苗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选育潜力较大;苗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苗高、地径和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以苗高与地径相关密切;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出6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8.
对来自陕西省陇县八度林场和洛南古城林场两个油松种子园的47个全同胞家系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一年生幼苗苗高、地径、子叶长度、真叶长度、下胚轴高等性状苗期表现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而在家系内差异不显著;一年生幼苗地径与苗高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真叶长度与地径和苗高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下胚轴高与苗高存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余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二年生幼苗苗高与地径间仍为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与一年生油松幼苗的苗高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的苗高与一年生地径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二年生与一年生油松幼苗地径间的相关性则不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大于单株遗传力。家系遗传力与单株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苗高>真叶>下胚轴>地径>子叶;初步选取了D8×G3,276×52,C16×B32,B146×K60,265×16,65×305,48×230,B69×B26,44×270,66×245,D11×G8等11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9.
以32个大叶榉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比较了大叶榉不同家系的苗期生长特性,并探讨了其苗期生长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叶榉不同家系苗期高生长存在着极显著差异,而地径却未达显著水平,但大叶榉苗期高、地径及种子千粒重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相关;在家系水平上,大叶榉苗高遗传力达61.86%,说明其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能够比较稳定的遗传给后代;但其地径的广义遗传力仅为6.30%,这说明大叶榉苗期地径生长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异。且苗高、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均较小,暗示着大叶榉在家系水平上的遗传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方红豆杉家系进行了生长节律变异研究,以选育优良速生的南方红豆杉家系.[方法]在江西分宜、湖北京山、浙江淳安和浙江龙泉4个地点对2年生南方红豆杉家系容器苗进行了苗期遗传测定和苗高生长节律观测,分析了其性状变异的家系效应、地点效应及家系×地点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参试的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苗高生长节律参数在家系间、地点间和家系×地点间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76.20%(江西分宜)、52.98%(湖北京山)、55.42%(浙江淳安)和78.10%(浙江龙泉);地径最大值分别高出最小值126.67%、23.68%、37.02%和26.48%.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在11.81%~26.50%之间.对南方红豆杉2年生容器苗各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遗传力在0.80~0.97之间.相关性分析认为不同测试点间苗高与苗高生长节律参数具有不同相互关系,江西分宜点苗高与线性生长速率呈负相关,而浙江龙泉点苗高与线性生长速率则呈显著正相关.以苗高作为主要性状指标,从4个测试点中筛选出7个南方红豆杉优良家系.[结论]南方红豆杉家系间,苗高、地径与苗高生长节律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遗传改良潜力较大,家系各性状遗传力较大,受较强的遗传控制,早期选择有一定的可靠性.家系与地点的互作效应显著说明部分家系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强,遗传稳定性较弱;其中闽11和三元06两个优良家系在4个测试点中均被选中,遗传稳定性较强,可在多点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