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究以‘鸡冠’与‘P22’杂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的生长结果状况,并初选优株,为矮化砧木选育提供参考。以‘鸡冠’与‘P22’正反交后代作砧木嫁接‘天红2号’苹果为试材,研究树体生长、早花早果特性、果实品质等性状变异情况。树相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31.61%和35.21%;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树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6.77%和17.89%。果实性状指标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苹果酸含量,正反交组合分别为12.98%和16.3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果形指数,分别为4.25%和2.69%。‘P22’ב鸡冠’杂交组合后代作砧木,在第3年开花株率达到100%,高于正交组合。不同杂交后代上嫁接的‘天红2号’苹果树相指标、果实性状与单株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分离变异,初步认为反交组合‘P22’ב鸡冠’后代综合表现优于正交组合‘鸡冠’בP22’,并且‘鸡冠’בP22’后代的64号与‘P22’ב鸡冠’的后代35号嫁接‘天红2号’苹果,树体矮化效果和果实品质较优,可作为重点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血统比例特克赛尔羊与哈萨克羊杂交组合后代羔羊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筛选早期生长快、增重显著的杂交组合,为培育哈萨克羊肉用新类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4个不同杂交组合(即特克赛尔羊×F1、F2×F1、F2×哈萨克羊、F1×F2),共计1 193只单胎型羔羊出生至180日龄期间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比较4个不同杂交组合的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等生长性状,并利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非线性拟合模型拟合与分析体重数据生长曲线,筛选出早期生长性能最佳的杂交组合。【结果】羔羊从出生至180日龄生长过程中,F2×F1杂交组合羔羊生长速度快,生长强度大,增重较显著,拐点体重较高的同时也能最快到达拐点体重。其次是特克赛尔×F1、F2×哈萨克羊杂交组合羔羊。F1×F2杂交羔羊生长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观赏辣椒杂种优势以及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促进观赏辣椒新品种培育以及优良性状的保留。  方法  以簇生椒Capsicum annuum ‘Salsa XP Red’卵圆形叶片自交系(P15)与单生椒C. annuum ‘Salsa Deep Orange’披针形叶片自交系(P6)为亲本,配置正交组合P6×P15,反交组合P15×P6,并构建F2群体,研究观赏辣椒果实着生方式、叶形和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  结果  P6和P15的叶片大小、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反交观赏辣椒F1组合均在株高、株幅和叶片尺寸等性状上表现较高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的F2群体中,方差最大的5个农艺性状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叶柄长、株幅、株高,且正反交群体的株型与叶形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卡方检验表明:正反交F2代群体质量性状分离比结果中,果实簇生性状对单生性状、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开展型株型对直立型株型、披针形叶对卵圆形叶均由双基因控制,且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结论  观赏辣椒杂交亲本与F1代组合在单株结果数、分枝级数等5个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株型变异系数最小,单果果实品质与单株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叶长和单株结果数性状的单株间差异最显著。对观赏辣椒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表明:果实着生方式簇生对单生、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是单基因控制隐性遗传性状。图2表8参22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泉县气候特点,引进佛奥、莱星、皮削利、阿斯、成固32号、鄂植8号、配多灵7个纯正的优良品种,共2 146株。试种结果表明:佛奥、成固32号、配多灵抗寒冷性较强;成固32号、阿斯、鄂植8号生长势比较突出,第二年的发芽展叶时间较上一年提前10~15d。综合考虑认为:成固32号适于当地推广,佛奥为次适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优异亲本和强优势杂交组合选育,为棉花F2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核背景不同的陆地棉材料为亲本,采用5×3的NCⅡ遗传交配设计,在大田环境条件下,测定亲本、F1、F2和对照品种苗期株高、叶片SPAD值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株高、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较高,部分性状的F2遗传力高于F1。苗期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亲本为P1(中901)、P2(ZB)、P6(大桃)和P7(Z98);杂交组合F1和F2在苗期性状(株高、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中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为组合2(中901×Z98)、组合5(ZB×Z98)、组合7(SJ48×DT)。15个杂交组合的F1和F2在苗期各性状中较对照表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亲本相同的陆地棉与海岛棉正、反杂交,分析杂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筛选优异单株,为田间早期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方法】以陆地棉TM-1和海岛棉新海16号的杂交种F2分离群体为材料,对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比较。【结果】海陆群体中铃数(0.51%)和有效铃数(0.47%)变异系数最高。在陆海群体中铃数(0.50%)和有效铃数(0.50%)变异系数最高。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中各个农艺性状之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较高的第一主成分中,海陆群体里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78)和有效果枝数(0.895),在陆海群体中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2)和有效果枝数(0.819)。【结论】在海陆杂交后代的群体中正交和反交群体之间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异。后代群体中铃数和有效铃数变异范围广,各个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果枝数与有效果枝数贡献率较高,将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有效果枝数作为早期育种单株筛选的主要性状,筛选出40个性状优良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沙田柚杂交后代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沙田柚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柑橘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材料和理论支持。【方法】利用SSR技术分析沙田柚两个杂交组合159株后代的杂种性质,采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后代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结果】4对引物可以从104株沙田柚×强德勒柚的杂交后代鉴定出103株真杂种,鉴定率达到99.04%,且在引物AGC9的扩增图谱中有70个单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新条带;5对引物可鉴定出沙田柚×红江橙的全部杂交后代均为真杂种,一个纯合显性标记AAT12被发现,在引物GA18和AGC9的扩增结果中出现了亲本位点的缺失;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杂交组合后代群体均出现较显著的遗传变异,两个组合的遗传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SSR标记适合柑橘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杂交是获得柑橘遗传变异株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玲娟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11):113-114+121
油橄榄属于木本油料作物,种植经济效益较高,具有高产、高附加价值的特点。经选育试验,优选出“佛奥”“九峰6号”“莱星”“城固32号”“皮削利”“钟山24号”“鄂植8号”等品种,总结油橄榄科学栽培技术,以期为油橄榄的种植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城固32’、‘鄂植8’、‘莱星’和‘皮削利’4个油橄榄品种杂交获得F1代实生苗,对实生苗2年生生长性状与生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综合选择生长势强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除了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变异不大之外,其他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Ⅰ级分枝总长变异系数最大。苗高、地径、主干节间长、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在母本间和母本内父本间差异均不显著,Ⅰ级分枝数和分枝总长在母本间差异不显著,但母本内父本间差异显著。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光合性能指数与生长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第1、2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1.88%。因此,母本基因型不是实生苗性状差异的主要来源,父本基因型是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源,I级分枝总长和分枝数变异主要来自于父本基因型或者父本与母本基因型交互作用。实生苗生长势的早期选择指标不仅仅为苗高和地径,Ⅰ级分枝数及分枝总长、主干节间长和净光合速率均可以作为早期选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中第1、2主成分选择生长势和发枝能力表现优良的子代实生苗19个。  相似文献   

10.
在甘肃南部白龙江河谷区域,以10年生油橄榄品种‘莱星’、‘佛奥’、‘鄂植8号’、‘城固32’为试材,花期(5月)分别采集孕育花芽叶片,孕育叶芽叶片及花序轴,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赤霉素(Gibberellin A3,GA3)、玉米核苷素(Trans-Zeatin-riboside,ZRs)、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生长素(Indol-3-ylacetic acid,IAA),并在花期统计雄花分化比例,收获季节统计单株产量.4个品种中‘鄂植8号’和‘城固32’表现出典型的雄全同株现象,‘莱星’和‘佛奥’极少或没有分化雄花,连续2年的雄花比例分别为:‘城固32’(37.5%±18.91%,31.74%±13.24%)、鄂植8号(18.73%±8.74%,21.31%±6.66%)、‘莱星’和‘佛奥’均无雄花分化.花期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显示,除了GA3没有检出,其他3大类激素花序轴中的含量都高于叶片含量.花序轴上分化出一定比例雄花的品种‘鄂植8号’和‘城固32’在3个采样部位都表现出较高的IAA和ZR水平,较低的ABA水平,花序轴中高的ZR/IAA和ZR/ABA值促进雄花分化.测产结果显示,具有雄全同株现象的品种‘城固32’和‘鄂植8号’表现得更加稳产.  相似文献   

11.
用红花草莓品种"粉佳人"分别与白花草莓栽培品种"佐贺清香"和"全明星"进行正反交,调查了杂交结实、播种出苗及杂交后代实生苗的花色、果实品质等性状。结果表明:"粉佳人"作父本时,佐贺清香×粉佳人、全明星×粉佳人2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分别为82.6%和70.8%,作母本时分别为24.1%和54.2%。4个组合杂交后代中,红花与白花植株数比例约为1∶3.3;红花颜色深浅程度不同,有白略带粉色、浅粉色、粉色、深粉色、红色及花瓣呈现粉色条纹、花瓣基部粉红色等。"粉佳人"与"佐贺清香"正反交组合中,杂交后代的平均单果重变异幅度为1.6~17.0 g;单株产量变异幅度为12.4~196.8 g,筛选出2个高产红花草莓单株,单株产量分别达196.8 g和190.8 g;硬度变异幅度为0.11~0.4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幅度分别为5.0%~11.0%和0.35%~1.58%;维生素C含量变异幅度为14.99~106.37 mg/100g,出现高维生素C红花草莓单株;多数后代实生苗花与果实性状兼具双亲特征,少数呈现偏母现象,已筛选出清香、白肉、品质极优的2个红花草莓单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富士×嘎拉’正反交组合F1代杂种苗叶长、叶宽、分枝数等8个表观性状特征测定与评价,为苹果杂种实生苗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从每个组合4 000余株杂种苗中随机抽取300株,对8个表观性状特征进行测定,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各性状变异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结果表明,F1代杂种苗叶片大小分离程度高,变异系数最大,与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叶宽分离程度次之,变异系数与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而叶长、叶形指数变异系数较小,分离程度小;苗高、干径、节数及分枝数变异系数大小为:分枝数>苗高>干径>节数,其中分枝数、苗高变异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均与干径、节数变异系数差异显著,分枝数、苗高分离程度好。【结论】叶片大小、叶宽、苗高及分枝数可作为杂种苗早期选择的表观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杉木第三代亲本杂交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三代家系及四代优树选择,为大岗山地区提供优良造林家系及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材料。【方法】在对2~7年生22个杉木第三代亲本全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遗传分析基础上,利用BLUP方法,通过构建亲缘关系矩阵,对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育种值进行估测。【结果】全同胞家系间生长表型变异丰富,单株材积变异系数最大,可作为家系选择的主要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16~0.274、0.217~0.253和0.203~0.290。以7年生时家系单株材积育种值为选择指标,选择速生型优良家系6个,入选率约27%,入选家系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现实增益分别达2.92%、16.36%和54.92%。6年生时选择准确度趋于稳定,可作为杉木优良家系早期选择的参考林龄。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择出39个优株,单株入选率为5.53%,入选单株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28.38%、59.86%和218.53%。【结论】杉木第三代全同胞优良家系仍具有较高材积增益,入选优良单株可用于第四代育种群体构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收集的蝴蝶兰种质资源开展香型多花蝴蝶兰的杂交选育,观察后代群体主要目标性状表现,获得符合目标性状要求的香型多花蝴蝶兰优良单株。【方法】以15个蝴蝶兰品种为亲本开展蝴蝶兰常规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性状调查分析,并与亲本进行比较。【结果】配对的15个杂交组合中编号16161(PL608×PL321)和编号16162(390×PL321)两对组合成功,在2016年获得成熟蒴果,其他13对杂交组合均没有获得蒴果或成熟蒴果。亲本性状最相近的16161栽培杂交后代群体200株,平地空调催花174株,该杂交组合后代数量多、开花株多、株叶型整齐、生长势强,完全遗传了母本的香味;花朵数量均遗传母本特性,接近母本,多于父本;花色、唇色整体上为父母本花色的调和色,有深浅梯度变化;斑点分布规律同母本,未出现亲本花色之外的花色,符合基本遗传规律。部分杂交后代生长发育指标优于双亲,选育出有香味、花朵数量多、花色鲜亮、开花株形态好的优良单株6株。16162栽培杂交后代群体21株,通过平地空调催花12株,杂交后代均没有遗传亲本的香味,花朵数量多遗传自父本,未选育出香型多花优良单株。【结论】两个亲本相近的香型蝴蝶兰通过杂交,可选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香型多花蝴蝶兰优良单株。但由于蝴蝶兰香味遗传背景及机制复杂,在亲本均有香味的情况下,后代不一定能遗传亲本的香味。试验中两个香型蝴蝶兰PL608、PL321可为今后香型多花蝴蝶兰杂交选育亲本选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板栗正反交后代坚果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栗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性状在‘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正反交后代中的遗传倾向.【方法】以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及其正反交后代为试材,测量坚果单粒重等相关性状,同时利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倾向.【结果】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正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99%、5.12%、6.28%、5.77%和17.29%.反交变异系数分别为13.60%、6.40%、8.16%、4.44%和18.95%;正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6、0.67、0.60、0.70和0.63.反交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57、0.69、0.63、0.55和0.62.在正交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刺苞重的超高亲率分别为4.55%、4.84%、6.35%、7.94%和0%;反交超高亲率分别为6.12%、14.29%、8.16%、3.06%和5.75%.【结论】‘燕山早丰’与‘官厅10号’杂交组合中,坚果单粒重、坚果宽、厚、高和刺苞重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性状的遗传规律会受到正反交的影响,杂交后代因非加性效应的解体,出现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宝石无核×红旗特早葡萄杂交后代核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红宝石无核×红旗特早杂交群体135个F1代植株为试材,鉴定核状态,测定果实单粒重、单核重、单粒核数量、单核纵横径积等核相关指标,分析群体核性状遗传倾向。【结果】红宝石无核×红旗特早杂交群体胚败育率为59.26%;果实单粒重表现为连续分布,遗传力低,呈现变小趋势;果实单核重在有核和无核单株群体之间存在两极分化,但没有明显界限,遗传力低,呈现变小趋势;果实单粒核数量遗传力低,呈现变少趋势,整个组合91.85%的单株具有败育残核;单核纵横径积在有核和无核单株群体之间存在两极分化,且有明显界限,遗传力低,呈现变小趋势,但在有核单株中表现增大趋势。【结论】红宝石无核与具有无核倾向的有核品种红旗特早杂交,可以获得较高比例的无核后代,群体在果粒质量、核质量、数量及纵横径积等指标上均表现为退化趋势,但在无核单株与有核单株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粒质量、核质量、数量及纵横径积与核性状正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象牙参属(Roscoea)为分布在高寒地区较为耐寒的姜科植物。本研究以早花象牙参(R.cautleoides)为母本的3个种间杂交组合(“早花×粉叶”“早花×绵枣”“早花×长柄”)F1的一年生和二年生苗为试材,分析其主要表型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象牙参属植物利用种间远缘杂交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个种间杂交组合F1一年生苗叶表型和块根表型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范围为4.47%~54.12%,其中“早花×粉叶”和“早花×绵枣”F1的块根较小、叶片较窄,而“早花×长柄”的块根较大、叶片较宽,且叶片长势与块根品质之间关系密切;二年生苗叶表型和花表型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27%~30.54%,3个杂交组合中“早花×绵枣”未开花,其余组合F1花朵大小无明显差异,但花朵结构、花色等存在明显区别,“早花×长柄”F1的多样性表现最高。3个种间杂交组合F1的表型多样性较高,且杂交组合群体间及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这使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成为可能。综合而言,“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叶重、枝皮率等10个枝叶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各性状变幅、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及广义遗传力等。【结果】10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2.37%。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67%,其次是复叶主轴长(13.93%),最小为叶长(9.23%)。各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复叶主轴长、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比叶重等F1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而叶柄长、叶形指数、枝皮率F1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说明基因重组可形成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导致超亲个体的出现。广义遗传力最高为叶柄长(0.87),其次是叶形指数(0.75),各指标广义遗传力平均值为0.45;叶宽性状在F1代超高亲率最高,为99.22%;超低亲率最高为叶柄长,占比86.82%。【结论】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显示出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越橘亲本对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性状遗传的影响,为科学选配亲本提供依据。【方法】以高糖高酸的南高丛越橘品种‘Sapphire’和中糖低酸的北高丛品种‘Berkeley’为亲本配置正反交组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亲本及其杂交后代果实中糖和酸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越橘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主要的可溶性糖组分,柠檬酸和酒石酸是主要的有机酸组分,各糖酸组分及总糖和总酸含量在正反交组合中均表现出广泛的分离,其中糖组分及总糖的变异系数大于15%,酸组分及总酸的变异系数大于30%,酸的变异幅度大于糖的变异幅度,说明酸含量的选择潜力大;杂交后代糖和酸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呈衰退变异,正反交后代果糖、葡萄糖及总糖含量平均值倾向低糖亲本,而柠檬酸、酒石酸及总酸含量平均值倾向父本;糖含量在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酸含量在杂种后代中呈偏向低酸的偏态分布,可能有主效基因存在。杂交后代糖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存在明显差异,果糖、葡萄糖、总糖、柠檬酸和总酸的H2较高,为0.66-0.86,其中以果糖最高,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84和0.86,表明这些性状的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遗传潜能大,而酒石酸的H2最低,正反交组合分别为0.22和0.30,表明酒石酸的遗传效应小,易受环境影响。【结论】越橘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及总糖总酸含量广泛分离,后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糖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潜能大,含量趋近于低糖亲本,具有一定的母性遗传倾向;而酸呈偏态分布,含量趋向于父本,明显受父本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