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室内水培方法,探讨了萘乙酸钠对金边富贵竹和绿萝两种植物在水培条件下根系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萘乙酸钠对两种植物水培根系生长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促进作用,当浓度足够大时表现出抑制作用。综合试验结果在实际水培种植金边富贵竹和绿萝时,建议用萘乙酸钠处理的浓度分别为10mg/L、20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0.05%、0.10%和0.20%3种浓度的秋水仙素分别对液体培养过程中的蝴蝶兰类原球茎进行1、3和7 d的诱变处理,考察各处理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态、组织学特征及其分化成苗的状况,并对多倍体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生长状况均产生一定影响,类原球茎相对膨大,表面粗糙,呈暗绿色,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影响越明显;不同浓度秋水仙素诱变时间长短与类原球茎细胞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程度关系密切;秋水仙素处理后的类原球茎分化苗周期增长,成苗率降低;不同处理的多倍体诱导频率不同,最高诱变率可达30.0%;多倍体在形态、细胞组织学上与二倍体差异明显,细胞核变大,染色体数目加倍。  相似文献   

3.
花粉的成熟对植物的繁衍,尤其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决定性的影响。花粉的成熟受极其复杂的激素网络调控,其中脱落酸是其重要的激素之一,而其对花粉成熟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为探究脱落酸在花粉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NDGA溶液和不同浓度的ABA溶液处理小孢子阶段的番茄雄蕊,于处理后的第2天、4天、6天及8天取样,利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的细胞学形态。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DGA和ABA处理均对番茄花粉的成熟产生显著影响,并不同程度地导致花粉畸形。其中,不同浓度的NDGA对花粉的影响不同,但相同处理时间内NDGA的浓度越大,异常花粉的比率越大;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异常花粉的比率增大。而不同浓度ABA溶液之间对番茄花粉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ABA处理均使得异常花粉的比率增大。上述结果表明,ABA在番茄花粉成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适合全钒液流电池计算的电化学模型,并对部分电化学模型进行了简化;利用建立起来的电化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在一个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钒离子浓度、质子浓度、电流、温度与电解液流量对电堆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表明:电流越大,电堆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电堆的电压效率与能量效率越小;总钒离子浓度越大,电堆的充放电时间越长,电堆的电压效率与能量效率也越大;硫酸浓度、温度和电解液流量,不影响电堆的充放电时间,但影响电堆的电压效率与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ABA)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植物抗击外界环境压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出水稻体内的脱落酸响应基因,试验设计了OsRD22,OsLTP4,OsLEA7的定量PCR引物,同时利用以终浓度为50μmol/L的外源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叶片为材料,分析3种基因对外源脱落酸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外源脱落酸处理时间的延长,OsLTP4,OsLEA7等2种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并没有随之增长;OsRD22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出表达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因此,基因OsRD22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测定水稻叶片内脱落酸相对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芦苇、菖蒲和水葱在6种Cd浓度(0.5、1.0、5.0、15.0、30.0、60.0 mg·L-1)处理条件下的水培实验,测定分析了3种湿地植物及其不同生长部位对于Cd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在不同Cd处理浓度条件下的Cd的富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富集的Cd含量均随着水培溶液中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菖蒲对水体中的Cd具有最强的富集能力,而芦苇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弱。高浓度的Cd处理会显著促进3种湿地植物对Cd的吸收和富集,低浓度条件对植物的Cd富集能力没有明显影响。3种湿地植物地下部分对水体中Cd的富集能力显著大于地上部分,均达到1倍以上。水葱、菖蒲、芦苇均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Cd,对Cd的去除最高分别可达10 074.17、14 759.33 mg·kg-1和4 620.00 mg·kg-1,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遴选物种,用于重金属Cd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7.
NaCl和Na2CO3胁迫对5种鸢尾属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5种不同鸢尾属植物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花菖蒲(I.ensata var.hortensis)、溪荪(I.sanguinea)、马蔺(I.lactea var.chinensis)和喜盐鸢尾(I.halophila)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采用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胁迫对5种鸢尾属植物外在形态、生长以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0.3%)NaCl胁迫下,5种鸢尾属植物生长健壮,无任何盐害症状;中度浓度(0.6%~1.2%)NaCl胁迫下,黄菖蒲、溪荪和花菖蒲生长变化均相对较平缓,增幅不大,且胁迫浓度越大,胁迫时间越长,其生长受抑现象越明显;而喜盐鸢尾和马蔺无论是叶片还是根系即使在高浓度(1.5%~ 1.8%)NaCl下也均基本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二者存活率分别达74%和80%,其他3种鸢尾在此高浓度盐胁迫下植株全部死亡,表明高浓度NaCl胁迫下的马蔺和喜盐鸢尾抗NaCl能力最强.另外,不同浓度Na2CO3处理28 d,即使在最低浓度(0.1%)胁迫下盐害均达到Ⅲ~Ⅳ级,而在高Na2CO3浓度下,5种鸢尾属植物大部分死亡.说明Na2CO3较NaCl对参试鸢尾属植物具有更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封利会  陈依妍  苑蘅  陈敏  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58-12559,1256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酸氢二铵盐处理烟梗后脱氧果糖嗪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首先在还原糖和磷酸氢二铵的体系下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优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磷酸氢二铵处理不同时间长度时烟梗中脱氧果糖嗪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pH为7.5,反应温度为90℃的优化条件下,磷酸氢二铵能够使烟梗中的脱氧果糖嗪含量明显增加,浓度越大、时间越长,处理后的脱氧果糖嗪增加量越大。[结论]用不同浓度的磷酸氢二铵直接处理烟梗后,其中的脱氧果糖嗪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为改善烟梗品质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营养液对3种观叶植物的水培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效果最佳、价格低廉的营养液配方。[方法]在传统组培配方的基础上,精减配制3种水培营养液。选择袖珍椰子、吊兰、吉祥草3种观叶植物,采用水培技术,观察比较3种水培营养液对3种观叶植物的生长影响。[结果]3种观叶植物在不同的营养液中生长情况不一样,每种观叶植物均有一种最适宜其生长的营养液。营养液C中的吉祥草、吊兰均生长良好;营养液A中的袖珍椰子生长良好,吊兰在营养液A中生长较差,吉祥草在营养液B中生长较差。[结论]在营养液浓度的适当范围内,含有矿质营养元素Fe螯合态的营养液较利于植物的吸收,有利于观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生菜对土霉素的吸收及其植物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土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及其植物毒性.实验选取不同初始浓度的土霉素营养液(1、5、10 mg·L-1),培养18 d,结果发现,营养液中土霉素的浓度越高,生菜对土霉素的吸收量越大.土霉素浓度为1 mg·L-1时,根部表现出抑制作用.当土霉素的浓度高于5 mg·L-1.时,生菜根和叶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生菜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对部分微量元素(Fe、Cu、Zn、Mn)的吸收也受到抑制,这可能与土霉素的络合有关;土霉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土霉素为1 mg·L-1,营养液pH值5~8条件下,发现pH对生菜吸收土霉素有一定的影响,但对生菜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和抑菌持效时间。结果表明,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结构、菌丝生长和繁殖等均有一定的影响。当壳聚糖浓度≥0.2000%时,除葡萄炭疽病菌外,其他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都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在0.0750%~0.5000%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但抑菌强弱与浓度不成正比关系;而浓度≤0.0750%时对葡萄炭疽病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浓度<0.2000%壳聚糖处理抑菌持效时间短,抑菌率下降快;浓度≥0.2%壳聚糖处理抑菌持效时间长,抑菌率下降慢,并且在144 h内抑菌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另外还测定了壳聚糖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不同真菌的MIC从0.3%到>0.5%。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活性受浓度、时间和病原真菌种类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安娜玛丽、蓝星等4个风信子品种的种球采用水培方式,研究种球不同冷处理时间对水培风信子根系长度、花期、观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球冷处理抑制了水培风信子初期的根系生长;冷处理种球水培3~4周,明显促进其根系生长;种球冷处理能使水培风信子的开花期提前,使初花期提前64~80 d,且种球冷处理时间越长,花期越早;温室处理的4个风信子品种从初花到谢花的时间为23~27 d,花期持续时间相差不大;与种球温室处理相比,种球冷处理对4个风信子品种的叶片数量、花序长、花序直径、每株小花数等观赏特性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类杀菌剂对防治观叶水培花卉根系病害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在时兴的水培花卉最常发生的根系病害问题,本研究应用8种杀菌剂对最常水培的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两种观叶花卉进行防治试验,以研究不同植物水培时药物防治种类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采用五氯硝基苯10mg/L、灭菌成1-2.25 mg/L可以对这两种植物水培根系的病害起到有效防治的目的;其它杀菌剂则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药效,而且适应的最佳浓度也有所区别。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治水培根系病害时应采用适当剂量浓度、适当施用频率及不同种类杀菌剂轮换使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吊兰水培根诱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组合植物激素对水培吊兰的影响,为吊兰水培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方法]以生长状况一致的土培吊兰为试验材料,经不同生长激素及不同浓度组合处理,用3种不同的基质固定水培,观察水培吊兰根系生长状况。[结果]经1.0×10-7μg/L 6-BA+3.9×10-6g/L萘乙酸组合驯化液处理,陶粒基质固定的水培吊兰在新根数目、根系长度、根系直径、根活力等生理指标上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研究植物激素对植物水生根系生长的影响,对于提高植物水培成活率、扩大水培植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6批次不同时间入库冷藏的宋城大蒜,分4批次不同时间出库,出库后置于(16±1)℃,空气相对湿度75%的与超市货架条件相似的人工气候箱内存放,每隔3~6 d取样测量发芽叶和蒜瓣长度,计算芽/瓣比。结果表明:冷藏大蒜出库后芽/瓣比与入库时间和出库后存放时间有关,入库越晚,出库时芽/瓣比越大,出库后存放时间越长,芽/瓣比越大;芽/瓣比增加的速度与入库时间和出库后存放时间有关,入库越晚,出库后芽/瓣比增加越快,出库后存放时间越长,芽/瓣比增加越快。冷藏大蒜出库后芽/瓣比大于1.000的时间因入库时间和出库时间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成熟期干旱胁迫对烤烟叶绿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明烤烟对成熟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反应性。[方法]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成熟期干旱胁迫对烤烟叶绿素含量、NR活性、CAT活性及POD活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成熟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和NR活性都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及干旱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干旱程度越高,下降越快,干旱时间越长,下降幅度越大;CAT活性和POD活性随干旱程度的增加及干旱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干旱程度越高,趋势越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烤烟抗旱、节水灌溉及提高烟叶的产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芦苇菖蒲和水葱对水体中Cd富集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芦苇、菖蒲和水葱在6种Cd浓度(0.5、1.0、5.0、15.0、30.0、60.0mg·L-1)处理条件下的水培实验,测定分析了3种湿地植物及其不同生长部位对于Cd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湿地植物在不同cd处理浓度条件F的Cd的富集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富集的Cd含量均随着水培溶液中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菖蒲对水体中的Cd具有最强的富集能力,而芦苇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弱.高浓度的Cd处理会显著促进3种湿地植物对Cd的吸收和富集,低浓度条件对植物的Cd富集能力没有明显影响.3种湿地植物地下部分对水体中Cd的富集能力显著大于地上部分,均达到1倍以上.水葱、菖蒲、芦苇均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Cd,对Cd的去除最高分别可达10 074.17、14 759.33 mg·k-1和4 620.00 mg·kg-1,均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遴选物种,用于重金属Cd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8.
污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污水为水培液,通过水培植物净化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污水水培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该污水水培净化系统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黑麦草、酸模、生菜3种植物在水培系统中生长正常,水培系统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花卉植物水培根系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表明,含有一定浓度NAA的水培营养液对花卉水培根系生长的速度和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水培植物根系生长是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各具特点的植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维护才能较好的适应水培这种新型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20.
棕榈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食用油,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本文主要研究了棕榈油在不同温度和煎炸时间下的品质变化,分别用过氧化值、酸价、羰基价、茴香胺值为指标来衡量其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煎炸时间的不断增加,各指标值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同一加热温度下煎炸时间越长,各指标的数值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