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归纳总结文化学、可持续发展思想、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现象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地域性设计的理论基础,探索出滨河绿道景观设计与地域特征的契合点,并提出基于地域性特征滨河绿道景观设计基本方法,为当今滨河绿道景观设计更具地域特征提供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王立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93-4495
地域性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属性之一,通过对地域性景观设计的探讨,以及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实例的深入剖析,提出可以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与材料三方面入手,创作反映“此时此地此景”的地域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银川中阿之轴景观实例,分析宁夏回族地域性文化特征的同时从景观空间、景观视觉、听觉及景观氛围四个方面着重讨论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景观设计中构建与表达的途径,研究彰显地域特色与民族魅力的景观设计方法,探索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景观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能够对城市的地域风貌进行反映,属于城市规划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对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街道绿化景观设计要素和基本原则,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行政中心地域性文化景观表达载体及创造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阐述了相应地域性景观的表达方式以及创造景观的几种手段。针对行政中心设计,注重设计中的地域风土,赋予行政中心在功能、生态和文化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南北两处山地高速公路互通区为例,阐述了互通区及隧道口景观与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认为:1)综合考量高速公路互通区的水土条件、地域文化特征后进行景观设计,才能够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绿化景观;2)充分利用自然的水和能源条件,高效并恰到好处的利用人工投入的水和能源,做到生态化、节约化的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景观元素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地域特色为根基,结合现代表现手法,设计出宜居生态文化圈,这不仅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延续的必然。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中原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正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将从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地域性居住景观的塑造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探讨了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文化表达的两种设计方法,即叙事性景观设计和纪念性景观设计。通过叙事性景观的设计来组织景观空间结构,可以增进人们对空间场所故事性的体验,加深对景观场景的记忆。而运用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方法能强化对特定事件的记载和回忆,进而表达出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后,通过双堠镇蒙河滨水景观的实践案例,详细阐述了东夷文化、书法文化、战争文化的叙事性景观和纪念性景观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城市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哈尔滨市的群力丁香公园、雨阳公园、中东铁路公园,分析了地域性植物、金源文化、铁路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于认知、发掘与构建城市地域景观、对城市特色的营造和延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升乡村景观品质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形成良好居住环境的关键。面对新时代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需求,乡村景观亟需通过规划设计来突出地域特征、展现地域风貌特色。本文探索了面向多尺度乡村空间的景观特征识别与评价方法,以期为营建地域化乡村景观提供新思路。  方法  文章探讨了景观特征评估工具在乡村景观风貌识别与营建中的实践应用。以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例,首先,在传统LCA工具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尺度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工作框架;其次借助地理信息分析平台进行了国土—区域—场地多尺度视角下的乡村景观特征分类识别与描述;最后,构建了基于具体发展目标的景观决策评价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景观发展策略。  结果  通过分析获取了研究区域的景观特征分类图,并根据分类及决策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完成了从国土空间到场地、从景观特征区到景观特征要素的多尺度、多层级乡村景观分类与决策协同的实践探索。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乡村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中的多类型、多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强调了对乡村景观自身特性及多样性组合方式的关注,不仅能够更好地衔接国土空间一体化发展,更在进行地域化的乡村风貌特色识别与区分时具有明显优势,为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6-18017,18101
指出面对中国城市出现的危机,景观设计必须注重景观的人文表达,将具有本土化特点的自然景观与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对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从景观设计中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和表达方式2方面阐述了景观设计的人文环境营造,强调景观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在于主题明确、贯穿始终,特点突出、相互衔接,本土人文、自然生长,活动丰富、情景互动;而表达方式上则应尊重自然、融合环境,传承历史、聆听故事,引入活动、体验生活。以期使景观成为完美理念和自然景象的化合物,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市观光农业园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园林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丰乐农庄园区结合郑州市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景观规划和地域景观规划,较好地利用了农业资源、解决了城市近郊农民土地利用率低的困境,实现了发展高效农业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合理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朱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99-1600,1603
解析了乡土植物及生态园林的概念,分析了乡土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的生态作用,强调了乡土植物在园林中所发挥的视觉美、季相美、芳香美、意趣美的观赏作用,以及塑造景观空间、构建时序景观、营造地域景观的景观作用,指出乡土植物的应用更加符合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重点探讨了城市生态园林设计中乡土植物的科学合理选用方法,强调应根据生态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乡土植物,要满足城市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注重选择景观生态性突出的乡土植物,以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最后提出乡土植物配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即要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遵从互惠共生原则,协调植物关系,注意色彩搭配及季相变化。  相似文献   

15.
罗立权  何金春  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75-11076,11123
分析了新疆鸟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着重研究了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乡土植物的配置。探讨了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洪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49-12951
分析了江南水乡的区位特征及其城乡一体化建设现状,指出江南水乡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忽略了地域性的自然元素与人造元素的和谐结合,存在"水乡"特色缺失的问题,住区规划"城市小区"化、建筑风格"欧"化,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3个方面,就如何塑造"水乡"特色,提出了相关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方法,着重探讨了建设基地类型、环境与住区建设相结合的重要性;当今住宅可从传统建筑中获取的灵感和设计方法;景观设计在总体规划和具体设计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73-6675
对地域文化的概念予以详细的解释,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与发展方向,论述了其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认为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园林景观设计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载体。指明了地域文化的回归点符合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了抛弃本土特色文化去模仿其他文化的设计方法,强调只有根植于本土文化,吸收当代设计的先进思想、理念,才能不断提升我国园林设计水平,使中国文化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