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不同株型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邓贵仁  侯敏 《大豆科学》1996,15(3):269-273
两年对分枝型大豆铁半27号和主茎型大豆辽豆3号,在分枝、开花、结英、鼓粒期,测定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表明,实现亩产200kg,分枝型品种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分枝至开花期升高,开花至结英期明显下降,结英至鼓粒期明显上升,在关键的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应达到198.4-271.3kg/亩;主茎型品种干物质平均日积累量,在开花、结英、鼓期,要保持平稳,在关键的结英期,干物质积累量应达到294.8-363.4  相似文献   

2.
南方春大豆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研究对两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分别于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植株与籽粒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到鼓粒期为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的40.13%,始花至结荚期是干物质积累较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占总积累量31.88%。(2)分枝至结荚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氮为3.700%-4.1095,磷为0.28%-0.285%;钾一般以茎的含量较高,为1.690%-1。  相似文献   

3.
浅析灌水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尤以分枝期到鼓粒期对水分要求最高。试验表明,大豆生育期间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大豆产量:开花期灌水。增产40.80%;结荚期灌水,增产52.19%;开花和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92.33%;分枝、开花、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155.77%;分枝、开花、结荚、鼓粒期各灌水一次,增产166.21%。从经济效益上看,开花期和鼓粒期各灌一次水,经济效益最高,其产投比达到6.87:1。  相似文献   

4.
夏大豆蒸腾速率与叶位、株龄及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88年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蒸腾速率与叶位、叶龄、株龄及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大豆蒸腾速率与各生育期叶龄、株龄及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末期叶位的关系,及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都可用模式模拟.鼓粒中期、鼓粒末期的叶位及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蒸腾速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永孝  丁发武 《大豆科学》1994,13(3):216-224
1986-1988年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夏大豆叶片蒸滕速率与叶位,叶龄、株龄及干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大豆蒸滕速率与各生育期叶龄、株龄及分枝及分枝期、始花期、结荚末期叶位的关系,及叶片蒸滕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都可用模式y=ax^pbx模拟。鼓粒中,鼓粒末期的叶位及各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积累与蒸滕速率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生活费),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洲际是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亩产262.1kg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卢增辉  赵俊杰 《大豆科学》1994,13(3):185-192
研究了夏大豆中油-89D亩产262.1kg各项生理指标:叶面积系数,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3.98、5.80、4.91;总光合势18.2万m^2·日,平均净光合生产率4.81g/m^2·日,氮磷总积累量分别为22.28kg和3.13kg,每生产100kg籽粒需吸收氮8.50kg,磷1.19kg,总干物质积累876.47kg,粒茎比0.51,经济系数0.30。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创造高产土壤环境,跟踪大豆群体动态发育,探索地下部养分平衡,水分动态及对地上部分群体植株的发育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顷产3750kg大豆的土壤有机质为2.623%,土壤养分全氮0.198%;水解氮5.404mg/100g土;全磷0.166%;速效磷7.058mg/100g土;速效钾8.598mg/100g土,土壤容重为1.0—1.1g/cm~3;土壤孔隙为56—60%。土壤水分含量在幼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分别为21%、23%、27—28%、28—30%和27—28%(田间最大持水量为34%)。研究认为在花荚期及鼓粒期土壤含水量低于24%应及对灌水。 绥农四号大豆品种公顷产3750kg的大豆群体生育动态植株日生长量(株高)由出苗(VE)到分枝期为0.64cm/日,分枝到初花期(R_1)为1.2cm/日,初花期至盛花期(R_2)为1.11cm/日,盛花期至结荚期(R_3—R_4)为1.33cm/日;叶面称指数(LAI)自出苗到盛花期不断增长,结荚期(R_3)最高达5.5左右,黄熟期(R_6—R_7)仍保持3.5—4.0;干物质积累苗期42.6g/m~2,分枝期104g/m~2,初花期149g/m~2,盛花期351g/m~2,结荚期709g/m~2,鼓粒期(R_2)916g/m~2,黄熟期1197g/m~2;公顷产3750kg大豆群体产量结构为790—888荚/m~2,1767.5—2072.7粒/m~2,粒重375.1g/m~2以上,百粒重18.9—22.4g。  相似文献   

9.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毕远林 《大豆科学》1999,18(4):331-335
本文通过在高产条件下对大豆不同生育阶段的茎、叶、叶柄、英、籽粒及全植株(不包括含根)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研究表明,大豆干物质积累量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和结英期至鼓粒期出现两次高峰,分别占总积累量的23.91%和47.39%。不同生育阶段氮和磷的吸收与积累量最大值在结英至鼓粒期,分别占总量的47.74%和44.00%。钾的积累量最大值在始花期至盛花期,占总积累的34.66%,氮和钾的累积速  相似文献   

10.
大豆干物质日生产量受叶面积和净光合生产率高低影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大豆插墒以后净光合生产率对干物质日生产量起主导作用。丰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特点是:全株干重积累速度在生育进程中是迅速而稳健的递升,开花以后,茎、叶干物质积累速度缓慢上升;结荚或鼓粒期缓慢下降;花荚、籽实干重迅速递增。 大豆生物学产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经济系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大豆由低产变高产应着重提高生物学产量;而高产再高产应在获得一定生物学产量前提下提高经济系数。 栽培措施对提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有显著作用,也相应地提高了经济系数。应当因地制宜地选用良种,培肥地力,合理密植以及采用灌水、喷洒激素等促进与控制相结合的栽培措施,达到大豆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引进并在新疆连续获得超高产的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大豆23号为对照,通过对两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叶生产力以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中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性状,以期为建立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初花期后,吉育86根系生物量逐渐高于新大豆23号;整个生育期,吉育86花荚生物量相对较高;完熟期,吉育86荚果干物质量较新大豆23号显著高16.7%。(2)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均在鼓粒期达到峰值,此时新大豆23号叶面积指数较吉育86高80%;鼓粒期后,吉育86净同化量和叶生产力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3)吉育86株高与节数合理,分枝较少,株型相对紧凑,群体优势较为明显。(4)吉育86的单粒重、百粒重、收获株数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综上所述,吉育86株型结构合理,群体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适宜,光合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向籽粒转移,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夏大豆植株叶片全氮含量开花期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及可溶性糖含量花芽分化期及鼓粒盛期前较高。结荚后单株荚数明显地受到叶片内全氮积累量的制约。籽粒的迅速生育导致叶片全氮及总糖积累量急剧减少。籽粒产量及籽粒积累氮量与开花、鼓粒期叶片全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前追施氮肥显著地提高了叶片全氮及总糖积累量,从而提高了籽粒产量。氮素营养可能是夏大豆荚、粒形成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鼓粒进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苏黎  董钻 《大豆科学》1997,16(3):237-244
通过3年田间观测,比较研究了3种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开花,结荚,鼓粒进程铁丰24号出苗后第69.5天始花,花期18.5天,植株中部先开花,渐次向上向下开放;辽豆10号出苗后第52.5天始花,花期40.5天,开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豆H-5064出苗后第54.0天始花,花期40.天,花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铁丰24号全株结荚率为33.53%,主花序,副花序,分枝的结荚率分别为36.84%,4  相似文献   

14.
夏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夏大豆产量的高低与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养分吸收代谢有密切关系。夏大豆在亩产182kg的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N7.7kg,P_2O_5 2.3kg,K_2O 4.9kg。夏大豆干物质积累的特点是,结荚至鼓粒期积累最快,积累率为35.3%,每株日增重21.7g。夏大豆吸收氮磷钾的数量随生育阶段而不同。植株氮磷钾含量是生育前期高于生育后期。而吸收量以结荚至鼓粒期吸收最多,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26.9%,30.9%,38.9%。鼓粒期以后,植株中氮、钾含量明显下降,唯有磷素还在继续吸收。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两个早熟大豆品种(有限结荚型早熟7号及无限结荚型车熟14号),在北京夏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夏大豆主茎上叶原基在播种后一个月内全部形成;主茎相邻叶片展平的间隔时间存在两个转折点,花期叶片展平速度快;结荚后单株保留的荚数与单株叶片干重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产量与开花、鼓粒期植株叶片干重及单株地上部总于重密切相关;夏大豆靠主茎中、上部节位形成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开花至鼓粒期干旱对大豆籽粒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大豆在开花、结荚及鼓粒期干旱,蛋白质含量均上升,脂肪含量及脂肪蛋白总量则下降,以鼓粒期干旱的变化为最显著;荚期干旱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18:1)含量的提高与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16:0)含量的降低均极显著,亚麻酸含量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主要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对大豆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干旱处理均使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蔗糖合成酶活性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以分枝期到鼓粒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较大,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分枝期和鼓粒期;蔗糖合成酶活性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以开花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鼓粒期和分枝期;不同生育时期干旱处理均导致大豆产量构成因子和产量下降.每株荚数和每荚粒数以结荚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鼓粒期干旱处理、开花期干旱处理;百粒重以鼓粒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结荚期和开花期干旱处理.单株产量以结荚期干旱处理降低幅度最大,其次是鼓粒期、开花期干旱处理.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干旱对产量影响最大,在大豆生产中要特别注意这几个生育时期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在生育期相近的品种中,无限型大豆的特点是:苗期根系发达,开花期较早,结荚快,开花结荚期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2-R5阶段;有限型及亚有限型大豆的特点是:开花较晚(尤其是有限型),开花的前中期结荚缓慢,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R3-R6阶段,其中以R5-R6期为最重要。在高产栽培中,无限型品种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10~3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而有限及亚有限型品种则应重点促进其初花后20~40 d期间的生长发育,这样会对提高大豆的产量起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菜用大豆“292”秋播花后干物质积累及鼓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国强  黄建成 《大豆科学》1997,16(4):293-297
本文对菜用大豆品种“292”秋播花后干物质积累和鼓粒特性的研究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籽粒增重和籽粒含水下降过程均呈“S”形曲线,但趋向相反;平均鼓粒速度在物质积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鼓粒前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鼓粒中期以生殖生长为主,鼓粒末期营养生长则停止。  相似文献   

20.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和不同大豆栽培品种共生固氮活性,在大豆苗期较低,逐渐增加,到结荚鼓粒期达高峰,固氮活性一般为C_2H_46—10μmole株~(-1)小时~(-1),最高C_2H_442μmole株~(-1)小时~(-1)。在不同大豆栽培品种上的结瘤数也是苗期较少,逐渐增加,到鼓粒期达最多,根瘤数目的增加,主要是侧根上根瘤数目的增加。固氮量初测有低肥地比高肥地为高的趋向,高肥地57.1~125.2公斤/公顷,占大豆所需全氮的48~67%,低肥地为66.8~151公斤/公顷,占71~85%。大豆植株中全氮的分布结瘤大豆在花荚中占44.8~56.38%,不结瘤大豆占20.8~4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