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用进口富来血铁注射剂和国产畜用牲血素对瘦肉型和脂肪型哺乳期仔猪肌注补铁。结果表明,两种铁制剂均能提高仔猪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发病率、提高育成率,并对仔猪有显著的促长增重作用。富来血铁注射剂组与畜用牲血素组比较,前组仔猪抗病力强、发病率低,两药的促长增重效果基本相同。注射铁制剂后,铁元素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很长,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对瘦肉型猪的增重效果极为显著,对脂肪型猪,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提高育成率。因此,补铁是提高瘦肉型猪经济效益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6):9-14
本试验旨在建立梅山猪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索梅山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采集3日龄梅山猪仔猪颈、背部皮下脂肪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分离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测定、油红O染色鉴定及脂肪含量的测定,且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α、LPL、DLK1、FABP4及ADIPOQ mRNA在梅山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分离的梅山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约6 h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小梭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经传代后成分均一,贴壁良好,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第1~9天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诱导培养第11天细胞充脂率高,油红O染色呈红色,细胞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未诱导组,具有前体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PPARγ在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早期就有表达,分化第3天高度表达,CEBPα和LPL随着分化过程表达量逐渐增加,而DLK1表达量逐渐下降,FABP4和ADIPOQ在第6天高度表达。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梅山猪前脂肪细胞的培养方法和诱导分化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梅山猪体脂沉积和改善肉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建文 《中国猪业》2009,4(8):28-30
争取猪场最大经济效益应从母猪开始,母猪是猪场的基础,是养猪生产力的最核心因素。猪场培育快速生长的商品猪、肉猪之路,不是从断奶仔猪,而是从母猪的配种,甚至从后备母猪的选育开始。现代瘦肉型母猪进入繁殖周期时,比以前的肥肉型母猪体储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4.
一、不同品种猪的营养需要消化能:瘦肉型猪在13.0~14.7兆焦/千克;肉脂型猪在11.7~13.3兆焦/千克。赖氨酸:瘦肉型仔猪在1.03%~1.40%,肉脂型仔猪在0.62%~0.87%;瘦肉型生长猪在0.82%~1.12%,肉脂型生长猪在0.62%~0.80%;瘦肉型肥育猪在0.70%~0.84%,肉脂型肥育猪在0.48%~0.56%。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相关研究文献较少,从2004饲养标准来看,肉脂型猪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为瘦肉型猪的80%~100%。  相似文献   

5.
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比较了甘油三酯水解酶(Triacylglycerol hydrolase,TGH)和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在不同猪种、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转录表达的差异,探讨其在猪脂肪组织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脂肪型个体TGHmRNA表达丰度显著低于瘦肉型和杂交型个体,成年猪较初生仔猪低,皮下、腹膜和内脏脂肪组织中TGH表达量依次递增;其变化规律与HSL相同。此外,对分离培养的原代前体脂肪细胞通过诱导分化和油红O染色区分分化状态,分析TGH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发现TGH在前脂肪细胞中不转录表达,诱导分化后开始表达,且在诱导分化第4天表达量最高,分化第10天表达量下降,达到峰值的时间较HSL早。结果表明,TGH的表达与个体肥胖程度、年龄、脂肪组织部位以及脂肪细胞分化程度相关,同时,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TGH表达峰值早于HSL,提示TGH在脂肪细胞发育过程中可能较早承担基础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脂肪型猪和瘦肉型猪在组织形态学的上差异,分别以槐猪和杜洛克为研究对象,选定7月龄和12月龄的杜洛克和槐猪进行屠宰,取背上、背下、腹下脂肪、板油和冠状动脉脂肪等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通过制作石蜡组织切片,分析测定脂肪泡长径、短径、平均直径、密度、面积、泡长短径比等形态学定量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猪脂肪沉积具有品种间差异性,槐猪脂肪沉积能力要强于杜洛克,槐猪脂肪细胞的体积、长径、平均直径显著大于杜洛克猪(P0.05);在相同个体中,猪皮下脂肪细胞直径、面积均显著大于内脏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7.
七、瘦肉型三元杂交猪的饲养管理 1.仔猪的选择:供育肥用的仔猪应选择优良杂交组合的杂种仔猪。农户或养猪场应选购以纯种瘦肉型猪做第二父本,以二元杂交种为母本的三元杂交种。三元杂交的父本和母本必须是3个不同品种、否则效果不好。选择仔猪的具体要求是:①发育匀称、骨架大、身腰长、肋开张好、后躯发达的小猪长大后肉多。身腰短、骨架小的猪在生长早期就沉积大量脂肪,胴体瘦肉率低;②断奶体重大。这种仔猪肥育期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发病和死亡率低;③体质结实健壮,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但不神经过敏;④采食量大,不挑食;⑤在哺乳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建立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探究成脂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调控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提供试验材料。采集15日龄仔猪的背最长肌组织,使用Ⅱ型胶原酶进行消化,分离获得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传代培养以及成脂诱导,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鉴定以及检测成脂关键基因PPARγ、FABP4、C/EBPα、C/EBPβ、ZFP423、SREBP1、PRDM16和HSL在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分离的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在6~7 h,发现少量细胞开始贴壁,贴壁的细胞呈似圆型、小梭型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均一,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添加分化培养基进行诱导后,所有基因在细胞分化的早期均有表达,FABP4、C/EBPα、SREBP1与PPARγ基因在分化早期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 0. 01),在后期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 0. 01),C/EBPβ、ZFP423和PRMD16基因的表达量在分化过程中未见显著变化,HSL的表达量随着分化进行极显著降低(P 0. 01)。在诱导分化12 d左右,油红O染色呈现红色。综上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猪肌源性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体系,进行成脂诱导分化,揭示分化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和改善肉质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北畜牧兽医》2009,(3):36-37
春季正值仔猪补栏高峰,如何做好补栏,应注意以下6点。(1)选择良种仔猪。选仔猪要选皮毛光亮、背腰长、胸宽深的瘦肉型仔猪,如瘦肉型商品猪或瘦肉型猪与地方猪杂交的后代。  相似文献   

10.
关中黑猪与长白猪脂肪形成的细胞学和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初生~180日龄阶段的肥胖型关中黑猪和瘦肉型长白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直径、体积和表面面积等细胞学参数的观测,以及羟脯氨酸、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蛋白质、DNA和甘油三酯主要生化物质含量及其消长规律的测定与分析,证明脂肪细胞的肥大作用是猪脂肪形成的主要形式,脂肪细胞的增殖作用较小,且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发现肥胖型关中黑猪脂肪细胞的肥大作用和增殖能力都强于瘦肉型长白猪。  相似文献   

11.
从武威地区某猪群中分离的埃希氏大肠杆菌分离株经仔猪毒力复壮后,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培养,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灭活菌苗,通过实验室各项检验后免疫猪群,经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证明该灭活菌苗安全有效。接种1月龄仔猪可产生坚强免疫力,能有效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接种不同妊娠期的母猪,无副作用且产生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脂肪沉积相关的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遗传瘦肉型的斯格猪和长白猪以及遗传脂肪型的通城猪和太湖猪为动物样本,分析了血清中激素敏感脂酶,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含量和克分子比,分离纯化了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质和膜,并对其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型的通城猪血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比瘦肉型的长白猪高近3倍,2猪种中雌雄差异不显著.脂肪型的通城猪与太湖猪肌细胞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十分相似,瘦肉型的斯格和长白猪的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地高于脂肪型的通城和太湖猪.氨基酸组分中,瘦肉型猪的3种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2种典型的疏水氨基酸(Leu和Ile)、易形成疏水核的苯丙氨酸以及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均显著的高于脂肪型,这与瘦肉型猪蛋白质的溶解性能较差相关.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发现,脂肪型猪肌细胞质中存在一种分子量约44.7kDa,与脂肪沉积相关的蛋白质.脂肪细胞膜中的94kDa蛋白也显示与脂肪沉积的遗传特征相关,另外,脂肪型的通城猪性成熟前后肌细胞膜上存在蛋白质组分差异.  相似文献   

13.
猪脂肪沉积相关的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遗传瘦肉型的斯格猪和长白猪以及遗传脂肪型的通城猪和太湖猪为动物样本,分析了血清中激素敏感脂酶,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组成、含量和克分子比,分离纯化了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质和膜,并对其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型的通城猪血中激素敏感脂酶活性比瘦肉型的长白猪高近3倍,2猪种中雌雄差异不显著。脂肪型的通城猪与太湖猪肌细胞蛋白质中的氨工酸组成及含量十分相似,瘦肉型的斯格和长白猪的氨基酸含量却显著地高于脂肪型的通城和太湖猪。氨基酸组分中,瘦肉型猪的3种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2种典型的疏水氨基酸(Leu和lle)、易形成疏水核的苯丙氨酸以及形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均显著地高于脂肪型,这与瘦肉型猪蛋白质的溶解性能较差相关。蛋白质的SDS-PAGE分析发现,脂肪型猪肌细胞质中存在一种一约44.7kDa,与脂肪沉积相关的蛋白质。脂肪细胞膜中的94kDa蛋白也显示也脂肪沉积的遗传特征相关,另外,脂肪型的通城猪性成熟前后肌细胞膜上存在蛋白质组分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副猪嗜血杆菌最适培养基,将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标准株(Nagasaki菌株)接种固体培养基TSA、PPLO琼脂、巧克力琼脂、胰月示蛋白胨琼脂和液体培养基TSB、PPLO液体、胰月示蛋白胨和马丁肉汤,通过观察菌落大小和平板计数,筛选出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最适培养基。将Nagasaki菌株接种TSB培养基,取10h~16h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物,腹腔接种豚鼠,确定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实验动物的最佳培养阶段。结果表明,TSA和TSB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最适培养基,副猪嗜血杆菌血清5型接种于TSB中,在37℃、200r/min培养10h~13h,菌数可达到10^9cfu/mL。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初生 ̄180日龄阶段的肥胖型关中黑猪和瘦肉型长白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的直径、体积和表面面积等细胞学参数的观测,以及羟脯氨酸、胶原蛋白、非胶原蛋白、蛋白质、DNA和甘油三酯等主要生化物质含量及其消长规律的测定与分析,证明脂肪细胞的肥大作用是猪脂肪形成的主要形式,脂肪细胞的增殖作用较小,且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发现肥胖型关中黑猪脂肪细胞的肥大作用和增殖能力都强于瘦肉型长白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仔猪的选择、仔猪的生长规律、正确的饲养方式、全价配合饲料、科学合理的喂饲方法和饲养环境等方面对瘦肉型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其饲养管理方面的特点,为养殖瘦肉型猪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早几年,瘦肉型牲猪价格高达10多元/公斤,比本地猪价高2元以上/公斤,不少饲养瘦肉型牲猪的发了财,而饲养本地猪的养殖专业户亏了本。于是,有的地方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不遗余力地疾呼改良本地猪品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民纷纷抢购瘦肉型仔猪,瘦肉型仔猪价格暴涨到16元/公斤,结果瘦肉型牲猪发展起来了,供大于求。目前,湖南农村的瘦肉型牲猪价格已暴跌到6.80元/公斤,甚至猪贩子以牲猪形态不标准为由,以6.00~6.60元/公斤的廉价向农民收购瘦肉型牲猪。由于卖猪难,农民不得不亏本出售,饲养瘦肉型牲猪的农民便亏了本。因此,不少农民感叹养猪不  相似文献   

18.
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与一般猪的养殖管理具有一定的区别,因为其要对猪的脂肪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本文主要就瘦肉型种猪与仔猪的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良 种 育肥仔猪应选用瘦肉型杂种仔猪。以瘦肉型猪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品种猪为父本与当地或培育母猪杂交而成二元或多元仔猪为好,因其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省饲料、受市场欢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选购仔猪首先看毛色、体形等,是否具有长条形等瘦肉型猪的特征。个体选择时,应挑选前胸宽,体长,嘴短且齐,腿开,后臀丰满,被毛稀疏光亮,两眼有神,叫声宏亮,挣扎有力,尾巴粗短、卷圈或摇摆不停,同窝中个大的仔猪。千万不可贪便宜买小僵猪或戗毛猪。二、良 舍 猪舍选址应尽量在高燥、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圈舍建筑应遵循…  相似文献   

20.
问  我是个中学教师 ,妻子因下岗在家饲养瘦肉型早期断奶仔猪 (体重 5~ 6千克 )。由于技术原因 ,一直没养好。今年春节期间 ,新进的那批仔猪拉稀、消瘦 ,我们用尽了办法也未能治好 ,终因瘦弱、脱水等 ,死亡几十头 ,损失惨重 !如何才能养好早期断奶仔猪 ?请予指导 !(卢国庆 广东省阳春市网美二中卢村 )答 这是瘦肉型早期断奶仔猪的保育问题。早期断奶是指仔猪于 2 -5周龄断奶。若早于 2周龄断奶则称为超早期断奶。近年来 ,为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我国农村千家万户养猪纷纷放弃了两个月断奶的传统习惯 ,渐渐采用早期断奶方法。在生产中 ,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