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现在一些茶事、茶文化活动,常有“茶人”、“爱茶人”的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此两名词由来已久,溯本追源都出于唐代。“茶人”名词是陆羽所创,他在《茶经·二之具》说“”(即茶篮)时有“茶人负以采茶也”句,就是说陆羽称茶叶生产者为“茶人”。而“爱茶人”名词是白居易所创,他作《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氏一生为官、丰产诗人,他创造“爱茶人”一词是在以名泉烹饮佳茗时引发的。白氏爱茶是他官务之余的生活享受,即业余爱好。两名词的对象是有区别的。二“茶人”、“爱茶人…  相似文献   

2.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3.
林治 《福建茶叶》2003,(4):42-42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道的发源地,于是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茶文化内涵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经历代茶人孜孜以求,至今却仍无答案。日本茶人推崇“和敬清寂”为茶道四谛;台湾茶人认为“清敬怡真”是茶艺的基本精神;韩国茶人奉行“和敬俭真”的茶礼;我国已故的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倡导“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而当代94岁的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总结了他毕生对茶的研究,提出了“俭清和静”四字真言,他认为倡导这样的茶礼“可培养高雅的生活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使社会更加优雅、祥和…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的祖国,产茶历史悠久,产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采制技术精湛,因此产生了琳琅满目的各类名茶,更由于茶的药理作用和提神、破睡的良好效果以及茶所特有的诱人的色,香、味、形,从而使得历代诗人墨客,对她产生无限好感,为之倾倒,为其吟咏赞美,甚至把自己也称为“爱茶人”、“别茶人”。本文拟以咏茶诗歌及茶  相似文献   

5.
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于2008年5月举办第五届“闽茶杯”名优茶鉴评,现就鉴评情况与茶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7.
建阳产茶,自唐始见于文献记载。及至宋朝茶树种植遍及城乡,茶叶品质誉满九州,茗饮斗试蔚然风成,茶官茶人显赫国中,茶业文化盛极一时。据建阳县志记载,宋时已有黄坑“茶坂”、后山“茶园”、莒口“茶(土布)”、东山“茶坡”、回龙“茶畲”等带“茶”字的地名14处之多。至于沦茗、茗碗、茗饮、斗试、  相似文献   

8.
《茶世界》2012,(6)
正2012北京国际茶业展落下了帷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首次尝试开展的"万名小茶人逛北京大茶展活动"非常成功。走进茶展的小茶人近3000人,他们手持"小茶人护照"在茶展中看茶、学茶、品茶。本次活动得到了众多茶叶企业的大力支持,希望明年有更多的小茶人走进茶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支持中国茶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虽然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现当代小说中,描绘茶文化与茶人的作品却十分鲜见。我国女作家王旭烽因为在茶博物馆工作中与茶长期相伴,所以对茶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创作出了优秀的茶文学作品《茶人三部曲》,这部作品本身成为了我国茶文学历史上唯一一部对茶文化做出描写和反映的鸿篇巨作。本文以茶文学中的茶人形象为切入点,对《茶人三部曲》这一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文报刊文摘 85.018英国著名女作家韩素英谈饮茶/易心∥茶人之家1984(3)41—42 我爱喝茶,茶是我每日必备的饮料。我常常一个人或和来访的朋友们一起喝茶。每当友人进门,我总是以中国方式“亲自敬茶”。我认为,英国的“定时茶”没有中国式茶  相似文献   

11.
浅析芬茶     
章志峰 《中国茶叶》2010,32(4):38-40
2010年元旦,福建茶人之家和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的新年茶话会上,演示了仿宋分茶,在荼汤中现出“吉祥”二字,获得全场喝彩。  相似文献   

12.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1,(12):27-29
最近几年在研究茶史时,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梁珍明 《福建茶叶》2024,(4):179-181
宋代的茶事,把中国古代茶文化之雅推向了极致。宋代文人爱茶,推崇茶性清雅、茶器精雅、茶技风雅、茶境神雅、茶人高雅,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艺术化人生追求,又体现了宋代文人在审美追求上的嗜“雅”风尚。研究宋代茶文化的思想意蕴及其嗜“雅”的美学风尚,以时代赓续宋代茶文化优秀传统,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鉴古茶     
罗朝光 《中国茶叶》2010,32(3):41-42
近年来,“古茶”成了高档普洱茶的代名词,受到喜爱普洱茶人的追捧。空闲之余,朋片友相聚,泡上一壶古茶,在优雅茶香中交流,在浓酽茶味中切磋,不亦乐乎。但很多爱茶人对占茶并不十分了解,对众多的古茶产品更是茫然,为此,本文想围绕“古茶”话题,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受疫情影响,跟茶相关的销售、服务、培训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同年5月21日,全世界的爱茶人迎来了首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国际茶日”。“国际茶日”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节日,它还会对中国及世界的茶叶经济和文化带来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茶日”是如何成立的,为什么要选择5月21日,以及后疫情时代,“国际茶日”对中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人服"宽简、质朴、舒适、大方,最初是专门适用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近年来茶人服在吸收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服饰的简约设计理念,在满足了茶事活动的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人的日常着装。茶人服时装因其款式新颖、时代感强、文化内涵丰富深受社会喜爱。本文在介绍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和茶人服的基础上,对现代茶人服设计理念进行了研究,就传统服饰文化对现代"茶人服"时装设计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今天,《茶人之家》诞生了。初生的婴儿还要靠群策群力的培育,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先讲我对《茶人之家》四个字的认识。茶是四季常青、采而复发、保健养性、造福人群,具有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茶树风格。以茶喻己,茶人精神应是无私奉献、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茶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茶人与茶人的事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志根  曹望成 《茶叶》2001,27(3):18-19
吴觉农先生是中国现代茶业和茶的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也是我国新时期茶人的杰出代表.为振兴祖国茶业,弘扬中华茶文化,成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斗茶侧记     
初夏。雁荡山。一个玲珑别致的大厅,简直成了茶的世界。一种种名茶,摆放在长长的评茶桌上:千姿百态,争艳斗丽。厅堂正中,悬挂着一幅从古茶书中复制的宋代“斗茶图”。在这里,浙江省首届斗茶会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斗茶”之风盛于宋代。民间茶人各自  相似文献   

20.
9月17日上午,由福建省农业厅和福建省茶人之家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五家单位协办的“张天福先生百岁华诞庆典”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举行。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公司、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导与企业代表,以及茶业界专家学者、张老亲朋好友等300余人出席了庆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