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沅陵县酉水河畔的朝瓦溪村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试验经测产,2011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450公斤,比2010年初试产量提高100多公斤,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技术集成取得实质性突破,自然水域水稻浮床栽培可望进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正>杂交水稻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必湖调研员指导研究的杂交水稻自然水域浮床栽培在中国内陆的湖南省沅陵县农科所取得成功。2010年10月23日,有关技术人员对该所试种在五强溪库区的667平方米自然水域浮床杂交水稻进行初测,预计单产可达350  相似文献   

3.
利用稻田退水进行浮床栽培水稻与空心菜产量及品质研究。结果表明:浮床水稻产量达到2 236.54 kg/hm2,收获的稻谷达到国家标准四级稻谷;浮床空心菜3次收获产量合计2 726 g/m2。收获的稻谷和新鲜空心菜重金属含量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量。与常规种植相比,浮床水稻、空心菜产量和品质较差,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4.
人工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769-6770
[目的]为推广人工浮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芦苇、美人蕉、牛筋草、香蒲、水稻等为供试植物,采用人工浮床栽培技术研究供试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水体的影响。[结果]美人蕉、水蕹菜、牛筋草、香蒲、芦苇、荻、水稻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都较高,适宜采用人工浮床栽培。浮床栽培美人蕉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为2.372和1.212 mg/g,浮床栽培水芋头与水稻的根系活力分别为154.25和138.56μg/(g.h),均与旱地栽培差异不显著。水稻和芦苇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其氮磷吸收量分别为118.70、11.06和214.29、17.69g/m2。[结论]水稻和美人蕉在浮床栽培条件下生长良好,浮床栽培植物可通过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等途径抑制藻类的繁殖。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陶瓷浮床的研制过程,并以此浮床对蔬菜和花木作丁自然水域浮床无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本工作研制的陶瓷浮床的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无土栽培用浮床的技术要求;在此浮床上水培植株长势优良。  相似文献   

6.
水上种植水稻新技术水上种稻是以某种材料为浮载体,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在自然水域的水面上进行种植的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方法。中国水稻研究所自1989年以来就开展了水上种稻的研究。1991年分别在浙江省境内的大型水库、小型水库、内荡、外荡、山塘和鱼塘等水域...  相似文献   

7.
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不施肥条件下,利用富营养化鱼塘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水稻(0.sativa L.)、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 Nash]、美人蕉(Canna indica L.)和水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与陆地常规栽培相比,4种植物均能生长,其中水稻、美人蕉的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变化较小,香根草的生物量下降明显,水芋头的根冠比失调、球茎产量下降,美人蕉可获得和陆栽相仿甚至更好的株型和生物量,表明水稻、美人蕉适宜在富营养化水体浮床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8.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系将水稻地膜小拱棚旱育秧与大田起垄覆盖地膜湿润栽培组装配套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水、保肥和隔氧除草等功效。适宜于寒冷地区、冷阴烂锈泥田和旱岗望天田推广。有的地区还试验在低凹旱土中进行。只要栽培管理得当,产量增幅可达20%~60%。贵州省黔东南州科技局经过多年攻关和试验、示范,已取得较好效果。一、旱育带蘖壮秧技术要点1.苗床及整地苗床宜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管理方便、地势平坦、排水条件好的酸性沙壤或菜园土,床地按每平方米施牲畜粪2公斤~3公斤、过磷酸钙0.2公斤~0.25公…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浮床空心菜对稻虾鳝共作稻田环沟水体的净化作用。[方法]分别在占环沟水面积10%、20%和30%的浮床上栽培空心菜,研究不同空心菜覆盖率对稻虾鳝共作稻田环沟部分水质指标(p H、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含量)的影响。[结果]空心菜浮床能有效稳定水体p H。空心菜浮床能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含量,空心菜覆盖率与水体溶解氧含量成正比。通过空心菜的浮床栽培,稻田环沟水体中氨氮的水平控制在1.00 mg/L以下,亚硝酸氮水平则控制在0.03 mg/L以下。当空心菜覆盖率为20%与30%时,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最低,但考虑到浮床成本,以20%的浮床覆盖率为宜。[结论]该研究可为水稻-黄鳝-克氏螯虾种养模式的发展与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棉籽壳、稻草为原料,分别进行床式栽培和砖块式栽培的对比试验,并相应进行人工调控环境因子,试验结果表明,用棉籽壳砖块式栽培草菇的产量高;砖块式栽培比床式栽培出菇快1~2天;每百公斤原料的产量:砖块式栽培比床式栽培的高5.87%~20.25%,用棉籽壳栽培的比用稻草的高59.67%~81.36%。  相似文献   

11.
应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手段种植水稻,统一品种、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措施、统一防治病虫害,可以大大提升水稻长势和产量。通过本试验得出结论:采用新技术栽培东联5号水稻,要比对照组闽泉2号每亩增产25.2公斤。综合计算,采用新技术栽培水稻,实际增收302.2元/亩。  相似文献   

12.
一、桐柏县优质稻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成绩桐柏县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已有种植,历史上是南阳传统的水稻主产区。建国后,经过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努力,先后经过6次大的技术更新,产量由建国初的667m2产量98.65公斤,总产量1554.8万公斤,提高到667m2产量超500公斤,总产12万吨水平。高产田667m2产量达  相似文献   

13.
水稻漂浮湿地生产特性及其除氮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型水稻漂浮湿地(Lake-based Rice Floating Wetland,LRFW)在富营养化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以水稻为浮床植物,开展控制试验,研究水稻种植床的除氮能力和水稻增产能力,并与聚苯乙烯泡沫浮床(Polystyrene Foam Floating Bed,PFFB)进行比较。[结果]LRFW和PFFB的稻米产量分别为1.14 kg/m2和0.60 kg/m2。LRFW的有效分蘖数、单株地上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比与PFFB间均无显著差异,但是,单株穗重显著高于PFFB。经过72 d的运行,LRFW总氮去除率为40.2%,总氮去除负荷为53.44mg/(m2·d),约为PFFB的2倍。在LRFW系统中,由植物和床体去除的氮分别占去除总量的61.29%和38.71%,而在PFFB系统则分别为87.31%和12.69%。[结论]LRFW无论在水稻生产还是除氮效能方面均优于泡沫浮床。  相似文献   

14.
超级稻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的简称。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目标每667平方米分别是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通过国内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小面积试种条件下第一期、第二期目标均已如期实现。考虑到水稻生育期长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每公顷每天生产100公斤稻谷的品种(组合)就可以称之为超级稻。主要栽培技术有: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2,(9):23
一、水稻需肥量和需肥规律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公斤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7~2.0公斤,平均1.85公斤;五氧化二磷0.7~1.0公斤,平均0.85公斤;氧化钾1.6~2.6公斤,平均2.1公斤。因为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特性、施肥和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16.
水稻抛秧栽培吉林辉南县计划局李长林水稻抛秧栽培是继水稻稀植插秧之后的又一项栽培新技术。它具有省工省种、成本低、易操作、劳动强度小、水稻抛秧后缓秧快、分菜多、成熟早、产量高等优点。经过多年来在辉南县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600多公斤。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由东北农业大学(邮码:150030)开发的寒地水稻“三超”技术,可使水稻667平方米(1亩)产量突破600公斤,比普通栽培方法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机插水稻清洁漂浮育秧技术,是利用沟、渠、池塘、河流、湖泊等自然浅水体,借助育秧浮床,将载有机插水稻幼苗的育秧盘浮于水面进行育秧的一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秧苗素质高、对水环境安全等优势。现从秧苗质量要求、水体要求、材料及设备质量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育秧、苗期管理、插前处理、浮床收集及档案记录等环节,对机插水稻清洁漂浮育秧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的简称。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目标每667平方米分别是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通过国内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小面积试种条件下第一期、第二期目标均已如期实现。考虑到水稻生育期长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每公顷每天生产100公斤稻谷的品种(组合)就可以称之为超级稻。主要栽培技术有:  相似文献   

20.
稻鱼耳共育立体栽培技术是伴随我省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产生的营养、高效有机稻生态栽培的方式,它集水稻栽培、稻田养鱼、稻田寄养木耳于一体,实现有机物质分层次利用、物种互惠共育,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稻鱼耳共育绿色水稻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水稻栽培1.1大棚育苗机插时间3月下旬扣棚暖床。苗床达到旱育标准。1.2种子处理晒种:品种可选龙粳21,在4月1~3日(浸种前2天)进行晒种,增强种皮的适性和酶的活性。选种:用盐水比重达到11.3(50公斤水+12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