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06年3月4日,金正大公司缓控释肥项目一期工程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正式投产。金正大缓控释肥成功投产,其工业化生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对缓控释肥的垄断,而且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实现了国产化。被誉为"智能肥"、"精细肥"的缓控释肥在发达国家研发应  相似文献   

2.
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实现水稻高产高效,该文总结了国内有关缓控释肥在水田的研究与应用文献资料,介绍了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控释肥与等养分含量常规化肥相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产、增效。并且展望了缓控释肥在水稻上应用前景,大力推广缓控释肥和水稻专用肥对农业生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省农委安排补贴的玉米缓控释配方肥进行大田应用对比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司尔特缓控释肥667m2产量606.8kg,比施用普通缓控释肥增产9.91%,比习惯施肥增产15.6%,说明司尔特缓控释配方肥不仅配方针对性强,而且缓控释效果较好,有利于降低肥料成本与农业面源污染,为玉米缓控释配方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缓控释肥在我国市场出现已经有好多年了,鲁西化工作为后来者,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了国内现有缓控释肥的弊端,使自己的缓控释肥后来居上。鲁西化工在研发自己的缓控释肥时,全面研究了目前复  相似文献   

5.
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控释肥作为环境友好和增效型肥料,在增产增效、减少氮素损失和缓解农业氮素污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推动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上的广泛应用,本文在总结缓控释肥定义、作用原理、分类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究缓控释肥在冬小麦上的主要施用技术及其增产增效机制,分析缓控释肥在小麦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推动缓控释肥在冬小...  相似文献   

6.
缓控释肥可以降低氮肥过量使用、节约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稻米品质、产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氮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了3种缓控释肥硫包膜缓控释肥、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和缓控释掺混肥在减氮施肥(只施用常规施肥的70%)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相比常规施肥可以保障水稻生育期氮素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通过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国内报道的有关缓控释肥的研究、应用文献资料;介绍缓控释肥料概念,概述了缓控释肥对小麦—玉米轮作区和水稻的影响,展望了缓控释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建议今后应加大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资》2011,(5):59-60
<正>缓控释肥五年之前默默无闻,到今天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推广缓控释肥,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十分期盼、社会高度呼唤。推广缓控释肥顺应现代农业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缓控释肥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大力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有一个总体方向的要求,那就是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缓控释肥对这五个指标和要求,都是十  相似文献   

9.
设置缓控释氮占总氮20%、40%、60%的3个不同配比缓控释氮肥处理,用氮量为216 kg·hm -2,和常规施肥处理,用氮量为270 kg·hm -2,同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不同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减20%的条件下,缓控释肥一次施用相较于常规施肥仍可维持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缓控释肥60%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缓控释肥20%、缓控释肥40%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有省工节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月12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山东临沂召开了"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工作,表彰2011缓控释肥推广先进单位和2011"种肥同播"推广先进单位,部署了2012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重点工作,并启动2012年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2011年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连续第5年在全国开展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2011年的试验示范在23个省、72个县的25种作物上进行,均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缓/控释肥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缓/控释肥因其自身优点,成为我国化肥行业产品结构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缓/控释肥的制备、应用研究进展,以及缓/控释肥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及建议,对缓/控释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绿色高效、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缓/控释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缓/控释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土壤生态、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缓/控释肥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了解缓/控释技术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化肥减施增效领域的进展,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近年缓/控释肥的发展、分类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展,总结了缓/控释肥在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针对缓/控释肥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梳理,提出今后应围绕绿色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和设备创新,开展缓/控释肥施用技术与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形成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制出符合生产要求的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13.
<正>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部首次将缓控释肥作为主推技术。4月1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又紧锣密鼓地在临沂召开"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重点部署今年23个省的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此举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十二五"  相似文献   

14.
缓控释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缓控释肥是一种根据作物养分需求缓慢释放养分的新型肥料,它在水稻上的应用对于水稻生产的增产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介绍了缓控释肥定义、分类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综述了缓控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品质和稻田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探讨了现有的缓控释肥施肥技术,并针对目前缓控释肥在水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不同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科尔沁区的缓控释肥料品种,进行了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京科968玉米品种为材料,测定并分析8种缓控释肥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缓控释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威元聚能肥区平均亩产量最多,与高肥区、嘉化复合肥和三胺掺混肥区植株差异不显著;其余7种缓控释肥区平均亩...  相似文献   

16.
正曾几何时,缓控释肥是那么的高不可攀,被称为是"贵族肥料",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缓控释肥产业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和消费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第一个将缓控释肥应用到大田,将贵族肥料变身为平民肥料。目前,我国缓控释肥的技术和标准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规模和推广应用面积达到全球最大,已掌握了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研究显示,缓  相似文献   

17.
缓控释肥产业“十二五”迎来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2011年全国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会议”上,农业部首次将新型包膜缓控释肥施用技术作为今年农业主推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同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把缓控释肥示范扩大到23个省份的25种作物上,这一举措意味着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提速,缓控释肥产业发展将由此驶入快车道,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缓控释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中化化肥缓控释肥的作用,开展了中化化肥缓控释肥对玉米增产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较习惯施肥施用缓控释肥和配方肥玉米植株和果穗性状表现良好,产量显著增加,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技推广》2010,26(4):46-46
<正>今年3月,2010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在山东临沂召开,全国20个省的土肥站负责人及1000多名缓控释肥推广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09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进展情况,并对2010年示范推广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决定2010年加大缓控肥推广力度,在全国20个省推广缓控释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控释肥的肥芯研究及评价入手,提高产品控释性能。【方法】应用扫描电镜对4种不同造粒工艺的肥芯及其包膜缓/控释肥的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2种肥芯的包膜缓/控释肥氮素淋溶特性分析了不同造粒工艺对缓/控释性能的影响。【结果】油冷复肥颗粒外表面最光滑,转鼓复肥颗粒外表面最粗糙且多孔,高塔复肥和圆盘复肥颗粒外表面居中;油冷复肥核芯紧实度最优,转鼓复肥紧实度最差,高塔复肥和圆盘复肥核芯紧实度居中;油冷芯肥的膜-芯接触最紧实,转鼓芯肥的膜-芯有明显空隙,而高塔芯肥和圆盘芯肥则居中。土柱淋溶试验表明,油冷核心缓/控释肥的氮累积溶出率远低于转鼓核芯缓/控释肥。【结论】产品控释性能与其膜-芯结构的差异有密切关系,本论文研究和发现了控释肥肥芯对控释肥养分控释效果改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