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张三壕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矿区地质状况,总结了矿区地质、水文、工程环境、矿床等特征,对土地与植被问题、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研究区地质环境现存问题主要是废石场占用破坏土地、植被问题。预测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和废石占用破坏土地与植被问题,其中塌陷区、废石场、尾矿库、选矿厂及采矿工业区为矿山环境影响程度较严重区,其它为矿山环境影响较轻区。因此,根据矿山特点和地质环境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实施的原则,采用固废回填、覆土、绿化等矿山环境治理工程,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与管理三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标本兼治,为营造良好地质环境做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陵市为例,探讨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为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为石质山场造林提供参考。铜陵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性城市,近年来,随着矿山资源逐渐枯竭,传统主导产业资源紧缺,并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严重,特别是矿山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的实施,将有效抑制不规范矿山开采的不良势头,加快矿区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因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新思路,以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某矿山为研究对象,采取现场调查、测绘及物探勘查等手段,查清了废弃矿山环境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矿山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地质灾害隐患较重,土地资源损毁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等.针对存在问题,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措施,治理后水土流失和扬尘面积减少45939m2,植树5882株,遮蔽裸岩面积8876m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展同类型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提供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十分重要资源之一,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废弃露采矿山引发的环境污染、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严重问题的基础上,从多规衔接的角度提出整治方向、从技术角度提出整治方式、从地域分布特征和发育特征角度提出整治时序、从资金方面提出引入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方式,以期为当前废弃露采矿山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新途径,以河北省曲阳县某废弃矿山为例,通过地形测绘、野外调查、物探勘查等方法,对研究区内的现状环境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主要的矿山环境问题是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大气污染以及地质灾害隐患等.通过台阶式降坡卸荷方式消除地灾隐患,再采取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绿.研究成果可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因矿产资源开采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对唐山三友石灰岩矿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资源充分利用结合起来,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案,期望能对日后的矿山绿化治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为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此必须寻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地质环境有效治理和土地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投入机制,介绍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产业化的建议,提出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后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农田开发、旅游景观和旅游用地、仓储用地和废弃物存放地、养殖用地、园林景观绿化用地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雁矿区由于采矿活动,形成了采空区,采空区上方产生了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土地损毁。该研究针对大雁矿区开采特点及矿山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采矿工程造成的土地资源破坏整治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损毁的土地功能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9.
西藏矿山迹地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典型调查,查明西藏矿山迹地遗留大量采坑和弃土弃渣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针对矿山迹地环境问题及其特殊自然条件提出西藏矿山迹地的治理策略、治理技术和治理分区,为西藏矿山迹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分析桂林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认为其主要表现为造成矿山地质灾害和地下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被破坏,提出了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以便为有效恢复桂林石灰岩矿山生态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展开阐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增强环保意识、完善法律体系、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加大资源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等,对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城镇化发展迅猛,在城乡区域内出现了很多工业用地,昔日工业用地的盲目开采 给当地带来潜在地或明显地生态破坏问题。在近二十年来,我国矿山的场地环境急剧恶化,矿 山的开采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新时代下,我们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 家更是重视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对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也刻不容缓。本文将从废弃矿山 的问题入手,以太原西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实例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进而提出用于生态 修复的植物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形式旅游资源。为废弃矿山的环境治理和开发提供新思 路与方法。最终达到矿区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绿色生态”是我国当前建设的主旋律,由于矿山开采时对周边环境以及土地资源造成极大 破坏,严重影响到自然生态平衡,对于矿山开采后的土地复垦,一定要将生态恢复治理摆在首要位 置。新时代,我国将采取更加严格有力的措施来应对矿山土地开发利用,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 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给我县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发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县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减少地质灾害,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县当前减少经济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革 《农业与技术》2014,(3):253-253
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恶化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矿山地质灾害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自然灾害类型,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当前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与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保护与防治工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董莹  顾杰  周亚伟  颜东旭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7):141-144,154
为了研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环境综合治理措施,以河北省满城区某矿山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地形测绘、三维激光扫描、物探勘查等方式,以查清研究区内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占压及损毁等.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可以新增平台及边坡绿化面积约49792.76m2,新增坡面绿化面积97287.73m2,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带内,位于我国六大宝玉石成矿带中最重要的秦岭成矿带东段,有40余种宝玉石资源。宝玉石矿山由于其特有的属性,不同类型宝玉石易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组合不同。通过对河南省宝玉石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河南省宝玉石矿山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河南省宝玉石矿山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地层、构造、岩性、地下水、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宝玉石矿山地质灾害应从地质、气象、人为、技术等4个方面开展防治,努力把地质灾害防治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一个被黄土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是华北地区以农业为主的重要省份。由于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六五期间被国家定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化工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给本来生态环境就脆弱的山西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针对山西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资源开发强度大、农业发展速度缓慢、后劲不足等,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工作,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经过近年来的宏观研究和实践的探索,选择了山西农业持续发展的最优目标模式一综合化现代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七星关区县域地质灾害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综合治理措施.[方法]阐述目前七星关区地质灾害治理现状,分析地质灾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结果]针对七星关区地质灾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治理措施: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力度;抓实开展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强化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度;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加大人为工程活动监管力度.[结论]为强化区域安全意识、完善区县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指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宜兴矿山宕口治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芳  张家洋  朱晓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65-3467
通过对宜兴市宜城镇矿山宕口的地质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初步探讨了该矿3个区的治理方案,以期通过综合治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治理区生态地质环境,为该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精品工程的实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