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育雏鸭和腹泻病鸭不饮水雏鸭在孵化过程中失去大量水分,加之长途运输更需要饮水。有的农户误认为刚捉回的鸭饮水会死亡,不给饮水,造成雏鸭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雏鸭出壳24小时后尽早喂给温开水,此后,无论气候和温度如何,都应保持昼夜不断清洁的干净饮水。第1天的饮水中也可加入适量葡萄糖粉  相似文献   

2.
雏鸡进入育雏室分散定位后,第一项工作就是饮水。这是因为幼雏在高温环境内,呼吸蒸发量大,需要通过饮水来维持机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防止脱水死亡。尤其是经长途运输的幼雏,及时给予足量的饮水是防止机体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措施。并且,...  相似文献   

3.
1 育雏用糖在育雏头几天的饮水中选用加有维生素、抗生素的葡萄糖盐水,可防止雏鸡因饥饿和脱水引起的早期死亡。如第一天饮5~8%的蔗糖溶液,可延缓蛋黄吸收速度,对雏鸡早期生长有利,并可降低死亡率。尤其在雏鸡长途运输时。运输前最好给雏鸡饮水加有抗菌  相似文献   

4.
怎样提高育雏期鸡的成活率,是决定育雏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清楚雏鸡死亡的原因,现就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育雏期的温度不适宜养殖户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抓鸡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火炕+煤炉保暖,室内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很难  相似文献   

5.
<正>(一)1~3日龄1.饮水。由于长途运输和排泄加上育雏室温度高,很易造成雏鸡脱水。因此,雏鸡接回后,应先给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前7天采用21℃左右温开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电解多维、抗生素等,要有足够的水槽及饮水位置,防止水溢出污染饲料。对饮水器周围污染的垫料要经常更换。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育雏鸡和拉稀病鸡不能喝水."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加之长途运输更需要水.有的农户误认为刚捉回的鸡喝了水会死亡,不给鸡水喝,造成雏鸡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雏鸡出壳24小时后应尽早喂温开水,此后,无论气候如何变化,都应不断供给清洁的饮水.第一天的饮水中也可加入适量葡萄糖粉和多维素,这样可提高成活率.如喂河水或井水,要先经过煮沸或用消毒药消毒再给鸡饮用.消毒药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育雏的效果直接关系养鸡生产。育雏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又有网上育雏、厚垫料育雏和火炕育雏。笼养育雏是当前的主要形式。但笼养育雏由于底网是金属所制,吸热性较强,对雏鸡的卵黄吸收很不利。在育雏初期,雏鸡除采食,饮水外,有80%的时间处于腹卧状态。为了提高雏鸡腹部温度,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加速  相似文献   

8.
雏鸡是指0~6周龄的幼鸡。育雏是养鸡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雏鸡抗逆性差、死亡率高等,在管理上要求比较高,所以育雏又是一项认真细致的工作。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应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性差。初生雏鸡的体温较成鸡低,只有39℃,10日龄时才达到成鸡体温,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才逐渐完善。据此,在育雏期尤其是育雏前期给雏鸡提供外源温度是至关重要的。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它与雏鸡的体温调节、采食、饮水、消化吸收、残余蛋黄的吸收等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肉种母鸡饲养最重要的管理仍是生物安全措施和肉种母鸡体重的控制。建议育雏、育成、产蛋在同一鸡舍内,育雏、育成期采用厚垫料平面饲养,产蛋期采用两高一低棚架上饲养。1育雏、育成期(0~24周)饲养管理1.1加强接鸡时开水、开食的管理长途运输的雏鸡,接鸡前两小时恒定鸡舍温度在28~30℃,湿度在70%以上,防止雏鸡这时候脱水。然后诱导饮水,先将每箱10%的雏鸡诱导饮水1~2次,其它鸡双手捧在饮水器附近,待全部放完后再诱导每只鸡饮水1~2次,等到60%以上的鸡饮上水后开始喂料。此时把鸡舍温度提到31~33…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下乡搞技术服务,发现农村养鸡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误区一:雏鸡病鸡不饮水,饮水就拉稀。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加之长途运输更需要水。有的农户误认为刚捉回的鸡喝水会死亡,不给鸡水喝,造成雏鸡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饮水后开食:雏鸡出壳24小时后应尽早喂温开水,此后,无论气候变化如何和温度高低,都应保持昼夜不断清洁的干净饮水。第一天的饮水中也可加入适量葡萄糖粉和多维素,这样可提高成活率。如喂河水或井水,要先经过煮沸或用消毒药消毒再给鸡饮用。消毒药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以杀死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养殖技术顾问》2011,(12):241-241
雏鸡刚进入育雏室找到饮水器饮水时,常有少部分小鸡易跳人水中“洗澡”,浑身羽毛全湿,尤其是秋、冬季节更为常见,若不精心管理,雏鸡将会发病甚至死亡。实践显示,这是由于饮水器内水温(接近雏鸡体温)高于育雏室温度所致。可将饮水器内的水温与育雏室温度基本接近,或者相对提高育雏室温度,  相似文献   

12.
1改进育雏方法育雏是养鸡的基础,育雏技术是农户较难掌握的。山区养鸡户由于育雏设备简陋,多利用电源供热加温,加温效果差,雏鸡扎堆挤压造成死亡的现象较多;垫料长期不换,育雏室温度及空气质量差,且采用平面育雏,育雏室利用率低,导致育雏期间鸡病发生率较高,成活率不理想。为此,笔者经过摸索,多次试验,提出以下改进育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控制雏鸡早期死亡饥饿与脱水是雏鸭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防止措施:在长途运输前,最好能滴服5%的葡萄糖水,增强雏鸡的抵抗力;在饲喂前,先适当提高育雏室的温度和增加室内的光照强度,让雏鸡在活跃兴奋中饮水和采食,对于一些大肚的弱雏,开食时间应晚点,育...  相似文献   

14.
1育雏鸡和拉稀病鸡不能喝水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已失去了不少水分,加之长途运输更需要水,有的农户误认为雏鸡喝了水会死亡,不给鸡水喝,造成雏鸡因脱水而死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雏鸡出壳24h后应尽早喂温开水,此后,无论气候和温度如何变化,都应保持昼夜不断地  相似文献   

15.
春季是山鸡育雏的黄金季节 ,但由于春季温度低 ,气候多变 ,雏鸡易患病 ,尤其是 3周龄内的雏鸡更容易得病死亡。为使雏鸡长得快、成活率高 ,在饲养管理上必须做好以上六点。1 注意保温适宜的温度是山鸡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雏鸡由于出壳时体小 ,绒毛稀短 ,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 ,抗寒能力差 ,容易感冒和拉稀 ,影响其生长发育或造成死亡。所以 ,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几天 ,育雏室温度要高一些 ,一般维持在 32~ 33℃ ;随着其生长发育 ,温度可逐渐降低 ,通常每周下降 2~3℃ ,到 4周龄后 ,维持 2 3℃左右即可。2 保持干燥雏鸡喜欢干燥 ,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养鸡专业户不断增加,但雏鸡死亡率较高,育雏效果不佳,使一部分农民的养鸡热情受到打击,为了提高农村养鸡户的经济效益,现针对农家饲养雏鸡死亡原因略作分析如下:一、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农家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柳条或芦苇秸编制的箩筐等作为育雏保温设备,条件好些的在育雏舍内采用火炕保温,不能自动调温,因此很难掌握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  相似文献   

17.
李新春 《中国家禽》2006,28(1):23-23
1防止煤烟泄漏火炉、火墙和火炕是目前北方地区育雏供热的主要方式,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投资小、热能利用充分,成本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温度不易控制(尤其是火炉),有时高时低现象、卫生状况差、室内容易泄漏煤烟,煤烟轻则刺激雏鸡,产生应激,重则导致煤气中毒。故建议:尽量少使用火炉供热;使用火炕、火墙时,最好将燃烧室放在室外;定时清理烟道,经常保持其畅通;勤观察育雏舍,检查温度是否适宜、是否有煤烟味等,尤其在气候和风向变化时更应注意。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户)中,推广室内水暖,因育雏舍温度要求比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故需特殊设…  相似文献   

18.
11~3日龄1.1饮水水分占雏鸡身体的70%左右,存在于鸡体组织中。由于长途运输、排泄,加上育雏室温度高,很容易造成雏鸡脱水。因此,雏鸡接回后,应先给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前7天采用21℃左右温开水,水中加入5%葡萄糖、电解多维、抗生素等。要有足够的水槽及饮水位置,防止水溢出后污染饲料。对饮水器周围污染的垫料要经常更换。1.2开食雏鸡饮水2小时后,开食给料。由于小鸡消化机能尚不健全,应喂给易消化的粉料,少喂勤添,昼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鹿泉市柴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养好柴鸡,育雏是关键之一,那么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养殖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饮水与开食雏鸡运回后应立即开始饮水,若经长途运输后的雏鸡,让雏鸡稍事休息后,即可给于饮水,饮水中应加入3%~5%的葡萄糖或雏鸡开口宝,连用7天,同时配以华天肠安饮水3~5天,促进卵黄吸收和防止细菌病的发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小时,当有1/3的雏鸡开始有啄食行为即可开食。2温度温度的高低是看雏成活率高低的关健。必须给小鸡一个温暖的空间。让鸡在休息时感到很舒适,温度低时,小鸡尖叫,挤堆,靠近热源;温度高时,小鸡喘…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我市兽医站门诊上近两年来的病例和对几个区县几十个大的养鸡户的调查,发现在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中,除饲料营养不全、温度不适宜、感染疫病外,还有以下四个方面因被忽视而造成雏鸡死亡率增高的问题。 1.脱水:出壳后的雏鸡,在相对湿度较低或缺乏足够饮水情况下都会发生脱水。脱水的雏鸡一般不想吃食,最后可因衰竭而死。缺水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因而其所引起的损失极易为人们忽视。 造成脱水的原因,第一是雏鸡出壳后没有迅速运到专业户的育雏室,这是导致雏鸡缺水的最常见现象之一。一般孵出的幼雏,72小时后体重减轻15%,如滞留时间更长,体重可减轻30%。在炎热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