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保证肉用雏鸡“零死亡”,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北畜牧兽医》2009,(2):37-37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育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易感染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各个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搞好疾病防治,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制定防疫措施,就可以提  相似文献   

4.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锥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导数死亡。锥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采取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进雏问题 1.对调进的雏鸡一定要进行严格淘汰,不能带病养殖.因为雏鸡带病养殖,养至生长中后期最易发病死亡,这时饲料、人工、医药等费用已消耗很多,一经淘汰损失就比较大,而且病雏在鸡群中还会进一步传染其他鸡,因而在雏鸡阶段就应进行严格的淘汰,这样做经济损失最小.建议养殖者在雏鸡5日龄前后使用1次免疫增强剂,这样个别的带病雏鸡会出现脱肛现象,养殖者要对其毫不犹豫地进行淘汰.  相似文献   

6.
怎样提高育雏期鸡的成活率,是决定育雏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清楚雏鸡死亡的原因,现就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雏鸡进入育雏室对温度的要求严格,必须控制合理的温度范围,其中取暖设施要根据具体养殖环境进行选择。本文就养殖场因取暖措施不当、一氧化碳中毒而导致的雏鸡大批死亡的案例进行诊治,通过相关的处理措施,控制了病情的进一步加剧,同时提出了在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在养殖过程中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江兵  鲁宜安  林蔚 《水禽世界》2009,(10):19-20
目前规模化孵化场每天向全国各地输送成千上万的雏鸡,每个孵化场都希望在运输途中达到雏鸡零死亡的目标.雏鸡零死亡可以最大程度让养殖客户认可公司雏鸡产品的质量,减少运输过程中意外死亡对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因早期雏鸡到场死亡偏高客户投诉率.雏鸡从孵化场运输到客户养殖场内,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雏鸡的选择、雏鸡的运输、雏鸡到场的安置三大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引起雏鸡死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把传染病和孵化问题归结于首位,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造成雏鸡的病亡是值得重视的,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摸清雏鸡(出壳24小时至半斤重)的成活率及死亡原因,笔者于1989年9~10月,随同部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采取随机抽样,在全县14个乡(镇)中,调查了部分农户雏鸡死亡的情况,在调查的309户中,共孵出雏鸡623窝,出壳雏鸡7633羽,半斤以上成活数3956羽,占出壳雏鸡总数的51.8%。死亡雏鸡(半斤以下)3677羽,死亡率为48.2%,现将雏鸡死亡的原因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湖北畜牧兽医》2009,(5):38-38
雏鸡早期抗御逆境的能力较差,育雏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的生产效益。育雏管理中除严格进行疫苗接种,控制恶性传染病外,还应注意保温、适时开食、严格消毒等,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雏鸡早期死亡。  相似文献   

12.
要使养鸡业获得好效益,加强鸡尤其是雏鸡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谈点个人看法.1注意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3.
1雏鸡成活率低由于育雏条件差,都是在火炕上育雏,育雏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灭菌,雏鸡使用后感染造成雏鸡疾病多发,尤其是白痢、球虫病高发,发病后不及时用药治疗,造成高死亡率;农户多数在火炕上育雏,温度忽冷忽热,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又差,不适应这样的温度,而患病死亡;饮水、开食不及时,雏鸡入舍后长时间不给水,尤其是长途运输的雏鸡,体内缺水造成脱水死亡。还有些农户长途运输的雏鸡饮水中不加葡  相似文献   

14.
育雏是养鸡生产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培育好雏鸡,必须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掌握好雏鸡的管理技术,包括育雏温度、湿度、光照、密度、通风换气、断喙;抓好雏鸡的饲养技术,包括饮水、开食;切实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雏鸡死亡原因浅析陕西省畜牧兽医站贾文孝春季,是孵化高峰期,也是雏鸡发病死亡主要时期,为了提高基层育雏成活率,现结合实际,谈谈造成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供参考。一、种鸡群饲养管理较差种蛋品质低劣近年来种鸡饲养场户增加,但因缺乏必要的兽医知识,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的死亡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降低雏鸡的死亡率,对于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增强饲养人员的工作信心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引起雏鸡病亡的诸多因素中,人们总认为传染病是首位或归结于孵化上的问题,而忽略了环境因素对雏鸡健康的重大影响。据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环境恶劣,管理粗放造成雏鸡的病亡是值得重视的,约占雏鸡死亡总数的70%,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1发病情况2007年3月初,某鸡场进海兰雏鸡3000只,进雏后第3天开始陆续出现病鸡,个别鸡只死亡。最初以为是雏鸡白痢,但使用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死亡雏鸡数量不断增多。3月16日到我站求助时已死亡300多只。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研究IBD疫苗免疫SPF雏鸡后,雏鸡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及IgA、IgM和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的各项免疫指标较对照雏鸡均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疫苗免疫能显著提高雏鸡眼部、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IBD强毒攻击后,对照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雏鸡,且发生典型IBD全部死亡,而疫苗免疫雏鸡免疫保护率达60%。  相似文献   

19.
雏鸡白痢是一种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对于日龄在1~30d的雏鸡危害较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的话,不仅仅会影响到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致其死亡,致死率高达80%.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雏鸡白痢”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其诊断与综合防治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今后更好地做好雏鸡白痢的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