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竹藤通讯》2009,7(2):F0002-F0002
四川省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眉山市竹编行业的龙头企业、四川省林产业二十强企业和省经委确认的国家重点企业。公司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南郊,面积6.4hm2,1993年兴建了“中国竹艺城”,展示和销售的“云华”竹编艺术品是当今世界精品,代表作有《隐形观音》、《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长城》、《幽远》、《鹊华秋色图》、《八仙图》、《中国百帝图》、《伟人颂》、《竹编舞动巨龙》、《老北京》、《中华情》等。  相似文献   

2.
苗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大多依山而居。在中国西南的群山峻岭中,散落着苗家人美丽的家园。葱郁的林木披于山表,山间雾气缭绕,远远望去,青山里的苗族人家若隐若现,一派祥和。广西苗族多居住在山区,有越城岭、九万大山、元宝山、猫儿山等名山,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龙胜、资源等县。融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苗族自治县,也是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融水以经营林业为主,盛产杉木、毛竹、松木、油茶等,是广西林业重点县之一,也是中国杉木中心产区之一,更是中国唯一有着"杉木王国"、"毛竹之乡"美誉的县份。苗族儿女在广西这块热土上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树木)崇拜文化。特别是在融水苗族民间社会,流传着众多崇拜树木、敬养山林的现象及习俗。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4日,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竹编培训班再次在埃塞开班,开学典礼在埃塞联邦微小企业发展局举行。埃塞贸工部国务部长塔德塞高度评价中国的竹编技术并感谢中国政府和使馆在埃  相似文献   

4.
探讨竹编艺术当下跨界运用的方法,拓展竹编设计与运用的思路。方法:在竹编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论述了竹编立体化跨界运用、竹编平面化跨界运用、竹编光影跨界运用、竹编拓印运用等几个方面的跨界设计内容,探讨了竹编艺术跨界运用的设计手法与可行性。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传承和创新是竹编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根本,对竹编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设计,不仅需要提倡竹编本身的创新设计,也可以通过跨界设计手法拓展竹编艺术设计与运用的思路。同时,该文还就传承创新提出了"跨界传承的推崇问题""参差不齐的问题""专业设计师参与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5月28日至6月1日,我刊在桂林龙胜县顺利举办了第二届摄影培训班,来自全区各地市县及林场的20多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在龙脊,广西民俗摄影学会副会长李桐老师给学员们讲授了光圈的运用等基础知识《广西林业》退休主任牟礼忠老师(副编审广西艺术摄家学会会员)介绍了多年来自已的实践经验,使大家受益匪浅。培训班还安排了两天的时间让学员们跟老师外出实习在实地摄影中老师耐心地给大家讲光线的运用、速度的掌握、以及图片的结构、色调的饱和、影调对图片的影响,等等。6月1日下午,在龙胜县林业局会议室两位老师对学员送上来的1…  相似文献   

6.
竹编制品     
正有人把竹子说成是"穷人家的木头",从竹编的角度而言,它更是"穷人家的帮手"。竹编是一种遍布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手工技艺,为民间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它利用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韧性、能编能织等优良特性,用简单的竹丝、竹篾编织出各式各样的生产生活用具或工艺品。竹编及制品竹编是遍布广西民间的第一手工技艺。竹编工具主要有小锯子、篾刀、刮刀、匀刀、夹子、锤子和竹尺等。其工艺流程是先选材,根据不同的竹器选用不同的竹  相似文献   

7.
竹编是人类文化和艺术上的瑰宝,也是中国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编讲究文化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讲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物的结合。因此真正的竹编文化是存在于现实民众生活之中的。将影像志的方式引入到浙江省竹编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拓宽了浙江竹编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空间和表述方式。竹编文化影像志侧重于对林业系统、林业文化内容的事实性记录,强调竹编文化记录的长期性、系统性以及对林业文化的"深描"价值,可以作为研究林业产业变迁的史料性文本。研究从竹编影像志的操作方法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由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设计完成。是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的主会场,外观设计为竹篮造型,以竹编样式作为建筑外围装饰,展示了震古烁今的竹器史诗;展示了青神竹编的缘起、发展、兴盛、衰弱与变革、驰名与传承;展示了竹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800多米高的大山上种出来的紫香糯,全国统一价一公斤68元,是融水苗家女儿出嫁后回娘家必备的孝心米。"在第9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国家精准扶贫展区,来自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大苗山的苗族姑娘罗梦仙举着一撮紫黑米粒的稻穗,向来来往往的采购商吆喝着。这是罗梦仙第一次来义乌,由于路途遥远,她只带来了50斤紫香糯,结果展会开幕不到2个小时就一抢而空。"没想到人这么多,还有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着悠久的竹编历史,在几千年的竹编工艺发展中,湘楚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闻名于世的竹编制品,形成了具有丰厚底蕴的竹编文化。然而,如今的湘西竹编技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窘境。湖南怀化学院作为地方高校,肩负起了竹编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担。文章介绍了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师生在发展和传承湘西竹编工艺中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为进一步做好林业定点扶贫工作,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切实提高林业扶贫地区人员素质,11月18~21日,国家林业局扶贫办在浙江省宁波市举办了第九期黔桂九万大山地区林业扶贫培训班。来自广西自治区林业局、贵州省黔南州和黔东南州林业局、广西自治区河池地区、柳州地区、桂林市林业局以及19个对口扶贫县林业局长,及部分专家教授,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在培训班上,首先,对一年来林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部署了下一阶段将要开展了各项工作;还邀请了中国林科院张华新、王贵禧、陈益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8日,第十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该博览会活动为期5天,10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多个省市地区的工艺美术协会和红木家具行业及采购商代表等前来参会。此届博览会展览面积46万m~2,共设木雕、根雕、木雕(红木)家具、竹编竹雕、非遗展区、特色木制工艺品等。作为中国木雕行业内最具规模的一次专业展会,第十届东博会以"传承东阳木雕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11-14日,广西区林业局办公室与材编室联合,在南宁市举办了林业宣传和信息通讯员培训班,全区从事林业宣传和信息工作的80多名同志参布了培训。中国绿色时很厉建祝主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韦少雄处长、广西日报曾永联记者给学员讲了课。通过4天的培训,学员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并被聘的中国绿色时报广西记者站特约通讯员。区林业局培训全区林业宣传和信息员@林春霞  相似文献   

14.
百字新闻     
广西林业统计学会于1994年8月15~27日在南宁举办了第一期新统计制度培训班。来自各县林业局、国营林场、木材公司的基层统计人员88人参加培训。刘万福厅长到培训班看望了全体学员。  相似文献   

15.
广西融水杉木种源引种早期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和3年生广西融水杉木种源林分与1代种林分、普通商品种林分为对象,研究了广西融水种源引种早期栽培效果。结果表明造林后第2年广西融水种源的良种性开始显现,3年后得以明显体现。广西融水种源树高生长明显优于福建省杉木速生丰产林标准,优良种源生长优势明显,且适应性强,可以满足试验区造林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竹林和竹种的分布是中国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3个代表性竹编工艺特性进行研究,总结云南地区竹编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性。  相似文献   

17.
<正>第8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于2013年11月8日在浙江东阳中国木雕城隆重举行。博览会每年一届,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东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东阳中国木雕城等单位联合承办。来自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台湾等20多个省市的木雕根雕、红木家具、竹编竹雕展商云集木雕城的36个展区;木雕城的1~3层为经营户展区,展示木雕(红木)家具及木、竹制工艺品。  相似文献   

18.
地处九万大山的龙胜、资源、融水、融安、三江、环江、罗城7县,1986年定为林业部、林业厅重点扶贫地区,经过几年的扶贫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到1992年,7县的工农业总产值由6.1亿元,提高到20亿元;财政收入由5527万元,提高到15226万元;贫困人口由96.3万人减少到55.3万人。7年林业扶贫工作促使广西九万大山地区林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林业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3年4月林业部、林业厅第七期赴九万大山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团本着调整产业结构,大办绿色产  相似文献   

19.
受林业部委托,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西南地区林业局长社会林业培训班,于1996年5月6~15日在西南林学院举办。来自云南、贵州及广西3省(区)的36名林业局长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要求学员通过学习,掌握社会林业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林业局和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提供的扶贫项目支持下,融水苗族自治县挂牌成立了“华融竹编工艺品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