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人居环境城市层面的内涵,选取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设施、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郑州市2001—2011年城市人居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2001—2006年人居环境质量逐年提高,2006—2011年郑州市发展虽受到经济增长减速和城市框架急剧拉大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波动变化,但总体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根据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及数理统计方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模型,以岷江上游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研究区2000~2005年间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状况.结果表明,2000~2005年间研究区森林、灌木林、疏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和耕地面积减少.岷江上游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环境质量分级达到了优;岷江上游茂县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略微好于2000年,其余4个县生态环境质量在此期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推进农业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用2005—2017年安徽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从农业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农业发展度4个方面开展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级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7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等级从劣—差—中—良的方向不断增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各指标分数呈波动状态,但整体具有上升趋势。2018—2022年,预测综合分数将继续提高,数值接近1。基于该研究结果,建议提出专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同时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重视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市域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与预测,是有效揭示区域性耕地利用格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的重要途径,以期服务于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基于相对风险模型,构建“问题形成 - 分析阶段 -风险表征 - 分区防控”风险路径的耕地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 2000—2018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以广州市 2000—2015 年每隔 5 年的各指标数据为初始值,预测 2020—2025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提出相应的调控与优化措施。【结果】2000—2005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较低风险状态,其中 2000、2005 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 0.3327 和 0.3272;2010—2018 年,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状态,其中 2010、2015、2018 年耕地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的平均指数分别为 0.3296、0.3016和 0.3078。综合评价表明,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以低风险等级和较低风险等级占主导地位,较高生态风险区(Ⅳ区)主要分布在天河区、黄埔区,高生态风险区(Ⅴ区)主要分布在白云区东北部和黄埔区西北部。预测广州市 2025 年前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2025 年耕地生态风险预测值为 0.2836。【结论】研究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呈现转好趋势,从 2000—2005 年的较低风险状态转为 2010—2018 年的低风险状态;未来短中期内,广州市耕地生态风险状况将保持低风险等级,应持续协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耕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郑州市1995—200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内耕地进一步增加,林地总面积也在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总量在减小的结论,从而达到全面把握郑州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预测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2001-2005年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剖析了杭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大气污染的防治对策,为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南流江流域2000—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2000—2019年南流江流域Landsat影像进行优化重构,并耦合植被绿度、湿度、地表温度、土壤干度等生态环境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对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9年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好转的态势,RSEI均值从2000年的0.543 4增长至2019年的0.636 4;南流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面积变化主要以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向良生态等级转移为主,其中流域上游的中生态等级面积占比减少29.90个百分点,下游的良生态等级面积占比增加28.11个百分点。研究表明,使用GEE平台重构年度无云影像,可以对常年多云覆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长时序的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系统论为基础,建立了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了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郑州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得分,发现4个子系统的得分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采用变异系数协调度模型测算出郑州市2009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14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结果显示4个子系统的协调度总体上不断提高,其中2005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08年快速上升,20092014年呈调整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定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和田市2000、2005、2010、2015和2019年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4个评价指标,基于ENVI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郑州市周边地区蔬菜种植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环境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于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748-13749,13751
对郑州市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郑州市农村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着人口结构失衡和质量偏低、资源相对匮乏与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以及社会发展潜力不稳定等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环境的特点,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其它参评图件为基础,应用GIS技术经过叠加分析所获得的封闭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择8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等方法,对郑州市郊区进行了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利用聚类分析划分质量等级,生成郑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图。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相似文献   

15.
郑州郊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郑州市郊区的3个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调查和采样分析,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其单项和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3个菜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都超过了1.0,等级都超过了警戒线,污染程度为:惠济桥菜区>青寨菜区>铁炉菜区;3个菜区Cd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Cd污染相对最为严重.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连年污水灌溉及大量的施肥是导致3个菜区土壤中Cu、Zn、Ni、Cd、Pb和Cr积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市树悬铃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悬铃木的特点及其在郑州市的栽植历史,分析了悬铃木在郑州城市环境绿化中的特色以及郑州市民的悬铃木情结,探讨了悬铃木作为郑州市市树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PSR模型的郑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灰色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PSR模型、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后对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系统的GM(1,1)预测模型,对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做了短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比较低,接近中度警情的值域。最后对评价结果做了分析,提出了改善郑州市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郊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 ,对比分析了郑州市郊区及其所辖 5个行政区的土壤肥力 ,探讨了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郑州市郊区土壤除个别区速效磷含量锐减外 ,其它土壤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而且肥力总体水平也有所提高 ,但提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证明,小麦的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的综合表现,环境生态因子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和烘烤品质有重要影响。对河南省3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和烘烤品质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其籽粒品质在全国居中上等水平,与世界一些主要产麦国的小麦品质相比,营养品质属于中等,用作烘烤的面团特性的主要指标较差。用4个小麦品种分别在北京、石家庄、郑州、灵宝、虞城和息县种植,其籽粒的球蛋白、醇溶蛋白、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筋含量等指标都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有规律变化。用3个小麦品种在全省不同地区54个点种植,相同品种不同地点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可以相差12个百分点左右,其差异远远大于品种间。表明在一个省范围内,小麦籽粒品质的地域差异是明显的,为品质区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