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小麦湿(渍)害,是指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造成空气不足,而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稻茬麦田,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一、小麦湿(渍)害的危害 小麦湿(渍)害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受湿害的小麦根系长期处在土壤水分饱和的缺氧环境,根系吸收功能减弱,造成植株体内水分反而亏缺,严重时造成脱水凋萎或死亡,因此湿害又常表现为生理性干旱.小麦从苗期至扬花灌浆期都可受害.  相似文献   

2.
江淮地区冬春季节雨水偏多,部分地区小麦渍(湿)害较为严重,对小麦最终的产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小麦渍(湿)害发生的原因,分析了渍(湿)害的形成因素及其对小麦苗期、返青期、孕穗期、灌浆成熟期等小麦生长发育时期的危害,阐述了小麦渍(湿)害的预防措施,包括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选用抗(耐)渍(湿)害性品种、适度深耕、熟化土壤、合理施肥、适当喷施微肥和生长调节物质等,以期为江淮地区小麦渍(湿)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地下水位埋深和气象要素构建的小麦受渍程度特征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小麦受渍指数WI(Waterlogging index),为小麦产量预报和减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小麦种植品种“扬麦11”和“郑麦7698”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品种受渍处理盆栽试验,利用APSIM模型中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对小麦根系影响的特征量作为小麦受渍日指数,结合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受渍程度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1)小麦受渍时长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小麦受渍时间越长,小麦产量增减率越低。对比不同受渍时期小麦产量增减率,开花至成熟期对小麦进行受渍处理产量影响较大;(2)累计WI与小麦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线性关系,即小麦受渍越严重,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活性越低;(3)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正相关,WI越大小麦产量增减率越高;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负相关,契合小麦受渍害影响机理。【结论】基于土壤水分构建的WI可定量表达小麦受渍...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7,(1)
<正>我国长江中下游油菜产区,冬、春季多雪、雨,特别是稻茬和地势低洼处,易出现土壤过湿或积水,发生湿(渍)害,轻的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病虫害增多,开花和结实不良,产量下降;严重的根部因积水缺氧而腐烂,地上部枯死,颗粒无收。1.湿(渍)害的危害油菜苗期、开花期和角果期对湿(渍)害最敏感。播种期土壤过湿、积水或板结,种子  相似文献   

5.
涝渍灾害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地区小麦从播种到成熟收获期间 ,遇到降雨过多或连续阴雨 ,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达 2 2 %以上 ,较长时间呈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即会造成涝渍灾害。涝渍对小麦生产影响较大的是播种~出苗和灌浆~成熟两个时段 ,就危害程度而言后期大于前期。笔者在分析涝渍影响规律、危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卡小麦耐湿性SSR标记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害是小麦生产的世界性自然灾害,每年约有(1.0~1.5)×107 hm2小麦不同程度地遭受渍湿危害.中国南方冬麦区为湿害常发区,约有3/4以上的年份发生湿害,小麦产量损失一般为5%~20%,严重的甚至绝收,因此耐湿性已成为许多地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1].小麦种质资源的耐湿性存在极大的遗传差异,六倍体和四倍体小麦中马卡小麦的耐湿性最强,过湿处理后株高、叶片枯衰及穗粒性状的相对受害率都极显著低于对照品种[2,3].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发现的小麦土传病毒中,以小麦梭条花叶病(WSSM)分布较广,危害较重。小麦梭条花叶病主要危害麦苗,系统性侵染,是春季小麦田发病较早的一种新发生的低温性病毒病害。 (一)分布和危害:小麦梭条花叶病约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局部地区零星发生,其后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江苏、安徽、河南、浙江、陕西、四川等9个省  相似文献   

8.
渍害是江淮稻茬小麦普遍发生的非生物逆境之一,严重降低小麦产量和品质。因此,进行稻茬小麦耐渍品种的筛选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渍害对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生化方面造成的影响,为耐渍品种的筛选奠定了基础。同时,总结了耐渍小麦品种鉴定方法及特点,分析了生产上耐渍小麦品种的应用,以期为耐渍小麦品种选育与小麦生产上降低渍害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虞城县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小麦生产条件、气候条件的不断改变和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与危害随之不断变化,并且对产量的影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笔者通过几年探索,初步掌握了虞城县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并总结了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一、虞城县小麦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目前,对虞城县小麦产量构成威胁的病虫草害主要有12种,其中病害5种,包括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全蚀病和赤霉病;虫害3种,包括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蚜虫和红蜘蛛;草害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区小麦、玉米长期连作带来土壤水分和养分失调,病、虫、草害严重,秋茬小麦产量低等问题,研究小麦、玉米的需水规律,土壤水分蓄散规律和秋茬小麦的增产机理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以抢时播种和施足底肥为主要内容的5项高产技术,为秋茬小麦增产和实行麦秋轮作,实现粮食持续增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襄阳市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收集湖北全省主栽小麦品种和耐湿、抗穗发芽品种资源,在2011-2013年2个生产年度试验的基础上,筛选、鉴定适合鄂北麦区栽培的小麦耐湿、抗穗发芽高产稳产品种.结果表明,襄麦25和襄麦55两个品种耐渍(湿)、抗穗发芽能力及高产稳产性较强,可以作为鄂北麦区小麦耐湿、抗穗发芽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影响我县小麦生产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吸浆虫、红蜘蛛、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小麦穗蚜等。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只有因地制宜,抓住每一种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进行科学防治,才能达到控害增收,提高产量的目的。麦田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吸浆虫、小麦  相似文献   

13.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近几年,在我县小麦种植区发生和蔓延速度很快,发病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芦秀云 《河北农业》2006,(10):31-31
由于气候、耕作制度及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替,一些次要病虫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如小麦根腐病、小麦锈病、小麦潜叶蝇等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常规病虫害也一直在危害着唐山市小麦的生产。因此小麦秋播期间病虫防治不仅是控制地下害虫的最佳时期,也是防治土传病害和系统传染病害如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秆黑粉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针对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特提出今秋小麦播种期间虫害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5.
1合理浇水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后期浇水主要是以水调肥控肥,并满足小麦强大的蒸腾量的需要,因此要及时浇好抽穗、扬花、灌浆水,一般浇水原则是"轻浇勤浇,大风停浇,无风抢浇,昼夜轮浇".另外要做好清沟排渍,以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强根系活力,防止根功能早衰.  相似文献   

16.
小麦根系主要生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小麦根系对土壤水分、施肥深度和气温变化等生态效应的研究表明:小麦根系生长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低于60%,明显受抑制,在小麦抽穗开花期,根系生理活性对土壤水分的反应量明显:气温变化通过植株生长,会引起根系迅速地反应出来。根系对秋、冬季和春季温度变化的反应有显著区别;上层施肥可使根早期生长健壮,利于壮苗,深层施肥可促使下层根量增多。用^32P示踪试验证明,在一些分蘖死亡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山东省部分县市突发小麦黄花叶病。该病由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侵染所致,两种病毒均由禾谷多黏菌以持久性方式传播为害。防控措施主要是选育推广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减轻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
小麦根系对水分亏缺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分亏缺下小麦根系生物学特性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从根系形态、生理生化、基因型进化角度阐述了小麦在水分亏缺下作物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并由此提出了作物在旱地或灌溉条件下 ,开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进行生物节水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昌市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大幅提高、免耕的普及、种子的频繁调运、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导致小麦全蚀病在许昌市部分地区严重发生,扩展蔓延迅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截至目前发病区域已由2000年的—县—乡—村增加至全市所有县(市、区)、70个乡(镇、办)、549个行政村.特别与2011年相比新发病乡(镇、办)及行政村猛增,比上年增加14个乡(镇、办)、251个行政村.该病害已成为制约许昌市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郑旱1号小麦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黄峻岳(洛阳市科委,洛阳471000)代文戌吕丽萍关莲花赵宏恩(洛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洛阳市常年种植小麦350万亩,70%种植在丘陵旱地,小麦生育期平均降水量仅200mm左右,干旱是丘陵旱作麦区产量的主要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