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保护》1984,10(2):34-35
我省水稻螟害过去一直以三化螟为主,二化螟仅一代在部分深丘稻田造成为害。1977年以来,二化螟的发生数量逐年上升,为害程度渐超过三化螟。如成都市龙家区灯诱二化螟在三种螟虫中所占比例,由77年的13.5%上升到82年的68.5%。资中县田间虫口密度,由6.4%上升到75.3%。绵阳田间剥查的14,353被害株中,有螟虫8679头,二化螟占93.01%。新津、眉山、渠县、纳溪等地均属类似情况。据各地调查,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二化螟一代枯心率一般在5%左右,高的可达20%以上;二代可造成白穗、死孕穗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三化螟是我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长期以来一直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水稻的产量。作者于2000年用20%三唑磷乳油对二化螟、三化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三化螟卵孵盛期用20%三唑磷乳油进行防治,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且未发现对水稻有药害的现象,我们认为三唑磷乳油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价格便宜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防治此类害虫的农药。  相似文献   

3.
本市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部滨临黄海。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3333.3hm2左右。由于品种布局的变化,消声匿迹十多年的三化螟,近年又复危害,大螟也由偶发为常发,日趋加重。据1994~1996年水稻后期螟害损失率考查,白穗率平均达1.34%,高的达30%,其中:大螟占60.46%;二化螟占6.97%;三化螟占32.55%,仅此一项,全市3年因螟虫损失稻谷达402Kg。一、种群演替与危害特点1、螟虫演替过程80年代前,大螟、二化螟、三化螟交替并发。1979年调查,螟害率0.98%,其中,大螟占46.93…  相似文献   

4.
兴国县地处赣南的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有2万余hm2,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三化螟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经济作物的种植,三化螟的危害逐年下降,而二化螟的危害逐年加重,二化螟1990~1999年年平均发生面积1 000 hm2,2000~2007年年平均发生面积为6 800hm2,二化螟的发生危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水稻的安全生产构成较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5.
防治水稻螟虫效果欠佳的原因所在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秦前淦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作为水稻的主要害虫,田间基数是越来越大,对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去年在水稻主产区,第1代M化螟、第3、4代三化螟分别对早、中、晚稻都造成了较重的危害,特别是第3。...  相似文献   

6.
30%毒死蜱.三唑磷乳油(商品名:金碗)是丰乐农化公司开发的水稻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为探讨其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防治效果,确定经济、有效的用量,对金碗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绵阳二化螟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阳地区常年栽水稻480万亩,1976年开始推广杂交稻,1983年已种植337.7万亩,加之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从而使水稻螟虫种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二化螟已由当年的55.63%上升到99.66%;三化螟从33.11%下降为0.13%。在防治上也从前甘多年主治三代三化螟转向普遍防治一、二代二化螟。针对生产上乱用农药,农药销量(80%为有机氯制剂)逾万吨的严重情况,我们自1980—1983年对二化螟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上高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回升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耕地面积2.7万hm^2,水稻播种面积4.0万hm^2次。二化螟、三化螟(以下合称稻螟)是本地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二化螟发生危害为主:2001年以来,三化螟在部分地方迅速回升,一季稻(中稻)、二晚白穗面积大,以致两虫同时猖獗。  相似文献   

9.
正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1333 ha左右。在2007年以前,该县水稻钻蛀性螟虫以三化螟发生为害为主,之后的几年,二化螟与三化螟混合发生,但出现了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三化螟发生逐年减轻的格局,到2012年,全县水稻三化螟发生面积只有1067 ha,二化螟发生面积达6700 ha,占种植面积的31.4%,已取代三化螟成为全县水稻主要的钻蛀性螟虫,并有进一步加重发  相似文献   

10.
延边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及化学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延边稻区二化螟发生情况调查表明 ,不同品种水稻受二化螟危害程度有差异。密度 12.5穴 /m2 或进一步稀植的二化螟危害较轻 ;施氮量多 ,二化螟危害重 ,反之危害较轻。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二化螟成虫羽化高峰期是利用二化螟性引诱剂在田间诱集二化螟成虫最佳时期。田间小区药剂试验结果表明 ,50%辛硫磷、2.5%功夫和增效水胺硫磷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三化螟发生、危害轻重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干县地处我省鄱阳湖南岸,丘陵平原相互相差,对三化螟的发生转化十分有利,尤其是农村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后,农田用肥用药水平大有提高,品种插花变乱,因此,几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三化螟在我县的发生,其发生或最早在4月9日,最晚在5月18日,(以第一代为例);危害重的年份,稻谷损失占当年总产的95%~8.2%,危害轻的年份仅占006%~0.08%;为了进一步明确三化螟发生期早、晚,和危害轻重的原因,笔者根据三化螟在我县多年发生的调查资料,分析原因如下:l虫源是基础1962~1996年的田间剥查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12.
1发生防治概况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 ,年均种植面积16.67hm2 左右 ,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3.31 % ,而水稻螟虫(二化螟)在我区常年都有发生 ,1966,1972,1976,1978年发生较重 ,进入80年代后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 ,杂交水稻面积的加大 ,给水稻螟虫(二化螟)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化螟已上升为重要害虫。1.1发生范围越来越大危害我市水稻的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三化螟在部分县(市)发生危害 ,常年全市危害面积在0.67~16.67万hm2 之间。1980年遵义市(原遵义地区)二化螟轻发生 ,…  相似文献   

13.
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作用方式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 ,较系统地研究了乙虫脒对水稻螟虫的内吸、触杀和杀卵活性以及田间效果 ,同时评价了其对天敌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1)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活性很好 ,且对二化螟的活性高于三化螟 ,2 5mg/ L乙虫脒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内吸杀虫效果分别为 90 .9%和 50 .0 % ,10 0mg/ L乙虫脒对三化螟的杀虫效果为 92 .3%。 2 )触杀活性高 ,对三化螟和二化螟的接触 L D50 值分别为 6 .4×10 -5μg/头和 2 .13× 10 -5μg/头 ,大大低于甲胺磷的 L D50 值 (1.331× 10 -3 和 1.781× 10 -3 μg/头 )。 3)综合活性好 ,对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只需 2 0和 2 5mg/ L即可达到 85%以上的防治效果。 4 )有一定的杀卵活性 ,2 0 0mg/ L对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杀卵效果分别为 83.4 %和 0 .7% ,50 0 mg/ L对三化螟的杀卵效果为 93.4 %。 5)田间试验表明 ,112 .5g/ hm2 (a.i.,下同 )乙虫脒可有效控制三化螟枯心 ,在江苏省高淳地区 30 0 g/ hm2 可有效控制三化螟白穗 ,而在江苏省如东地区 6 7.5g/ hm2 即对三化螟和大螟白穗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此外 ,112 .5g/hm2 还对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6 )对寄生蜂和蜘蛛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秀山县1970年以来水稻螟虫历史资料,将螟虫的发生为害分为四个时期:一是1980年以前三化螟和二化螟并重,以三化螟为主;二是1980—1990年三化螟种群下降,二化螟种群上升;三是1990—2000年螟虫种群均下降;四是2000年以后二化螟种群数量呈回升趋势。从水稻品种、栽培制度、气象条件和施药水平等因素分析水稻螟虫种群数量发生变动的原因,并提出螟虫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氟虫腈(锐劲特)对水稻害虫防治效果及增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阐明新一代杀虫剂氟虫腈(锐劲特)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水稻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并对施用锐劲特后水稻叶绿素含量、功能叶叶面积和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锐劲特施药后13天接虫的三化螟幼虫死亡率仍高达94.44%。在田间防效试验中,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24g防治二化螟,防止枯心效果达97.62%,防止白穗效果达94.44%,害虫死亡率达96.15%;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g防治晚稻三化螟,保苗效果可达95.91%,害虫死亡率达99.0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30g防治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达97.88%。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32.4%;每公顷施用锐劲特80%WG有效成分36g时,功能叶叶面积增加16%~27.5%,并且杂交稻博优湛19比常规稻早糯3321和早熟早籼815对锐劲特更敏感。每公顷施用锐劲特5%SC有效成分22.5~37.5g时,水稻株高增加4.0~6.1cm,每稻丛穗数增加2.6%~31.18%,结实率提高19.43%~33.97%,水稻产量增加21.58%~28.19%。  相似文献   

16.
川西稻田二化螟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平原为稻麦(油)两熟制的一季中稻区,其中杂交稻面积占70%以上,二化螟是最主要的害虫。 吴成德等(1984)曾提出狠治秧田、压上挖下的防治策略。后经作者多年验证,并对局部三、二化螟混发区的对策作了补充,形成如今的“一代主治秧田和早栽本田,压一控二,挑治二代;三化螟主发区,一代主治二化螟,二代主治三化螟,兼治其它病虫”策略。 本区二化螟仅有两代为害,由于第一代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危害生姜严重长顺县是贵州省生姜的主要产地之一,年种植面积666.7hm2左右。以前二化螟危害生姜只是零星发生,1997年生姜丛(窝)受害率达26.4%,姜株受害率达12.7%~100%,减产2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二化螟以第2代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18.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允景洪县,属亚热带气候,终年无霜,夏热冬暖,年温差小,一年可以2—3熟,因而病虫种类繁多,稻螟的为害也很严重。 关于稻螟虫的种类,过去都认为只有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三种,但1962年12月及1963年1月在允景洪曼井兰合作社及思茅农校附近稻田进行越冬稻螟虫种类调查时,发现稻桩中有很多台湾稻螟的幼虫。在1,009条稻螟的活幼虫中,二化螟占39.85%,台湾稻螟24.70%、三化螟23.65%,大螟11.80%。 由此可见,允景洪地区不但有台湾稻螟,而且还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水稻螟虫发生动态与循证控制方案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种群回升、危害加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就目前螟虫综合治理中在管理与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螟害治理的循证控制概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桐城市稻螟上升原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螟是我市水稻上重要害虫,近年二化螟、三化螟危害逐年加重,两螟发生面积1997年为1万hm2,1998年17万hm2,1999年33万hm2,损失粮食分别为60、100、200万kg。1 稻螟上升原因分析11 耕作制度的改变稻螟危害与耕作制度的改变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春花作物油菜面积扩大,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