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江西省对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将坚持"适度集中使用"原则,根据生猪产业发展实际,提出资金使用方向。按照这一原则,奖励资金主要用于生猪清洁生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生猪良种引进和生猪良种精液补贴、生猪人工授精站及服务网点完善、生猪流通和加工方面的贷款贴息、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自  相似文献   

2.
生猪产业是云南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生猪产业的发展,对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发达国家生猪产业的发展变化,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危机以及云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在生猪产业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得出云南省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即构建完善的生猪产业链,大力发展安全、优质生猪生产,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实现生猪产业升级、增效是云南省新时期发展生猪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张学明 《畜牧市场》2009,(11):40-42
随着农村生猪散养户对生猪品种的引进、改良、流通、交易等的日益频繁,外来生猪传染病的传播机会与日俱增,生猪的疲病更加复杂化,严重地威胁着生猪散养户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控生猪传染病,使生猪养殖户能够获取更高的生猪养殖收益,是在农村工作的每一个畜牧兽医工作者和生猪散养户需要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村生猪防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农村生猪防疫工作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阜新市生猪生产发展、保障猪肉市场有效供给、稳定生猪价格,提出了促进阜新市生猪生产和稳定生猪价格的建议,以期为阜新市生猪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生猪产业信息管理体系涵盖了整个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生猪产业的信息化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整合和完善生猪生产阶段的信息系统,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后劲。江苏省泰兴市素有"生猪之乡"的美誉,是全国第一批生猪调出大县、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生猪特色产业基地,年上市生猪110万头左右,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形成了生猪养殖、猪副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生猪屠宰与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生猪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左右。随着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的管理,特别是养殖阶段的质量控制成了新的课题,从2009年起,经过五年的努力,泰兴市初步建成了"四纵两横"的生猪产业信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湘潭县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县,2012年出栏生猪230万头,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8.3%、人均出栏生猪2.4头、生猪外销居全国前列,规模养猪、生猪标准化养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进入全国、全省先进行列。生猪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国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今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我国生猪养殖业主要发展特征、规律和趋势的认识,深入分析了通货膨胀和货币从紧政策对今年我国生猪养殖业产生影响的范围、深度和趋势,最后从增加生猪产品的有效供给、抑制生猪产品价格上升、减少货币从紧政策对生猪养殖业发展不利影响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网28日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着力构建防止价格大起大落、生产大上大下的长效机制,减缓生猪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这份通知首先提出要继续大力扶持生猪生产,包括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生猪饲养补贴制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政策和扩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支持。十二五期间,每年继续  相似文献   

9.
刘丽红 《北方牧业》2009,(15):31-31
为应对生猪市场波动的风险,稳定生猪产业。创新生猪产销组织形式和生猪生产方式,由吉林省11家大型种猪场发起,规模养殖场(户)、省内外生猪经纪人和屠宰加工企业及有关专家共同组建的吉发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日前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吉林省首个横跨全省的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生猪市场波动的风险,稳定生猪产业,创新生猪产销组织形式和生猪生产方式,由吉林省11家大型种猪场发起,规模养殖场(户)、省内外生猪经纪人和屠宰加工企业及有关专家共同组建的吉发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近日正式揭牌成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猪业》2009,4(4):61-61
三农在线4月2日消息,生猪屠宰过程中工商部门和农业部门如何分工?《广州市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流通管理条例》规定,广州市政府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目前是工商部门)、负责实施本条例,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本市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流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分工上,农业(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生猪及生猪产品的一防疫、检疫,组织对违禁药物含量等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东莞市通过开展生猪定点供莞基地认定,强化基地监管,推进产销对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生猪产销联建工作机制,开创了生猪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新局面,在规范供莞生猪生产、流通秩序和生猪质量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本市从供莞基地采购生猪占生猪屠宰总数超过90%,生猪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瘦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祥云县生猪产业在国家和省、州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现代农业生猪产业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系列项目,为全县生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作为全国主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在生猪生产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受到了政府、民众的普遍关注。但自从生猪市场放开经营后,生猪生产频频出现大幅波动,影响了生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生猪生产波动,是我国生猪生产长期以来存在的各种问题的集中反映,既有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又有生猪生产方式转变进程慢、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生猪屠宰连接养殖和市场,是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环节,事关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供给。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相继推出相关政策推动各地将生猪屠宰企业建在产区,生猪屠宰产业迎来重大转变。吉安市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低效、设施设备不全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欠缺等问题。吉安市为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生猪屠宰相关工作部署,坚持减数控量,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行业监管和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生猪屠宰产业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对比生猪屠宰行业整改前后全市生猪屠宰企业基本情况,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生猪屠宰行业监管和发展方向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吉林省23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生猪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生猪养殖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农户疫病防治能力、是否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生猪的出栏价格、生猪出售难易程度、资金获取难易程度、玉米饲料获取难易程度等因素与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呈正相关,家庭经济状况和生猪饲养成本与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呈负相关。户主的年龄、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耕地规模和是否得到生猪饲养方面的培训和指导等变量对农户生猪饲养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标准化规模猪场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产业标准化是现代生猪产业的重要标志.推进生猪产业标准化,是进一步深化生猪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猪产业的重要基础,是生猪产业资源保护、投入品种规范使用、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生猪.文章着重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进行了探讨,旨在推进无公害生猪产品标准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推进生猪保险,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的经营风险,促进生猪的规模养殖、规范养殖、科学养殖;有利于降低生猪死亡率和保险赔付率,从而降低保费和生猪养殖户的风险,促进农村保险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畜牧兽医部门加强防灾防疫管理,进一步提高防  相似文献   

19.
《猪业科学》2009,26(5)
吉林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保护好生猪产业健康发展。通知要求,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储备机制。各地要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形势变化。要特别支持和保护好生猪原种场、扩繁场的良种猪和能繁母猪,确保吉林省生猪生产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坚决防止出现过度宰杀母猪现象。支持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扩大生产。省农业产业化资金对生猪加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给予优先支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各地要积极组建由生猪经纪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户)组成的生猪产销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一、准确把握和执行生猪及其产品调运政策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规范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活动的通知》(农牧发〔2018〕23号),对生猪及其产品、种猪和仔猪调运活动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并将有关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告知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生猪及生猪产品规范有序调运,不得限制符合条件的生猪及其产品、种猪和仔猪调运,切实提高生猪生产和猪肉产品供应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