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料奶质量中微生物指标检验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原料奶的质量中微生物指标一直是人们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与原料奶质量密切相关的几项微生物:芽孢总数、耐热芽孢总数、嗜冷菌等,以供生产高品质原料奶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料乳中嗜冷菌数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使用标准平板计数法与3M细菌总数测试纸片法检测原料乳中嗜冷菌数的比较实验,确定3M细菌总数测试纸片法为快速、精确的检测嗜冷菌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嗜冷菌是导致原料乳以及乳制品腐败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瞬时(UHT)灭菌后,几乎除去了全部的嗜冷菌,但细菌分泌的热稳定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却并未完全钝化,进一步影响原料乳风味以及质地。测定原料奶中热稳定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是控制嗜冷菌污染原料奶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原料乳中嗜冷菌分泌的热稳定性酶类的快速检测技术,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此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原料奶生产良好卫生规范(GMP)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乳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长效奶、学生奶等的兴起,乳品企业对原料奶的卫生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原料奶中的细菌数和体细胞数的含量又取决于牧场的卫生条件、牛体的健康状况、挤奶方式、储藏条件、储藏时间以及运输条件。本试验对实施牧场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前后原料奶的卫生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GMP规范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原料奶中的细菌总数和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2):103-106
为提高原料乳的营养价值及卫生质量,跟踪采集2015年1月至12月长江下游地区12家小规模奶牛场的原料乳混合样,研究不同月份、不同牧场对原料乳中乳蛋白率及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不同月份对乳蛋白率、细菌总数的影响明显;不同牧场的乳蛋白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细菌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乳蛋白的变化规律,调整不同月份、不同牧场的日粮结构,提高原料乳中蛋白质含量,满足人类对奶产品质量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可根据细菌总数的变化规律,规范牧场的生产操作,降低原料乳中的细菌总数,提高原料乳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奶牛场生产的原料乳中主要微生物及理化指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采集奶牛场的奶样及奶厅环境空气样品,在实验室检测原料乳中的主要微生物及理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其指标的主要因素。检测结果表明,冬季牛乳的营养成分高于春、夏、秋三季,微生物各项指标优于春、夏、秋三季,而且未检测到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奶厅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得出结论:原料乳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在不同季节间有较大差异,乳中细菌含量与奶厅环境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严格执行原料乳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规范,就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原料乳细菌总数和病原菌的数量,生产出安全合格的牛乳产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的准确性,制定更加合理的嗜冷菌检测标准流程。[方法]本试验根据《NY/T 1331—2007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中的MPC中平板计数法对新疆地区10个不同养殖模式牧场,共计120份原料乳样品在不同检测时间下的嗜冷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10-2和10-3两个稀释梯度下,3个不同模式牧场嗜冷菌检测结果均随着检测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现代化牧场和传统牧场嗜冷菌即时检测结果与间隔12 h和24 h的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小区嗜冷菌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差异显著(P<0.05),间隔12 h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间隔时间对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结果存在影响,样品检测间隔时间越久,最终检测结果越大,导致最终结果不具有准确性和说服性。  相似文献   

8.
生乳中嗜冷菌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生奶的变质,生奶从收集到加工采用了冷藏方法,而冷藏方法保存生奶会导致生奶中嗜冷菌占主导地位,嗜冷菌产生的耐热性酶类是引起乳及乳制品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乳品厂可以通过有效的杀菌、杀菌机后续设备、无菌罐装环境(封闭式,保持正压)等来控制,但最难以控制的是生乳的质量,也就是奶户或牧场这一环节,所以在生奶收集环节就要控制嗜冷菌的含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奶站的卫生管理方面针对饲养员、榨乳器具、牛群、环境等四个方面来控制嗜冷菌含量,以保证原料乳和乳制品的质量。1生乳中的主要嗜冷菌及嗜冷菌的危害1.1生…  相似文献   

9.
原料奶中芽孢、耐热芽孢、嗜冷菌及抗生素残留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学生饮用奶必须是超高温(UHT)灭菌奶,采用无抗生素优质原料奶为原料生产,严禁使用还原奶;定点生产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完善的配送系统。上期我们介绍了原料奶中微生物的控制,知道了芽孢、耐热芽孢和嗜冷菌对学生饮用奶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方法。在学生饮用奶生产中进行芽孢、耐热芽孢和嗜冷菌的检测也是十分必要的。可正确分析产品缺陷原因,缩短故障排除时间;从长远角度看,能提高成品的合格率,减少生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嗜冷菌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原料乳嗜冷菌污染是影响uHT乳保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嗜冷菌分布具有地域特征性本研究对蒙牛8个牧场原料乳中的嗜冷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确定了牧场常见嗜冷菌种类及特性,并分析了其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品中分离出的嗜冷菌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牧场原料乳的嗜冷菌数量与气温有关,1~3月份数量较高,6~9月份数量较低;原料乳嗜冷菌数越多,UHTqL货架期越短;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达到10^5 CFU/mL时,对uHT乳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1.(15);嗜冷菌脂肪酶活力达10IU/mL、蛋白酶活力为15Iu/mL、25IU/mL时对UHTSfL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0.05);原料gLpH值为6.7和3.5%2冷藏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较高,不利于uHT乳长期贮存、综上研究,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过多会严重影响uHT乳品质和风味;低温贮藏条件下,嗜冷菌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破坏UHT乳品质,因此不建议长期低温保存uHT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