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叶机械》是全国茶叶机械科技情报网主办的茶机专业技术刊物。报道的主要内容有:综述国內外茶机发展的新水平、新趋向,介绍国内外机械制茶的新进展、新成果,探讨茶机的新原理、新结构;交流茶机开发应用的新经验、新技术;提供茶机行业的新消息,新动态。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多,实用性强。适于从事茶机生产、科研、管理和使用部门的干部、科技人员阅读,也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茶叶机械工业公司于1985年10月中旬举办了1986年度的茶机订货会。参加会议的供方单位主要是该公司所属成员厂,有杭州茶机总厂、绍兴茶机总厂、临安茶机厂、富阳茶机厂、嵊县茶机厂、武义茶机厂、杭州采茶机厂以及加善拖拉机厂等。应邀参加技术咨询的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所、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浙农大茶叶系、浙江省农业厅和杭州市茶叶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教授、专家、工程师。参加订货会的用户来自14个省(市)的300多个单位,供需方代表共计900多人。本  相似文献   

3.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原杭州农业机械厂)在茶叶界有关单位协助下,于1981年4月设计制造了一种6CHL-20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并进行了烘青条茶的试验。同年10月,又设计制造了6CHL-20A型链板式茶叶烘干机,进行了大叶种红碎茶轻萎凋,转子机联切工艺,发酵叶含水率为70%以上的干燥性能试验。试验测定的数据表明,这两种烘干机的性能良好,符合烘青绿茶和红碎茶工艺要求。具有工效高(台时出茶量在260市斤以上,台时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茶叶机械化发展现状与特点我国茶叶机械,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行业规模初步形成。此后企业体制改革和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改变了茶机行业的格局,促进了名优茶机械的快速发展,使整个行业显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1.经过重组、改制,以龙头企业为主的茶机行业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努力,20世纪80年代,一个以生产大宗茶加工机械为主、初具规模的茶机行业初步形成。当时,我国有专业茶机制造厂60余家,其中部、省(市、自治区)定点茶机专  相似文献   

5.
<正>茶产业从粗放到精细、高效的发展过程离不开机械化,茶业机械化克服了限制茶产业规模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促进了茶产业创新和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产业效能,促进了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机产业之于茶产业,如"发动机之于汽车",伴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机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安溪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与存在问题1.安溪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1)加工机械企业现状  相似文献   

6.
一、揉捻机跑茶的现状传统的盘式茶叶揉捻机使用的历史很长,型号也较多,但在揉捻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跑茶现象。揉捻作业时,揉盘边缘经常堆积着许多跑出来的揉捻叶,这必然影响揉捻程度的均匀性,并使碎茶率增加,从而降低了茶叶的商品价值,同时还增加了操作工人“扫茶”的劳动负担。据有关技术资料介绍和机型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国内外都在寻求解决跑茶的技术措施。在日本,有的揉捻机上配有扫叶装置;在国内,早年乃至现今生产使用中,也有将揉桶下端捆扎一圈密密的棕毛刷,借以完成扫茶动作;在部标NJ143-77《茶叶揉捻机技  相似文献   

7.
扁形茶炒制机(龙井茶机)是按照扁形茶手工炒制工艺要求生产的,集手工炒制工艺杀青、理条(压扁)、辉干为一体的多功能茶叶加工机械,以其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等优点赢得了广大茶农的青睐和好评。扁形茶炒制机在全国特别是浙江、江苏、江西、福建等省区广泛推广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名茶生产机械化,促进了茶叶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苏联科学家为了改进茶叶品质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起先,人们习惯于把叶子揉成细条,在此过程中,无意地破坏了叶细胞。但随着茶叶需要量的增加,发展到用茶机(揉捻机)把叶子揉成细条,但对叶细胞没有彻底破  相似文献   

9.
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机械发展迅速,机电一体化茶机不断问世,如电脑控制烘干机、程序控制自动加压揉捻机、程序控制乌龙茶做青机、茶叶自动包装机、温控名茶杀青机、烘干机等茶叶机械层出不穷,成为茶叶加工机械的后起之秀,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国四十年,浙江省的茶叶加工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中的茶叶初制,从手工操作发展为机械制茶,城镇的茶叶精制由作坊式以手工为主的加工发展为机械化连续作业的新型工厂,成品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畅销国内外。50年代,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茶叶初制逐步向机械化方向发展。1951年首先推广了手推木质揉捻机,1955~1957年有关部门着手研制绿茶初制机械。获得成功,形  相似文献   

11.
五峰毛尖是五峰县内直型毛尖之总称 ,依鲜叶嫩度不同又分为芽毛尖和一芽一叶毛尖。这里介绍的加工工艺为一芽一叶毛尖的生产工艺。现就五峰毛尖加工工艺研究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 杀青  杀青保持适度是做茶成功的关键。我们对杀青温度与茶叶品质 (表 1)和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表 2 )进行对比试验。试验采用浙江富阳茶机总厂生产的八方复干机 ,杀青温度是指复干机中心撑杆处温度 (下同 ) ,每机投叶量均为 3kg。表 1得出 ,杀青温度以 10 0℃投叶最好 ,杀青叶叶色转为暗绿 ,折梗不断 ,清香扑鼻 ,成品茶内质外形均佳。杀青温度 80℃和 9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特产处)、商业厅(土产处)、农学院(茶叶系、閑林农場)、杭州茶厂、以及商业部茶业局派員組成了“浙江省綠茶初制机械試驗組”,1958年5—9月,在浙江农学院閑林农場进行了整套綠茶(眉茶)初制机械的設計試制和試验工作;同时进行了用机械初制眉茶,探求其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的比較試驗。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浙江省茶叶机械工业公司举办了第十七届茶叶机械展销订货会,今年3月又将举办第七届名优茶机械展销会.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秋季的大宗茶茶机展销会已走过了17个年头,名优茶茶机展销会也将进入第七个年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茶机展销会的购销活动体现了社会需求的状况.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的牵动,茶叶机械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茶机行业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为使广大茶机用户掌握茶机合理使用和维修的技术,以延长茶机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机制茶质量,根据我国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签订的《茶叶情报服务》项目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与杭州茶机总厂联合举办茶机安装使用和维修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5.
试谈电脑拣梗机的误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精制上,拣梗机械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茶叶拣梗机除有机械式、静电式、光电式之类外,新近又出现了电脑式拣梗机,并已在杭州东方机械厂投入批量生产。笔者曾参加过电脑拣梗机生产性能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该机与其他类型拣梗机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兼备分选性能,其拣出物(拣头)中的误拣茶质量(等级)明显低于拣后的正茶(一般低2个  相似文献   

16.
茶机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清厚 《茶叶》1993,19(2):44-46
我国茶机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性能低,品种规格不全、不配套、耗能大,不同程度地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有所改进,研制了成套红绿茶初制机械,推出了各类型名茶微型机具,完成了一批金属热源发生炉,又开始探索了高科技茶机生产,以程控及微机控制制茶等自动化新型茶叶机具,为我国茶叶机械工业走向世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其品种类型、性能、门类尚属初级阶段,不能适应当前茶叶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谈点意见和看法,以与我界同仁商讨。一、当前茶机科研、制造与茶叶生产结构的不平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茶叶机械化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建立了110座专业茶机厂,生产各类茶机45万台(套),年初制加工能力达60万吨,精制加工能力65万吨,茶园管理机耕机械近千台(套);组建了10多所茶机研究所,完成了盘式揉切机→转子式切茶机→强烈快速揉切制法三阶段红碎茶系统研  相似文献   

17.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是我国生产量最多、平均卖价最高的名优茶类型。在我国的茶叶机械中,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经历了极为曲折和漫长的研究历程,最终获得成功和普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是我国生产量最多、平均卖价最高的名优茶类型。在我国的茶叶机械中,以龙井茶为代表的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经历了极为曲折和漫长的研究历程,最终获得成功和普及。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龙井(扁形)茶炒制机的研制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由浙江春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经过近2年的创新设计和研发,试制的双搓动茶叶自动揉捻机组经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已投入小批量生产和推广使用阶段。揉捻机是茶叶初制加工的关键设备之一,茶鲜叶经杀青后进入揉捻加工,促使茶叶成条,破坏叶组织细胞。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25、35、45、55、65型等系列茶叶揉捻机均以单机运行为主体,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通过近几年来研究开发,部分型号的揉捻机根据生产线的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茶叶机械经过从无到有和结构改进之后,已进入一个兴旺发达的时期。在大约二十五年的时间里,我国的茶叶机械摆脱了单纯引进模仿的局面,逐步因地制宜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的茶机工业体系和茶机技术基地。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茶机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科学研究和加工制造队伍,充满着开拓精神。例如,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