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摘要:为提高食用菌菌糠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拓展利用途径,避免环境污染,以辣椒为测试对象,设置7个不同体积比的姬菇菌糠、草炭、珍珠岩基质配方,以不含菌糠的常用商品基质为对照,在高标准日光温室环境条件下进行基质穴盘育苗,研究不同配比菌糠育苗基质对辣椒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糠草炭珍珠岩(体积比)=343的育苗基质中辣椒出苗率为94.91%,植株性状表现优良,幼苗期株高26.13 cm,茎粗2.57 mm,根长11.95 cm,壮苗指数为0.029 9,可作为菌糠基料育苗基质配方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比例的麒麟菇菌糠配合棉籽壳、牛粪等基质进行双孢蘑菇原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菌糠是蘑菇原种生产的好材料,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38∶40∶20、48∶40∶10的配比比较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其中菌糠∶棉籽壳∶牛粪为58∶20∶20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3.
草炭是短期内不可再生资源,而椰糠作为栽培基质可实现园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为探索椰糠替代草炭用于辣椒穴盘育苗的可能性,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和椰糠作为育苗基质原料,复合基质中保持20%珍珠岩和20%蛭石(体积比)不变的条件下,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为3∶1∶1常用复合基质作为对照组,设计7种育苗基质组合,研究不同比例椰糠替代草炭对辣椒穴盘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基质中椰糠替代草炭的处理对辣椒苗期生长指标、干鲜质量和SPAD值影响不尽相同,其中与对照相比,以椰糠∶蛭石∶珍珠岩=3∶1∶1(体积比)处理效果最佳,不但促进了辣椒幼苗的生长,显著增加了株高、茎粗,而且能显著提高辣椒全株干、鲜质量,辣椒的壮苗指数高于对照,但壮苗指数、SPAD值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育苗基质中椰糠替代草炭能够有效改善辣椒幼苗质量,且椰糠∶蛭石∶珍珠岩=3∶1∶1(体积比)为最佳辣椒育苗基质组合,说明椰糠可以全部代替草炭用于辣椒穴盘育苗。  相似文献   

4.
平菇菌糠基质在番茄、甜椒育苗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番茄、甜椒育苗的基质配方,以腐熟的平菇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为原料,进行番茄、甜椒育苗试验,通过不同基质配比试验,比较出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番茄、甜椒育苗基质以M_4(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6.5∶1.5∶1.0∶1.0)育苗效果最好,最接近以草炭土为原料的商品育苗基质,其次是M_5(菌糠∶蚯蚓粪∶蛭石∶珍珠岩=6.0∶2.0∶1.0∶1.0)。  相似文献   

5.
以本地腐烂的板栗壳、花生壳为主要原料,与鸡粪(或猪粪)和珍珠岩(或粉煤渣)按一定体积比混合,利用复合基质进行辣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6种组配基质都可用作辣椒育苗基质,但以80%板栗壳+10%鸡粪+10%珍珠岩、60%板栗壳+20%鸡粪+20%珍珠岩和80%板栗壳+10%鸡粪+10%粉煤渣3种育苗基质较好,值得在辣椒育苗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对辣椒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湘研15号辣椒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有机基质对辣椒苗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辣椒工厂规模化育苗中选择合适的有机基质能够提高辣椒秧苗的质量.以选用炭化谷壳10%、食用渣20%、细河沙20%、锯木灰20%、猪粪渣30%的有机基质配方较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木腐菌菌糠对双孢蘑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来源的木腐菌菌糠,以编织袋为包装材料,采用常压灭菌的方法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培养基。测定各种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产量,以及不同菌糠的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主要培养基的C:N,研究不同菌糠的生产能力。结果表明,以采收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产量最高,料层18 kg·m~(-2),产量14.918 kg·m~(-2);平菇菌糠是很好的基质生产料,以采摘过6潮菇的平菇菌糠生产的双孢蘑菇,虽然产量不是最高,但仍比合成料产量高,且具有出菇集中、周期短的优势;双孢蘑菇产量不仅取决于培养料的含氮量和C:N,还取决于培养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以平菇菌糠、采摘过1潮菇的杏鲍菇菌糠、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糠添加5%的麸皮作为栽培培养基,可以生产出具有高产能力的双孢蘑菇。  相似文献   

8.
快腐牛粪在双孢蘑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不同比例的快腐牛粪代替普通牛粪栽堵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研究不同比例的快腐牛粪替代量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实验设置配方①快腐牛粪的代替比例为20%、配方(④代替比例为40%和配方③代替比例为60%,观察不同配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量、出菇时间、产量以及双孢蘑菇品质等,以期得到最佳的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曼)和配方②能够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配方②双孢蘑菇产量最高,配方(勤双孢蘑菇还原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最高,配方①与配方②栽培出的双孢蘑菇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对照,VC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合产量和品质,配方(③即用40%的快腐牛粪代替普通牛粪是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9.
菌糠的再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点。通过以大球盖菇菌糠为材料,利用发酵菌糠复配成育苗基质进行辣椒穴盘育苗试验,以研究基质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辣椒育苗基质随着加入的菌糠量增加,各理化指标都逐渐增加。发酵菌糠本身和其混配的辣椒育苗基质除了持水孔隙度低于45%,需要混配持水较好的材料或者经常浇水,其他测定理化指标都在国家农业部颁布的蔬菜育苗基质行业标准内。菌糠与草炭比例为1∶2时辣椒苗出苗率、株高和茎粗都最好,1∶1时次之,说明使用大球盖菇菌糠代替部分草炭进行种植可行。  相似文献   

10.
蘑菇渣复合基质特性及对辣椒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蘑菇渣、蛭石、珍珠岩按不同配比组成复合基质,进行辣椒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蘑菇渣复合基质,在相同的苗期管理情况下,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T1(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1∶1∶1)、T3(蘑菇渣∶蛭石∶珍珠岩为3∶1∶1)复合基质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全株干重、壮苗指数都显著大于CK(草炭∶蛭石为2∶1).因此,在辣椒穴盘育苗中可使用蘑菇渣复合基质代替草炭.  相似文献   

11.
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杏鲍菇菌渣成分进行分析,明确菌渣再利用的可能性,并对菌渣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后的菌渣通过配比进行蘑菇的制种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只采摘1茬的杏鲍菇菌渣仍含有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可以利用杏鲍菇菌渣替代部分培养料用于双孢蘑菇制种与栽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杏鲍菇菌渣堆制过程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料堆最高温度可升至70℃。堆制后的菌渣加深了腐熟度,适合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杏鲍菇菌渣添加10%牛粪进行堆制发酵后按30%。50%的添加比例与棉籽壳混合制作双孢蘑菇菌种,既可降低制种成本(节约制种原料成本约40%),又能保证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杏鲍菇菌渣栽培双孢蘑菇,菌渣使用量可控制在20%~30%左右,从示范栽培结果看平均单产可与常规堆肥的单产持平,而使用30%杏鲍菇菌渣可降低栽培投料成本约25%。  相似文献   

12.
以炉渣、锯末、菇渣废料、鸡粪、羊粪、田园土分别按照不同体积比配制9种供试基质,对紫叶矮樱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基质养分对紫叶矮樱苗木株高及成品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6基质(田园土∶炉渣∶菇渣废料∶鸡粪=6∶3∶0.5∶0.5)为最佳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3.
以香菇菌糠为基本栽培基质,将其分别与土壤、煤渣和珍珠岩等混合,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番茄幼苗的萎蔫率大小依次为T3相似文献   

14.
试验材料为双孢蘑菇.以加入珍珠岩的蚕茧作为固体保鲜吸附剂,分别在常温、低温、低温MA气调3种情况下进行处理.试验效应以蘑菇的组织细胞膜渗透率、褐变度、感官品质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 hm2 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 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6.
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栽培中,以传统蘑菇砻糠田泥覆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炭比例覆土配方的理化性状、细菌生长量、双孢蘑菇菌丝生物量及其产量。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泥炭比例覆土的空隙度、持水率,以及在-2.16 ~ -17.28 kPa水柱牵力下的水份释放量,都随着覆土中泥炭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结果表明,100%、50%和30%泥炭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砻糠田泥覆土(P<0.05),并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大而增高;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于第2潮菇原基形成期达最大值。覆土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的细菌数量与其中的蘑菇菌丝生物量正相关,覆土中的细菌与蘑菇菌丝存在营养共生关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蘑菇子实体形成量与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密切正相关,与覆土持水率(含水量)正相关;覆土层蘑菇菌丝生物量和持水率,是蘑菇覆土基质优化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秀珍菇菇渣处理后以不同比例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菇渣栽培双孢蘑菇,与常规配方相比,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并且随着菌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培养基培养料中加入30%秀珍菇菇渣栽培双孢蘑菇,生物学效率达到63%,比常规栽培料高出10%,说明菇渣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互助县地处西北高原 ,气候冷凉干燥 ,在当地农业史上从未有过蘑菇生产。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互助县利用当地丰富的麦秸和牛粪资源 ,发展蘑菇生产获得成功。在简易菇棚内栽培 ,4~ 10月份为出菇适宜期 ,鲜菇平均产率约 8kg/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