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015年10月抚州地区南丰县和广昌县的南丰蜜桔植株出现了类似黄龙病的症状。为探明抚州地区南丰蜜桔是否携带黄龙病菌,从南丰县和广昌县采集疑似感染黄龙病的南丰蜜桔叶片,利用黄龙病菌的特异引物对其16SrDNA和β-操纵子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南丰县和广昌县的样品均检测到黄龙病菌,该病菌属于亚洲种。这是在江西抚州地区的南丰蜜桔上首次检测到黄龙病菌。  相似文献   

2.
定量分析柑桔黄龙病菌在沙糖桔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清远感染柑桔黄龙病的沙糖桔园采带果枝条,分部位取样提取总DNA,并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浓度。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黄龙病菌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果实桔络的黄龙病菌含量最高,且黄龙病菌在果实中呈现富集状态。  相似文献   

3.
柑橘黄龙病菌侵染九里香不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辉  丁芳  钟云  姜波  易干军  王国平 《果树学报》2011,(2):268-272,374
采用不同的方法将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传染到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运用Nested-PCR技术确认九里香是否感染黄龙病菌.结果表明,采用汁液摩擦、注射和挤压法,接种2个月后不能在九里香植株体内检测到黄龙病菌;黄龙病阳性接穗红江橙(Ci...  相似文献   

4.
采用直接组织免疫印迹(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和常规PCR技术,对采自广东梅州新建‘Cocktail’葡萄柚园内表现疑似黄龙病症状的样品进行检测。DTBIA检测发现疑似样品的韧皮部存在特征性紫红色反应,与黄龙病阳性对照反应一致。PCR检测发现枝条、叶片和果实样品中均检测出了黄龙病菌特异性条带,其中果蒂、中柱和种皮内病菌含量较高。进一步测序分析发现,来自‘Cocktail’葡萄柚病样的16Sr DNA和ef Tu基因与NCBI中的柑橘黄龙病菌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对应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均为100%,证实‘Cocktail’葡萄柚感染了柑橘黄龙病菌亚洲菌株。  相似文献   

5.
《南方园艺》2021,32(4)
为明确柑橘黄龙病能否通过授粉途径进行传播,研究采集了黄龙病发病沙田柚的花粉,将其授到6株健康温州蜜柑树的花上,定期观察被授粉树症状,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是否感染黄龙病菌。结果表明,授粉后30 d、60 d、90 d和180 d,被授粉树均生长正常,未出现黄龙病症状,也未从授粉树上检测出黄龙病菌。说明花粉传播黄龙病缺乏证据。  相似文献   

6.
柑橘砧木影响着柑橘品种多种园艺学与病理学性状,选育优良砧木是柑橘优质丰产的基础。本研究以13个枳属及其杂交种砧木为研究对象,分别嫁接黄龙病接穗后,通过观察症状表现及黄龙病菌浓度检测评估供试砧木对黄龙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的砧木品种嫁接病穗3个月后除LT54、LT52、飞龙枳和枳柚外上均表现出了黄龙病症状,嫁接6个月后所有供试砧木品种均表现出黄龙病症状。黄龙病菌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嫁接3个月后除了8株砧木外结果均为阳性,嫁接后6个月所有砧木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供试接穗嫁接前和嫁接6个月后的病菌平均浓度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砧木品种均不抗黄龙病,为抗柑橘黄龙病砧木的进一步筛选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切诊断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近年出现的疑似柑桔黄龙病,2019年12月从该县6个柑桔园中共采集12份(株)叶片样品,采用PCR和序列测定技术对叶样进行黄龙病菌检测.结果,从6份样品中检测到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即亚洲韧皮部杆菌(Candidatus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表明吉水县已...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快速检测体系,丰富柑桔黄龙病的高效简便检测方法,以黄龙病菌株psy62全基因组中的单拷贝tufB-secE-nusG-rplKAJL-rpoB基因簇序列和5拷贝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β亚基基因(nrdB)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经灵敏度比较和检测特异性验证,建立该病的RPA检测体系,并经PCR、RPA和实时荧光PCR对87份柑桔样品的黄龙病菌进行对比检测,验证RPA检测体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黄龙病菌RPA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柑桔黄龙病;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相当,是PCR的100倍;扩增过程只需20 min,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对田间疑似柑桔黄龙病的送检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一致,比PCR的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9.
柑橘黄龙病病原菌为韧皮部限制性寄生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迄今为止尚未成功获得离体纯培养。因此基于特异性抗体的高通量血清学检测技术迄今尚未开发。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利用异源表达重组黄龙病菌外膜蛋白Omp_(CLas)免疫动物,制备并获得了特异性多克隆抗体(Anti-Omp_(CLas)-Pab)。本研究利用直接组织印迹免疫法(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技术对获得的多克隆抗体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证实该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中国不同地理来源的柑橘黄龙病菌分离物;柑橘叶柄、叶片中脉、枝条、根部、果梗和种子中均存在黄龙病菌,其中根部和种子中的病菌含量相对较低,枝条和叶片中脉中的含量较高。该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后续快速检测试剂盒或试纸条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杂柑‘W·默科特’黄龙病菌分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12月在云南红河新引种的‘W·默科特’杂柑植株上发现疑似黄龙病的叶片斑驳及"红鼻子果"症状。采集疑似的叶片和果实,分别提取其叶片中脉和橘络的DNA,利用黄龙病菌的特异引物对其16S rRNA基因和β–操纵子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自云南的‘W·默科特’样品中PCR能够扩增出黄龙病菌的特异条带,通过上述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病菌归属于黄龙病菌亚洲种;为了进一步探明这些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3种类型的原噬菌体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扩增分析,结果表明采自云南的‘W·默科特’植株上的黄龙病菌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贵州省柑桔黄龙病的疫情及了解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2015—2016年在15个县(市)采集了104份柑桔黄龙病疑似样品,进行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常规PCR检测及柑桔黄龙病菌亚洲种噬菌体转移酶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样品有19份检测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8.27%。贵州柑桔黄龙病疫情主要集中在罗甸、望谟、兴义、册亨等黔南和黔西南柑桔黄龙病发生老区,从江、榕江等黔东南地区疫情得到一定控制,遵义及铜仁等地区未发现疫情。贵州省内柑桔黄龙病菌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地理来源及寄主品种来源上均表现出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赣州橘园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内生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多样性,并明确黄龙病菌的侵染对于AMF群落的影响。【方法】使用AMF 18S小亚基核糖体特异引物AMV4.5NF/AMDGR对黄龙病菌侵染和健康柑橘根系DNA扩增建库,通过454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挖掘赣州橘园根系AMF多样性及其受黄龙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从赣州橘园的柑橘根系中鉴定到80个AMF种,其中包括44个已知的AMF种和36个新种。进化分析发现,球囊霉属AMF占总AMF数的78.75%,是赣州柑橘根系内生AMF群落的优势菌属。鉴定到类球囊霉属的12个AMF,其中Paraglomus.N2和Paraglomus.N7的丰度位于总AMF的第二和第三,说明类球囊霉属AMF在赣州柑橘AMF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PCoA分析表明黄龙病菌侵染显著改变了柑橘根系AMF的群落结构,而AMF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变化。通过丰度差异分析鉴定到6个在黄龙病菌侵染后丰度差异显著的AMF种,表明黄龙病菌侵染可能通过改变AMF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其群落结构。【结论】全面揭示了赣州橘园根系内生AMF多样性,并且黄龙病菌侵染可通过改变菌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来影响AMF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找出较优的单头柑桔木虱黄龙病菌核酸提取方法,以饲养于温室内感染柑桔黄龙病的甜橙树上的柑桔木虱为试材,采用3种方法提取单头柑桔木虱的总核酸,对提取的核酸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并利用柑桔黄龙病菌特异性引物OI1/OI2c以及r-rplLAs/f-rplLAs分别进行了常规PCR和qPCR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以成功提取到单头柑桔木虱总核酸且均能检测到黄龙病菌。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李菁的方法步骤简单、历时短,提取的核酸浓度较高,但核酸质量较低;氯仿-异戊醇法步骤较多、历时长,提取核酸浓度较低,但核酸质量较高;动物组织直接PCR试剂盒法简便快速,提取的核酸浓度高,核酸质量一般,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4.
山黄皮俗称鸡皮果,正式中文名细叶黄皮,学名Clausena indica(Dalz.) Oliv.,为芸香科,黄皮属多年生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南亚热带地区,主产于我国桂西南及越南北部.山黄皮果实含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铁、钙等营养元素,营养价值高.此外,山黄皮枝叶、果实、根茎还具有祛痰化气、消积消滞等药效,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贵州等6个地区共300份感染柑橘黄龙病菌的DNA样本作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技术对黄龙病菌携带的3种类型原噬菌体基因进行特异扩增、测序,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鉴定出8种原噬菌体组合;携带单一原噬菌体类型的黄龙病菌株为6个地理种群的优势菌株,占比53.3%,其中以Type 2型为主;3类原噬菌体基因位点中A+T含量均高于G+C,表现出AT偏好特点;重组分析结果显示黄龙病菌间无重组信号,表明未发生重组事件;基因流Nm值均大于1,说明黄龙病菌在各种群中基因交流频繁;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Fu and Li’s D、Fu and Li’s F值均小于0,表明黄龙病菌种群存在过历史扩张。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柑橘黄龙病菌16S rDNA序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芳  洪霓  钟云  易干军  王国平 《园艺学报》2008,35(5):649-654
 运用PCR技术对来自中国7省区不同寄主上的黄龙病菌16S rDNA基因区进行了PCR-RFLP-SSCP分析, 采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单酶切、双酶切及三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了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表明来自7省区不同寄主上9个黄龙病病菌分离物的16S rDNA无可见变异;同时对9个代表性的分离物16S rDNA进行了克隆测序,序列多重比对结果与PCR-RFLP-SSCP一致,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中国柑橘黄龙病病菌的16S rDNA序列高度保守, 在不同的地域、寄主内没有发现分子变异,为进一步研究柑橘黄龙病菌系统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山黄皮是一种珍贵的野生果类香料资源,目前多为人工驯化栽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优良品种,导致产量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对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山黄皮栽培技术的应用,规范园地选择、园地规划、种植、品种选择、果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山黄皮栽培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胼胝质合成酶是控制胼胝质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克隆并分析'锦橙'胼胝质合成酶基因CsCalS5及其启动子序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sCalS5的组织表达模式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黄龙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诱导表达模式,并通过组织切片观察感染黄龙病和柑橘溃疡病'锦橙'叶脉胼胝质的沉积.结果...  相似文献   

20.
柑橘黄龙病菌在寄主体内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柑橘黄龙病流行规律,可以为果园柑橘管理提供指导,对延长柑橘黄龙病树的经济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TaqMan q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监测江西赣州柑橘果园中黄龙病病原物的时间动态变化,结合气候数据分析柑橘黄龙病病原物与气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柑橘黄龙病亚洲种含量年动态变化中,2017年8—11月和2018年5—7月有2个高峰,2018年4—5月和2018年7—8月会有2个低谷,整体呈现树冠北面枝条病菌含量高于南面,且症状严重程度与病菌含量呈反比。气候数据分析柑橘黄龙病菌含量与月下雨天数和月平均最高气温无相关性。【结论】果园中柑橘黄龙病亚洲种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消涨趋势,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有相同之处,在10月存在高峰;柑橘体内亚洲种含量变化与温度和下雨天数这2个气候因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