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菇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香菇等食用菌的最好保鲜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加工工艺和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冻干香菇和传统干燥香菇的理化指标的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冻干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适宜制作真空冷冻干燥脆片哈密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哈密瓜为试材,研究了真空冷冻干燥对不同品种哈密瓜片的影响,比较不同品种哈密瓜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所得脆片产品的形状、失重率、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筛选真空冷冻干燥哈密瓜脆片的适宜品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初步研究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冷阱温度为-34.8℃,真空度130Pa,加热温度为30~50℃。比较不同的哈密瓜品种,结合哈密瓜的加工特性,质地软的果,其脆片产品的颜色、形状等感官性质均不理想。真空冷冻干燥较适于质地硬的哈密瓜脆片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脆片鲜香酥脆,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真空油炸技术是目前加工食用菌脆片的主要技术,但在传统真空油炸技术的基础上,降低脆片含油率仍然是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综述真空油炸食用菌脆片加工过程中,漂烫、渗透脱水、涂膜、冷冻、预干燥等的物料预处理方式,油炸过程中工艺参数的筛选优化,以及油炸后真空脱油、联合干燥等处理...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处理方式对真空油炸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真空油炸、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4种加工方式对即食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菇片采用23%麦芽糊精溶液浸渍和冷冻预处理对改善真空油炸产品的口感、风味和质地有重要作用,沸水烫漂30 s预处理有助于改善产品的色泽和口感,但会减小产品体积。与常压油炸、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相比,真空油炸加工时间短,产品品质好,含水量低,保质期长,是一种非常适宜的即食杏鲍菇脆片加工方式,也是对杏鲍菇进行深加工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干制是现阶段果蔬常见的加工方式,不同干制技术对果蔬干制品品质的感官、营养成分等影响不同。文章主要介绍了热风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变温压差膨化干燥等不同干制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对果蔬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果蔬干制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紫色和红色马铃薯为材料,通过真空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2种不同加工工艺制备马铃薯干片,研究不同工艺下马铃薯干片的颜色及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不仅可以使彩色马铃薯干片保持鲜艳的彩色,还能够有效减少花青素损失率,是最适宜于彩色马铃薯片的干燥方式。  相似文献   

7.
食品加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营养和物理特性,而干燥工艺和设备的选择对干制品的营养色、香、味和形有很大影响。真空冷冻果蔬干燥是果蔬加工的方法之一,通过干燥来降低果蔬的水分含量,所得干制产品便于贮藏和运输,且技术含量高,应用广泛,尤其对特色农产品尤为适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真空冷冻干燥的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冻干工艺的流程,综述了果蔬冻干的生产工艺、发展现状及在果蔬加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产业既是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短平快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又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因此发展食用菌产业符合人们消费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农民快速致富的有效途径。现对食用菌抗肿瘤、抗菌、抗病毒、降血压、健胃、助消化等保健功能进行综述,并对食用菌的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调味品、化妆品等产品研发方向及冷冻干燥保鲜技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超细粉体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液体萃取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食用菌作为功能性食品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芦笋为试材,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的方法,比较了干燥后芦笋中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等营养成分,冻干时间、复水性、微观结构、微生物数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后芦笋的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含量相对于新鲜芦笋的保存率分别为63.86%、80.49%和81.68%;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后的芦笋维生素C、粗蛋白质、总糖含量的保存率分别为59.66%、75.20%和75.57%。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芦笋的冻干时间和复水比分别为12.5、8.0h和5.3、4.9。真空冷冻干燥和微波处理与真空冷冻联合干燥脱水的芦笋组织结构均保持良好,没有明显的破坏变形现象,二者无明显差别。真空冷冻干燥芦笋的细菌杀菌率为92.7%,霉菌杀菌率为83.5%,微波真空联合冷冻干燥的细菌杀菌率为96.8%,霉菌杀菌率为97.8%。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影响,综述了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晒干、阴干、烘干等方法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影响。通过综述发现烘干对大多数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小,操作简便,应用较广。为不同中草药的加工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贵州黔东南州为对象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分析我国食用菌饮食文化和贵州黔东南州食用菌发展现状。从食用菌从业人员、食用菌饮食文化活动、生产设备、发展模式四方面研究食用菌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挖掘稀有食用菌品种、加强食用菌产业布局、推广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增加食用菌科技投入和食用菌的普及推广力度以及发展食用菌深加工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用菌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国际食用菌市场的主要供应国,并且在食用菌的医药、保健和商业价值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食用菌示范生态观光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关食用菌文化和培育过程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以四川省眉山市食用菌示范生态观光园建设为例,通过分析论证的方式研究食用菌生态观光园的规划设计,为眉山市打造一个集餐饮、采摘和观光为一体的食用菌示范生态观光园的建设提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建议,以促进眉山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食用菌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食用菌电商流程亟待完善、缺乏食用菌安全体系、缺乏食用菌电商人才以及缺乏知名食用菌品牌等困境,从食用菌生产销售主体角度,基于大数据视角出发,利用大数据优化食用菌电商流程,建设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食用菌安全体系,以大数据应用能力为导向培养食用菌电商人才,依托大数据建设知名食用菌品牌。  相似文献   

14.
蔡嵘  于晓胜 《中国瓜菜》2021,(4):136-140
十多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快速增长,食用菌总产量占全球75%以上。2004—2018年,河南食用菌产量、出口量连续居全国第一。河南自然资源、生产成本的优势,以及相关政策和科研创新的推动,形成了河南食用菌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但由于规划缺位、研发力量薄弱、工厂化发展滞后,河南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品种单一、结构单一、市场过于集中的问题。为此,建议突出食用菌产业的战略地位,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本省的资源优势,加强食用菌出口供应链管理,加大研发推广和产业升级力度,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提升食用菌国际市场品质,将河南食用菌供应链延伸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高嵩 《中国食用菌》2020,(1):192-194
基于野生食用菌主题公园,对食用菌的艺术设计进行分析。在维护野生菌自然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借助艺术手法,充分开发其观赏价值。以野生食用菌主题公园为形式,实现珍稀菌类的保护和繁育,在保留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等基础经济开发活动的同时,挖掘野生食用菌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燕 《中国食用菌》2020,(3):219-221
针对大部分食用菌的保健及药用价值尚未被完全开发的现状,通过从食用菌的保健价值角度出发,分析食用菌饮食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食用菌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潇化 《中国食用菌》2020,(2):137-138,141
作为食用菌大省的云南省要发展农村食用菌电子商务,应对本省的农村食用菌电商政策进行了大力支持,这给当前处在缓慢发展期的农村食用菌电子商务体系注入了推动力量。对目前农村食用菌电子商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目前农村食用菌电商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科学评价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的有效性,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DEA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中的一系列投入型策略作为输入指标,以食用菌企业的规模、消费者满意度、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各种产出效益和效果作为输出指标,采用DEA评价方法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的效率进行模拟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对食用菌发展策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有效的,结果也为为食用菌发展策略的资源投入方向和数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焱 《中国食用菌》2020,(2):96-98,101
从共享旅游文化、共享食用菌历史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发展食用菌个性化旅游和体验式旅游的思路;结合食用菌绿色、健康和生态的核心体验元素,给出了依托食用菌绿色、生态的品牌优势,打造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重庆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共享经济模式,提出以重庆食用菌美食为龙头,利用多种共享经济新业态来带动重庆食用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杰 《中国食用菌》2020,(1):205-206,210
以菌文化为设计主题,对菌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充分发挥菌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以期通过研究菌文化,丰富我国园林设计的类型,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