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我国西北、西南和华中三大区的结合部.自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重点防治工程实施以来,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据第3次遥 感技术调查测算,四川水土流失仍相当严重,是影响四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头号环境问题 .因此,加快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就此笔者对如何搞好四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基本途径、目标、策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紫色土土层浅薄,土壤坚硬,透水性和持水性差,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了更好地治理紫色土水土流失,本文以宁化县的紫色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圆法、干湿筛法、容重法等方法,研究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的效益。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能够促进周围植被的生长、改善土壤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等;在紫色土上种植金银花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可以为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土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5.
试论水土保持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我国是世界上贫水国家之一 .从经济持续发展、人口剧增及城市化、水土流失及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水资源短缺面临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着重探讨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水土保持在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中的作用.说明水土保持在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环境问题 ,已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我国的水土保持法制体系已基本建成 ,要把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掀起依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赵云翔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37-139,225
针对我国西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面向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西部水土保持具体对策,为我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决策依据以促进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土流失已成为制约该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介绍了江西省1987,1996和2000年3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情况,并对该省十几年来水土流失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认为,尽管江西省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生态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该省水土流失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秦州区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迫在眉睫。秦州区通过治理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提高了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实现了人口、生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从防灾减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存在问题,总结了中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成绩、经验,提出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水土流失和贫穷形势严峻,探究水土流失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对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水土流失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选取人口、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4个方面的社会经济指标,利用ArcGIS和GeoDa软件,对水土流失及各指标因子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再建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对三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1)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水土流失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水田和旱地对水土流失影响不一致;(2)三个模型对比,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度最优,解释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治理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我国原本就是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急剧增加,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因此,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扎扎实实,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3.
隆德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遏制县域内水土流失、沟岸扩张、沟头延伸,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年坡改梯、坝系、小流域治理工程等措施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水土流失和贫困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难题。为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4个时期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普查数据和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农业和经济3个方面的8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与经济水平、自然因素和农业状况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农民越贫困、自然环境越差、农业状况越糟糕,水土流失状况越严重;经济状况对水土流失面积比的影响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使得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更易获得基本生存的物质基础,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进一步减轻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5.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金国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163-164,167
粤北岩溶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粤北岩溶山区农业水土环境问题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无不与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的优劣息息相关。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土壤,损失地力,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抬高河床,淤积塘库,破坏了水利设施;阻塞路涵,冲毁道路,破坏了运输业的正常秩序;城市失落,文明衰败,限制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生态失调,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极大障碍。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是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1 进一步提高和加深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认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水土保持是其中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长治”工程是实现这项重大工作任务的骨干工程之一,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伟大事业.在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新的形势.1997年8月,江总书记、李鹏总理对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这个关系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问题作出了长篇批示,揭示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演变过程,肯定人民群众治山治水、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阐明在世纪之交加强水土保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要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秀美山川,向全世界展示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决心和信心,也为各地进一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人口、资源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抓紧办好.  相似文献   

19.
李靖 《水土保持通报》1998,18(2):封二
生态环境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可持续生存的基本保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预防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止土地荒漠化,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牢牢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纵观我国社会历史,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对于当代人,面对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资源消耗甚巨、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际,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切实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梅州市地处粤东北山区、韩江流域上流,总体上看,近十几年来梅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趋于稳定,局部地区还有所改善。但由于长期对山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区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脆弱,使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因此,实现梅州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梅州市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