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探讨了充脂处理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经分析表明,充脂处理对马尾松胸径增加值有显著影响,每株充脂树每年胸径、材积分别少增加0.19cm和4.15×10-3m3.在马尾松间伐材进行充脂处理,没有发现虫害的发生.试验中有少量处理树木死亡,建议进行伐前充脂处理为妥.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充脂处理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经分析表明,充脂处理对马尾松胸径增加值有显著影响,每株充脂树每年胸径、材积分别少增加0.19cm和4.15×10-3m3.在马尾松间伐材进行充脂处理,没有发现虫害的发生.试验中有少量处理树木死亡,建议进行伐前充脂处理为妥.  相似文献   

3.
叶绿素含量与马尾松产脂力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2个马尾松高产脂无性系的叶绿素含量与产脂力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产脂力具有密切的关系,经过16个回归方程拟合,叶绿素(a+b)与马尾松日产脂量、10cm侧沟产脂量、校正产脂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1)Y=(-652.901+901.685X)/X,相关系数r=0.851;(2)Y-(-74.006+96.391X)/X,r=0.775;(3)Y-(-470.288+623.996X)/X,r=0.668  相似文献   

4.
采用40%、50%、60%割面负荷率和天天割、隔天割的采脂方法,对不同密度的12、17和22年生马尾松林分进行采脂试验,结果表明,采割间隔期越短,割沟越长,越有利于松脂分泌;天天割的单位面积产脂量是隔天割的1.28倍,60%割面负荷率的平均单株单刀产脂量是40%、50%割面负荷率的1.19和1.07倍;中龄林采取4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近成熟林采取50%割面负荷率和隔天割的采脂方法,不但可获得较好经营效益,而且可延长采脂经营年限。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相似文献   

6.
对松木挖土采伐工艺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挖土采伐的技术简单易行,是增加伐倒木材积的有效途径.挖土采伐比较适用于坡度20~40°、胸径20cm以上马尾松树种平均可增加材积1.6%~1.8%,有利于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和提高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产脂力的最优拟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表明:树皮厚、割宽、冠幅、采脂年数、分枝角、树龄、胸径、侧枝粗度等8个因子是影响马尾松产脂力的主导因素,它们与日产脂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可用这8个因子对马尾松日产脂量进行预测.本文拟合出马尾松产脂力最优预测预报方程,其复相关系数为0.703,呈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9.
群众杨合理经营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测了650株各径级(2~32cm)发育正常的群众杨个体冠幅和胸径,根据冠幅和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回归方程CW=-1.976108+0.740680D1.3+0.007675228D21.3和N=3213.6869D-1.43250681.3来确定群众杨的合理经营密度管理数表,经统计分析推算,培育椽材密度为1425株/hm2,培育中径材为615株/hm2,培育30cm以上的大径材为300株/hm2,如果在培育檩材和大径材过程中计划间伐,则株数依据间伐的株数和次数而定  相似文献   

10.
几种杨树木材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8种杨树,包括采自南方的4种(响叶杨,I-214,鲁克斯和哈佛)和采自北方的4种(中金2号,中金10号,中绥5号和28-77号),进行了木树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分,灰分和苯醇抽出物的含量较低。8种杨树的平均值分别为9.69%,0.68%1.74%,纤维素和综纤维素的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8.76%和77.19%,木质素和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54%和21.72%,按制浆造纸原料要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中长期化学采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采脂强度在40%的割面负荷率和25cm以下的下降雨,采用食用漂白粉精片液和增产灵2号+碳酸氢铵及乙烯利+松针汁化学采脂技术,分别比常法采脂单株年平均产脂5.326kg提高13.65%,22.27%和31.00%,而且对松脂及其产品松香,松节油质量和林木生长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树勋  惠祥等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6):557-557,559
小麦播种前用农宝919 小麦拌种专用剂处理后,麦株矮化3 ~5cm ,基部第1 节和第2 节缩短1 .59cm 和2 .3cm ,单株分蘖多1 .1 个,次生根多1 .4 ~2 .1 个,根增长2cm ,叶片数增加1 .3 片,单株小穗数多5 .93 个,不孕穗少2 .33 个,千粒重提高2 .07g ,冻害率下降8 .11 % 。在1999 年小麦大面积倒伏的情况下,增产率达40 .13 % 。  相似文献   

13.
黑荆树枝丫材、间伐材提炼栲胶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树龄黑荆树间伐材、枝丫材〈大头直径≤4cm 〉生物量和单宁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研究试材不经剥皮、直接削片提炼栲胶的可能性. 试验结果表明, 黑荆枝丫材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提炼的栲胶质量达GB2 617—81 一级木麻黄栲胶指标值, 达FDB/LY1 879- 87 二级黑荆树栲胶指标值. 产品具有优良的鞣革性能, 原料成本仅为一级木麻黄栲胶原料的41% ~57% ,不失为栲胶生产的好原料. 而黑荆间伐材不宜单独作栲胶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14.
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3年在哈尔滨采用四单19号玉米杂交种,开展了不同施肥量的玉米高产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冠根比0.4~0.71∶1;全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是“S”型曲线,到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最终生物产量的46.9%~53.8%;乳熟期叶面积指数3.27~3.64;三叶期~完熟期光合势259万m ̄2·d ̄(-1)(hm ̄2) ̄(-1)~291.75万m ̄2·d ̄(-1)·(hm ̄2) ̄(-1);拔节期净光合生产率11.8~13.7g/m ̄2·d;吐丝期叶绿素含量8.5%~13.5%;拔节前期全磷含量0.34%~0.38%;不同施肥量籽粒灌浆强度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产量差异显著;适当的施肥量会得到较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小麦播种时用农宝919小麦拌种专用剂处理后,麦株矮化3~5cm,基部第一节和第二节缩桩1.59cm、2.3cm,单发蘖多1.1个,次生根多1.4~2.1个,根增和cm,叶片数增加,1.35睛,单株小穗数多5.93个,不孕穗少2.3个,千粒重提高2.07克,受冻害率下降8.11%,在今后小麦大面积倒肽的情况下,增冰率达4.13%。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材改性作木模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充胀法以PC树脂浸渍处理马尾松材,可命名其吸水率由33%降为3.3%。体积膨胀率由3.93%降至0.2%,大大提高其尺寸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胶合和加工性能。可代替传统木模材作2-3级木模使用,经有关生产单位投入实际应用,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为马尾松材的改性利用,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根圈深度浅的和无灌水区的土壤PF值高,其值达到2.3~2.6时作为春小麦需水的田间灌溉指标;单位面积根长、表面积、体积和根干重(根密度则相反)、株高、平均分蘖数,平均穗数随根圈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奠定了丰产的物质基础。10和20cm浅根区内实施喷灌比无灌水的植株地上部干物重,开花期分别增加98和94g/m ̄2,收获期分别增加74和93g/m ̄2,籽实干物重分别增加29和44g/m ̄2,干物重比率增加1.8%,穗数增加43个/m ̄2,穗粒数增加1.3和0.6粒,千粒重变幅小,约33g左右,每亩分别增产13.9%和16%。但仍以深根区比浅根区内小麦分别增产57.8%和29.5%为高。总之,在浅根区实施喷灌或加深耕层,促进根系发达,是旱作区提高春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复合苯氧羧酸类物质(CBS)作为新的生化制剂,对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喷8g赤霉素配合CBS制剂50ml较单喷赤霉素15g增产18.7kg,增12.8%,且节约赤素7g;较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增产59.45kg,增60.9%;喷8g赤霉素配合浙农大Ⅱ号100ml+洞科1号250ml磷酸二氢钾250g增产20.7kg,增15.2%。如进一步与自己研制的助效剂4号配  相似文献   

20.
以21年树龄的池杉为试材,研究了池杉纸浆材管胞形态、木材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管胞长度、宽度、长宽比、壁腔比、基本密度及纤维素含量径向为递增、稳定的模式,而木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含量及腔径比等径向变异为递减、稳定的模式;轴向管胞长度、长宽比变化模式为短─长─短、小─大─小;木材密度1.3m高度以上则呈递减的模式。池杉木材幼龄期为12~14年,其纸浆林工艺成熟龄约为14~1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