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草原施肥对牧草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采用回归设计,研究草原施肥后对牧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并对牧草生产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施肥是草原增产、增收、保护地力的最佳措施,施肥最佳组合为N93.8kg/hm^2、P2O575kg/hm^2、ZnSO437.5kg/hm^2,与对照相比可增产干草2634kg/hm^2,增加纯收益263.4元/hm^2。  相似文献   

2.
土壤呼吸作用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肥对土壤呼吸以及草原土壤中所含养分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合理适量的施肥能够增加土壤养分,促进草原作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过度的施肥会使得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过剩,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做好施肥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群落盖度、密度、高度和现存量,其中,施氮量为15 kg/hm2对改善羊草群落盖度、密度方面效果最好;施氮量为105 kg/hm2在改善草群高度方面作用明显。在群落现存量上,不同处理在施肥当年其群落现存量显著高于对照,且群落现存量随着施肥量增加而增加,以150 kg/hm2的施肥量效果最为显著;不同施肥量对建群种羊草种群相对生物量均有显著效应,105 kg/hm2在改善羊草种群相对生物量方面作用明显;利用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分析表明,施肥显著减少了物种数。由此可知,施肥可以促进羊草复壮与自我繁殖,使其个体数量增加、盖度提高,群落物种逐渐减少,使优势种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斯泰普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施肥梯度植物叶片和根系的全N、全P含量,阐明了不同施肥梯度植物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天然草原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氮素添加浓度的增加,叶氮含量和氮磷比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磷含量相对稳定;(2)不同优势种和功能群叶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氮素添加浓度中变化趋势差异明显,莎草和禾草叶片氮磷含量较低,豆科植物氮磷含量较高,且磷含量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比氮含量弱;(3)各土层(0~30 cm)根氮含量表现为随着氮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根磷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因此,低浓度氮素添加缓解了氮素限制,高浓度氮素添加加剧了磷元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 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正为提高科左中旗玉米科学施肥水平,对比不同配比配方肥进行等量施肥对比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最佳配比的配方肥料,为配方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作物:玉米,品种为富民985。供试肥料:草原丰牌掺混肥(15-23-10)、惠群生态二铵(14-39-0)、草原丰牌掺混肥(15-20-10)、惠群牌复混肥(15-22-8)、会丰牌复混肥(12-15-8)、惠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草原盐碱化治理中遇到的问题,试验采用不同土壤处理苜蓿与披碱草混播的试验设计,共设计5种处理组合,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以施微生物有机肥处理产草量最高.说明适当的施肥处理和混播处理可以修复盐碱草地,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加速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西部人工建植的吉生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肥对该区域内羊草的分蘖数、抽穗率、结实率、千粒重、产种量、产草量和羊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氮肥能有效提高羊草的分蘖数、抽穗数、结实粒数及羊草的产草量与产种量.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本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施肥处理,在该施肥处理下,产...  相似文献   

9.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羊草群落中度退化围封的草地进行切根加添加菌肥改良研究。结果表明,切根加施菌肥显著增加了羊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均匀度指数。改良区地上现存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现存量,切根施肥改良后草甸草原羊草种群相对生物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内蒙古正蓝旗降水量对草原植被生产力的影响,为草原的合理规划、利用以及草原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2000-2013年正蓝旗年降水量、生长季降水量(4-8月)和不同类型草原(低地草甸、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生产力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地区2000-2013年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均与草原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且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与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构建的回归模型相关性(R分别为0.564,0.826和0.845),略高于年降水量与上述3种类型草原生产力构建的模型(R分别为0.569,0.820和0.826),但是二者差异不显著。2)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均不同,二者与不同类型草原生产力的相关系数均为低地草甸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结论】草原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受降水量年际波动的影响,且年降水量和生长季降水量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程度并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对典型草原和低地草甸生产力的影响均明显大于草甸草原。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改良措施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吉林省西部退化草地的治理修复技术,复壮退化草地,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措施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施用秸秆处理对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了34.5%,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比对照降低了22.7%;各处理对降低土壤容重均有较好效果,围栏内土壤的碱化度比不围栏降低了31.7%,其它各改良措施降低碱化度的作用更明显;草原土壤磷、钾肥较为缺乏,而且单纯的施用化肥效果并不好,需要配合有机肥的施用才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
井大炜  刘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15-7416
[目的]探讨控释BB肥对西瓜栽培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丰乐1号西瓜为试材,设置5个施肥处理(不施肥料CK,习惯施肥,等量、减量、减氮控释BB肥),探讨了不同肥料施入土壤后的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习惯施肥处理的养分在短期内达最大值。在3个控释BB肥处理中,等量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最高 减N增P、K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最高。相对于习惯施肥处理,这3个控释BB肥处理的速效NPK养分均有滞后释放的特性,基本上都在西瓜进入膨大期(施肥后45~60 d)时达到释放高峰,更能有效地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结论]控释BB肥的养分释放曲线与西瓜的养分需求曲线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的西瓜。  相似文献   

13.
苏打盐碱土草原退化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苏打盐碱土退化草原的现场试验示范,研究了草原切耙,人工播种,围栏主施氮肥等措施对草原退化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草原切可明显降低土 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切 后人工补播及追施氮肥可使草原快速复壮,草原产草量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度得以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0年及2010年兴山烟区土壤大量取样测定,对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比较.结果表明,自2000年后的烟叶施肥措施已影响到土壤营养.有机质得到阶段性恢复;主要养分基本保持稳定,全氮与碱解氮含量有一定亏缺,全磷含量大幅度降低,速效磷含量增长,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一定的增长;水溶性硼、有效锌已得到较好的补充,但有效锰有一定恶化.烟叶生产中,稳定有机肥、氮肥施用的同时,适当调整全磷及速效磷营养,提高全磷含量,维持并提高有效钾的含量,同时需重视有效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测土配方专用肥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夏玉米种植前土壤养分状况,评价基于土壤养分供应状况生产的测土配方专用肥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2007年在河北省清苑县、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开展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的试验示范工作。[结果]针对土壤养分含量状况,提出"稳氮增磷控钾"的施肥方针。因测土配方施肥,增效达1 116元/hm2,使用配方肥平均节约肥料成本300元/hm2。[结论]测土配方专用肥可以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降低肥料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培肥措施对旱地土壤肥力和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旱地高粱作物上连续3年定点实施不同有机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均能培肥旱地土壤,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以农家肥配合豆科绿肥翻压(处理C)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最明显,不施肥处理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3年高粱平均产量以处理E(施用商品有机肥)增产最显著;处理B、C、D有机肥还田总量不变,但高粱产量还是有明显差异.不施肥处理高粱产量逐年递减.说明,土壤养分资源是有限的,必须及时培肥.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量生物有机肥3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低值;速效磷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灌浆期达到顶峰;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特别是施用生物有机肥的6个处理,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速效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拔节期达到最低值。同时,从研究结果中还发现,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各种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水肥一体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施肥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述,通过减少施肥,减少养分淋失,提高水肥利用率,提高磷、钾等固定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率。【方法】 顾近50年来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有利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点,不仅能大幅降低肥料用量,减少养分如氮素的淋失损失,增强磷、钾等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且还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良作用,保持土壤疏松状态,提高土壤孔隙度,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水溶肥发展处于非常活跃时期,水溶肥开发趋向于高溶解度、高含量、液态化、全营养的方向发展。综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对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结果】 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面临问题:(1)缺乏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种类、生长时段等为依据个性化订制肥料的发展;(2)水溶肥理化性状与作物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设施不匹配;(3)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应该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装备的便利条件,加强作物营养管理的科学运筹,加强磷钾肥以追施方式施用技术发展,大力推广加注式比例式施肥技术,以提高施肥的精确性。【结论】 加强科学运筹作物营养管理,实施作物生长期动态调控营养管理,推广磷肥以追施的方式施用,使用智能变量施肥管理系统,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降低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19.
钾是茶树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钾在茶树体内的生理功能、茶树缺钾与营养诊断、钾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茶园土壤中的钾概况及茶园钾肥的施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茶树钾素营养研究进展,并建议今后应加强施用钾肥后土壤钾库的动态变化、钾与中微量元素配施效果以及如何合理施用钾肥以提高钾肥利用率,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白浆土水稻的施肥现状及需肥规律,利用SPAD-502叶绿素计诊断水稻氮素营养,明确白浆土水稻施肥与SPAD值之间的关系,为精确诊断白浆土水稻氮素营养状况以及推荐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