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早期宫角妊娠18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早期宫角妊娠的效果。方法31例确诊为早期宫角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宫腹腔镜下联合治疗,对照组(13例)在B超下行常规刮宫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术后β-HCG下降时间、月经恢复情况及再次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手术全部成功(100.0%),优于对照组的7例(53.8%);治疗组术中出血量(25.0±6.3)mL,较对照组的(52.6±23.4)mL少;治疗组HCG下降时间为(4.6±2.3)d,短于对照组的(12.6±8.7)d(均P〈0.05)。经随访,治疗组术后妊娠9/12例,对照组为5/10例。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组较传统刮宫手术组治疗早期宫角妊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环行电刀切除术(U亚P)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9月在我院行LEEP治疗官颈病变的130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炎症或赘生物病变外缘1~2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修复情况。结果:LEEP平均手术时间5min,出血量9.5mL。LEEP标本病检比阴道镜下活检结果轻。结论:LEEP对包括炎症、损伤、癌前病变、HPV感染等宫颈病变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诊断、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CIN患者采用LEEP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LEEP治疗的92例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变者占52.2%(48/92);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33.7%(31/92),上升者占17.4%(16/92),宫颈管受累18.5%(17/92),手术切缘阳性3例,术中出血达50 mL仅4例。术后病理报告切缘CIN残留3例。随访所有患者仅有2例在术后3个月复查细胞学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余均为正常。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三阶梯技术诊断为C1NⅠ~Ⅲ的具有LEEP手术指征的100例患者在阴道镜指引下行LEEP术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均成功利用阴道镜联合LEEP刀完成CIN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切除物可及时送病检。结论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CIN能更加准确地切除病变,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官腔镜电切术(TCR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疗效.方法:82例CIN患者随机分为TCRC组与LEEP组两组,每组41例,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TCR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EE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不适发生率略少于TCRC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超月经量、创面感染率和宫颈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与TCRC组在手术残留、治愈、持续存在及复发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C与LEEP是治疗CIN的有效方法,但CRC在术中止血方面要明显优于LEEP法,无论应用哪种都要综合考虑适合的患者、现有设备的充分利用及医生应用此项技术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相关问题。方法对93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131例中年妇科恶性肿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3例老年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前3位分别卵巢恶性肿瘤38例(占40.9%),子宫内膜癌24例(占25.8%),宫颈癌20例(占21.5%)。老年组的术前合并症明显多于中年组(78.5%vs47.3%,P〈0.01);老年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与中年组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以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年龄不是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的禁忌,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厦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馏%).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1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菇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在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波长介于560-1200nm的强脉冲光治疗面部色素性病变患者95例,一个疗程治疗4~6次,每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周。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5例患者中各种病变的总有效率分别为:雀斑97.2%(69/71)、老年斑87.5%(7/8)、痤疮后色素沉着斑83.3%(5/6)、黄褐斑40.0%(4/10)。结论:强脉冲光对雀斑、痤疮后色素沉着斑和老年斑疗效较好,对黄褐斑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动脉化疗与栓塞治疗肾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动脉化疗与栓塞治疗肾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组织学疗效。方法:1990~1995年间行化疗栓塞加手术治疗(栓塞组)肾恶性肿瘤22例,单纯手术切除(对照组)肾肿瘤22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组织学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1)平均手术时间栓塞组为(92.7±22.9)min,对照组为(134.5±33.8)min,(t=4.8,P<0.001);术中出血量:栓塞组为(223±84)mL,对照组为(443±124)mL,(t=6.9,P<0.001)。(2)栓塞组的组织有效率为81.8%,与对照组(9.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8.8,P<0.01)。结论:术前化疗栓塞对减少肾恶性肿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提高组织学有效率及手术切除率均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也是中晚期肾恶性肿瘤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8例输卵管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行输卵管保守手术比率为69.7%,与开腹组的62.9%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的术后肛门排气、留置尿管、下床自主活动及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P〈0.01);1月后输卵管通畅率为87.0%(14/23),明显高于开腹组的60.9%(14/23)(P〈0.05);术后镇痛、发热和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在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及时有效地抗休克治疗、理想的麻醉及监护条件的医院,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输卵管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肾结核的临床特征,分析延迟诊断原因,提高肾结核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晚期肾结核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均无典型临床表现。尿抗酸杆菌阳性率为20.5%(16/52);B超(晚期)、IVU、和CT(早期)诊断有异常改变者分别占74.5%(76/102)、84.3%(75/89)、80.9%(72/89)。结果:单纯药物治疗36例,药物结合手术治疗66例。随访6~18月,99例痊愈,3例失访。结论:肾结核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尿常规、B超、静脉肾盂造影为主要诊断方法,诊断性治疗是早期确诊的重要依据。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低,中晚期多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与西药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后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的疗效。方法将适合LEEP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LEEP术后口服中药,每日1剂,连用7d。对照组:LEEP术后口服环丙沙星0.5g,每日3次,连用7 d。术后记录阴道排液时间、阴道排液量、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盆腔疼痛情况、宫颈粘连及狭窄情况,观察宫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98例,对照组治愈9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阴道排液量、排液时间、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出现盆腔疼痛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者9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7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N患者LEEP术后应用中药疗法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术后宫颈创面愈合有满意疗效,方法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主要复发原因,以及探讨对患者术后外周血甲状腺球蛋白(Tg)mRNA水平监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990~2000年间本院收治的36例DTC复发患者.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造成其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对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进行RT-PCR检测,与随机抽取的50倒末复发病例比较各自的Tg表达水平。结果:复发患者中26例首次手术治疗时被作为良性病变,21例行甲状腺局部肿块切除或甲状腺患叶次全切除术,5例甲状腺患侧叶奎切除术,肿瘤组织残留率为61.5%(16/26).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3.8%(14/26)。另有10例复发患者,同侧腺叶复发3例.对侧腺叶复发2例.局部淋巴结复发5例。复发患者的外周血标本中.TgmRNA的阳性率为91.67%.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末复发者(P〈0.01)。结论:DTC的临床误诊和治疗手术的方式不恰当是造成复发的重要原因;结合患者术后外周血Tg mRNA水平的监控,可及早发现复发病例.争取及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以提高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白内障手术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第1及4天.经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较传统护理组的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而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则无明显差别(P〉0.05)。针对性护理组的护理及综合满意度分别为98.7%(156/158)和97.5%(154/158).均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的86.4%(57/66)和83.3%(55/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肾囊肿患者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转为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为50~120min,平均(65.0±9.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2.4±5.2)mL,平均住院天数(7.3±1.7)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26例随访2~12个月,无囊肿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萍  文华 《长江大学学报》2006,3(4):283-283,285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Leep)在治疗官颈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不同类型宫颈疾病269例(官颈重度糜烂209例.官颈息内34例.宫颈肥伴纳氏囊肿11例.官颈尖锐湿疣8例.官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7例)呆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51%(265/269)。平均手术时间4min,平均出血量7mL。无继发感染和官颈管狭窄发生。结论:Leep治疗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成功率高,目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疗效。方法:对98例EMT伴不孕患者行电视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盆腔内膜异位结节电灼、粘连分离、输卵管整形及通液等手术。结果:手术时间30~160min.失血量≤80mL.术后住院5~6d,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8例,随访时间12~48个月.53/88例妊娠,妊娠率为60.2%;术后6个月内妊娠31例占58.5%,7~12个月内妊娠12例占22.6%,12个月以上妊娠10例占18.9%。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EMT伴不孕具有损伤小、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孕前宫颈电环切除(LEEP)术对妊娠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年龄小于40岁有生育要求确诊为CINII、III级的82例患者(研究组)宫颈电环切除术后妊娠及结局,与同期年龄小于40岁有生育要求未作任何宫颈治疗且宫颈涂片阴性的82名妇女(对照组)的妊娠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2a内受孕情况、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妊娠的76例在妊娠期间细胞学和阴道镜随访无复发。结论宫颈电环切除术是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范围和技巧,对妊娠及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治疗5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肿与内囊后柬关系,将其分为内囊前型及内囊前后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出现脑疝;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分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随访3个月,失访2例。神经功能按ADL分级进行测评:I~Ⅱ级21例(40.38%),Ⅲ级18例(34.62%),IV级9例(17.31%),V级2例(3.84%),失访2例(3.84%)。内囊前型者30例,其中I~Ⅱ级17例(56.67%),HI级10例(33.33%),IV级2例(6.67%),V级1例(3.33%)。内囊前后型者20例,其中I~Ⅱ级4例(20.00%),UI级8例(40.00%),IV级7例(35.00%),V级1例(5.oO%),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经外侧裂一岛叶“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彻底及恢复快等优点;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内囊前型者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内囊前后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