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和麻醉剂组(M组),M组又分为4个亚组:M1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即刻)、M2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后1h)、M3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M4组(注射XFM后大鼠翻正反射恢复后1h),各组大鼠到达预定的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脑内p38 mRNA转录量,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p-p38蛋白的表达量。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大脑皮层和丘脑p38mRNA转录量显著降低(P0.05),在苏醒过程中有所恢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脑皮层和丘脑内p-p38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M1、M2组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大鼠注射XFM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大鼠小脑、海马、脑干内p38mRNA转录量显著升高(P0.05),在苏醒过程中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脑、海马、脑干内p-p38蛋白的表达量,在M1组、M2组、M3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在M4组表达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XFM诱导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内p38 mRNA及p-p38蛋白表达下调,p38 mRNA及磷酸化蛋白的改变可能是XFM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藉以探究其催醒机制.90只成年SD大鼠被随机分成XFM麻醉组、XFM麻醉+生理盐水组、XFM麻醉+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组,每组分为5个不同采样时间点的亚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c-jun基因mRNA转录量.结果显示,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0 min比较显著升高(P<0.01),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各时间点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转录与XFM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抑制了XFM诱导大鼠海马c-jun基因mRNA的转录,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抑制了XFM麻醉诱导大鼠海马脑区c-jun基因mRNA的转录,这可能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Na+,K+-ATP酶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Na+,K+-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在不同时期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大鼠不同脑区的Na+,K+-ATP酶活性均被激活,且Na+,K+-ATP酶活性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相一致.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激活大脑皮层和海马等脑区的Na+,K+-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Ca2+,Mg2+-ATP酶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脑区Ca2+,Mg2+-ATP酶活性。结果显示大鼠在不同时期注射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大鼠不同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均被激活,且Ca2+,Mg2+-ATP酶活性的这种变化趋势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激活脑干和海马等脑区的Ca2+,Mg2+-ATP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对大鼠不同脑区iNOS mRNA转录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和XFM与颉颃剂交互作用组(MJ),MJ组分为早期交互(MJ1、MJ2)和晚期交互(MJ3、MJ4)2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预定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应用时,大脑、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中iNOS mRNA转录均受到显著抑制(P〈0.01),虽能逐渐回升,但在试验选取时间点内只有小脑与海马中iNOS mRNA转录恢复正常。结果表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在交互作用时能够显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iNOS mRNA的转录,部分脑区可以完全恢复,这可能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7):10-14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对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和p-LKB1蛋白表达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XFM组(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组又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试验设计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并分离各脑区,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试验组中大鼠不同脑区LKB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p-LKB1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试验的麻醉早期阶段(即M1和M2),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变化(P0.05),而丘脑与脑干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升高,且丘脑差异显著(P0.05),脑干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麻醉后期阶段(即M3和M4)各脑区LKB1基因mRNA转录表达明显上升,尤以M4突出,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丘脑和脑干变化最为明显;大脑皮层、海马及小脑p-LKB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丘脑和脑干p-LKB1蛋白表达呈现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XFM麻醉作用可能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LKB1基因mRNA的转录和p-LKB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4,(6):977-981
为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过程中的作用,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纯麻醉组和麻醉-催醒组。这两组又随机均分为恢复翻正反射即刻和恢复直线爬行即刻2个小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麻醉大鼠不同脑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注射颉颃剂后,麻醉大鼠各脑区内去甲肾上腺素呈现升高趋势,5-羟色胺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大鼠苏醒过程行为学变化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作用可能与大脑皮层、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变化有关,这可能是XFM麻醉与催醒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剂(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4EBP1基因mRNA转录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机制,试验采用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XFM与特异性颉颃剂交互组(MJ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MJ组又按照时间点的不同分为4个亚组,各组大鼠到达试验设计时间点后分别采取脑组织并分离各脑区,取样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不同脑区4EBP1基因相对转录量。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早期交互阶段,MJ1组和MJ2组大脑皮层、海马、丘脑以及延髓与对照组相比均出现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MJ1组4EBP1的mRNA表达显著上升,差异极显著(P0.001)。MJ2组大脑、海马、延髓表达有所下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恢复到正常值,但MJ2组丘脑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显著(P0.01)。小脑早期交互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晚期交互阶段,MJ3组和MJ4组大脑、丘脑、延髓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MJ4组海马显著性降低(P0.01)。小脑在后期交互阶段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01)。说明XFM及其特异性颉颃剂交互作用能够影响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4EBP1基因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9.
研究Na+,K+-ATP酶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关系,以判断该酶是否为该制剂作用的靶位之一.试验选取84只SD大鼠,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高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ip) 7.5 mg/kg)和低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5mg/kg),每个剂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等3个亚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5 min后断头取材;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分别在翻正反射消失即刻、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大鼠可直线爬行后断头取材.迅速分离双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脑干、丘脑,立即液氮冷冻.制备脑粗突触体,采用比色法测定Na+,K+-ATP酶活性.结果表明:2个剂量麻醉组大脑皮层、脑干和丘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1或P<0.05),高剂量组小脑该酶也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恢复期上述脑区的该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海马在2剂量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的全麻作用与抑制小脑和丘脑突触体Na+,K+-ATP酶活性相关,说明此酶可能是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纳洛酮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XFM对照组、XFM+纳洛酮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实对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内c-fos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XFM后引起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c-fos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纳洛酮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fos mRNA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纳洛酮颉颃XFM的麻醉作用,纳洛酮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fos基因表达,可能是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纳洛酮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与大脑皮质C-jun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XFM对照组、XFM+纳洛酮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脑皮质内C-jun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腹腔注射XFM后引起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高效表达,各时期C-jun 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纳洛酮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jun mRNA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jun基因参与了纳洛酮颉颃XFM麻醉作用,纳洛酮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jun基因表达,可能是纳洛酮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NO/cGMP信号转导系统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催醒分子机理的调控,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再分为早期催醒组、中期催醒组和晚期催醒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NOS活性和NO产量,ELISA测定脑cGMP含量。结果显示,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能明显地激活大鼠相关脑区的NOS活性和NO及cGMP产量,并且大鼠不同脑区NOS活性、NO产量和cGMP含量的变化趋势不仅与大鼠行为学变化相平行,还与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催醒效果基本吻合。这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的催醒可能与激活特定脑区的NO/cGMP信号转导系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脑皮质c-jun基因的关系.将78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内c-jun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内c-ju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给药前0 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时间点c-ju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替美唑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jun基因参与了阿替美唑颉颃XFM麻醉作用.阿替关唑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c-jun蛋白表达,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研究阿替美唑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麻醉下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替美唑颉颃XFM催醒大鼠与大脑皮质c-fos基因的关系。将72只SD纯种大鼠随机分为XFM对照组、XFM+阿替美唑组、XFM+生理盐水组,每组又按采脑时间点分成4个亚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内Fos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与给药后10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XFM麻醉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各时间点Fos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阿替美唑注射后引起XFM麻醉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量减少,与XFM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果提示,大脑皮质c-fos基因参与了阿替美唑颉颃XFM麻醉作用。阿替美唑抑制XFM诱导大鼠大脑皮质Fos蛋白表达,可能是阿替美唑催醒XFM麻醉大鼠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麻醉下大鼠不同脑区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探讨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的中枢作用的可能机理。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苏醒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脑区GLU和ASP的含量。结果显示,腹腔注射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30 mg/kg体重后,诱导组大鼠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GLU和AS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显著(P0.05或P0.01);麻醉组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GLU和AS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组小脑和脑干GLU和海马中的AS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显著(P0.05)。麻醉全程,丘脑内GLU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鹿特异性复合麻醉剂的中枢作用,可能与降低大脑、小脑、脑干和海马内的GLU、ASP和丘脑内的AS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替来他明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观察替来他明麻醉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c-fos基因的表达,了解替来他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探讨替来他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给药后10、30、60、90、100、120和180 min组,每组9只。腹腔注射替来他明50 mg.kg-1后,分别于给药前(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后10、30、60、90、100、120和180 min经4%多聚甲醛(0.1 mol.L-1,PB,pH7.4)灌注后,取脑,将脑分为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5个脑区,置于20%蔗糖溶液中24 h(4℃)脱水。冰冻切片,片厚10μm,按照Eli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鉴别Fos阳性神经元并做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查显示,对照组中仅发现少量Fos阳性神经元,试验组中Fos阳性神经元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内都有表达。替来他明腹腔注射10 min后Fos阳性神经元表达开始增加,60 min表达至高峰,90 min表达下降,180 min下降至基线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替来他明能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c-fos基因的表达,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是替来他明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7.
探讨Ca2+,Mg2+-ATP酶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关系,以判断该酶是否为该制剂作用的靶位之一。选取84只SD大鼠,先随机抽取12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均分为高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7.5mg/kg)和低剂量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组(腹腔注射5mg/kg),每个剂量组又随机均分为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等3个亚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5min后断头取材;麻醉组、恢复Ⅰ组和恢复Ⅱ组分别在翻正反射消失即刻、翻正反射恢复即刻和大鼠可直线爬行后断头取材,在生理盐水冰面上取脑,用4℃生理盐水将脑上的血迹冲洗干净,迅速分离双侧大脑皮层、海马、小脑、脑干、丘脑,立即液氮冷冻。制备脑粗突触体,采用比色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结果表明,小型猪复合麻醉剂的全麻作用与抑制小脑和丘脑突触体Ca2+,Mg2+-ATP酶活性相关,此酶可能是小型猪复合麻醉剂全麻作用的靶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观察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对小型猪的氧化损伤程度,及对小型猪特异性麻醉剂(XFM)的特异性颉颃效果。选用中国试验用小型猪14头,体重50kg左右,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头,均使用XFM肌肉注射进行麻醉,试验组使用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进行催醒,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催醒效果,并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结果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后缩短了各项生理反射(夹耳反射、眼睑反射、痛觉等)的恢复时间(P0.05);血清MDA及SOD呈现无规则变化,且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血清NOS及NO在注射XFM 30min后极明显降低(P0.01),然后逐渐回升,60min后恢复正常,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小型猪特异性麻醉颉颃剂能够很好的拮抗XFM麻醉效果,产生较快的苏醒效果,在催醒过程中对小型猪没有产生明显的过氧化损伤,临床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测替来他明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JUN核蛋白的表达,了解替来他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部位,探讨替来他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给药后10、30、60、90、100、120、180min组,每组9只。腹腔注射替来他明50mg/kg后,分别于给药前(生理盐水组)和给药后10、30、60、90、100、120、180min经4%多聚甲醛(0.1mol/L,PB,pH7.4)灌注后,取脑,将脑分为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等5个脑区置于20%蔗糖溶液中24h(4℃)脱水。冰冻切片,片厚10μm。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JUN核蛋白,统计各组大鼠脑片的JU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对照组中仅发现少量JUN核蛋白,试验组中JUN核蛋白在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内都有表达。替来他明腹腔注射10min后JUN核蛋白表达开始增加,60min表达至高峰,90min表达下降,180min下降至基线水平,与给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来他明能诱导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c-iun基因的表达,大脑皮层、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是替来他明的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氯胺酮麻醉剂对小型猪各脑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氯胺酮的中枢麻醉机制。选取20只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诱导组、麻醉组和恢复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各脑区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表明,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是氯胺酮引起小型猪兴奋性神经递质变化的主要作用部位,大脑和丘脑是氯胺酮引起小型猪抑制性神经递质变化的主要作用部位。氯胺酮的中枢麻醉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内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以及促进大脑和丘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