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不断提高,稻麦秸秆直接还田越来越常态化。针对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机条播生产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秸秆还田不匀、机械还田作业质量差、小麦播后发芽出苗率低、根系发育不良和冬春季节极易发生干冻死苗等问题,通过将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改进秸秆还田机械和播种机械,优化田间种植管理技术,实现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机械匀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重庆涪陵地区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40余万t,其中水稻秸秆的比例占到了50%。许多农户为了个人方便,将这些秸秆就地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还易引发火灾。如何实现稻草的科学利用,成为本地农技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采用榨菜间稻草马铃薯栽培技术,一方面能够将作物秸秆还田,实现了秸秆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马铃薯种植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榨菜叶还田对土壤养分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榨菜叶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变化较小,水稻生长后期土壤速效N、P、K含量都高于化肥处理;而化肥处理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大,说明榨菜叶养分供应能够与作物的吸收相互协调,养分供应持续稳定,能满足水稻生长后期对NPK养分的需要,是一种天然的缓释肥料。在水稻生长期,榨菜叶还田能明显的提高土壤肥力,与对照相比,水稻收获后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均有所上升,以榨菜叶及其配施化肥处理上升的幅度较大,培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出现的伤苗现象 ,进行了麦秸不均匀还田的微区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局部地段秸秆堆积会导致还原物质过多积累 ,严重影响稻种出苗、成苗 ,对水稻的苗期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前期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和适时移苗补缺 ,可以减轻过量秸秆还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 (N)、磷 (P)、钾 (K) 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 996 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 6 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 2015 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 N、P、K 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 N、P、K 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 2.9%~ 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 23.8%~ 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 K 含量及 N、P、K 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 N、P 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 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 N、P、K 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 N、K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 K 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 N、P、K 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 N、P、K 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 (N) 29.5%、磷肥 (P2O5) 4.0% 和钾肥 (K2O) 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明确不同秸秆还田与栽插方式下水稻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不同栽插方式下秸秆还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以迟熟型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置秸秆不还田、覆盖还田和翻埋还田3种还田方式,副区为人工移栽和毯苗机插2种栽插方式,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栽插方式下水稻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秸秆还田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前抑后促,抑制了分蘖盛期单茎和群体根系的生长,促进了拔节期至成熟期根系的生长,齐穗期翻埋还田水稻根系生长更好,成熟期则是覆盖还田根干质量、根数更高。各生育时期根系直径,分蘖盛期和成熟期的单茎、群体根系指标以及根干质量,拔节后15 d、齐穗后15 d和成熟期单茎伤流强度均表现为人工移栽毯苗机插,但拔节期和齐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群体根干质量小于毯苗机插。不同于翻埋还田对毯苗机插稻齐穗期根系生长有利,覆盖还田能有效促进人工移栽稻齐穗期根系生长,减缓花后根系衰老,维持单茎较大伤流强度。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平均使水稻增产3.50%,与人工移栽互作的增产率为2.03%~9.81%,与毯苗机插互作的增产不明显,其中又以秸秆覆盖还田与人工移栽互作增产效果最佳。3)分蘖盛期根干质量,成熟期根干质量、单茎根系指标和群体根系指标,分别与每穗粒数、总颖花量和产量显著正相关,分蘖单茎和群体根系形态指标与有效穗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后人工移栽均实现了增产,而毯苗机插多表现为减产,覆盖还田产量较翻埋还田高。覆盖还田与人工移栽互作下的水稻根系早生快发、衰老慢、单茎伤流强度大,产量最高,翻埋还田促进了毯苗机插中期的根系生长,但齐穗后根系衰老快,单茎伤流强度小。  相似文献   

7.
稻草在分解过程中产生有机酸。高浓度的有机酸一方面对水稻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另一方面,有机酸可通过酸溶、螯合和竞争吸附等机制活化土壤难溶态磷,提高磷的生物有效性。所以,研究稻草分解过程中有机酸和有效磷的动态变化,对于评价稻草还田在水稻营养中的作用,指导秸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土壤还原性和水稻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明确油菜秸秆还田对土壤环境及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与栽培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秸秆还田后,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水稻苗期根系数量、质量、体积、长度和伤流强度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日均变化量(RCEH值)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日均变化量(RCRRM值)和土壤二价铁含量日均变化量(RCFe值)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稻移栽后14~18 d土壤RCEH值最低,移栽后10~14 d和14~22 d土壤RCRRM值(0.28~0.62 cmol/(kg·d))和RCFe值(5.0~31.6μg/(kg·d))达到最大。2)油菜秸秆覆盖或翻埋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与覆盖相比,油菜秸秆翻埋对水稻根系伤流日均变化量(RC_(RBI))的影响时间更长,水稻根系体积日均变化量(RCRVT值)和质量日均变化量(RCRQT值)的缓慢增长期延长了4 d。3)水稻移栽后10~22 d,油菜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环境和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最显著;移栽后27~32 d,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程度显著降低。油菜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水稻苗期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和Fe2+含量显著增加;水稻根系总量(数量、质量、体积和长度)和根系活力(白根数量和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降低。在四川油稻两熟区,油菜秸秆还田量以全量还田为宜,适宜机械作业的田块以油菜秸秆翻埋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在不同的氮素和生物腐解剂调控措施下稻草还田对水稻氮素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水稻穗的氮素积累量。与对照相比,无论是总的氮素积累量,还是籽粒的氮素积累量,均以稻草还田两年+高氮+生物腐解剂的处理为最大值。不同处理水平对水稻产量也有明显影响:稻草还田两年的处理显著高于一年的处理,高氮水平显著高于低氮水平,添加生物腐解剂的处理优于未添加生物腐解剂处理;其中以稻草还田两年+高氮+生物腐解剂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因此,我们认为稻草还田两年+高氮+生物腐解剂是东北地区的最佳稻草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麦秸还田不均匀对直接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出现的伤苗现象,进行了麦秸不均匀还田的微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局部地段秸秆堆积会导致还原物质过我积累,严重影响稻种出苗、成苗,对水稻的苗期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前期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和适时移苗补缺,可以减轻过量秸秆还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较好的水稻秸秆还田方法,进行水稻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能增进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及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使水稻增产增收,可大面积推广.但单纯的水稻秸秆还田,自然腐烂时间较长,养分转化较慢,而秸秆还田的同时使用腐秆剂则能加速秸秆腐烂,使秸秆还田的效果更好,因此秸秆还田时建议同时使用腐秆剂.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及其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7.00%,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57%、3.49%、4.11%和3.39%;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分别提高了37.4%和21.8%;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67.4%、12.4%和7.43%;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的处理和秸秆还田并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水稻实际产量分别增加了4.85%和5.96%。  相似文献   

13.
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前茬季节稻草还田时间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前茬季节前施用稻草(稻草早)相比,水稻移栽前施用稻草(稻草晚)的处理CH4排量增加了3.04(1996年)和7.12(1997年)倍。稻草还田时间还明显影响CH4排放和土壤Eh的季节变化。稻草晚处理土壤Eh在整个水稻生长期皆处于适宜CH4才降为负值,在此期间几乎没有CH4排放。  相似文献   

14.
在缺钾水稻土上 ,施用钾肥和有机肥 ,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 ,可改善稻株体内养分状况 ,秸秆 K2 O/ N比由 1.84提高到 2 .51~ 4 .2 0 ;通过对稻草、牛栏粪、红花草各处理的增产培肥效果的比较 ,可以看出 ,早稻稻草直接于晚稻还田 ,晚稻稻草垫栏喂牛过腹还田是有效的使用方法 ,并能缓解化学钾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杂交水稻制种取得高产一直是杂交水稻制种的热点问题,怎样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是制种技术难点。主要介绍广西容县特优918秋季高产制种的技术经验,主要包括:抓好基地选择;合理安排播差;合理构建高产群体结构;科学肥水管理;适时喷施"九二○"、合理应用激素配合根外追肥;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加强病虫防治;注意隔离和防杂保纯;适时收获等。  相似文献   

16.
有机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明  谭宏志等 《土壤肥料》2001,(3):36-38,47
在缺钾水稻土上,施用钾肥和有机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可改善稻株体内养分状况,秸秆K2O/N比由1.84提高到2.51-4.20;通过对稻草、牛栏粪、红花草各处理的增产增肥效果的比较,可以看出,早稻稻草直接于晚稻还田,晚稻稻草垫栏喂牛过腹还田是有效的使用方法,并能缓解化学钾肥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粉碎程度与还田方式对稻草焚烧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根本上禁止稻草焚烧,促进稻草还田,本研究依托自主研发的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装置,通过大田试验与野外模拟试验,以目前水稻收获的常规模式稻草不粉碎条带还田(T1)及中度粉碎条带还田(T2)为对照,设置稻草粉碎条带还田模式(T3)及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还田模式(T4),研究不同粉碎程度与还田方式对稻草焚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抛撒均匀度及还田密度随着粉碎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稻草还田厚度则呈显著减少趋势。T4的稻草平均长度为5.3 cm,分别仅为T1、T2的13.6%、36.8%;稻草抛撒均匀度为87.4%,较T1、T2分别增加49.7个和42.0个百分点;稻草还田厚度为2.7 cm,仅为T1、T2的22.1%、27.8%;稻草还田密度为17.6 kg·m~(-3),较T1、T2分别增加88.3%、17.3%。在稻草条带还田(T1、T2、T3)模式下,粉碎程度越高,含水率下降越慢,燃烧时间越长,燃烧率越低,燃烧速率越慢,灰分越高,燃烧越不充分。T4通过稻草均匀抛撒虽可加速稻草含水率的下降,但燃烧时间、燃烧率及灰分仅分别为0.3min、6.0%、1.7%,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几乎未燃烧。表明稻草粉碎均匀抛撒还田条件下无法燃烧,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秸秆禁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时其有机成分的分解和释放具有互补性。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联合还田条件下水稻的适宜施氮水平,为稻田绿肥和稻草联合还田后优化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两年定位试验位于江汉平原稻区,在稻草全量还田基础上,设置冬季种植并翻压紫云英和冬闲两种模式。水稻季氮肥处理设不施氮 (N0) 和常规施氮量 (N 165 kg/hm2) 的50% (N50)、100% (N100) 和150% (N150) 共4个水平,以不施氮、冬闲和稻草不还田作为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测定水稻籽粒产量、氮含量及累积量,分析耕层土壤无机氮及有机氮组分。  【结果】  在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条件下,减少常规氮肥量的50% (SMN50) 获得的稻谷产量较稻草单独还田的SN50处理高21%~23%,与联合还田或稻草单独还田下的SMN100、SMN150、SN100、SN150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的SMN0、SMN50、SMN100处理的稻谷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稻草单独还田处理 (SN0、SN50、SN100),增幅分别为65%、27%和22%。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间土壤全氮、非酸解性氮含量差异不显著,酸解性氮含量有差异,在N150处理下,稻草单独还田处理 (SN150) 的土壤酸解性氮含量显著高于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处理 (SMN150);在酸解性氮组分中,SN150处理的未知酸解态氮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稻草单独还田的其他处理及所有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处理。  【结论】  减少常规施氮量的50%情况下,与稻草单独还田处理相比,稻草和紫云英联合还田可显著增加稻谷氮素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而保持常规施氮量和提高施氮量不能增加水稻的氮素吸收和产量;紫云英与稻草联合还田可以改善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显著降低高施氮量下稻草单独还田带来的酸解性氮组分中未知态氮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9.
秋洋芋是晚秋生产的重点作物,是在水稻、玉米收获后,充分利用小麦、油菜播栽前的空闲时段,开发种植的一季秋洋芋。秋洋芋种植不仅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而且可有效解决城乡居民蔬菜秋淡问题,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重庆市秋冬闲稻田资源和有效积温,提高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开展了重庆市"稻—薯"连作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研究。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中,机械化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新型马铃薯播种机在厢面上摆播种薯;使用轻型开沟机开厢沟并将旋起的碎土均匀抛撒于厢面稻草上,以花泥镇压;马铃薯收获后,采用田园搬运机转运新薯,使用秸秆粉碎灭茬机将马铃薯秸秆及未完全腐烂的稻草秸秆粉碎还田。轻简生产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稻—薯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的优点是操作轻松简便、省工节本、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