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蒲公英多糖对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在服用蒲公英多糖[剂量80 mg/(kg·d)]和不服用蒲公英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P<0.05),但对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作用不显著(P>0.05);能够提高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P<0.05),且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效果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蒲公英多糖通过上调雏鸡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增加机体免疫抵抗力,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孙培茎  于洪涛  王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12-6313,6315
[目的]从细胞免疫学角度探讨杨树皮类脂(PBL)对改善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的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感染与未感染CIAV的1日龄SPF鸡作为试验模型,分别连续饲喂PBL 7 d,在第7、27、47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8+的含量,并计算CD4+/CD8+。[结果]PBL能够增加健康SPF雏鸡外周血的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结论]杨树皮类脂对CIAV诱导的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的CD4+和CD8+T细胞水平的降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剂量女黄颗粒对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表达量的影响,旨在明确女黄颗粒对小鼠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5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及女黄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1次/d,连续5 d)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建模后,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女黄颗粒处理组则分别按0.5、1.0和1.5 g/kg剂量灌胃女黄粒颗溶液(以水稀释),1次/d,连续7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因子IL-2、IL-4、TNF-α和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后,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较阴性对照组小鼠极显著降低(P<0.01,下同),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灌胃给药(女黄颗粒)后,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其中女黄颗粒高、中剂量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升高;除女黄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脾脏IL-2 mRNA的相对表量较模型组小鼠极显著下降外,各女黄颗粒处理组小鼠脾脏IL-2、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女黄颗粒中剂量组小鼠脾脏IL-4、TNF-α和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结论]女黄颗粒通过上调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提高IL-2、IL-4、TNF-α、IFN-γ的相对表达量以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推荐使用剂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4.
雏鸡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和毒株的细胞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A肉鸡雏鸡分别经口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早熟株,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检测小肠、盲肠扁桃体、脾脏中CD4^ 、CD8^ T淋巴细胞动态变化;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活性。结果表明:球虫免疫鸡后,CD4^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迅速增殖,第6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8%和44%,免疫早熟株的鸡盲肠与脾脏中CD4^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3%,而二次免疫后和对照相比很少有显著差异。CD8^ T淋巴细胞在一次免疫后比CD4^ T增殖速度慢,第9天达到第一峰。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47%,免疫早熟株的鸡在此日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6%和48%,二次免疫后迅速大量增殖,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毒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9%和50%.免疫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的鸡在二免后第2天盲肠与脾脏中CD8^ T淋巴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37%和50%。且CD8^ T淋巴细胞总体水平比CD4^ T淋巴细胞多。盲肠扁桃体中T细胞的增殖速度比其他组织更快。免疫早熟株的鸡与免疫毒株的鸡肠道黏膜中的CD4^ 、CD8^ T淋巴细胞变化基本一致。一次免疫鸡比未免疫对照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进行二免的鸡免疫后第一、二、三周T淋巴细胞活性均比未进行二免的鸡显著升高;毒株免疫鸡T淋巴细胞活性大多与早熟株免疫鸡无8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A)及其联合作用的免疫抑制机制,试验研究霉菌毒素DON、ZEA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离体脾脏淋巴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活化及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小鼠原代混合淋巴细胞为材料,以刀豆蛋白A (Con A)为混合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剂,设ZEA、DON单独及联合染毒组, CCK-8法检测不同毒素组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活化标识分子CD25以及共刺激分子CD278(ICOS)的表达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T淋巴细胞内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Con A组混合淋巴细胞相对存活率极显著上升;与Con A组相比, ZEA或DON单染组及联合染毒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 Con A组CD4~+CD25~+/CD4~+及CD4~+CD278~+/CD4~+比例均极显著上升;与Con A组相比, ZEA、DON及联合染毒组CD4~+CD25~+/CD4~+比例均极显著下降, CD4~+CD278~+/CD4~+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染毒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此外,不同浓度毒素处理组对T淋巴细胞MAPK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等表达均有促进作用。这一研究提示, DON、ZEA及其联合可通过抑制CD25、CD278(ICOS)的表达来干扰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DON、ZEA及其联合作用通过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调控T淋巴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马齿苋多糖(Portulace oleracea polysaccharide,POP)对雏鸡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通过对雏鸡灌注不同剂量的POP,测定雏鸡胸腺指数,应用MM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方法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利用流式细胞器测定雏鸡胸腺淋巴细胞周期与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POP能显著增加雏鸡胸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胸腺指数(P<0.05),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提高(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增加(P<0.05),CD8+T淋巴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POP可通过调节雏鸡胸腺内细胞水平的变化,增强雏鸡细胞免疫功能,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60例老年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胸腺肽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胸腺肽组加予胸腺肽α1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10d后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百分率,并比较两组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7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治疗前及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治疗10d,胸腺肽组患者CD3+、CD4+及NK细胞百分率仍高于治疗前和同期的常规组(P<0.05或0.01).胸腺肽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组短[(15.8±3.05)d vs (11.09±4.21)d];平均ICU住院时间亦较常规组短[(14.92±5.46)d vs (19.14±4.60)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均较常规组低(P<0.05或0.01).结论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米糠多糖对不同免疫状态雏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健康雏鸡、环磷酰胺处理雏鸡和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雏鸡在服用米糠多糖(剂量150 mg/(kg.d))和不服用米糠多糖情况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米糠多糖能够提高健康雏鸡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对CD8^+T淋巴细胞作用不明显;能够提高环磷酰胺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诱导免疫抑制雏鸡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了解AA肉鸡血液T淋巴细胞及其CD4 、CD8 亚群所占比例的变化规律及对免疫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使用流式细胞仪对1、3、5、7、14、21、28、35、42、的日龄AA肉鸡血液CD3 T淋巴细胞和CD4 、CD8 T细胞亚群比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5日龄CD3 T淋巴细胞含量逐渐升高,7日龄突然下降,14~21日龄急速升高,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相对趋于平稳状态;CD4 T细胞含量1~3日龄明显低于其余日龄,3~5日龄急速上升,7~14日龄增加缓慢,21日龄时达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35~49日龄时基本趋于平稳状态;CD8 T细胞含量1~5日龄缓慢上升,5~7日龄急速下降后,再急速上升到14日龄,14~28日龄再下降,此后直至49日龄均在此水平上处于平稳状态.CD4 /CD8 比例:1~7日龄缓慢增加,7~14日龄比例急速下降至最低,14~21日龄时比例增加到最高峰后急速下降至28日龄,但比例数值高于前1~7日龄,28~49日龄比例趋于平稳状态.表明AA雏鸡在1~7日龄时其免疫功能逐渐提高,14日龄时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减弱,这可能与CD8 T淋巴细胞含量高有关,21日龄时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达最高状态,在28日龄后肉鸡细胞免疫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仍需要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0.
抗原浓度和DC数量对OT-I小鼠CD8+ T细胞分化与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肽SIINFEKL浓度和树突状细胞(DC)数量对CD8+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小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性生物因子(GM-CSF)和IL-4诱导骨髓细胞来源的DC增殖和分化,将所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aDC)和SIINFEKL抗原肽,与免疫磁珠法分离的OT-I小鼠CD8+T细胞共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的SIINFEKL(100,10,1,0.1,0.01和0.001 ng/mL)或不同数量的DC(DC/T比例分别为1/20和1/5)与CD8+T细胞共培养,刺激CD8+T细胞增殖分化。于共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CD8+T细胞的数量、分裂速度、细胞表面活化分子的表达丰度,碘化丙叮(PI)染色测定细胞活力。【结果】在任一DC/T比例下,SIINFEKL浓度过低,均不能引起CD8+T细胞的充分增殖,而高于CD8+T细胞最佳增殖浓度的SIINFEKL则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在SIINFEKL质量浓度为0.001~0.1 ng/mL时,增加DC数量能促进CD8+T细胞的扩增;而SIINFEKL质量浓度为1~100 ng/mL时,提高DC数量反而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高浓度抗原和DC数量能有效诱导CD8+T细胞的活化和分裂增殖,但过量刺激会使细胞死亡,导致CD8+T细胞数量减少。【结论】CD8+T细胞的增殖受DC数量和抗原肽浓度的共同调节,要获得持久有效的CD8+T细胞免疫,必须保证CD8+T细胞得到足够的抗原信号,同时避免抗原信号过强导致的细胞活化后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复发/难治性ITP门诊患者36例为治疗前组,完成从肝论治法治疗2.5个月的复发/难治性ITP患者11例为治疗后组,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8~+)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ITP治疗前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较低,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难治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从肝论治法治疗复发/难治性ITP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恩诺沙星联合脂多糖粗提液(lipopolysaccharide crude extract,LPS)诱导鸡肝损伤中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并研究复方甘草酸单胺粉(compound ammonium glycyrrhizin soluble powder,CAG)护肝及免疫调节作用和机理。【方法】104 羽海蓝蛋鸡随机分为空白组(I),模型组(II),CAG预防组(III)、CAG治疗高、低剂量(IV、V)组,除I组外,各组连续3 d灌服恩诺沙星(100 mg•kg-1,1次/天),于第3次灌药时腹注LPS(4 mL•kg-1)诱发肝损伤,III组建模前3 d以40 mg•L-1混饮CAG,持续至建模结束;IV、V组腹注LPS后分以22.5、7.5 mg•kg-1灌服CAG,2 次/天,重复3 d。建模后6、24、48 h采血并剖检。【结果】与I组相比,II组鸡血清ALT、AST、TNF-α、IL-1、IL-6水平 6、24和48h显著升高,外周血中CD3+、CD4+和CD8+ T细胞百分含量 6和24 h显著降低,48 h显著升高,肝组织病变明显。与II组相比:III组ALT、TNF-α 和IL-6 6 h,AST 6和24 h,CD3+、CD4+ 和CD8+ T细胞48 h降低显著;IV组ALT、AST、TNF-α、IL-6 24和48 h,IL-1、CD3+、 CD4+ 和CD8+ T细胞 48 h 显著降低,CD3+ T细胞6和24 h,CD4+ T细胞24 h显著升高;V组中CD8+ T细胞在48 h显著降低;其余差异不显著。IV组较其它组肝组织病变有最大改善。【结论】恩诺沙星联合LPS诱发肝损伤同时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IL-6释放和CD3+细胞及其亚群CD4+ 和CD8+发生先低于正常水平,后又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现象,复方甘草酸单胺可能通过抑制以上3种炎性因子释放,双向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水平而发挥护肝作用,但作用与给药剂量和时机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免疫增强剂(VA5)提高SPF鸡免疫功能的机理,将SPF鸡分别免疫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含VA5的H9灭活疫苗、含IL-4和/或IFN-γ真核质粒的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另设空白对照。检测免疫鸡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IL-4和IFN-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及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显示,在14日龄、17日龄和21日龄和28日龄,免疫IL-4和H9、IL-4与IFN-γ和H9以及VA5佐剂与H9组的CD4~+淋巴细胞亚群上升快且比例高于其他组,免疫IFN-γ和H9、IL-4与IFN-γ和H9以及VA5增强剂与H9组的CD8~+淋巴细胞亚群上升快且比例高于其他组,IL-4的上升趋势与CD4~+细胞类似,IFN-γ的上升趋势与CD8~+类似。免疫含VA5的禽流感(H9亚型)灭活苗组在免疫后第2周、3周和4周血清HI效价达到7lg2以上,高于其他各免疫组。说明,与直接添加IL-4和IFN-γ的细胞因子质粒组相比,VA5免疫增强剂能够促进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值,提高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并诱导IL-4和IFN-γ细胞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4.
鸡CD4和CD8α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Trizol提取6周龄白莱航鸡胸腺组织的总RNA.再用Oligo—dT纤维素富集mRNA后,用RT—PCR分别扩增出鸡CD4和CD8α基因cDNA。PCR产物切胶回收后连入T载体,测序正确后再连入pcDNA3.1( )。将重组质粒pcDNA3.1-CD4和pcDNA3.1一CD8分别转染COS-7细胞,用已知的抗鸡CD4和CD8的单克隆抗体检测到转染细胞中CD4和CD8α分子的表达,这说明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正确,为下一步用DNA免疫方法研制抗鸡CD4和CD8的单克隆抗体以及研究鸡CD4和CD8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SS患者与对照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以血沉及血清中IgG来判断SS病情活动,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SS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SS患者外周血中CD3 T淋巴细胞、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情活动的SS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亚群和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均低于病情非活动者,而CD3 CD4 T淋巴细胞/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则较后者高(P<0.01)。结论S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显差,但当SS病情活动时T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改变,可能在SS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京毒—1号马立克氏病(MD)强毒接种鸡外周血液中的ANAE~+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鸡外周血液的ANAE~+T淋巴细胞总数持续性增高,但这主要是ANAE~+细颗粒型T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增加的结果,而代表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ANAE粗颗粒淋巴细胞则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代表B淋巴细胞的ANAE~-淋巴细胞的变化一直未达到有统计学意的义的水平。从而提示,一方面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细胞免疫;另一方面鸡马立克氏病时外周血液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CD8~+ T细胞的功能异常机制,对功能异常状态CD8~+ T细胞和3种正常CD8~+ T细胞亚型[中央记忆CD8~+ T细胞(HCM)、效应记忆CD8~+ T细胞(HEM)和na?ve CD8~+ T细胞(HW)]的ATAC-seq(Assay for transposase 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数据进行基因调控网络比较,结果表明,3种正常CD8~+ T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参与维持相应T细胞正常功能的信号通路,功能异常CD8~+ T细胞特异的基因参与癌症相关通路。转录因子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GMEB2转录因子表达关闭。细胞表面受体调控网络比较分析发现功能异常CD8~+ T细胞CD7和P4HB受体的表达关闭。采用基因调控网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CD8~+ T细胞功能异常机制可能与GMEB2转录因子、CD7和P4HB受体表达关闭有关,这为抗病育种寻找特定基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水溶性酵母葡聚糖作为免疫佐剂对猪细小病毒(PPV)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水溶性酵母葡聚糖与PPV灭活疫苗联合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及IL-4、IL-6、IFN-γ的分泌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小鼠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与疫苗单独免疫组相比,酵母葡聚糖对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CD3~+、CD3~+CD4~+、CD3~+CD8~+细胞数量增加,且均能不同程度诱导IL-4、IL-6、IFN-γ分泌。表明,水溶性酵母葡聚糖联合PPV灭活疫苗能够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可以作为PPV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9.
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药合剂对雏鸡免疫功能及干扰素产生的影响。检测了试验组和对照组28,30,34,41,48,55日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ND抗体效价及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表明,34~41日龄时中药合剂组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对丝裂原ConA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30~34日龄时能明显提高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值(P<0.05);34~41日龄时试验组雏鸡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使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指数增加,41日龄时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合剂对IFN具有明显的诱生作用(P<0.01),与NDV诱生组水平相当;同时可明显促进NDV对IFN的诱生(P<0.01)。结果显示中药合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诱生IFN的能力,为该中药合剂抗NDV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简称DON)对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研究DON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简称Con A)介导的小鼠离体T淋巴细胞活化及活化标志分子CD69、CD25、CD71的影响,以BALB/c小鼠T淋巴细胞为材料,分设细胞空白组、刀豆蛋白A对照组、不同浓度DON染毒组(Con A+0.5/1/2μmol/L DON),用CCK-8法检测24h内细胞的相对活性,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6、30、72 h时CD69、CD25、CD7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DON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on A介导的T细胞的相对活性(P0.01),在终浓度为2μmol/L时显著地降低了T细胞CD69的表达率(P0.05),在终浓度为0.5、1、2μmol/L时均极显著地降低了CD25、CD71的表达率(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由结果可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动物机体免疫抑制作用的产生与其直接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